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谭嗣同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贼?

谭嗣同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贼?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613 更新时间:2024/1/17 7:55:55

说起戊戌变法,相信大家都会很熟悉。都是在学校课本上学的。近代史上,戊戌变法以惨败告终,结果是戊戌六君子死于戊戌,留下了许多传世名言。尤其是谭嗣同-";我的笑从横刀直入云霄,停留在肝胆里!"、"如果你想杀一个小偷,那是没有办法的。死得其所,一

生荣耀。加油加油。"用崇高的理想不断激励着年轻一代。这个维新党的核心人物,被后人推崇,梁超称他:中国第一个为国流血的书生。

一百多年后,我们回望戊戌变法,它作为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启蒙思潮,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我们这一代人也为六君子舍命的决心所感动。

但历史总是有限的。如果详细了解谭嗣同变法的细节,恐怕会出一身冷汗。

他一直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卖掉所有的边境地区。

甲午战争后,要支付的赔款高达两亿两白银。面对这天价赔偿,忧国忧民的谭嗣同提出了自己的办法。

那时候的谭嗣同还只是个举人,还在老家讲学,说话没有多大分量。但他的老师欧阳中谷曾担任过许多名人政要的幕僚,在北京颇有名气。

谭嗣同给老师写了一封信,信中他谈到了自己心中的计划:

我们应该卖掉俄罗斯的新疆和英国的西藏来偿还2000万元的债务...如果费用不够,我们还可以卖掉满蒙边上的土地。

这个计划不是大胆,而是疯狂。

新疆卖给俄国,西藏卖给英国,清朝龙兴之地蒙古满洲也可以卖,所以两万两的数量不够。

那时候谭嗣同三十多岁,还是个少年。他是否可以理解为一个愤怒青年的愤怒言论?别当真?

谭嗣同用实际行动告诉你,这不是气话,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几年后,光绪皇帝支持的改革即将开始。谭嗣同早已在公车上写作,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龢等人,在南京等了两年,获得不少经验,自称"细究世界几十年的变化,深究其事"。

政治改革需要钱。钱从哪里来?

谭嗣同不能不考虑这个实际问题。当他和他的朋友贝郑源讨论时,他提出了自己的卖地计划。这一次,计划更成熟,卖多少钱。谭嗣同也明确表示:

算上蒙古、新疆、西藏、青海,不下2000万平方,每平方价格520,不下10万。除了赔偿,还剩下很多,可以用于政治改革。

每方单价520两,估计卖10亿两。战争赔偿去掉后会多很多,改造经费绰绰有余。

而且这种想法并不是谭嗣同个人持有的,在整个维新派中也有很多人想卖地。

比如康有为

吏部尚书孙家鼐也是一位改革派。他问康有为:变法的钱从哪里来?

康有为早有准备,毫不犹豫地果断抛出了卖地论:

无心,英语垂涎西藏却得不到。如果朝廷愿意放弃这个偏僻的地方,新政也不难卖个好价钱。

改革派没有私下交谈。康有为亲自拜访光绪,提到了自己的卖地理论。不知道光绪看到他脸上是什么表情,短短103天变法失败,此事无疾而终。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为每一寸土地而战的观念早已深入现代人的心中。同为当时顶级维新派的谭嗣同、康有为怎么会有卖地的想法?

就像我开头说的,这是历史的局限性。

谭嗣同的计划不仅仅是卖地。在他心目中,这些边区终究守不住,产出效益有限。废兵留兵没用,不如迁就:

今天的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内外夫大而瘠,不利于中国,保卫要花费几百万美元。这块土地与英国和俄罗斯相连,两国早就觊觎已久。

他们愿意把西藏低价卖给英国,把新疆低价卖给俄罗斯。这两个国家自然对清朝很有好感,要求他们保护中国十年,为清朝赢得缓冲期。

大小数万里,留不住兵力,对我来说只是负担,但卖了也值两千多万,还能为变法争取更多价值,求英俄保中国十年。

这个想法不是谭嗣同首创的。甲午战争前,清派的大臣们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们的想法是朝廷出点钱雇俄国或者德国去朝鲜打日本,和改良派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卖地的想法可以看出改革派的领袖是多么的幼稚。这个改革还成功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真的成功了,今天真的很难说是祸是福。

假设这个计划成功,事情绝不会如谭嗣同所料,英俄为清朝提供保护。弱肉强食是国际政治的本质。失去边疆后,朝廷不仅无法摆脱财政负担,反而会加重财政负担,这是由中国作为大陆国家的属性决定的。

再比如,左与李鸿章的要塞防御与海防之争也类似。晚清顶级人物李鸿章也出过国,见过世面。他也认为新疆的得失并不重要,来自海上的势力也阻挡不了。一旦他们着陆,他们将直接拿下北京。海防比要塞防御重要得多。如果他们财力有限,可以放弃新疆。

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我的力量留不住,对我来说只是负担。

好在有左这样的精英,他的眼光在李鸿章之上:一个都不能少。

新疆不固,蒙部不安,土匪侵陕甘晋,防不胜防,即使直捣北关山,也无一日安眠",所以"时事要适当提,马虎者要坚决。东部的海防和西部的防御应该并重。"

这件事,不得不提慈禧。老太太的老妖婆设计大多是变法后形成的。那时,左没有她的支持是无法工作的。

但批评谭嗣同,称其为汉奸或爱国贼,有失公允。

谭嗣同虽然是维新派的领袖,但他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儒家士大夫。这一战略的出发点仍然是救清兴华,本质上并无恶意。

输给了日本这个小国,而且是毫无还手之力的那种。它带来的震撼,远不止是赔偿2亿两白银。那是满汉全国各族的痛。

全国的知识分子都在拼命寻找救国图存的药方,什么都试过了。

这种情况下,卖地也不是不能接受。强的时候卖掉拿回来总比死了好。

谭嗣同没有意识到的是,西方国家碾压中国国力是长期的事实,远不是一两代人就能在清朝实现工业化的。间隔时间越长,征服和控制该地区的成本越高,最终不可能实现。

最后,十月革命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带到了中国。为什么要怪谭嗣同?

谭嗣同有一颗真正爱国的心,也是一个钢铁般的硬汉。处决是故意用钝刀安排的。据谭嗣同《见义勇为》记载,头落地前被砍了30多刀。百年后,依然让人感觉麻木,但这是当时有志之士的代价。

谭把也当成真正的男子汉来尊重他的家人:

意气风发,刃颈不一,就在地上数到三,头开始往下掉。不是吓人,是真的!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标准来期待古人。他们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没有意识到时代变了,仅此而已。

标签: 谭嗣同卖地康有为

更多文章

  • 困难重重类似的成语(处境艰苦困难重重的成语)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困难,我们,波折

    困境在生活中并不新鲜。每个人都经历过一些困难和挑战,而这些困难往往让人感到疲惫不堪,无从下手。以下是一些类似的成语,都表达了在困难中前进的挑战。一、波折“波折”是指道路有三个波折。正如这个习语的意思,很多时候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战术和方式,才能最终迎来成

  • 王平在蜀汉的地位如何?为什么王平的名气没有魏延和姜维大?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平,刘备,汉中

    说起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五虎将军,其次是姜维、魏延等人。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虽然没有这些人出名,但对当时的蜀国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才。他是王平。说到王平,他原来是黄旭的副将,后来赵云把他推荐给了刘备。之后王平帮助刘备拿下汉中,在征伐蛮夷之战中立功,升任将军。王平一生成就不低,名

  • 高尔丹是怎么死的?高尔丹是什么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准噶尔,尔丹,康熙

    康熙年间,他曾三次亲赴噶尔丹。最终不仅阻挡了噶尔丹东移的计划,还将喀尔喀蒙古纳入了清朝的版图,为清朝统一准噶尔的战争奠定了基础。但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康熙帝在这场战役中有多勇敢,而是他的对手高尔丹。噶尔丹是僧侣和世俗领袖,是蒙古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但后世对他的评价可以说是有争议的。高尔丹是个什么样的

  • 个小步骤来让你手机信号增强(怎么能使手机信号增强)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信号,增强器,手机

    现代社会,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需要随时随地使用手机进行交流。但有时人们在使用手机时会发现信号很弱,会导致电话断线,网络不畅。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这里有三个小步骤来增强你的手机信号。1.使用信号增强器。信号增强器是一种可以帮助增强和稳定移动电话信号的设备。它可以通过接收无线电

  • 等于多少(π等于多少完整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换算,体积,等于

    1.简述体积和计算方法。体积是一个物体所占据的空的大小,通常用立方米(m3)来衡量。在物理学中,体积是通过长、宽、高的乘积来计算的。2.多少L等于m3L代表升,是体积的单位,1升等于1立方分米。一立方分米等于一毫升。所以1升等于0.001立方米,也就是1升=0.001立方米。比如你有一个能装10升水

  • 介绍我的房间字英文(介绍房间英文怎么写)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房间,可以,沙发

    我的房间位于一栋三层公寓里。这个房间有两扇窗户,可以让阳光和新鲜空气进来。房间的墙壁和天花板都是白色的,显得更加宽敞明亮。进入房间,左边有一个衣柜,里面有我的衣服,鞋子,和其他日常用品。右边是一张榻榻米,上面铺着红色的床垫和柔软的枕头。床的后面是书桌和书架。桌子上有我最喜欢的笔记本电脑和一本英语词典

  • 唐喜成南阳关西门外放罢了三声炮(豫剧南阳关三声炮唐喜成)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安全,社会,关西

    1.活动概述1985年5月18日下午5时15分左右,南阳关西西门外响起三声枪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把枪是时任南阳市市长的唐喜成开的。2.事件背景当时南阳市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社会治安问题也比较严峻。唐喜成市长很清楚当前的形势。他希望通过拍摄警示广大市民,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同时表达对公安工作的关心和

  • 作为一个皇帝,明孝宗为什么一生只娶一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孝宗,明朝,皇帝

    后人对明孝宗的评价很高。在明朝皇帝能力排名中,明孝宗能排前三,他甚至有千古一帝的说法。不过,人们对明孝宗最好奇的一点,与他的私生活有关。作为一个皇帝,很难想象明孝宗一生只娶一个妻子,这在皇帝中是非常罕见的。当时看来,明孝宗的选择无疑是不正常的。都说明朝皇帝是最个人主义的,明孝宗也是一个非常个人主义的

  •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为什么会失败?司马懿坚守不出耗死诸葛亮(诸葛亮北伐司马懿为何坚守不战)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关中,行军

    诸葛亮在六年时间里对曹魏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远征。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准备再次出兵斜谷口,配合孙权攻魏。只是这一次司马懿猜中了诸葛亮的动向,先进驻北苑,破解了诸葛亮的第一次攻势。之后,孙权又派十万大军北上。曹睿得知消息后,决定亲征,击退了东吴的进攻。另一方面,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持百日。无论诸葛亮用什么挑衅

  • 窗外作文字初二学校(窗外记叙文作文初二)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窗外,父亲,有点

    很多人会往窗外看,窗外有很多美丽的风景。那么你对窗外的相关风景了解多少呢?今天天气真好。我拉着父亲去虎丘,无所事事。一上车,我就喜欢靠在车窗上,手托着下巴,凝视着窗外,思考着一些看似高大上,富有哲理的东西。现在是青春期,不可避免。习惯了在车里听悠扬的音乐,可惜现在堵车了。我仍然凝视着外面。窗外有几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