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赵元僖被认为是准皇位继承人,为何突然去世?-趣历史网

赵元僖被认为是准皇位继承人,为何突然去世?-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117 更新时间:2023/12/20 23:20:31

赵元僖(966年―992年12月6日),初名德明、元佑,宋太宗赵炅次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许王赵元僖作为宋太宗赵光义的次子,在堂兄赵德昭、赵德芳和叔叔赵廷美先后离世,而兄长赵元佐又因纵火焚宫被废的情况下,以“亲王+京尹”的身份成为了准皇位继承人。然而,在没能正式被确立为皇位继承人的情况下,赵元僖便于淳化三年(992年)十一月突然去世,按照《宋史》的记载来看,赵元僖似乎是因病去世,然而真相或许并没有这么简单。

叔叔堂兄身死、兄长被废,赵元僖成为准皇位继承人

赵元僖,初名赵德明、赵元佑,作为宋太宗赵光义的次子,由于《金匮之盟》的存在,以及上有兄长赵元佐,赵元僖可以说与皇位基本无缘。然而,由于堂兄赵德昭、赵德芳和叔叔赵廷美先后身死,再加上兄长赵元佐被废,赵元僖反而成为了皇位继承人。

虽然始终没有发现《金匮之盟》的原文,但自古以来普遍认为该盟约是存在的,唯一存在的争议只是盟约到底规定是“三传”还是“二传”,即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后,由其弟赵光义继位,再由赵光义传给赵光美,最后由赵光美传给赵德昭,还是赵匡胤传赵光义,再由赵光义传赵德昭。

但不管怎么说,由于《金匮之盟》和赵元佐的存在,赵元僖都是没法顺利成为皇位继承人的。但宋太祖赵光义即位之后,却显然不想再将皇位传给旁系,结果便是赵德昭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自尽、赵德芳于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病逝,赵廷美于雍熙元年(984年)病逝,如此一来便确保了皇位在自己一脉的传承。

在堂兄和叔叔先后身死后,挡在赵元僖面前的便只剩下了兄长赵元佐。然而,赵元佐虽然从小聪明伶俐、善于骑射,颇受宋太宗赵光义的器重,但却天性善良,不忍看见老爹加害叔叔赵廷美,不仅为救赵廷美四处奔走,甚至直接正面硬怼赵光义。

被寄予厚望的儿子正面硬刚,赵光义实在是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更无奈的是背后的原因根本没法明说,只能予以搪塞。结果,当赵廷美死于流放地房州后,赵元佐竟然因此深受刺激,就此变得神神叨叨,不仅经常称病不见老爹,性情也变得异常暴躁,动不动就拿刀砍人。

即便如此,赵光义仍然没有放弃这个长子,只是希望其未来能够理解自己的苦心。雍熙二年(985年),当得知儿子病情有所好转,赵光义极为高兴,不仅为此大赦天下,更是在重阳日于宫内设宴,与诸皇子痛饮。由于赵元佐病体初愈,为了其身体健康,赵光义并未邀其赴宴,谁知就此引发了更大的灾祸。

《宋史·赵元佐列传》有载,“诸王宴归,暮过元佐第。曰‘若等侍上宴,我独不与,是弃我也’。”也就是说,诸王饮宴归来后,路过赵元佐的府邸,赵元佐因此得知了父亲设宴款待诸兄弟之事,想到唯独没有邀请自己,以为父亲这是彻底放弃了自己,因此独自饮酒以致大醉,而醉酒之后更是纵火焚宫。

赵元佐此举无疑彻底触怒赵光义,宋太宗当即派御史捉拿赵元佐,将其废为平民,迁居均州,虽有百官求情,但还是将其废居南宫。

雍熙三年(986年),赵元僖被任命为开封尹兼任侍中,进封为许王,加任中书令。要知道,自五代十国以来,“亲王+京尹”便已经成为了皇储的标配,赵光义当年便是如此。可见,随着兄长赵元佐的出局,赵元僖实际上已经被默认为了皇位继承人。

朝臣多次请立太子未果,赵元僖最终死的莫名其妙

随着成为潜在的皇位继承人,再加上赵元僖的有意为之,他身边很自然的便形成了一股势力。不过,虽说赵元僖已经成为了潜在的储君,但毕竟没有正式被立为太子,仍然存在一定变数,因此无论是赵元僖还是围绕在其身边的大臣,都急于促请立其为太子。

如此大背景下,便时常有大臣在赵光义面前念叨,希望其能尽快确立太子之位。然而,根据《续资治通鉴·宋纪》的记载,对于此等提议,只是说道,“累有人言储贰事,朕以诸子冲幼,未有成人之性,所命僚属,悉择良善之士,至于台隶辈,朕亦自拣选,不令奸险巧佞在其左右。读书听讲,咸有课程,待其长成,自有裁制。何言事者未谅此心邪?”

赵光义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诸皇子尚且年幼(毕竟赵元僖也就二十多岁,其他皇子年纪更小),自己还要再观察观察,以确保挑选出个合适的储君,希望众大臣不要太过心急。

赵光义的这种态度,无疑却让赵元僖及其同党更为不安,于是在淳化二年(991年),左正言宋沆(另称度支判官)、左正言尹黄裳、冯拯,以及右正言王世则、洪湛五人“伏阁上疏”,公然请立许王赵元僖为皇太子。

根据《续资治通鉴·宋纪》的记载,对于五人请立太子之举,赵光义以“词意狂率”为由,先将宰相吕蒙正贬为了吏部尚书(宋沆是吕蒙正的妻族),而宋沆也于同年九月被贬为宜州团练使。

赵光义原本以为吕蒙正和宋沆被贬,能够让大臣们放弃请立,结果事与愿违,尹黄裳、冯拯、王世则、洪湛等人竟然再度请立。根据《宋史·洪湛列传》的记载,宋太宗为此对近臣说道,“储副,邦国之本,朕岂不知。但近世浅薄,若立太子,即东宫僚属皆须称臣,官职联次与上台无异,人情深所不安。此事朕自有时尔”。

事后,四人皆被贬职,其中尹黄裳被贬为邕州知州,冯拯被贬为端州知州,王世则被贬为蒙州知州,洪湛被贬为容州知州。赵元僖虽然并未受此事牵连,但也不敢再提请立之事,只能好好的尽忠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淳化三年(992年)十一月,坐在殿庐中等待上早朝的赵元僖,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只好径直回到家中,宋太宗随后亲自前往探视,而赵元僖的病情却突然加重,不久后便去世了,年仅二十七岁。对于爱子去世,宋太宗极为悲痛,不仅追赠其为皇太子,而且还写下《思王子诗》,以表悲痛之心。

赵元僖之死可谓扑朔迷离,真正死因目前仍无定论

关于赵元僖之死,从正史有限的记载来看,似乎是正常病逝,毕竟早在雍熙三年(986年)时,便已经出现了赵元僖患病的记载,因此病逝倒也说得过去。然而,从后来赵光义对赵元僖妾室和属官的处理来看,似乎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赵光义的安排下,赵元僖虽然迎娶了隰州团练使李谦溥之女李氏为妻,但他却并不喜欢李氏,而是更宠爱妾室张氏。在赵元僖去世后不久,便有人向宋太宗告发,张氏凭借赵元僖的宠爱额专横放肆,不仅捶打奴婢、仆人,以致他人身死,更加在都城汴京僭越礼制埋葬父母。

结果,宋太宗大怒,派昭宣使王继恩查问,不仅因此绞死了张氏,而且还下令毁掉了张氏父母的坟墓,亲属全部予以流放。然而,如果仅仅如此,处理张氏一家便足以,却不必处理赵元僖的属官和亲吏,更不必停止儿子的册封礼,改为以一品卤簿埋葬。

此外,宋人王铚在《默记》中,对赵元僖之死给出了另外一种说法。当时,张氏为了夺取正妻之位,在赵元僖迟迟没有表示的情况下,决定在酒中下毒毒死李氏,谁知赵元僖却和妻子换了杯子,结果误将赵元僖毒死。

这种说法虽然能够解释赵元僖突然去世和处理赵元僖亲吏的疑问,但却没办法解释处理开封府属官和朝中大臣的问题。

另外一种说法则是,赵元僖的确是因病去世,但在去世后被发现了有争夺储君之位(可能是谋害赵元佐事件)甚至夺取皇位的计划,这种说法虽然没有史料予以支撑,但似乎是唯一能够解释儿子去世之后,赵光义对儿子亲信官吏大规模处理的疑点。

要知道,在赵元僖去世后,开封府判官、右谏议大夫吕端和推官、职方员外郎陈载乃是因辅助有失而被贬,而许王府咨议、工部郎中赵令图和侍讲、库部员外郎阎象则是因“辅导无状”被免职。同样,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停止册封礼,改以一品卤簿埋葬的问题。

从赵元僖死后赵光义的态度变化来看,赵元僖之死显然并不像《宋史》描述的那么简单,但由于史料对此并无记载,而以上两种说法一个出自文人笔记,一个仅是猜想,可信度实在无法保证,因此赵元僖去世前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目前倒是已经无从得知了。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傅昭仪嫉妒了冯媛三十年,最终诬陷成功-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孝元傅昭仪(?—公元前2年),河内郡温县人,汉元帝刘奭的妃嫔,定陶恭王刘康生母,汉哀帝刘欣的祖母;冯媛(?—公元前6年),上党潞县人,左将军、光禄勋冯奉世长女,汉元帝刘奭的宠妃,汉平帝刘衎的祖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后妃之中有妒心者虽不在少数,但因妒心而跨越长达

  • 汉宣帝曾一度想要废掉刘奭,为何最终放弃了易储?-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刘询,即汉宣帝,原名刘病已,字次卿,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8年1月10日在位),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开创了“孝宣之治”。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众所周知,西汉的衰落,正是从汉元帝刘奭在位期间开始的,而早在刘奭还是太子时,其父汉宣

  • 历史上的建宁公主是怎样的?她的一生比影视剧中更凄苦-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和硕恪纯长公主(1642年1月7日一1703年),即建宁公主,清朝公主,名阿吉格,清太宗皇太极第十四女,崇德六年十二月初七日丑时生,其母为皇太极庶妃蒙古察哈尔部奇垒氏。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提到建宁公主,我们总能想到《鹿鼎记》中那个刁蛮嚣张、人性胡闹的少女形象,作为康熙妹

  • 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和刘备的尊称是如何变化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国古代,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殊的尊称,而这通常是与其官职和地位息息相关的。三国时期,其尊称主要延续自汉朝,通常将管辖一郡的

  • 西汉的“吕宽案”是怎么回事?王莽门前被撒狗血-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新朝开国皇帝(公元9年1月10日—23年10月6日)、政治改革家,新显王王曼第二子。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元始三年(公元3年),王莽为防备皇帝任用外戚,严禁汉平帝刘衎外戚卫氏入京,然而其子王宇却

  • 和珅与李卫都是皇帝身边的宠臣 两人谁的官职更高-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对李卫与和珅同为皇帝宠臣,谁的官更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卫和和珅这二人是为官的两个对立面,一个忠心直言,不贪。另一个笑里藏刀,贪婪成性。然而这样性格完全不相同的两个人,都得到了皇帝的重用,都位极人臣,官居一品!大字不识一个也能当总督说起李卫,大字不识一筐的纨绔子

  • 雍正一共有四个儿子 雍正为什么会选择乾隆作为继承人-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雍正皇帝有4个儿子能够选择,为何把皇位传给了老四弘历,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1735年,58岁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关于雍正皇帝的死因,作者以后和大家慢慢讲。在雍正皇帝去世之后,25岁的弘历继承了皇位,弘历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乾隆皇帝。其实,雍正皇帝总计有4个儿子

  • 年羹尧为什么不造反 胜算的几率有多大-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年羹尧杀死孙嘉诚后为什么不造反?如果反又有几分胜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雍正王朝》是所有清宫戏中最经典的一部了,里面的人物刻画的非常形象,尤其是里面九子夺嫡的片段。将每个皇子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演绎得淋漓尽致,我想真实的历史估计也就这样了。不过

  • 刘墉作为清朝有名的大臣 刘墉为何始终进不了军机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墉为何终其一生进不了军机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墉是清代历史上著名的大臣,与其父刘统勋被誉为“父子宰相”。他在民间的人气更高,素有“宰相刘罗锅”的称谓。然而正史上的刘墉,却与人们想象中有很大的差距。放眼乾隆一朝,刘墉始终处于第二梯队,与同时期的

  • 康熙晚年时期发生九子夺嫡 这九个人分别是谁-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你真的了解康熙晚年,是哪九个皇子参与了夺嫡大战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康熙晚年诸皇子参与了夺嫡之争,史称“九王夺嫡”或“九子夺嫡”,看过《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这段史事,不过还是有很多人不清楚到底是哪“九王”,御史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自古以来,皇位对于王孙贵族而言总是充满了诱惑力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