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公孙弘开创“以丞相褒侯”的先河,他有哪些功绩?-趣历史网

公孙弘开创“以丞相褒侯”的先河,他有哪些功绩?-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295 更新时间:2023/12/31 13:31:06

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齐地菑川人,为西汉名臣。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元光五年(前130年)八月,汉武帝再次下诏各郡国举贤良,菑川国再一次推荐公孙弘赴京。能够进京接受皇帝召见,这绝对是天大的机会。元光元年(前134),广川人董仲舒就是在与武帝的策问中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而名扬天下。但公孙弘对送上门的机会却予以婉拒,建元元年(前140)公孙弘就曾被郡国举荐入京,却因出使匈奴的结果让汉武帝很不满意,又辞官回乡。但郡国官员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七十岁的公孙弘只好应命。

公孙弘,菑川人,年少时因通《诗》、《书》而闻名郡国。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二十一岁的公孙弘与同龄的贾谊一道被征为博士,这年董仲舒才刚刚出生。文帝刚继位时,陈平周勃等一批功臣勋贵把持朝政,贾谊,公孙弘这样的年轻儒生倍受排挤,贾谊被放逐到长沙国任相,公孙弘也因犯错去职回家。穷困的时候,公孙弘被迫当郡国猪倌到海边放猪。四十岁的时候开始学《春秋公羊传》,也学有所成,名扬郡国。

第三次被征召入朝后,武帝向众贤良发下制书策问天人之道。太常阅卷后认为公孙弘的对策老生常谈,并无多少新意,将其列为下等。不料疏文呈上后,武帝一眼就看中了公孙弘的文章,将其提升为第一,并诏公孙弘入见,拜为博士。

作为一个儒学经师,公孙弘对于《春秋公羊传》的研习不及更具学者气息的董仲舒。但历尽岁月打磨的公孙弘处事更为圆滑,其思想也更贴近实际。对策中提出的四条治国要点除了儒家宣扬的仁、义、礼,还有法家的权术。汉武帝其人外儒内法,虽然接受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但只是借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维护皇权,并没有把儒家经学真正用于治国理政中。在内心深处,汉武帝认可的还是法家,这符合武帝一贯的霸道风格。董仲舒书生气太重,偏理想化,不会灵活变通,所以武帝对他敬而不用。

公孙弘就不一样了,善于融合变通。比如主张法不远义,和不远礼,即法令要考虑到道德人情而不远离道义,百姓就会服从法令,不背离道义;和谐要坚守基本的人际原则而不远离礼节,百姓就会彼此亲近而不发生矛盾。这种儒法合流的治国理念比纯粹的儒学治国更实用,也很对汉武帝的脾气,因而公孙弘得以被武帝重用。元朔五年(前124年),公孙弘被武帝封侯拜相,走上了人生巅峰。

汉朝建立以来,丞相均为功臣勋贵,唯独公孙弘出身布衣,没有

侯爵。于是武帝下诏封平津乡650户给丞相公孙弘为平津侯。公孙弘由此成为汉朝以丞相封侯第一人,此后以丞相封侯的惯例亦始于此。

武帝任用公孙弘一方面用他推行儒家治国,另一方面则是看重了公孙弘出身草根,无政治根基背景。布衣丞相公孙弘也深知武帝用意,从不与武帝发生正面争执,武帝一旦与其意见不合,公孙弘立马认错请罪,然后再从长计议。武帝问政时,公孙弘都是把各种建议都提出来,让武帝自己选择。

不过公孙弘也并非对武帝毫无原则的顺从,作为一个儒者,他守住了自己的底线。汉武帝曾想把建设北方朔方郡,朝鲜沧海郡与经营西南夷一起实行,公孙弘认为这样人民负担太重,就上奏不修朔方郡,武帝不准其奏。但公孙弘并没有放弃,而是后退一步向武帝请罪,给武帝一个台阶下。然后迂回周旋使汉武帝停止了修沧海郡与经营西南夷,减轻了人民负担。

汉初博士专于学术,皇帝虽会问政于博士,但只是咨询,博士在政治决策中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汉武帝罢黜百家后,朝廷只设立研习儒家五经的博士,但这时的五经博士只是比之前更具有话语权,依然没有决策权。直到公孙弘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局面。

公孙弘规定五经博士设置弟子五十人,作为人才库备用,通过经艺考试从中选拔人才做官,将经学与功名挂钩。于是天下之人竞相研读经学,儒家士大夫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汉武帝临终时,给汉昭帝留下的四位辅政大臣霍光、金日磾、上官、桑弘羊全是功臣贵戚。到汉宣帝临终时,给汉元帝留下的三名辅政大臣史高、萧望之、周勘,其中只有史高是外戚,萧望之和周勘都是儒家士大夫。这一变化的背后推动者正是公孙弘。

董仲舒奠定理论,公孙弘具体执行,二人为儒家思想的发展立下了大功。但一提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们只会想起董仲舒,公孙弘的知名度则要小得多。一方面是董仲舒率先提出了观点,掩盖了后来者的光芒。另一方面则是公孙弘私德有亏,不为后世人推崇。公孙弘为人表面宽和,实则气量狭小。因董仲舒才学在公孙弘之上,公孙弘就设法把董仲舒迁为胶西相。胶西王娇纵不法,残忍暴戾。公孙弘想借刀杀人,结果董仲舒命大,当了几年胶西相后就辞官归隐专心做学问去了。

对于其他朝臣,公孙弘也经常挖坑使拌。每次奏事,公孙弘都让别人先说,自己看武帝脸色见风使舵,因而被武帝赞赏信任。却也得罪了朝臣。直臣汲黯就被其坑过好多次,气得汲黯在武帝与朝臣面前当众指责公孙弘多诈而无情实,说好的跟我一起上奏,可最后却变卦又反对当初商量好的奏议,是不忠诚的表现。公孙弘因此记恨汲黯,

右内史管界内多有达官贵人和皇室宗亲居住,很难管理。公孙弘就向武帝提议调任汲黯为右内史,想让汲黯去触犯达官显贵,引火烧身。但汲黯刚正不阿,执法严明,武帝都对他很敬重。在右内史任上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从未废弛荒疏过。

有这样的污点,公孙弘的知名度不如董仲舒也就不足为怪了。但就此定论公孙弘是一个坏人也不对。前面讲到的他能以天下苍生为重劝谏武帝就是一个闪光点。此外,公孙弘作为一个丞相,俸禄很高,却十分的低调节俭,史载他“夜寝为布被”,“食一肉脱粟之饭。”俸禄都用于周济自己草根时代的贫贱之交。汲黯说他的节俭是沽名钓誉,他则回应道齐国的管仲生活富贵奢华,而晏婴节俭朴素,两人都把齐国治理得好好的。结论就是,臣子的生活是豪华还是简朴,只是个人生活作风问题,与他对国家的贡献没有联系。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孙弘的确私德有亏,但并没有对他治国理政造成多大负面影响。他确立儒家经学的政治地位,在执政过程中能以天下苍生为重,于国于民还是有贡献的。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的爆发十分奇葩,为什么这么说?-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安史之乱,指的是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了一次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可以这么说,在安禄山的眼里,他可以不怕唐玄宗,但对李林甫绝对是畏之如虎。

  • 乞伏国仁:好不容易复国,却被侄子所杀-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十六国的这段历史里,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国家的名字:叫“燕国”的有好几个

  • 古代男子都能三妻四妾吗 古人能娶到多少个老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古代男子都能三妻四妾吗?古人能够娶到多少老婆?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众所周知,在古代婚姻制度中,古人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就算是皇帝本人,也不例外。现代人要是穿越到古代,想要有很多老婆,肯定是白日做梦的,毕竟要是被告发出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古代男子是如何娶到老婆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男子是如何娶老婆的,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自己心仪的另一半。然后跟自己心仪的另一半,一起组建家庭,两人携手度过自己的余生,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说我们的一生当中,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另一半,是一件非常可

  • 元朝是最终会灭亡,是哪些原因引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元朝是最终会灭亡,是哪些原因引起的?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元朝的灭亡,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大体上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其实是经济体系的崩溃,以及激烈的民族矛盾。对于这两个问题,元朝的统治者,也不是没想过解决,但最终却收效甚微。甚至就连皇帝本人,都因为改革手段过于激烈,直接被蒙古

  • 楚怀王作为楚国的国王 秦国为什么要绑架他-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战国中期,楚国国王为何会被秦国绑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299年,秦国发生了一场史上最牛的‘绑架案’。在这一年之前,秦楚两国刚刚大战了一场,双方都损失极大。为了不让其他国家有机可乘,秦国这边的秦昭襄王提出,要在秦楚两国边境的武关,展开和谈。面

  • 都成功占据了汉中地区,刘备与刘邦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都成功占据了汉中地区,刘备与刘邦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刘邦和刘备虽然都占据了汉中地区,地盘是差不多的。但除了地盘之外,其他所有的条件,刘邦基本上都优于刘备。而且,最关键的是,刘邦面对的是一场混战,就算是最强的项羽,整体国力也远比不上后来的曹魏,这

  • 传说毛延寿故意把昭君画丑是真的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王昭君身为一个大美人,却在汉元帝的后宫当中默默无闻,多少年都见不到皇帝一面,是因为她不肯行贿画师,以至于被画师画得很丑。那么传说毛延寿故意把昭君画丑是真的吗?《西京杂记》中有这样一段传说:“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

  • 红楼梦中贾母从没主动提起过宝玉的婚事,是为何?-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贾母从没主动提起过宝玉的婚事,是为何?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宝钗早知道,双玉的世界,她进不去。宝钗开始,是满意金玉之说,宝玉那样的未婚夫,的确很好,有家世有人品,形象好,脾气好,这样的未婚夫,自然是上上人选,以衰败的薛家来看,进宫不得的宝姑娘,自然是做贾家的

  • 红楼梦中贾府的抄家与秦可卿的葬礼有何联系?-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贾府的抄家与秦可卿的葬礼有何联系?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秦可卿判词有两个说法。明里说秦可卿之死的责任,暗里却指出贾家抄家的关键。尤其“造衅开端实在宁”这句,突出宁国府抄家全因“造衅”二字。造:东汉·许慎《说文》——就也。《晋书·吾彦传》——王将伐吴,造船于蜀(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