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时期常遇春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他做出了哪些贡献?-趣历史网

明朝时期常遇春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他做出了哪些贡献?-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814 更新时间:2023/12/7 7:59:00

常遇春和徐达一样,都是出生于农家,祖祖辈辈种地为生。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常遇春是明朝名将,为朱元璋一统江南,推翻元朝立下巨大功劳,是仅次于徐达的大明第二名将。那为何常遇春不到四十岁就英年早逝了呢

一,投靠朱元璋

常遇春身材高大,擅长骑射,有万夫不当之勇,因此早年做了强盗。至正十五年(1355年),常遇春认为做强盗没有前途,于是投靠朱元璋,恳求担任先锋。朱元璋说:“你是因为活不下去,才找我来混口饭吃,我怎么能留你。”常遇春又多次恳求,说自己能担任好先锋。朱元璋只得说:“那等我渡过长江,再让你担任先锋。”

朱元璋率军南渡长江,结果遭到元军阻拦,一时无法靠岸。这时常遇春驾船前来,朱元璋于是对他说:“现在正是你大显身手的时候,让我看看你能不能胜任先锋一职。”常遇春于是挥戈向元军冲去,趁元军抓住他的戈而跳到岸上,在元军之中左冲右突,杀得元军纷纷溃散。朱元璋趁机派兵登岸,大败元军,攻克采石、太平等地。事后常遇春因功升任总管府都督。

二,征战四方

元将蛮子海牙率水师袭取采石,企图切断朱元璋与大本营和州的联系。朱元璋于是亲自攻打采石,让常遇春多布疑阵以分散元军兵力。常遇春亲自驾着小船在元军战船间左冲右突,将敌军分为两半。朱元璋趁机命部下左右夹击,大败元军。

至正十六年(1356年),常遇春随朱元璋攻打集庆,为破城立下大功。然后常遇春随徐达攻克镇江、围攻常州。徐达在牛塘被吴军围困,常遇春于是前往救援,大败吴军,救出徐达,攻克常州。朱元璋听闻大喜,于是封常遇春为中翼大元帅。之后常遇春又率军连克宁国、池州、婺州、衢州等地,升任佥枢密院事。。

至正十九年(1359年),徐达与常遇春在九华山设伏,大败陈友谅,俘敌三千人。常遇春残暴好杀,竟瞒着徐达在夜晚将大半俘虏杀害,还留了个俘虏让他回去向陈友谅报信,以示挑衅。陈友谅大怒,于是起大兵讨伐朱元璋。双方在龙湾大战,常遇春率伏兵大败汉军。朱元璋于是派兵乘胜追击,攻克江州。吴军趁机攻打长兴,也被常遇春击退。

三,攻灭陈汉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朱元璋以谋反为由逮捕大将邵荣,假意以邵荣功大,要赦其死罪。常遇春因此撂下狠话,不能与逆臣贼子一起共事。朱元璋于是借机处死邵荣,对常遇春更加器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吴军围攻安丰,刘福通急忙向朱元璋求援。结果援军还没到达,吴军就杀刘福通,夺取安丰。常遇春于是随朱元璋拼死作战,救出了小明王韩林儿

陈友谅率大军东下,包围洪都。常遇春于是率军沿江而上,与汉军在鄱阳湖大战。汉将张定边发现朱元璋的船在浅滩搁浅,于是亲率战船杀向朱元璋。在此危急时刻,常遇春急忙射箭,重伤张定边,使得朱元璋转危为安。随后朱元璋派兵放火,烧毁汉军大量战船。陈友谅见大势已去,只得率军突围。常遇春于是率军拦截,再次大败汉军,陈友谅也在不久后重伤而亡。朱元璋大喜,重赏常遇春,让他进攻武昌。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亲率大军围攻武昌。陈汉丞相张必先率军从岳阳出发,救援武昌。常遇春于是出其不意,在汉军集结前将张必先擒获。陈友谅之子陈理见大势已去,只得开城投降,自此荆湘之地皆归朱元璋。随后常遇春又率军攻克吉安,包围赣州。熊天瑞死守赣州,朱元璋于是告诫常遇春不要杀降。常遇春便围而不攻六个月。熊天瑞粮尽援绝,于是投降,常遇春克制自己,没有杀降。

四,消灭张吴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常遇春随徐达讨伐张士诚,率军攻克泰州。然后常遇春率水师驻防泰安,切断吴军在长江南北的联系。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封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准备一举消灭张吴。常遇春率军在太湖、毗山、三里桥屡败吴军,逼近湖州。张士诚派兵救援湖州,吴军援军驻扎旧馆,准备在常遇春后方发动攻击。常遇春于是率精兵前往东阡,驻扎在吴军援军后方。

吴军攻打常遇春,他于是拼死奋战,大败吴军。随后常遇春突袭平望的吴军取胜,将其战船全部烧毁,还乘胜追击,大败旧馆的吴军。湖州吴军见大势已去,只得开城投降。然后常遇春包围平江,驻军虎丘。张士诚想率军突围,但被常遇春击败。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常遇春率军攻克平江,俘张士诚。朱元璋大喜,封他为鄂国公。

五,推翻元朝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封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中原。朱元璋亲自告诫常遇春说:“战必胜,攻必取,没有人能比得上你。只是担心你轻敌,好与敌将斗狠,这不是大将所为。”常遇春表示听从,于是率军连克山东、河南多地重镇。

洪武元年(1368年),元军在洛水列阵,阻挡明军。常遇春于是单枪匹马,杀入五万元军阵中,左冲右突。明军趁机发动攻击,大败元军。随后常遇春率军渡过黄河,攻克德州、通州等地,逼近大都。元顺帝弃大都北逃,明军进入大都,元朝灭亡。随后常遇春又率兵攻克保定、河间、真定等地。

六,横扫北元

徐达、常遇春率大军进攻太原,元将王保保急忙回师救援。常遇春劝徐达说:“我军骑兵已到,但步兵未至,若突然与元军作战,必定伤亡很大。不如趁夜突袭可以成功。”徐达听从。元将豁鼻马向明军表示投降,愿做内应。徐达大喜,于是挑选精兵,趁夜突袭元军大营。王保保只得弃军而逃,明军趁胜攻克太原。常遇春率军追击王保保,连克忻州、大同等地。

洪武二年(1369年),常遇春与徐达渡河入秦,攻克凤翔。元将也速进攻通州,朱元璋于是命令常遇春回师救援。常遇春与李文忠一起从北平出发,在锦州、全宁屡败元军,赶走也速。随后常遇春乘胜追击,攻克大兴州、开平,迫使元顺帝逃往和林。常遇春率军追击,俘获大量北元贵族,不久在得胜回师途中病逝。朱元璋十分悲痛,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

六,去世原因

会元将也速攻通州,诏遇春还备,以平章李文忠副之,帅步骑九万,发北平,径会州,败敌将江文清于锦州,败也速于全宁。进攻大兴州,分千骑为八伏。守将夜遁,尽擒之,遂拔开平。元帝北走,追奔数百里。获其宗王庆生及平章鼎住等将士万人,车万辆,马三千匹,牛五万头,子女宝货称是。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太祖闻之,大震悼。(明史·列传十三)

《明史》记载常遇春是暴病而亡,而常遇春素来身强体健,十分勇猛,因此后人推测常遇春是死于“卸甲风”。卸甲风即古时将军穿着铠甲打仗,因为天气太热,所以身体大量出汗,要脱下盔甲乘凉,结果“邪风”入侵身体,导致气血不通而亡。

常遇春为大明南征北战十五年,经常身先士卒,奋勇杀敌,难免会受伤。但以常遇春的性格,对这些伤口并不在意,而是继续四处征战,导致积劳成疾,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最终在洪武二年(1369年)的战斗中,常遇春因为贪图凉爽,不听军医劝谏,于是脱了盔甲乘凉,导致本已亚健康的身体不堪重负,使得他迅速死去。

总的来说常遇春是明朝第二名将,在消灭陈汉,平定张吴,推翻元朝的战斗中立下巨大功劳。但由于他性格暴躁,轻视疾病,使得身体不堪重负,最终暴病而亡。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被围凤鸣山时,赵云是如何脱困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赵云请求当先锋,先行破敌,赵云老当益壮,率军力斩魏军大将韩德等五人,后来,赵云因为轻敌,被夏侯楙用计困于凤鸣山。赵云左冲右突,不能突围,赵云感叹,我不服老,死

  • 长孙顺德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作为?-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长孙顺德是唐朝开国名将、外戚,“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在李渊起兵夺取关中的过程中立下大功,还是李世民的堂叔岳,可以说是功高位尊。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都深受李世民的信任与宠信,那为何他们的堂叔长孙顺德屡遭李世民贬斥呢一,出身名门长孙顺德是北魏皇族后裔,为北周

  • 首次封赏功臣时汤和并没有被封爵,是因为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汤和是明朝开国名将,军事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月,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开国文武功臣,首批受封的,共有六个公爵、二十八侯爵和两个伯爵。这些人毫无疑问都是为明朝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次封赏中,令人惊讶的是,跟朱元璋极其亲近,且军中资历最老的大

  • 三国时期邓艾和钟会是怎么死的?背后有何真相?-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263年11月,蜀汉正式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统一的序幕。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钟会与邓艾被杀,历史上认为,是他们自取灭亡的结果。邓艾在拿下成都,灭亡蜀国以后,虽然并没有想叛变独立的心思,但是他政治上很不成熟,自高自大,说话行事很不检点,在成都当土霸王。这给了钟会谗陷他的机会,因而

  • 伍子胥是个什么样的人?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伍子胥的孰是孰非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古吴历经二十五帝,跨越七百载,是春秋五霸之一,整个过程中的功勋谋士那是数不胜数,而家喻户晓的鼎盛者非伍子胥莫属。他扶助最后二代帝君成就吴国的辉煌霸业,官至大相国权倾朝野,却不曾想最终还是栽于谗言之祸,被自己力捧的吴王夫差

  • 曹魏和蜀汉都很厉害 东吴为何比不上这两国-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对三国时期,曹魏和蜀汉的武将为什么比东吴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是一个武将们叱咤风云的年代,曹魏五子良将再加上典韦、许褚,均是当世虎将,蜀汉五虎上将以及魏延、姜维的,也都是武力值爆表的万人敌,而东吴阵营在这方面就相形见绌,一流武将屈指可数,存在感特别低,套用

  • 历史上清军能在京城站稳脚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山海关大战是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的重要战役。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大军进入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殉国。四月三十日,李自成又退出北京城,经山西逃回陕西,他一共在北京城只待了四

  • 监察御史的权力有多大?为何连东厂的人都忌惮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自秦始皇大一统之后,国家采用了郡县制,对朝廷的官职和职责都给与了明确的划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公九卿,还有后来的三省六部,由于三公九卿在时间上距离我们很远,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户部、吏部等,在古代的朝代中,有这样一个官职,他的等级不高,权力却极大,有些人想当,有些人却不想当。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大概从西汉开始,人们将麦磨成面,加上水后和成团,压扁火烤或者蒸熟,称为饼。馒头便是由饼发展而来。从此,肉、面、米成为中国宫廷中的主食。经常出现在中国宫廷御食中的汤饼,是一种煮熟的面食,饼是当时面食的通称。汉代的汤官负责供应御膳

  • 毛遂自荐成功后,为何最后的下场却很凄惨?-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世人都知道毛遂自荐的故事,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毛遂最后的下场。毛遂在功成名就之后,倒也过了几年好日子,但最终却是死在了荒郊野岭。在秦军撤退之后,赵国的世仇燕国看到赵国的国力大损,于是就开始攻打赵国。此时,赵国的一些名将不是领兵在外,难以调派,就是生病了,不能出征。一时之间,赵孝成王竟无人可派。此时,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