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人生活条件那么艰难 古人读书又是怎么做的-趣历史网

古人生活条件那么艰难 古人读书又是怎么做的-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252 更新时间:2024/1/18 15:41:03

还不知道:古代人读书有多困难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现代,人们都知道只有刻苦读书,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读书还可以让人见识到更宽广的世界。古代人亦是如此,因为古代有很多贫寒的人家,只有通过读书考取功名,这样才能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那么古代人是怎样刻苦读书的呢?

在古代,读书是很困难的。主要是在于一是没有书读,第二个是没有钱读书。当时的书很少,一般都是人们用手抄写的,因为在当时不能复印。当时是用竹简,所以说没有几本书就能装满好几辆车。当然,人们也有抄在帛上的,卷成一卷儿的,但是还只有少数的人才能够用得起。直到后来才发明了纸,那时候人们也得用手抄,所以说一般人也抄不起。那时候,有钱人家的公子一般会去上学,但是穷人家的孩子不仅不能去上学,甚至连吃饭都是个问题,所以他们在家中一般都是帮父母干农活。不仅如此,古代人读书是很辛苦的。他们早早地就起来读书。

古代人读书不仅要朗读出来,而且要抄,还要读。一篇文章,他们要读很多遍,读的次数多了,那么就理解得更透彻了。曾国藩也很喜欢读书。有一次他朗读了好多遍之后,这篇文章还背不下来。家中有一个小偷,本来想等着他睡觉之后,然后再偷东西,可是等了半天就是没有见他睡觉,小偷终于忍无可忍了,于是就跑出来对他说“你这么笨,怎么读书的?”。其实他读书这么慢,也是因为他读完书之后,不仅要了解表面,而且还要将说进行深入的钻研。

在古代,有些人家里贫穷,根就没有条件读书。曾经有个人小时候很喜欢学习,只要让他学习,他就十分开心。但是唯一不足的是他们家中实在太贫穷了,连买油灯的钱都没有,所以到晚上天黑了,他就没有办法看书了。于是他就用布缝了几个袋子,然后晚上捉了几十只这样的虫子装在一起,挂在房间里,然后用发出来的微光学习。

就这样,他通过读书学到了越来越多的知识,最终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虽然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条件越来越好了,根本就不用因灯光而发愁。但是很多人还不喜欢学习,如果能像他这样刻苦的话,那么我想我们也会有不小的成就。

古代人读书苦还是因为他们没有地方读书。比如说屈原,他小时候就不顾家里的反对,不管下雨还是刮风,他都会躲到山洞里读书。所以说,经过了好几年的时间,他才将《诗经》这本书读懂读透,最终也成为了一位人才。

古代人读书很能吃苦。有个人却十分贪玩,所以没少受先生的责罚。经过先生的教诲,他也决心改掉自己的坏病。这个人就是司马光。其实他也想改掉自己的坏毛病,但就是太贪玩了,而且他很贪睡。为了能够早起读书,他就在前一天晚上喝一肚子水。本来是想第二天将他憋醒的,但是没有想到半夜他就实在忍不住了,而且还尿床了,为此又受到了同伴的嘲笑。于是他就做了一个警醒自己的枕头,早上一翻身的时候。枕头滑落,然后就会掉在床板上,自然就醒了。就这样,他每天激励着自己早起读书,最终也成了一个渊博的人,而且还写出了有名的文章。

再比如说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个人,他也是出名的政治家,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不多,虽然说有个小官做,但是别人都不重视,他回到家之后,别人也不喜欢他。所以说他受了很大的刺激,他决心好好读书,每到深夜的时候,他就会打盹,想睡觉,这时候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拿一个锥子,只要是一瞌睡的时候,就用锥子戳自己的大腿。就这样,他立马就清醒过来了,然后他就继续努力读书。就这样,他也成了一个很厉害的人物。

再比如说有个叫孙敬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就十分喜欢学习,只要看书的话就停不下来,从早上到晚上常常因为读书而忘记了吃饭,读书的时间长了,他就很疲惫。为了防止打盹儿影响自己读书,然后他就找了一根绳子绑在房梁上。然后栓上自己的头发,只要打盹儿的时候,头一低,然后就会扯到他的头发,他就立马精神了。就这样,他又可以继续努力读书了。

不仅学习如此刻苦,古代人读书还喜欢晃脑袋,很多人称作为书呆子,其实古代人读书摇晃脑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首先是古代人没有标点符号,所以说从小的时候开始,教书先生就教他们最基础的功底,就是说增加肢体动作,所以说在断句的时候让他们下意识的停一下。其次是可以很好的掌握节奏,更容易让读书人进入书中所写的情境。而且古代人读书摇晃脑袋还可以预防疾病,因为古代人读书经常低着头,对颈椎不好,所以说经常摇脑袋还可以缓解疲劳。

从古到今,凡是成就大业的人,一般都是刻苦学习的。现在我们既有学习的条件,也有学习的书本,更应该努力刻苦学习。在古代,哪怕生活再贫苦,人们都不忘读书,都会沉迷在书中,如此才铸就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古代八百里加急到底是什么样的 速度到底有多快-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今人们想要购买东西可以直接在网上下单,中国庞大的交通运输网络能够让货物在三四天时间内送达买家的手中。这就使得很多人想

  • 诸葛亮和黄月英相貌相差甚大 诸葛亮为什么娶丑女-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高大英俊,为何要娶丑女黄月英为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事实上,诸葛亮这个大帅哥,之所以会娶黄月英这个丑女为妻,原因很现实,就是因为黄月英的母亲,背景很深!对此,水镜先生也是完全知晓的,所以他曾用一句话道破玄机!诸葛亮众所周知,诸葛亮这个人非常

  • 诸葛亮临死前黄月英在做什么 妻子为何不去照顾-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对诸葛亮病危将死,妻子黄月英为何不去照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当中很多的人说道三国的事情很多的人都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物,而且在很多的时候人们都看到了很多的英雄人物,而且在很多的时候都是让人看到了很多的大人物,三国当中也是人才辈出的年代,这样的事情在很多的时候都是让

  • 都说曹真不死,便无司马 曹真有那么厉害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曹真不死,便无司马,曹真到底有多厉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真不死,便无司马,这主要是因为无论从权利地位还是军事能力上来说,曹真都要比司马懿厉害一大截,如果曹真活着,司马懿大概率是被按在地下摩擦的,根本不可能篡夺曹魏大权,所以才会有曹真不死,司

  • 《商君书》·更法篇原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

  • 《商君书》·垦令篇都记载了哪些内容呢?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而百官之情不相稽,则农有余日;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则农不败。农不败而有余日,则草必垦矣。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上壹,则信;信,则臣不敢为邪。民平,则慎;慎,则难变。上信而官不敢为邪,民慎而难变,则下不非上,中不苦官。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则壮民疾农不变。壮民疾农不变,则

  • 《商君书》·农战篇原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而得官爵,是故不官无爵。国去言,则民朴;民朴,则不淫。民见上利之从壹空出也,则作壹;作壹,则民不偷营;民不偷营,则多力;多力,则国强。今境

  • 《商君书》·去强篇都记载了哪些内容呢?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国为善,奸必多。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兵行敌所不敢行,强;事兴敌所羞为,利。主贵多变,国贵少变。国多物,削;主少物,强。千乘之国守千物者削。战事兵用曰强,战乱兵息而国削。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三官者生虱官者六:曰“岁”,曰“

  • 《商君书》·说民篇原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徵也;慈仁,过之母也;任誉,奸之鼠也。乱有赞则行,淫佚有徵则用,过有母则生,奸有鼠则不止。八者有群,民胜其政;国无八者,政胜其民。民胜其政,国弱;政胜其民,兵强。故国有八者,上无以使守战,必削至亡。国无八者,上有以使守战,必兴至王。用善,则民亲其亲;任奸,则民亲其制。合而

  • 《商君书》·算地篇都记载了哪些内容呢?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凡世主之患,用兵者不量力,治草莱者不度地。故有地狭而民众者,民胜其地;地广而民少者,地胜其民。民胜其地,务开;地胜其民者,事徕。开,则行倍。民过地,则国功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夫弃天物、遂民淫者,世主之务过也,而上下事之,故民众而兵弱,地大而力小。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薮泽居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