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真的与光绪皇帝有深仇大恨吗?

李真的与光绪皇帝有深仇大恨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958 更新时间:2023/12/23 23:43:31

现在,每当我们说起慈禧太后,就不可避免地会提到李这个她身边的红人。毕竟他是慈禧死前最信任最依赖的人。李原名李美太,祖籍浙江绍兴。明末开始举家北迁,后迁至直隶河间府大城县。李的父亲是一个叫李玉的鞋匠,家里极其贫困。他一直以修鞋为生。后来,李在

七岁的时候当了太监,九岁就进了皇宫。

因为这个人机警,讨人喜欢,所以得到了重用。尤其是慈禧太后掌权后,成为慈禧太后最信任的人。水涨船高。这时,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私底下别人都叫他九岁。即使是那些王公大臣,见到他也得彬彬有礼。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李是一个跟着慈禧做尽坏事的太监。无论在小说、戏剧还是其他文学作品中,他都被刻画成一个穷凶极恶,一辈子只做坏事,没做一件好事的太监。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李帮助慈禧压迫光绪,帮助慈禧杀死支持变法的外戚,帮助慈禧压迫把持变法的大臣。可以说是肆无忌惮,作恶多端。

但历史上的李似乎不是这样一个人,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形象。李作为皇室的奴隶,是一个更加称职和善良的人!

历史上有一段话是专门描述李的,叫做“以仁报效,以宽报效,若有岁月,永不懈怠。"当时清朝有个规定,宦官官阶不能超过四级,但李是个例外。46岁时,慈禧赐他二等花羽。虽然是虚职,当然没有朝廷官员那样手握重权,但这个职位在清代宦官史上是无与伦比的。突破了宦官的祖制,可以说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宦官。这里的能力不是一般认为的勾心斗角的能力,而是真正的个人能力。

李初入宫时,做了一些零工,很不得人心。他的老乡沈照顾他。有一天,沈得到一个消息,慈禧太后听说外面流行一种新发型,宫里的太监却梳不好,很不高兴。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李,并请李描述一下这种新发型的种植方法。李练成后,沈向慈禧太后推荐了李。结果,李一展身手,果然深得慈禧太后的宠爱,从此开始受宠。

据说慈禧太后对李极为宠爱,李甚至可以和慈禧太后坐在一起看戏;如果李喜欢吃宫里给慈禧太后做的点心,慈禧太后往往会自己少吃或者让太监留给李吃。李除了栽赃她,还会揣测慈禧太后的心思。李性格开朗,喜欢讲笑话。她虽然读书不多,但讲的笑话风趣圆润,不低俗,颇得皇太后的喜爱,因此被提拔为总管。

李总管办事精明,很讨慈禧的喜欢。他从不自傲,一点也不像他的前任安德海。1886年,北洋水师初具规模,李鸿章要求朝廷派员视察。慈禧太后打算派醇亲王,也就是光绪的生父,来承担这个任务。他怕慈禧太后怀疑他掌权,就主动提出让慈禧的红人李陪着,以示自己没有二心。不过,李在离开之前,特意把慈禧太后破格送给他的一级礼帽换成了四级礼帽,然后像跟班一样跟着醇亲王走了。即使在旅途中,我也一直把自己当成酒王子的太监。结果得到了醇亲王和李鸿章的极大赏识,也堵住了那些大臣的嘴。慈禧太后后来高兴地说:“终于,我没有白害他。"

很多人对李印象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仗着慈禧太后的影响力欺负光绪皇帝。事实上,李与和光绪皇帝有着深厚的感情。据传,光绪被囚禁在瀛台时,李经常陪伴光绪皇帝。

据史料记载,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仓惶随光绪皇帝出逃。直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慈禧和光绪才回到北京。这年冬天,他们回京途中路过保定。当时慈禧太后住的房间非常舒适,饮食非常丰富。李侍候慈禧太后睡觉后,其他侍从,如太监,分散,去喝酒和玩钱的乐趣。李来到光绪皇帝的房间,发现只有光绪一个人独自坐在昏暗的小油灯前,却没有太监服侍。

李上前向光绪皇帝请安,问道:“师父,这么晚了。你为什么不睡觉?"光绪说:“你看我怎么睡在这个房间里”李环顾四周,发现炕上除了床垫和椅子枕头,连一床被子也没有。李突然泪流满面,跪下抱着光绪声泪俱下:“是奴才。该死的!说完,他跑回自己的房间,抱住被子说:“夜深了。这是奴隶的被子。请利用它。奴才该死,让主子受这样的委屈。"光绪皇帝非常感动。回京后,他经常提起这件事,说:“如果不是因为李,,恐怕我也活不到今天。"

在光绪的最后十年,慈禧太后经常为难,但是李从来没有落井下石,而是尽力照顾光绪皇帝,所以在光绪皇帝弥留之际,他甚至拉着皇后的手,亲自叮嘱他“好好待李”这个念念不忘光绪皇帝之死的太监,怎么可能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对光绪恨之入骨呢?李对光绪的同情使慈禧太后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他。

李是宫里的掌门人,但他从不炫耀自己的生日,除了几个亲近的弟子,不被外人膜拜。生日那天,他总是趁机请假躲起来。他带着酒精报告出海视察海军的时候,正好是40岁生日。太后特地赏了一桌菜,他却只请了老一辈的太监,同行的朋友,还有几个徒弟。用他自己的话说,给老太太、皇帝、皇后多梳几个头,给父母磕头,我就心安了。宫中宦官犯错,他总是用善良和威望暗中保护,所以宦官对他深信不疑,愿意亲近他。

除了人品和“业务能力”之外,李四五十年的仕途长盛不衰,与他能够随时理顺主仆关系密切相关。作为奴才,揣摩主人的脾气爱好,讨好主人,只是基本功。能够不靠人情,把人情放在主仆关系中,才是最重要的。

李位高权重,自然有人向他行贿,但他确实略有受贿,但从不干涉国家大事。在清朝官员写的回忆录中,没有人说李的坏话,这也是证据。有人说他贪财,但慈禧死后,李把这些年来所得的无价赏赐和珍宝全部上缴国库,交给皇后,然后独自隐退回家。这根本不是一件贪婪的事情。

1908年,光绪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葬礼结束后,李也要求在第二年退休,皇后批准了他的请求。原品身因”(即享受每月六十两白银的原退休待遇)。就这样,李带着深深的怀念离开了他生活了五十一年的皇宫。

1911年,李悄悄离开人世。在他死前,他用八个字总结了他的一生,那就是“尊重事物,宽恕事物”纵观李的一生,他除了贪一些钱之外,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并不像传闻中的那样坏。

总的来说,李一生算不上好人,但也没什么严重的。并不是野史中描述的摧毁清朝策动慈禧的导火索。他只是一个努力谋生的普通人。他因为察言观色的能力一路上升,最终完成了人生。

标签: 慈禧光绪太后

更多文章

  • 战国墓葬里发现了现代玻璃杯是怎么回事?(战国玻璃瓶)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水晶,战国,时期

    说起战国墓葬,其实还挺有意思的。都说出土的墓都是宝,但是众所周知,也有一些其他奇怪的东西。比如最近说战国墓葬中发现了同样的现代玻璃,说王莽是路人,篡夺了汉朝,但是这种玻璃出现在战国墓葬中,很突兀。那是什么情况?下面就来分析和揭示一下这些问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在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相同型号的现代

  • 刘芳为什么主张司马懿辅政?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芳,曹丕,孙子

    曹魏大臣刘芳是西乡侯刘荣的后代,刘芳是汉武帝的后代。刘芳在魏国,尤其是曹睿时期,地位举足轻重,一度大权在握。曹睿死前还没有拿定主意辅政大臣的人选,而刘芳则极力推荐曹爽和司马懿作为托付孤儿的大臣。根据《子同治简》的记载,刘芳是最后一个"皇帝是被迫的"但是他为什么要推司马懿呢?有人说,刘芳是想给韩家报仇

  • 烤牛肉串用什么部位的肉(烧烤用什么部位牛肉比较好吃)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牛肉,选择,部位

    烤牛肉串是非常受欢迎的食物,但很多人不知道应该用牛肉的哪些部分来制作。下面介绍一下用来做烤牛肉串的最好的部位。第一,肩胛骨肉是烤牛肉串的最佳选择之一。这部分的肉比较软,肥肉和瘦肉比例合适,口感很好。如果你想烤出美味的牛肉串,那么这里就是你应该选择的地方。二、里脊里脊也是制作烤牛肉串的好部位之一。这部

  • 杨玄感和杨广什么关系(杨玄感为何叛乱)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苏阳,杨光,隋文帝

    杨玄感和杨光只有君臣关系,没有血缘关系。杨玄感的父亲苏阳和杨光的父亲杨坚都是弘农华阴人,隋文帝是汉太尉杨震的儿子。当苏阳跟随魏孝宽攻占淮南时,他遇到了隋文帝,并成为朋友。但在他们的下一代,杨玄感做出了反隋的举动,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意外。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杨玄感为什么反对隋,找出原因。1、杨玄感反隋。

  • 清初爆发三藩之乱最后三位藩王下场如何?(清朝四个藩王后来只剩下三藩)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尚志,康熙,可喜

    清初,康熙皇帝决定撤销吴三桂、尚可喜、耿的藩王身份,导致三藩之乱爆发。此后,康熙帝集中兵力对付当时的国王吴三桂,又上告尚可喜和耿仲晶,以孤立吴三桂。毕竟吴三桂的军队不是清军的对手。最后,他们穷途末路,抑郁而死。尚可喜和耿的命运比吴三桂更惨。三藩之乱平定用了八年时间,这对康熙来说也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 我的新同桌真幽默初一字女同桌(我的新同桌真幽默600字初一女生)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同桌,我们,老师

    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我们也会有一个新的同桌。我的新同桌是什么样的?大多数人都会对自己的新同桌感到好奇。我离开了小学,离开了曾经的老师和同学,告别了熟悉的六年学校生活,来到了新的学校,开始了新的生活。进入初中后,同桌换的很频繁。开学至今已经换了四个同桌。但是这么多同桌中,我最佩服我的人,

  • 三国时期司马懿的外号是什么?他的外号有什么深层含义吗?(三国时期司马懿被称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卧龙,渭河

    三国时期,很多有权势有名气的人,通常都有一个独特的绰号,这个绰号最能概括他的一些特点,很多听起来很有特色,比如"卧龙""凤雏"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诸葛亮和庞统。诸葛亮的宿敌司马懿也有个外号"菊花虎"。卧龙和凤雏很好理解。那么,司马懿的这个外号菊池虎是什么意思呢?他和诸葛亮谁更厉害?蜀汉宰相、军事家诸葛亮

  • 历史上于禁为什么投降?(于禁投降后怎么处理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关羽,兖州,庞德

    于禁作为著名的曹魏,也被后人津津乐道"五子好将"一,一生可以说战功辉煌。然而这本来应该算是辉煌的一生,最后却因为一次投降而改变,而且都是投降。他的评价远不如姜维,后期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形象也把他当成反面教材。那么,你为什么要投降呢?为什么他的评价这么惨淡?说到于禁这个人物,大家可能不会太陌生,因为在中

  • 武则天要斩首袁天罡。他为了保命透露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天罡,唐太宗

    虽然俗话说"秘密不能泄露"很多人认为,一旦参加了奠基,就绝对不能告诉任何人,否则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灾难,也许还会给别人带来灾难,所以即使真的有人识破了秘密,也不能随便说出来。但有时候也有例外,比如一个人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据说武则天试图当面杀死袁天罡时,袁天罡为了保命,向武则天泄露了一个秘密,这个秘密

  • 南宋消灭金国之后是如何进行报复的?(南宋消灭金国多少人)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晋国,南宋,北宋

    中国古代战乱不断,尤其是改朝换代的时候,各方势力都会纷纷骑兵,希望自己能一统天下。五代十国就是这样的情况。即使最后统一了北宋,但边境还是被周边势力侵占。但这些势力与北宋相比,在女真部落迅速崛起之前,并不能构成太大的威胁。女真人很快消灭了辽国。国号是大金。当时的晋国气势一往无前,频频袭扰北宋疆域,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