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江西赣州的通天岩,不知道大家熟悉不熟悉。你去过那里吗?位于赣州章贡区以北6.8公里。通天岩石窟在中国历史上的唐代被挖掘,并在宋代达到鼎盛。到目前为止,从唐代到宋代的359个石龛雕像被保存下来,从宋代到民国的128个摩崖石刻被称为"江南第
一窟"。
1.崔维严
翠微岩位于通天岩西侧,相距仅十几米。相传是宋代隐士杨孝本的隐居之地。悬挂的岩石和洞穴布满了悬崖铭文和壁龛。除一尊弥勒佛像外,其余均为王所刻罗汉像和宋代高浮雕罗汉像,共82身,铭文19则。从翠微岩往西,穿过林荫小道,有180多级石阶。
2、忘记返回岩石
遗忘岩俗称东岩,又名太和山。因巨大的石十字架空,形似狮子,又称狮子岩。在这个洞穴前后的悬崖上,有七具尸体雕刻在悬崖壁龛上,悬崖上有50个铭文。铭文中,最著名的是明郑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王阳明的铭文:"清山什么地方都好,在家就好。他得闲着,世界也是一座孤岛。西林初,明月早来。醉卧石床,洞不扫秋。"
3.悬崖雕像
通天岩景区现存的摩崖造像可分为四组。一个是位于通天岩和翠微岩交界处的八尊佛像,这八尊佛像是在晚唐时期开凿的,这开启了田燕第一批摩崖造像。其中以两尊观音佛像保存最为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二是毗卢泽那佛、文殊菩萨普贤群像,位于通天岩绝壁,由五百罗汉守护。这组雕像出土于北宋中期,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第三,单龛十八罗汉像,主要由僧人以镜为尊,出土于北宋后期,是通天岩摩崖造像的精华。第四,位于翠微岩、由朱倩建造的弥勒佛像,发掘于南宋初年。
通天岩以其江西最大的石龛和造像群而闻名,有279个石龛和248个石雕,全部是唐宋时期的作品。石刻共97件,其中宋代33件,其余为清代以后通天岩景区匿名人士所作。唐宋时期共有315个洞窟,共有359尊造像。造像主要分布在王桂岩、龙虎岩、通天岩主岩和翠微岩。其中王贵岩正面有一尊罗汉像,背面有六尊罗汉像,还有龙虎岩。通天岩的名字来源于"石峰排列如屏,顶上有一招"。
古时候有个大仙,要守赣州城的好风光。他在蓬莱仙境中选了两座美丽的仙山,想把它们放在楚潭的西岸,和初山一起把水口锁在东岸。大仙来到通天岩,被土地公公发现。土地公公看到两座美丽的仙山,心想,为什么不把它们留在这里呢?于是土地公公学会了像公鸡一样打鸣。神仙白天不能做事,因为怕被凡人识破,不能回到仙界。大仙正在一座山上走着,听见公鸡叫,以为天快亮了,急忙丢下两座山走了。此后,两座仙山一直留在通天岩。至今,通天岩景区的忘忧岩和礼佛岩各有一个通洞,相传是大仙在驮山时用竹肩串成的。
郑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王阳明在赣州任赣南总督,后赴南京兵部尚书,平定"陈豪的混乱"。阳明先生以忘归岩为题刻了一首五言诗:"青山处处美,必然圆,但也会闲,世界也会布满岛屿。西林初,明月初来,我醉卧石床,洞未扫秋"。
苏轼辞官(即甘州)时曾多次造访通天岩。至今仍有杨杏仙、苏东坡、李存三尊塑像,并有真迹东坡。宋代秘监杨孝本、秀才李存从京城辞官回江西西宁后,在通天岩隐居了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