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的王朗是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历史上的王朗是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271 更新时间:2024/1/16 2:19:49

在影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怒骂王朗这段剧情,令很多人印象深刻。诸葛亮口中‘厚颜无耻’的王朗,到底是怎样的人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诸葛亮与王朗在阵前,诸葛亮用一大段话把王朗批得体无完肤。而王朗却对此并无招架之力,只是不断重复着‘诸葛村夫’这四个字。最终,王朗被诸葛亮的这番话,活活气死于阵前,沦为笑柄。

不过,在真正的历史上,王朗其实并没有被诸葛亮骂死。真实的王朗,其实是东汉末年一位极为有名的经学大家,死后以文臣之身封侯,还得以配享庙庭。更为有趣的是,他孙女后来嫁给了司马昭,生下了晋武帝司马炎。

王朗本名王严,师从东汉太尉杨赐。杨赐是当时的儒学大家,三国时期被曹操干掉的那个杨修,就是他的亲孙子。在杨赐的门下,王朗虚心好学,很快就学业有成,之后被拜为郎中,任菑丘县长。后来,杨赐去世的时候,王朗还曾特意为了给杨赐守孝,辞官不做,一时称为美谈。

从这件事也看得出来,王朗是个人品相当不错的人。为了给老师守孝,放弃自己的官位,这种事情,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出来的。

如果王朗出生在一个太平世道的话,凭借自己的学问,应该会很容易身居高位。但可惜的是,他恰好遇上了一个乱的不能更乱的时代。

杨赐去世于公元185年,同一年,王朗辞官不做,去给杨赐守孝。在杨赐去世的一年之前,东汉刚刚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在杨赐去世四年之后,汉灵帝病逝,同年董卓入京,拉开了三国时代的帷幕。

等到王朗给杨赐守孝结束,重新可以做官的时候,已经是天下大乱的局面了。

不过,因为王朗的才学,确实极为出色。在给杨赐守孝结束之后,王朗被徐州刺史陶谦看中,举荐其为茂才,先是被拜为徐州治中从事,后升任会稽太守。

王朗在会稽郡担任太守期间,治政贤明,颇受当地百姓爱戴。但是,百姓的爱戴,并不能让王朗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当中,脱颖而出。王朗在会稽郡担任太守这几年,恰好是董卓身死之后,北方群雄纷纷独立,争相扩大自己地盘的这段时间。

四年之后,已经横扫江东之地的孙策,率军进攻会稽郡。面对孙策的到来,王朗虽然也曾尽力抵抗,但终究不敌。最终,王朗被孙策所擒获。

对于王朗,孙策是很欣赏的,很希望他能够为自己效力,曾多次让人去劝说王朗投降。奈何王朗是个喜欢坚持自我的读书人,始终认为自己应该报效于皇帝,自然不愿为孙策效力。最后没办法,孙策既不能招揽他,也不能直接杀了他,落得一个擅杀人才的骂名,所以就只能将王朗给流放了。

在被流放的这段时间里,王朗虽然日子过得很惨,但却依然坚守心中的道义,收容亲友旧属。

王朗这样的人,肯定不是什么绝世枭雄,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好人。

就这样,王朗被流放几年之后,随着孙策被刺杀,江东地区再次陷入了混乱当中。恰好此时,曹操刚刚打赢了官渡之战,成为北方的新一代霸主。曹操早已听说王朗的贤名,于是便派人秘密前往江东,去征召王朗。

面对曹操的征召,王朗二话没说,直接就答应了下来。或许在当时的王朗眼里,此时的曹操,是拥护汉献帝的大忠臣,所以才甘愿为曹操效力。不过,虽然王朗答应了曹操的征召,但怎么去也是个问题。当时江东虽然混乱,但孙家肯定不可能允许王朗这种人才随便外流,跑到曹操那边去做官。

就这样,王朗接下来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终于离开江东,辗转来到许都。

到了许都之后,曹操对于王朗的到来,十分重视。直接任命王朗为谏议大夫。

此后的十几年里,王朗历任少府、奉常、大理,主抓刑狱方面的工作。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继承王位。曹丕上位后,将王朗升为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同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自行称帝。曹丕称帝后,改封御史大夫为司空,进封王朗为乐平乡侯。

公元227年,曹丕去世,曹叡登基。曹叡登基后,王朗升任为司徒,改封为兰陵侯。次年,王朗病逝,因功配享曹操庙庭。

至于王朗为何会留下被诸葛亮‘骂死’的笑话,这恐怕就要归咎于演义小说的杜撰了。不过,从时间上来看,倒是确实对得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在公元228年,也就是王朗去世这一年。不过,在正史上,并没有王朗随军出征的记载,所以王朗自然也就不可能被‘骂死’于阵前了。

王朗死后,又过了三年,他的孙女王元姬,嫁给了当时魏国大将军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嫁给司马昭之后,王元姬陆续生下了司马炎、司马攸、司马兆等数子。晋国开国后,王元姬被尊为太后,四年之后病逝,与司马昭合葬于崇阳陵。

从当时双方的家世来看,这桩婚事倒也相配。但是谁又能想到,仅仅几十年之后,司马家就反手干掉了曹家,开创了晋朝呢?

王朗的一生,早年颇为曲折,但晚年则相对顺遂。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朗算是三国时代的最终赢家之一了。至于被诸葛亮骂死阵前这件事,其实只是后世演义小说的杜撰而已。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苏轼为什么被弹劾?乌台诗案究竟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乌台诗案看似是个普通案件,其实涉及到了诸多方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代文豪苏轼,之所以会被贬外放,主要是因为他反对当时宋朝实行的新政,遭到皇帝本人的厌恶。在被御史弹劾之后,皇帝以苏轼的诗文讥讽朝政为名,将他流放了。这件事,就是乌台诗案。北宋中期,随着国家承平

  • 赵匡胤的儿子已经成年,为何他去世后将皇位传给弟弟?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古代封建社会,嫡长子继承制是指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皇位的继承也要遵照这一原则。但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后,他却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赵匡胤去世之前,并非没有儿子,而且长子赵德芳,已经26岁,完全有即位的能力,

  • 古代万户侯是什么级别 换做现在是什么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古代万户侯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封官加爵,不愁吃喝是现代人的幻想,也是古代人的梦想。在遥远的过去,如果一个人或因为机缘巧合,或因为足够忠心耿耿,或在国家中功绩显著,被天子封上了一个什么侯,那就是几辈子,几世代的人都飞黄腾达,不用担心劳作和口粮,这就是官爵

  • 武则天的四个儿子,分别是什么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百科

    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她共有四个儿子,他们分别是什么结局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武则天的四个儿子:长子李弘,英年早逝;次子李贤,后来被武则天给逼死了;三子李贤,两度为帝,最后死在了自己媳妇手里;四子李旦,同样是两度登基为帝,最后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这段

  • 带着三千人马如京并掌握朝局,董卓是如何做到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董卓是东汉末年军阀、权臣,他为什么能凭借三千人马就进京成功掌权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里面既有当时时局的巧合,也有董卓个人的能力原因。简单来说,董卓入京之后,先控制了皇帝,然后拉拢士族,打压宦官和外戚,并且收编他们的力量,最后再一脚踢开士族,彻底独自掌权。这个过程,

  • 张柬之发动政变推翻武则天的统治,最后为何忧愤而死?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张柬之是唐朝宰相,是神龙政变中复辟李唐的功臣,但他并未像历史上其他政变成功者那样功成身就,反而遭到排挤,被贬谪流放,最后忧愤而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笔烂账,还得从武则天在位那会儿说起。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其嫡三子李显即位,史称唐中宗。

  • 存在于两宋交替之际的伪楚政权,是怎么的存在?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北宋和南宋都是宋朝,但北宋被灭于1127年3月,而南宋则是建立于1127年6月,在两宋之间,还有一个政权——伪楚。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要想介绍清楚这个伪楚政权,我们还得先从之前的靖难之役开始说起。北宋末年,朝政腐朽。当时在位的宋徽宗赵佶,是个典型的文艺青年,字写得很好

  • 南明共出了几位皇帝?他们分别是怎样的命运?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南明是明朝京师北京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相继建立政权的合称,虽然仅仅存在了十七年,但先后出了四位皇帝,分别是弘光、隆武、永历和绍武。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弘光帝兵败后被清军俘虏,被押往北京后处死;隆武帝抵抗了两年,最后兵败后在福建被杀;永历帝败于吴三桂之手,后被处死于

  • 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后 司马懿的后代又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对司马懿后代是什么样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人们曾经说过,笑到最后才是笑,也间接地说明了一切事情,没有到最后,就不要轻易的下结论,去评价好与坏。东汉末年,时局动荡,群雄并起,各大军阀们为了争夺天下,登上权力的顶峰,连年征战,互相讨伐,一时之间,风起云涌,众多的英雄

  • 曹丕当初那么宠爱甄宓 赐死她后为何还那么侮辱她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对曹丕和甄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甄宓是三国时期少有的美人,二婚嫁给曹丕生下魏明帝曹叡,但是在曹丕登基称帝的第二年,忽然一道诏书赐死甄宓。被发覆面,以糠塞口。--《资治通鉴》在下葬的时候,曹丕命人让甄宓散乱的头发盖住脸,在嘴里塞满米糠。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极其狠毒,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