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建文帝的陵墓在哪里?里面真的是建文帝吗?-趣历史网

建文帝的陵墓在哪里?里面真的是建文帝吗?-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567 更新时间:2023/12/21 18:51:42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建国后,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并着力培养这位接班人,然而,朱标却不争气,年纪轻轻便病逝了。

朱标死后,立谁为接班人是当务之急。如果按照常规的法律程序来说,嫡长子已死,那么就要从其余的儿子中挑选出一位才能出众的皇子为太子。然而,当时的情况是,朱元璋除了长子朱标病逝,他的二儿子和三儿子也都早逝了,四皇子朱棣竟然成了健在的“大哥大”了,再加上朱棣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过赫赫战功。按理说朱棣是太子的最有力人选。

然而,朱元璋太爱嫡长子朱标了,在爱屋及乌下,他决心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皇位,于是力排众议,改立朱允炆为太子。

对于朱元璋的举劝,朱棣当然不满,只是城府极深的他没有表露出来罢了。

据史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朱元璋举行家宴,儿孙们齐聚一堂,其乐融融。朱元璋几杯酒下肚,突然诗兴大发,于是脱口而出吟了一句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

朱元璋书没读多少,大字也不识几个,但这个上联倒是也的有模有样,他指名道姓地让朱允炆对。

朱允炆憋红了脸,思索半晌,才回了一句:雨打羊毛一片毡。这个下联过于平淡,朱元璋听了不是蛮满意,于是他让朱棣对,朱棣头脑一转,铿锵有力地说道:日照龙鳞万点金。

这个下联气势如虹,霸气十足,朱元璋听了拍手称赞。然而,朱元璋不会料到,朱棣的这7字下联竟然一诗成谶!

朱允炆继位之后,温顺如羊的他出对于藩的戒心,露出了虎爪,采取了削藩政策。结果这给了一直潜伏如渊的朱棣机会,他以“清君侧”为名,开始公然造反。于是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彻底打响,而此次战役之后的最终结果是朱棣大胜,朱允炆惨败,于是朱棣成了真龙天子——直接接管了明帝国,而朱允炆则变成了沉默的羔羊。

然而,这只“羔羊”的下落却成了一个千古谜团。

为了江山做得踏实,朱棣来了个“双管齐下”,他派出了两股“搜查”小分队,一队是由郑和领队,走的是水路;一队是胡濙邻队,走的是旱路。

郑和是朱棣的心腹之人,这次委以重任也就不足为奇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在郑和花了十多年七下西洋,名义上去“异国交流”,但实际上却是探寻朱允炆的踪迹,虽然郑和并没有收获,但他却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将东方文明带往了世界,让中国和世界有了交往。

而胡濙历仕六朝,是明初重臣。建文帝时,他任兵科给事中,这是一个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近侍官职,官品级虽然不高,但位置很重要——能近距离接触皇帝。

朱棣发动政变时,胡濙第一时间投奔了朱棣,因此,朱棣也对他委以重任,特别他很熟悉朱允炆,因此把他安排为寻找朱允炆的“探寻者”。

胡濙走遍大明的角角落落,找了整整十六个年头,在这十六年里,他从来没有回过家,甚至连母亲去世了,朱棣也不允许其回去奔丧。朱棣体会到了胡濙的艰辛和不易,提拔他为礼部左侍郎,让他继续寻找。

关于胡濙寻找朱允炆,史书是这么记载的:

公元1423年,一天深夜,胡濙快马加鞭来到了京城,竟直赶往皇宫。听说胡濙来了,已休息了的朱棣破例接见了他。而胡濙进宫之后,朱棣竟然与他彻夜详谈了一夜,直到凌晨四点才出宫。至于他们究竟谈了什么内容,史书并无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6个字:与朱允炆有关。

而从两人谈到四点可以推算出3个结论。一是胡濙一定是获知了朱允炆的下落,这才引起朱棣“彻夜无眠”。二是朱允炆一定没有死。如果朱允炆死了,两人还用得着彻夜长谈?三是胡濙应该和朱允炆见了面。帝位已失、大势已去的朱允炆向胡濙表达了自己的“清心寡欲”,愿意皈依佛祖,青灯为伴,了却残生。他让胡濙将自己的想法转达给朱棣。

而朱棣听了后,长吁短叹,唏嘘不已,找了半辈子的侄子,果真活在世上,可这时的朱允炆早已没有了复位之心,而朱棣也就不想再杀他了。

当然,不管怎么样,朱允炆是出家了,是躲进了深山老林,还是从海上逃往西方了,最终因为“不知所终”,成了一直未破解的悬案。

600多年后,也就是2008年,闽东的宁德上金贝村修路时偶然发现一个颇有规模、形制奇特的神秘古墓葬,随后关于古墓主人的身份便众说纷纭,许多专家学者开始蜂拥前往考察研究。

专家看到古墓有三个特点:一是墓地宽大。整座墓占地近两百平方米。二是构造奇特。古墓从内到外分舍利塔、拜亭、墓坪三部分构成,古墓舍利塔的莲花基座造型与安徽凤阳明皇陵及淮安明祖陵的莲花座造型完全一致。三是皇家气派。古墓为弧形条石砌成高大圆拱,精致豪华,墓前石柱高约四、五米,墓壁旁墙头上的云纹龙头石雕气势恢宏,墓的结构和格局处处体现出一种缩小的皇家气派。

同时从与墓相领的宁德华严寺珍藏的一件明代云锦袈裟,经专家鉴定,这件袈裟是明永乐之前制作的,由五十片面料拼接而成,工艺非常复杂;袈裟周边设计的图腾状十八只五爪金龙,均是闭嘴龙,是典型的明初龙造型,极有可能是明初洪武帝朱元璋所敕制,而袈裟下半部内嵌“福寿”两字的宫灯状图饰,正是朱元璋的独家标志。

专家通过考证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上金贝古墓疑似为建文帝朱允炆陵寝。

当然,史学界目前还没有形成一致结论,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个谜团会最终破解。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为何刘备不顾朝臣的反对,发动夷陵之战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东吴都督吕蒙神不知鬼不觉地发动了江陵之战,通过白衣过江将关羽杀了个措手不及。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遂被东吴重重包围,关羽突围不成被生擒。因誓不投降,同年底关羽为东吴斩杀。关羽的死无疑成了蜀国全面向东吴宣战的充分借口,于是蜀国国主刘备不顾朝臣的一致反对,发兵七万亲征东吴

  • 戏剧《狸猫换太子》的历史原型是哪件事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狸猫换太子》是戏剧中较为经典的一个戏码,也多次被改编出现在影视作品中,放到现代没有人会相信人竟然能够生下狸猫,但是在封建迷信的古代,尤其是皇宫中,这是被视为邪祟作怪的凶兆,这样看似荒唐的情节引发了随后一系列的事情。在戏中,是由青天大老爷包拯负责查清此事,按照剧中背景,也只有包拯这样一丝不苟,不畏皇

  • 法正是怎样的人?他为何要追随刘备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刘备这个人,在文学作品里被描绘得太正面,加了不少英雄光环,所以大家看他的手下也觉得他们都是好人,就像大家看曹操手底下的那群人一样,尤其是司马懿,觉得他们没一个好东西。但其实,看待这些人从来都不应该有对错之分,大家站的立场都不同,谁说刘备手底下就没有几个形象不是那种被过于美化的人呢?有的,就比如法正,

  • 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功绩谁更高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赤壁之战是改变三国历史命运的一场重要之战,正史中周瑜火烧连船、击败曹操,继而三分天下。不过今天说一下演义小说,那赤壁一战当然就是孔明表演的地方了。一、孔明的作用首先,孔明力主联吴抗曹,在江东舌战群雄,把主和派击下,而且还清楚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劣,加强了孙权的决心。权大悦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吾意已

  • 《桃花源记》的写作背景是什么?陶渊明是如何生活的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大家在上学的时候应该都学习过一篇文章,叫《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但却胜似仙境的地方,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晋代大名鼎鼎的文学家——陶渊明,他之所以会写出这样一篇纯杜撰的文章出来,其实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期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古代,很多时候社会风气并不是一直很好,官场更是黑暗,所以很多自诩儒

  • 藩镇格局的时候,为何唐朝没有提前镇压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唐朝政权实亡于藩镇割据,中央及地方矛盾尖锐,各地节度使独揽军、政、财权,职位又由其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随着时间推移,唐朝统治者无力镇压已成尾大不掉之势的藩镇节度使,各地藩镇却有实力攻打京城,逼迫皇帝出逃,使得唐帝权威扫地。事实上,“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这种中央集权程度削弱、藩镇

  • 嘉庆是个怎样的皇帝?他有哪些功过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提起嘉庆,很多人认为嘉庆除了处死大贪官和珅外,好像就没有什么功绩了。有一种说法,说的是嘉庆是清朝存在感最低的皇帝之一。从1796年乾隆将皇位禅让给嘉庆,到1820年驾崩,嘉庆在位共24年,实际掌权21年。然而,史学界对嘉庆的研究明显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除了杀掉和珅外,确实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事实

  • 古时候考状元到底有多难?有哪些规矩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在古代想要出人头地其实道路也是很多的,选择走科举考试的道路算是一条吧。科举考试开始于隋朝年间,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古代科举考试的状元们更是这些考生中的佼佼者,因为科举考试的难度是比较大的,有些人一辈子也考不到一个功名来,这些状元自然就成为了考生中最为优秀的,如果他能够在官场上好好的混下去的话,名垂青

  • 吕后狠心手辣连刘邦儿子都下手 刘邦为什么没有对他下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对刘邦为什么不杀心狠手辣的吕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后在历史上以“狠毒”著称,似乎没有她不敢杀的人,无论是纵横捭阖的开国将领,还是皇帝宠爱的妃嫔,以及刘邦的亲生骨肉,再就是她本人的儿孙,在这里面,都有被她杀掉的案例。吕后剧照对于那些开国将领,刘邦是希望看到他们被

  •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会大哭 刘邦此举有什么用意-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项羽自刎后,刘邦却为他大哭不已,到底是惜英雄,还是收买人心?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02年,项羽在乌江遭围堵,遇到旧时吕马童,说道:“我听说刘邦重金悬赏我的脑袋,你是故友,我便送你了!”说罢,自刎而死。但奇怪的是,一心希望项羽死的刘邦,却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