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崇祯帝为什么没有南逃以求东山再起呢(崇祯帝为什么没有力挽狂澜)

崇祯帝为什么没有南逃以求东山再起呢(崇祯帝为什么没有力挽狂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421 更新时间:2024/1/20 2:32:27

其实很多人对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有着深深的同情和惋惜。明明明朝的弊端积累太久,最终导致灭亡,这个锅却留给了崇祯,崇祯成了末代皇帝,也就是亡国之君。但是崇祯的选择一直让人有很大的疑惑。崇祯为什么选择自杀?他宁愿自杀也不愿逃往南方。就像唐玄

宗一样,他仍然有机会留在青山,但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并寻求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崇祯皇帝朱由检出生于1611年。他是朱翊钧孙子,明神宗,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的弟弟,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于1627年登基。1644年3月19日,他在北京故宫后面的眉山上吊自杀,时年33岁。很多人问历史的问题:崇祯皇帝为什么不南逃到南京,远离北京?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多年,也查阅了很多资料。现在简单分析一下:

1.崇祯皇帝一开始并不想南逃。

崇祯十七年,满清骑兵五次到达北京城下,第一次是1629年(崇祯二年),第五次是1642年(崇祯十五年)。清军第五次入侵走得最远,到了山东南部,杀了明朝的鲁王。抢劫最多的一次,仅白银就抢了2200多万两白银。

十几年来,面对精锐的满清骑兵,崇祯皇帝没有南移,甚至没有考虑过。因为崇祯帝都每次都是派兵对付,而且每次都是化险为夷。

1643年(崇祯十六年)十月,孙传庭兵败陕西,明朝在长江以北的最后一支机动部队被摧毁。崇祯皇帝真的要南迁吗?我觉得崇祯皇帝还不想南移,因为陕西,河北,山东,南方还在自己手里。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轻易南逃?有几个主要原因:

北京是首都。北京是国家的根本之地,也是祖坟的所在地。一旦轻易离开,对民心打击很大,对祖宗更是耻辱。

崇祯皇帝心高气傲。崇祯皇帝一直自视甚高,觉得自己的能力比文帝和唐太宗都强。除非迫不得已,他不能这么做。

错误估计形势。起初崇祯皇帝认为强悍的满清骑兵拿北京没办法,农民起义军要攻破北京也绝非易事。

2.崇祯皇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南逃的?

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Xi安建国,命五十万大军攻克北京。此时的崇祯皇帝开始胆战心惊,一边想着如何坚守北京,一边想着南逃。但鉴于崇祯皇帝多疑的性格和秋后算账的做法,很少有大臣敢支持南迁,崇祯皇帝也没有妥善安排南迁,一拖再拖。当然,崇祯皇帝此时还心存幻想,但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了。

皇帝逃往南方,相当于迁都成家生子,镇守秦冰。这是一个庞大的团队,涉及路线规划、粮草供应等诸多工作,很多东西。离开北京,万一李自成或者满清骑兵追击我们,失去了北京高大城墙的防御,农民军或者满清骑兵将难以抵抗,这也是一个顾虑。

当农民军逼近时,崇祯皇帝曾对大臣感叹道:"我不像亡国之君,但一切都像亡国。我们的祖先不顾飓风和雨水而建立的世界现在将会消失。我该如何面对祖先?我愿以我的亲征与贼斗。战死沙场我不后悔,但我会死不瞑目!"后来崇祯皇帝没有用亲征,因为内阁大学士愿意开。

我不是亡国之君,你是亡国之臣。一切都是亡国的形象。我们的祖先处在一个风吹雨打的世界,一旦得失,他们在地下能看到什么?

最后崇祯皇帝任命李建泰代为作战,但是只有几千兵马,而且这个李建泰怕死,于是二月在保定向李自成的刘芳亮投降。南逃没谈拢,参战部队又投降了。崇祯皇帝已经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3.崇祯皇帝什么时候真的要南逃了?

李自成攻克大同、宣化后,从西边逼近北京。李健太战败,李自成的刘芳亮部从北京南部的保定逼近北京。此时东北有满清,西有李自成,南有刘芳亮,崇祯皇帝又没有机动部队,基本上是孤注一掷的坚守北京。这个时候,他真的很想逃避,但是很难逃避。

李自成占领山西后,从未遇到太大抵抗。三月初,李自成的部队逼近北京。三月初六,崇祯皇帝命令吴三桂等山海关部队进京,试图抵抗农民军的进攻,但吴三桂磨磨蹭蹭,北京还没到北京就被李自成攻破了。话讲,就算赶到北京去救援,也不过是人家砧板上的肉。

部署在首都之外的李国桢掌管着首都的三营,但他直接向李自成投降,所有的兵力和火器都归还给了李自成。3月17日,李自成的军队包围了京城,并派人劝说崇祯皇帝退位,崇祯皇帝拒绝了。李自成攻城,明军已无战斗力,投降吧!李自成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北京,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后面的眉山自缢。276年,明朝随着崇祯皇帝33岁的去世而灭亡。

4.附言

崇祯皇帝自缢后,一些明朝大臣自杀,但大部分都去排队迎接李自成,希望能在新朝找到一个好位子。说崇祯皇帝的这些手下让李自成如此轻易的占领北京是不负责任的,极大的助长了李自成的骄傲,导致李自成轻敌,很快被吴三桂满清联军打败。李自成于五月初一逃离北京,一年后失败死于湖北。李自成的失败是因为李自成自身的原因,但明臣的失败对李自成的失败负有部分责任。

清军五次被杀,首都有惊无险,全国各地勤王之师日夜可抵;一旦李自成来了,北京就沦陷了。原因是什么?满人是异族,抵制满人是民族大义,大家积极性挺高;李自成是汉族。虽然他以前是个贼,但是他住在紫禁城里,那就是皇帝。投靠满清当汉奸是不行的;但是臣服于李自成是有道理的,但是政权更迭我们也无能为力。此外,崇祯皇帝和他的祖先对大臣们一向不厚道,不厚道。现在,树已经倒了,他们必须找到自己的出路。

崇祯皇帝一般都是不出门的书生。他读书很好,但不太懂人情世故。他不知道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如何训练和保护几个得力干将进行自卫。要逃,还得有人安排协调;如果你想保卫首都,你还必须有一个镇上的专家。以至于首都一两天就被轻易占领,想逃都逃不掉。

历史是无法假设的,但是为了把问题说清楚,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有魏忠贤这样的权力,崇祯皇帝只需要告诉魏忠贤去做就行了,想必魏忠贤也会做得很妥当。

做大事的人,必须有几个随时听从自己命令的精锐士兵在身边,听他们的话,为他们保驾护航,这是封建社会永恒的真理。

标签: 崇祯李自成皇帝

更多文章

  •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为何最后突然败走麦城?(关羽水淹七军为何马上就由兵败了)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孙权,荆州

    刘备在汉中称王后,关羽亲自率军攻打襄阳和樊城。后来关羽利用十多天的雨水将魏军困在城中,然后乘船进攻,俘虏了魏军的支援部队,但也被班和庞德俘虏。这个时候关羽的处境很好,魏真华夏的故事就由此而来。然而好景不长。关羽没想到孙权会派吕蒙进攻荆州,并暗中与曹操联手进攻。最后关羽等不到援军,被麦城打败。蜀汉大将

  • 严嵩身为一代奸臣权臣为什么抄家时家产那么少?(严嵩晚年真的和历史一样惨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严嵩,夏衍,嘉靖

    在很多人看来,权力的作用就是给自己很多好处,收钱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其实历史上很多有权有势的大臣也都很有钱,非常有钱,这并不奇怪。然而明朝的大奸臣严嵩,在最后财产被抢的时候,发现家里很穷。即使是那些名义上清正廉明的官员,财产也比他丰富。发生了什么事?严嵩为什么这么穷?人们经常吐槽的一句话是"森林大了,

  • 诸葛亮有的身高是真的吗?(诸葛亮身高八尺面如冠玉)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三国志,英尺

    说起诸葛亮,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很喜欢他。诸葛亮本来是农民,当农民是建安十二年(207),当时二十七岁。那么这个时候,这个隆中的农村知识青年是一个什么样的青春模样呢?先看外貌,包括身材,外貌,五官。光是前两项,他就非同一般。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要有身材,要有颜值。《三国志·诸葛亮

  • (安德海和李莲英谁牛)安德海李莲英分别是谁他们对历史产生了哪些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德海,慈禧,咸丰

    慈禧太后最喜欢的仆人是李和安德海。两个人天天对慈禧太后很好。慈禧太后发自内心的告诉他们,有两个太监在清朝很有名,而且都已载入史册。他们一起侍奉慈禧太后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让我们来看看安德海和李。第一,安德海是慈禧的太监。实际上,两个人并不是一起侍候慈禧的。它们有顺序关系。两人都

  • 荆轲刺秦王失败是因为荆轲不想杀他?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荆轲,秦国,秦王

    荆轲刺杀秦王时,创造的条件千载难逢,但荆轲最终失手,让秦王完成了反杀。据史书记载,荆轲因为剑太长被夹在剑鞘里,所以荆轲第一次没能顺利拔出剑,给了阿沁王逃脱的机会。但刺杀秦王这么重要的事,荆轲肯定会提前演练几百遍。刺杀怎么会因为剑的长度而在关键时刻失败?那么会不会是荆轲根本不想杀秦王的另一个原因呢?颜

  • 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最后结果怎样?(夸父为什么要去追赶太阳)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夸父,蚩尤,黄帝

    说起夸父,其实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对太阳的追求,这也挺有意思的。事实上,在那个时候,当我读到这个故事时,我觉得夸父非常执着。现在我认为这个夸父是一个铁杂工。当夸父无事可做时,你为什么追逐太阳?所以有人想问,这是什么?夸父为什么追逐太阳?真的很奇怪。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吧!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 我喜欢的一位老师作文字(我喜欢的一位老师 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我们,老师,李明

    一个我喜欢的老师。他二十多岁,身材魁梧,高个子,短发。他看起来充满了年轻的气息。如果师生的距离不在这里,我愿意叫他一声哥哥。虽然我们私下都叫他哥哥,但是在一起的时候从来不这么叫他。这可能源于从小对老师的敬畏。他在课堂上说话总是很滑稽,就像一个著名的相声演员,经常让我们发笑。虽然他经常给我们讲笑话,但

  • 洛神赋原文及翻译赏析(洛神赋原文全部加拼音)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洛阳城,金门,河柳

    罗申府的原文与译文赏析原文:大牙洛神赋予洛阳城千百棵古树在洛阳城西的山脚下,在秦代的千家万户的院落里,甚至在长梁元城。宣玉飞与凤凰Xi,一个接一个的宣惠朝姬,芳草悲紫啼戏,再续前缘冷烟河柳。中庭栖凤,朱能雕龙,丹凤金匮久屏,碧林黄鹤立于栏中。帝子嫁到了金门寺,他的父母都很高兴。蓬莱仙在,他回日楼看了

  • 带有荔枝谐音寓意好的成语有哪些(荔枝谐音寓意好的成语)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荔枝,谐音,寓意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荔枝谐音成语颇具特色。荔枝谐音的成语就好。让我们逐一探究这些成语的深层含义。一、荔枝谐音寓意习语好“荔枝落地”我们常说的“荔枝落地”,其实就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圆满解决了。这个习语的寓意是,荔枝象征着美丽和甜蜜,而落地代表着成功。所以“荔枝落地”意味着所有的付出和努力最终都会得

  • 三国曹氏与夏侯是什么关系(夏侯姓氏和曹姓的来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夏侯,曹氏,家族

    说起三国中的曹氏家族和夏后氏家族,大家都知道,这两个家族关系很近,都说是曹魏的中流砥柱,所以很多人都在说一件事,就是曹氏家族和夏后氏家族是什么关系?其实这个话题学者们研究了很久,那么真正的竞争是什么呢?让我们和边肖一起继续揭秘分析吧!首先,我们可以肯定曹石家族和夏后氏家族有很大的关系,但唯一的问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