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唯一一个没有葬入十三陵的明朝皇帝是谁?发生了什么?-趣历史网

唯一一个没有葬入十三陵的明朝皇帝是谁?发生了什么?-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446 更新时间:2023/12/26 9:16:06

唯一一个没有葬入十三陵的明朝皇帝是谁?发生了什么?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明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直到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一共有十六位皇帝。既然有十六位皇帝,那为何北京的明十三陵当中,却只葬了十三位明朝皇帝呢?

这其实是因为,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前,前面的朱元璋和朱允炆,都没有埋在北京这边。朱元璋去世的时候,明朝的首都还在南京,所以朱元璋本人也埋在了南京紫金山上。

至于朱允炆,因为最后下落不明,所以自然也就没有陵墓了。而从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后面的明朝皇帝,才开始埋葬在北京的皇陵里面。

不过,有趣的是,自朱棣之后的十四位明朝皇帝当中,有一位皇帝没有葬入明朝皇陵。但这位皇帝,却不是明朝最后的崇祯皇帝。崇祯去世之后,攻入北京的李自成,还真没难为这位有骨气的末代皇帝。不但将他葬入了皇陵,甚至还公开为崇祯搭设灵棚,允许大家去祭奠崇祯。

所以,唯一没有葬入明朝皇陵的皇帝,并不是末代皇帝,而是明朝中期的明代宗朱祁钰。

作为一位王朝中期的皇帝,为何连皇陵都进不去呢?这事儿可就说来话长了。

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从辈分上来说,也就是朱棣的重孙子。按照中国古代的宗法继承制,作为次子,朱祁钰原本是没有任何机会成为皇帝的。而明朝的皇位,只能由他的大哥朱祁镇来继承。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管是朱祁钰本人,还是当时的明朝高层,对此也没有任何异议。大家对于朱祁钰的定位,就是一个普通的闲散王爷而已。而明宣宗去世后,朱祁镇登基的时候,也没有任何波折,很顺利地就继承了皇位。

对此,朱祁钰本人也没什么意见。朱祁钰和自己的那个皇帝大哥朱祁镇,从小一起长大。两人虽然不是一个妈生的,但感情一直都比较好。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两人一生本该是兄友弟恭的关系,逢年过节朱祁钰去给自己的皇帝大哥拜个年,关系还不错。

但是,所有的这一切,在公元1449年的这一年,彻底改变了。

这一年,朱祁镇不顾群臣反对,亲自率领大军,出塞亲征瓦剌。要说皇帝亲自出征这件事,原本也是一件挺给力的事情。但问题是,朱祁镇的这次出征,只是一腔热血,本人根本会指挥军队,只会添乱。

所以最终,朱祁镇麾下的二十万明军精锐,被数万瓦剌军队,打得全军覆没。就连朱祁镇本人,都成了瓦剌人的俘虏。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土木堡事变。

这一下,明朝这边彻底慌了。

要知道,当时的明朝,国力其实相当雄厚。而朱祁镇率领的那二十万明军,更是当年朱棣一手训练出来的精锐。在中国历史上,之前还从未有过大一统朝代处于巅峰期的时候,皇帝被人家给俘虏的先例。

随着朱祁镇被俘,明朝高层也不得不开始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朱祁镇既然被俘,那接下来要不要再拥立一个皇帝?如果要拥立的话,到底又该拥立谁呢?

第二,因为土木堡事变当中,朱祁钰把北方最精锐的二十万精锐,全都输得干干净净。北京附近的军事力量,瞬间跌入谷底。瓦剌人的进攻,更是近在眼前。面对瓦剌人的进攻,明朝政府到底是选择依托北京的牢固城防进行抵抗?还是直接迁都,将首都迁往南方呢?

这两个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一个问题,都关系到明朝对瓦剌人的态度。经过仔细的商讨之后,明朝最后决定,选择另立新帝,并且依托北京,就地对瓦剌进行反击。

于是,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就此打响了。

不过,在阻击瓦剌人之前,还有一个小问题。既然要拥立皇帝,那到底该拥立谁呢?从法理上来说,朱祁镇既然退位,那接下来就该由太子,或者朱祁镇的长子继位。但问题是,当时朱祁镇所立的太子,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

正所谓主少国疑,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换一个小皇帝上去,显然不利于明军抵抗瓦剌。所以最终,当时的皇太后孙氏,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可以先拥立朱祁钰的弟弟朱祁镇,作为新的皇帝。但同时,朱祁镇将来去世之后,不可以立自己的儿子做皇帝,只能让朱祁钰的太子接班。

这个办法,在当时那种特殊环境下,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对此,大家也没什么异议,朱祁镇也就此从一个闲散王爷,变成了大明的第七位皇帝。再之后,在大明军民团结一致的保卫下,瓦剌人最后被击退,北京城被守住了。

客观来说,朱祁钰在这场北京保卫战当中,作用其实更近似于一个吉祥物。作为一个闲散王爷,朱祁钰之前其实没有学习过任何帝王之术,对带兵打仗更是一窍不通。真正发挥关键作用,指挥明军作战的,其实是当时的兵部尚书于谦

但不管怎么说,朱祁钰当时以皇帝的身份,站了出来,作为名义上的领导者,领导了这场北京保卫战。所以,说朱祁钰力挽狂澜,直接避免了明朝成为南宋那样的江南政权,是一点都没问题的。而且,从一个皇帝的角度来说,有时候不瞎指挥,已经是很大的贡献了。

而且,在击退了瓦剌之后,朱祁钰更是开始清除朝中奸佞,任用于谦等忠臣良将,不但修复了明朝边防,重新组建起一支强大的京师军队,还对吏治、经济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良。客观来说,朱祁钰在位期间,未必算得上是千古明君,但肯定算是一个好皇帝。

如果单凭朱祁钰的功劳来说,葬入皇陵肯定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就算有人无法葬入皇陵,那也应该是他那个被俘虏的倒霉哥哥才对。但问题是,接下来的几年里,先后发生了一系列阴差阳错的事件,最终导致朱祁钰被硬生生挤出了皇帝圈子。

就在北京保卫战结束一年多以后,那位已经被瓦剌人俘虏的朱祁镇,竟然被瓦剌人给放回来了。瓦剌人之所以会释放朱祁镇,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朱祁镇没用了。

在之前的一年当中,瓦剌人曾多次以朱祁镇为筹码,向明朝索要各种好处。但结果,明朝人连一个铜板都不愿意给瓦剌。恼羞成怒的瓦剌,本想过干脆直接撕票算了。但最后,瓦剌还是觉得,直接放朱祁镇回国,和朱祁钰争夺皇位,对瓦剌更有利一些。

于是,就这样,已经被俘虏一年多的朱祁镇,奇迹般地再次回到了北京。

不过,对于瓦剌人的这个计策,明朝高层自然也是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朱祁镇回到北京之后,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支持,更不可能复位做皇帝了。朱祁镇回来以后,直接被朱祁钰关进了深宫,并且彻底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而随着朱祁镇回京,朱祁钰的心思,也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最开始登基的时候,朱祁钰的自我感觉,也只拿自己当一个凑数的。但是,随着做皇帝的时间越来越长,朱祁钰也感受到了权力的美好,自然不愿意把皇位再还给哥哥,更不愿意把皇位传给哥哥的儿子。

尤其是在朱祁镇回来以后,虽然被囚禁在深宫之中,朱祁钰也感受到了哥哥的威胁,自然更想尽力去消除所有的隐患。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后来,朱祁钰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强行违背自己之前的诺言,废掉了大哥朱祁镇的儿子,改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

但讽刺的是,没过两年,朱祁钰的儿子,却偏偏生病夭折了。再之后,直到朱祁钰去世,朱祁钰膝下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儿子。

公元1457年,刚刚年满三十岁的朱祁钰,忽然病重。此时的朱祁钰,偏偏又没有儿子,后继无人。从法理上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朱祁钰去世,即位的只能是他的哥哥,或者他哥哥的儿子。

就在朱祁钰临危之际,有几个大臣忽然带人闯进深宫,把那个已经被囚禁多年的朱祁镇,重新迎了出来,再次推上了皇位。这件事,后世史称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发生以后,朱祁镇再次复位,成了明朝的皇帝。但如此一来,朱祁钰的存在,就显得非常尴尬了。不久之后,朱祁钰去世,而朱祁钰去世之后,朱祁镇为了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只能将朱祁钰的皇位称号废除,贬为郕王。并且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说朱祁钰僭越抢夺了自己的皇位。

不得不说,朱祁镇的脸皮,真的是很厚。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祁钰去世之后,并不是以皇帝的身份下葬,而是以亲王的身份下葬。既然只是亲王身份,那自然无法再葬入皇陵了。所以,明朝的皇陵当中,自然也就只有十三位皇帝。而朱祁钰之后的几位明朝皇帝,因为都是朱祁钰的子孙,为了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自然也没谁会去给朱祁钰翻案。

直到崇祯皇帝自尽,历史进入到南明时期以后,南明皇帝才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称号,并且给朱祁钰追加了明代宗的庙号。但此时的北京,早已不在南明政权的手里,自然也就无法给朱祁钰的皇陵,恢复皇帝的应有规格了。

纵观朱祁钰和朱祁镇兄弟之间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这对兄弟的悲剧,其实完全来自于权力。如果不是因为权力的纷争,这对兄弟本来可以非常和睦,兄友弟恭。但正是为了争夺权力,他们反倒是连兄弟都做不成了。

所以说,权力这东西,有时候也未必就像看起来那么美好。如果落在承受不住权力的人手里,也未必就是什么幸运的事情。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吴三桂起兵反清的口号是什么?为何要这么做?-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吴三桂起兵反清的口号是什么?为何要这么做?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因不愿被清廷撤藩,和清廷的矛盾已不可调和,故联合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以及退居台澎的郑成功之子郑经,公开扯旗反清,掀起了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的序幕

  • 司马攸和司马炎相比 两人谁更加有资格继承大统-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对司马攸比司马炎更适合当国家领导人,为什么最终司马炎却上位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古代的皇权之争中,皇族之内争权的核心多为“夺嫡”。毕竟,继“兄终弟及”之后,“父死子继”的制度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东汉末年,发生于曹魏王室之内的世子之争,可谓牵涉甚广,曲折离奇。

  • 十八路诸侯都没有消灭董卓 董卓巅峰时实力有多强-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十八路诸侯北上灭不了董卓,董卓巅峰到底有多强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汉室影响力衰微,但皇帝当老大,这始终是所有人都公认的,直到出了董卓这么一个不讲道理的蛮子,一切就都乱了,董卓这根导火索提前点燃了积攒多年的火药桶,砰的一声,东汉就都炸没了。董卓是

  • 秦始皇为什么是千古一帝第一人 除了灭六国还有什么贡献-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始皇为何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引言:纵观中国古代几百位皇帝,真正称得上千古一帝的只有寥寥数人。而秦始皇被后世称作千古一帝,已经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秦始皇无疑是千古一帝第一人。秦始皇开创了众多历史之先河,他是第一个统一天下的人。他开创的

  • 董卓能够开创三国乱世 董卓的实力有多强-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很多人都不了解董卓进京正式开启了三国战乱,那么董卓当时的军事力量到底有多强,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导语:在中国3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有几个非常混乱的时代,如果真的算起来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这几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年代。在这几个时期中,论有名气和历史的精

  • 历史上的刘墉真的是“罗锅”吗?其实本人是一米九大帅哥-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宰相刘罗锅》,觉得历史上的刘墉就是个矮子,但其实荧屏上的刘墉和历史上的刘墉并不完全重合,电视剧中他是驼背的,但实际上刘墉不仅不是矮小,驼背的“罗锅”,很有可能是个身高一米九的大高个。关于他是否真的是“罗锅”吗?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当时的古代当官条件来探究。首先,刘墉是科甲出生,肯定要

  • 荀庚是什么人?他是如何保住荀氏在晋国地位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春秋时期,荀氏是晋国诸侯国中的一大氏族,实力雄厚,势力庞大,不过荀氏的势力也让国君开始忌惮,那么荀氏是如何在晋国的众多势力中能一直占据一席之地呢?其实这与荀氏的荀庚父子关系颇深,那么这个荀庚到底是什么人?他做过哪些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荀庚,姬姓,中行氏,名庚,荀庚的父亲荀

  • 张良苦学太公兵法,为何没能帮刘邦拿下一座城池?-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张良,秦末汉初时著名的谋士,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曾这样评价张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论出身,张良可能是刘邦所有重臣中最高的。论谋略,张良也可能是刘邦所有重臣中最高的。张良之所以谋略

  • 乐进到底有多猛?在打仗方面,几乎无失败战绩-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乐进,字文谦,阳平郡卫国县人,东汉末年名将。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三国的历史当中,有这么一位英勇善战的人物,他在史料或是文学作品中,都没有什么存在感,对他最多的记载也无非就是,今天去哪打仗,明天去哪打仗,今天去打了谁,明天又打了谁,记载的非常水

  • 袁术的背景与条件都很好,为何早早退出历史舞台?-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人,袁逢之嫡次子,袁基、袁绍之弟,东汉末年割据群雄之一。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混乱的东汉末年,有这样一位军阀,他有着雄厚的家庭背景,近乎完美的先天条件,可以说是出道即巅峰。他还号称自己是天选之子,自己做皇帝那是老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