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戊戌变法,相信大家都会很熟悉。都是在学校课本上学的。近代史上,戊戌变法以惨败告终,结果是戊戌六君子死于戊戌,留下了许多传世名言。尤其是谭嗣同-";我的笑从横刀直入云霄,停留在肝胆里!"、"如果你想杀一个小偷,那是没有办法的。死得其所,一
生荣耀。加油加油。"用崇高的理想不断激励着年轻一代。这个维新党的核心人物,被后人推崇,梁启超称他:中国第一个为国流血的书生。
一百多年后,我们回望戊戌变法,它作为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启蒙思潮,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我们这一代人也为六君子舍命的决心所感动。
但历史总是有限的。如果详细了解谭嗣同变法的细节,恐怕会出一身冷汗。
他一直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卖掉所有的边境地区。
甲午战争后,要支付的赔款高达两亿两白银。面对这天价赔偿,忧国忧民的谭嗣同提出了自己的办法。
那时候的谭嗣同还只是个举人,还在老家讲学,说话没有多大分量。但他的老师欧阳中谷曾担任过许多名人政要的幕僚,在北京颇有名气。
谭嗣同给老师写了一封信,信中他谈到了自己心中的计划:
我们应该卖掉俄罗斯的新疆和英国的西藏来偿还2000万元的债务...如果费用不够,我们还可以卖掉满蒙边上的土地。
这个计划不是大胆,而是疯狂。
新疆卖给俄国,西藏卖给英国,清朝龙兴之地蒙古满洲也可以卖,所以两万两的数量不够。
那时候谭嗣同三十多岁,还是个少年。他是否可以理解为一个愤怒青年的愤怒言论?别当真?
谭嗣同用实际行动告诉你,这不是气话,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几年后,光绪皇帝支持的改革即将开始。谭嗣同早已在公车上写作,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龢等人,在南京等了两年,获得不少经验,自称"细究世界几十年的变化,深究其事"。
政治改革需要钱。钱从哪里来?
谭嗣同不能不考虑这个实际问题。当他和他的朋友贝郑源讨论时,他提出了自己的卖地计划。这一次,计划更成熟,卖多少钱。谭嗣同也明确表示:
算上蒙古、新疆、西藏、青海,不下2000万平方,每平方价格520,不下10万。除了赔偿,还剩下很多,可以用于政治改革。
每方单价520两,估计卖10亿两。战争赔偿去掉后会多很多,改造经费绰绰有余。
而且这种想法并不是谭嗣同个人持有的,在整个维新派中也有很多人想卖地。
比如康有为。
吏部尚书孙家鼐也是一位改革派。他问康有为:变法的钱从哪里来?
康有为早有准备,毫不犹豫地果断抛出了卖地论:
无心,英语垂涎西藏却得不到。如果朝廷愿意放弃这个偏僻的地方,新政也不难卖个好价钱。
改革派没有私下交谈。康有为亲自拜访光绪,提到了自己的卖地理论。不知道光绪看到他脸上是什么表情,短短103天变法失败,此事无疾而终。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为每一寸土地而战的观念早已深入现代人的心中。同为当时顶级维新派的谭嗣同、康有为怎么会有卖地的想法?
就像我开头说的,这是历史的局限性。
谭嗣同的计划不仅仅是卖地。在他心目中,这些边区终究守不住,产出效益有限。废兵留兵没用,不如迁就:
今天的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内外夫大而瘠,不利于中国,保卫要花费几百万美元。这块土地与英国和俄罗斯相连,两国早就觊觎已久。
他们愿意把西藏低价卖给英国,把新疆低价卖给俄罗斯。这两个国家自然对清朝很有好感,要求他们保护中国十年,为清朝赢得缓冲期。
大小数万里,留不住兵力,对我来说只是负担,但卖了也值两千多万,还能为变法争取更多价值,求英俄保中国十年。
这个想法不是谭嗣同首创的。甲午战争前,清派的大臣们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们的想法是朝廷出点钱雇俄国或者德国去朝鲜打日本,和改良派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卖地的想法可以看出改革派的领袖是多么的幼稚。这个改革还成功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真的成功了,今天真的很难说是祸是福。
假设这个计划成功,事情绝不会如谭嗣同所料,英俄为清朝提供保护。弱肉强食是国际政治的本质。失去边疆后,朝廷不仅无法摆脱财政负担,反而会加重财政负担,这是由中国作为大陆国家的属性决定的。
再比如,左与李鸿章的要塞防御与海防之争也类似。晚清顶级人物李鸿章也出过国,见过世面。他也认为新疆的得失并不重要,来自海上的势力也阻挡不了。一旦他们着陆,他们将直接拿下北京。海防比要塞防御重要得多。如果他们财力有限,可以放弃新疆。
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我的力量留不住,对我来说只是负担。
好在有左这样的精英,他的眼光在李鸿章之上:一个都不能少。
新疆不固,蒙部不安,土匪侵陕甘晋,防不胜防,即使直捣北关山,也无一日安眠",所以"时事要适当提,马虎者要坚决。东部的海防和西部的防御应该并重。"
这件事,不得不提慈禧。老太太的老妖婆设计大多是变法后形成的。那时,左没有她的支持是无法工作的。
但批评谭嗣同,称其为汉奸或爱国贼,有失公允。
谭嗣同虽然是维新派的领袖,但他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儒家士大夫。这一战略的出发点仍然是救清兴华,本质上并无恶意。
输给了日本这个小国,而且是毫无还手之力的那种。它带来的震撼,远不止是赔偿2亿两白银。那是满汉全国各族的痛。
全国的知识分子都在拼命寻找救国图存的药方,什么都试过了。
这种情况下,卖地也不是不能接受。强的时候卖掉拿回来总比死了好。
谭嗣同没有意识到的是,西方国家碾压中国国力是长期的事实,远不是一两代人就能在清朝实现工业化的。间隔时间越长,征服和控制该地区的成本越高,最终不可能实现。
最后,十月革命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带到了中国。为什么要怪谭嗣同?
谭嗣同有一颗真正爱国的心,也是一个钢铁般的硬汉。处决是故意用钝刀安排的。据谭嗣同《见义勇为》记载,头落地前被砍了30多刀。百年后,依然让人感觉麻木,但这是当时有志之士的代价。
谭把也当成真正的男子汉来尊重他的家人:
意气风发,刃颈不一,就在地上数到三,头开始往下掉。不是吓人,是真的!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标准来期待古人。他们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没有意识到时代变了,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