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主父偃有何过错,导致最终不得善终?-趣历史网

主父偃有何过错,导致最终不得善终?-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372 更新时间:2024/1/6 4:04:34

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以上问题趣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主父偃在历史上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他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

到了长安之后,他直接上疏汉武帝刘彻,提出“大一统”的想法,汉武帝眼前一亮,当晚便被刘彻召见,连升四级,平步青云。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坐着火箭提拔的人,最后也没有逃脱刘彻的屠刀,这又是为何呢?

一、不惑之年,主父偃的悲天悯人

主父偃早年学习纵横术以提升口才,后来又游历各地,学习儒家及诸子百家学说。但齐地的儒生都看不起主父偃,而且排挤他,迫使他离开齐地。之后他北游燕、赵和中山等诸侯国。但是在这些诸侯国,主父偃仍然没有受到礼遇,甚至混到了穷困潦倒的境地。几近不惑之年的主父偃悲天悯人,想到自己一路走来的辛酸苦楚,不免心生惆怅和愤懑。

要说主父偃不是没有心计之人,也许是在饱受游离之苦而不被待见,乃至到了讨人嫌的地步,这才让他产生了逆反心理和仇视心理,也强烈反应出他自卑、自怜和对世道的冷眼。

二、绝境逢生,走上仕途的“陌路人”

为了放手一搏,也为了实现自己仅存的一点念想,在卫将军屡次举荐无果的情况下,他直接上书汉武帝,提出了在法律和征战匈奴方面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得到汉武帝的侧目。

主父偃进谏说:臣听说圣明的君主不厌恶严词直谏以增加见识,忠心的臣子也不怕责罚而敢于直谏。现在臣不怕死罪而向陛下进谏,希望陛下能够听从。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匈奴之地不能耕种,百姓也不容易臣服。秦始皇不听李斯之言,执意讨伐匈奴,结果所得之地为盐碱地,耗费中原大量物资,使得百姓疲敝,秦朝灭亡。高皇帝不听御史成之言,执意北伐,结果有白登之围。希望陛下停止讨伐匈奴,避免百姓受不了发动民变,重蹈秦朝的覆辙。

就是这样一份特殊的“简历”,使得汉武帝对主父偃有相见恨晚的感叹,甚至刘彻对主父偃连升四级,一下子坐到了中大夫的位子。其实,如此平步青云,不光是他谏言有功,主要是后来他推行的“推恩令”正好被汉武帝采用。此举温柔地解决了削弱诸侯封地的苦恼,正得汉武帝欢心,所以才有主父偃在官场如此如鱼得水的结果。

如果说在仕途这条道路上,主父偃能学学东方朔那种大度胸怀,就不会被灭九族。主父偃非但没有学东方朔,而是变相地开始玩味、敌视这个社会,变本加厉地处置曾经得罪过他的人。

三、睚眦必报、倒行逆施的可悲结局

“推恩令”实行以后,主父偃的地位节节攀升,他在皇帝面前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红人,此时的主父偃开始忘乎所以,大肆收受贿赂,得罪于权臣于朝野。表面上,朝中大臣也对他礼遇有加,但暗地里,这些人对主父偃的一些小人行径,表示强烈不满。

纵观历史上,但凡能以德报怨之人,是睿智之人,可谓真君子,但我们的主人公主父偃却偏偏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仇视社会、报复社会,俨然要把曾经失去的尊严找回来,把遭受的冷落再变本加厉地还回去。

没错,冷眼看世界的主父偃,其余生已经定格在报复、惩处的罪恶里。他首先拿燕王开刀。由于燕王自己霸占庶母、强占弟媳,所以给主父偃留下口舌,燕王怕祸出萧蔷,吓得自杀了;其次主父偃剑指齐王刘次昌,说他跟自己的姐姐有染,齐王看到燕王的下场,也被迫自刎。就在主父偃享受着手刃自己曾经的“敌人”时,他的劲敌公孙弘此时在汉武帝面前上奏一本,说主父偃收受贿赂,所以献上推恩令。汉武帝听闻此事,又以为刘次昌畏罪自杀也是主父偃干的,便命有司调查。武帝查知主父偃受贿为真,逼死齐王为假,便想放了他。公孙弘则力劝武帝处死主父偃,安抚诸侯,最后武帝听从,将主父偃家族灭族。

这个结局也许主父偃早就心里有数,甚至他也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在主父偃心里,也许他仅仅只想给自己一个公平,给自己一个交代,并让所有不公从世间消失。所以这个时候的主父偃已经到心里扭曲的地步。诚然,世间事十之八九有失公允,但我们要摆正心态,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与错失,不能一味苛求别人,不能将所有不如意都归结在别人的不作为、不善待上,你说呢?

主父偃:“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这也许是主父偃曾经想在树林深处、权力加身时,想对世人发出的咆哮……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吕布败后张辽、高顺是什么下场?为何会被曹操活捉?-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关于三国猛将吕布的故事,或许世人听闻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以上问题趣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张辽和高顺都是吕布手下大将,张辽投降曹操之后,成为曹操五子良将之一,逍遥津一战,以七千人打败孙权十万大军,率八百敢死队,杀的孙权十万大军溃不成军,张辽甚至一度冲到了孙权面前,勇不可挡

  • 历史上铁铉为何会死于靖难之役?发生了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靖难之役”是明朝历史上第一场皇帝和藩王之间的内战。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铁铉,又被人们尊称为“铁公”。铁铉在“靖难之役”中,成功地抵御了燕王朱棣的多次进攻。铁铉的辅政,对于巩固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他最后兵败被俘,但其表现出来的忠君事主、宁死不

  • 凌统是什么人?逍遥津之战他的表现怎么样?-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攻打合肥,引发逍遥津之战。曹操部将张辽在此战大显身手,打得吴军措手不及,还把孙权包围在乱军之中。凌统见形势危急,于是率领三百军士拼死作战,这才让孙权突出重围,但自己却全军覆没。那凌统是如何拼死救孙权

  • 在宋朝时期,作为皇族宗室的正妻都有哪些规矩?-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有关宋代妇女社会地位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很多论著都没有把宋代妇女中的宗妇这个特殊群体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而宗妇作为皇族宗室的正妻,既是宋代宗室成员,也是宋代社会上层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北宋

  • 沮授知道袁绍必输无疑 沮授为什么没有另寻出路-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对沮授为何不一脚踢开袁绍另谋出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沮授是东汉末年的著名谋士,“少有大志,多谋略”,曹操曾感叹说,如果他能得到沮授,则天下不足虑。东晋史学家孙盛甚至认为,沮授之谋,“虽良、平何以过之”?沮授之谋是否能与西汉开国谋士张良和陈平相提并论,我们暂且不说

  • 吕后在刘邦死后为何没有称帝而且选择让刘盈登基?-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吕后先后掌权达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统治者。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吕后当年真正是称得上权倾天下,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和她抗衡的。说吕后权倾天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其一,吕后可以随便欺负刘邦的儿子们,没有任何人有反抗之力。刘邦的儿子中,除了刘肥、刘

  • 都说良禽择木而栖 沮授为什么不选择投降曹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良禽择木而栖,沮授为何不投降曹操?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沮授可以说是袁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在袁绍入主冀州后,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帮助袁绍夺取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河北。沮授曾对袁绍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反对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战略,但袁绍并不听从。

  • 官渡之战袁绍占据绝对优势 袁绍败给曹操是因为用人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对袁绍有两个顶级谋士,如果被重用官渡之战败的就是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官渡之战是曹操打的最为精彩的一场战争之一,在这场战争中曹操以两万兵力大破袁绍十万大军奠定了自己北方霸主的地位。那么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袁绍为何会惨败在曹操手上呢?其中一个最为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袁

  • 官渡之战袁绍实力比曹操还要大 曹操是怎么打败袁绍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官渡之战,曹操如何打败袁绍?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导语:《三国演义》虽然七分虚、三分实,但罗贯中通过自己的方式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战乱纷飞、鼓角争鸣的乱世。在三国时期,除了各位枭雄的雄才大略、各位战将的气吞山河,更少不了背后那些运筹帷幄的谋士。谋士,在《三国

  • 明朝最惨礼部尚书陈迪,只因反对朱棣就被五马分尸-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朱棣皇帝得位不正,是谋逆而来的,很多建文帝旧臣看他不爽,礼部尚书陈迪就是其中一员,当然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惨痛的,最后他被朱棣五马分尸割肉塞嘴!陈迪出生在宣城,身份高贵,是宋末宣城太守陈明中之八世孙,祖父则曾经帮助朱元璋在战场上拼杀,可以说是官宦之家了。陈迪从小展露出来的特点就是聪明,好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