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终于落下帷幕。今天是日本战败投降73周年,中国经历了73年的和平。当然,这些历史需要我们铭记,但不应一味增加仇恨,而应激励我们奋发向上,把祖国的未来建设得更好。所以我们需要更好的管理自己
,努力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最好。也算是前几代人用生命换来我们最难忘的和平吧。下面这篇《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也是人民日报今天发表的文章。让我们来看看。
73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此后的每一年,日本如何纪念这一天,都折射出日本是否认同国际正义公理的真相,也牵动着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众多二战受害国人民的感情。
"日中两国国民不应忘记历史,也应面向未来。齐新要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和平美好的新时代。"今年6月底,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前往南京,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敬献花圈表示哀悼,并希望更多日本民众前往了解日本侵华历史,以史为鉴,避免悲剧重演。"战争绝不能再次发生。你一定要把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后人。"牢记父亲的遗言,侵华日军山本武夫的儿子山本武夫兄弟于今年8月11日前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讲述侵略历史,替父亲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道歉...日本有识之士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呼吁和平的行为,得到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肯定。
正确对待和深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是维护和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也是日本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的必要条件。1972年,日本在《中日联合声明》中声明:"日方对过去战争造成的巨大损害深感中国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因为日本对历史问题有这个基本认识,中日两国才得以实现邦交正常化。
40年前,中日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的原则,包括日本对其战争责任的深刻反省等重要声明,明确宣布中日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为中日关系确立了政治基础和法律准则,指明了正确方向,树立了重要里程碑。
棍子和信一样好。日本应认真正视和深刻反省过去的侵略历史,与军国主义彻底划清界限,为增进与亚洲邻国的互信、实现和解做出真诚努力,在正确对待历史问题上言行一致。
"靖国神社此前与日本殖民主义历史和谐发展。"东京大学哲学教授高桥哲也(TetsuyaTakahashi)日前在一个反对参拜靖国神社的活动上说。在任何了解历史的人眼里,靖国神社都不是一个普通的神社。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和象征。它供奉着对日本侵略战争负有责任的14名二战甲级战犯,因而直接关系到对人类一段重要历史的基本评价。日本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态度,标志着它在正义与邪恶面前的选择。在日本投降纪念日,只有日本政客放弃任何形式的参拜靖国神社,明确日本军国主义对亚洲国家的责任,才能令人信服地表明明天愿意秉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
去年春天以来,中日双方积极互动,两国领导人在多边国际会议上保持接触,再次确认中日关系和平友好合作的大方向,就推动中日关系重回正常轨道、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目标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日前,中日庆祝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重申坚持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的重要性。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机遇值得珍惜。保持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和两国人民,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