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贾府众人的反应有多奇怪?-趣历史网

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贾府众人的反应有多奇怪?-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465 更新时间:2023/12/24 3:03:11

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贾府众人的反应有多奇怪?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红楼梦》有很多故事背后的故事,曹雪芹大多浅尝辄止,但从显露出来的一鳞半爪推测背后的故事,也是读书之余的乐趣。对于贾家曾经的往事的推演,就是其中最有意思的故事。

第三十三回发生了一件事,就是贾宝玉被打。这次情况极其严重,贾政真是红着眼睛往死了打贾宝玉。要不是王夫人贾母拦着,还不知道结果会如何。

不过,贾宝玉挨打是活该,贾家人的反应却透着奇怪,反映出很多信息量。

第一,贾母的反应。

贾母听说贾宝玉被打,不顾夏天炎热,亲自跑过来阻止,盛怒之下扬言要回南京老家。

贾母的反应看似常情,贾宝玉从小被祖母溺爱,老太太一贯不许儿子管孙子,对此第二回冷子兴和贾雨村都做了说明。

(第二回)子兴冷笑道:“万人皆如此说,因而乃祖母便先爱如珍宝……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

(第二回)贾雨村说:“你说可笑不可笑?也因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甄宝玉)辱师责子,因此我就辞了馆出来。”

贾宝玉和甄宝玉的情况类似。他们看不起老师,就会捉弄不听从老师教诲。老师告状被父亲管教,祖母都拦在头里。薛蟠也说有一次贾宝玉犯错被贾政打了两下,结果贾母把贾珍叫过去一顿骂,说他害的贾宝玉挨打。

不过,这些都没有第三十三回严重,贾政打出真火,贾母也动了真火。这背后很有问题。

第二,贾政王夫人的反应

贾母溺爱孙子,王夫人更疼爱儿子。贾宝玉被打,她第一时间跑过来。按理说父亲管儿子,母亲、祖母没必要插手。这次集体而出,主要是打的狠了。

(第三十三回)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

王夫人此言声声泣血,令闻者落泪。她提了一点就是贾宝玉固然该打,可贾政要打死势必不能。贾政的儿子死了贾珠,除了贾宝玉还有贾环,王夫人却只剩贾宝玉一个。长子贾珠已经死了,宝玉再死了她也不活了。

王夫人的话不只有劝说还有威胁和警告,甚至带有提醒。关键贾政一听此言,彻底弱了气势,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般坐在椅子上“泪如雨下”。

古人讲求“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贾政这种久在官场的士大夫,不说心如铁石,因儿孙落泪的情况极少。

冷子兴说贾珠二十岁上一病死了,若真如此,贾政只会觉得儿子短命,伤心难免。若因妻子一句话“泪如雨下”,就有些过分了。

现代人很难理解古代父亲的矜持感情表达方式,古人确实没有现在这种热烈直接的情感表达,尤其刻板如贾政。他的“泪如雨下”,将贾母、王夫人的焦急无措,从贾宝玉身上转移到了贾珠身上。

第三,李纨的反应

(第三十三回)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李纨的反应最奇怪,皆因封建时代的礼教规矩不允许寡妇轻易当着公公婆婆和家人的面如此“放声哭了”。

贾珠若真如冷子兴说的“一病死了”,那是他的命,也是李纨的命。李纨可以伤心,能伤心,背后怎么哭都行,却不能当着公婆家人的面如此表现出来。“放声哭了”四个字只有特别委屈才能如此发泄般的痛哭。

问题是,李纨一“放声哭了”,贾政不但不觉得不妥,“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下来”。“滚瓜”代表情绪完全失控,眼泪情绪控制不住喷涌而出。可见贾珠之死,对贾政的打击几乎成了心病。如果贾珠正常病死,贾政不会如此失态,李纨不能也不敢失态!

贾珠的死,代表了曹雪芹笔下,原生家庭的一个重大创伤。基本上毁了一个家庭所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作者敏锐的抓住了贾宝玉被打这一敏感点,挑动了所有至亲的痛苦,赤裸裸的呈现,血淋淋的现实注定贾珠之死不那么简单。

冷子兴说贾珠“一病死了”并不可信。他才刚成亲,很快结婚生子,身体一定是健康的。古人虽说寿命不长,但贾家豪富。卫生、医疗、营养都很好,年轻大小伙子想死很难。

《红楼梦》介绍过唯二死去的男子,贾瑞秦钟都是因为犯错,被爷爷和父亲打过后一病而死。不能不说对贾珠之死有影射。

更有意思在秦可卿的丫头叫瑞珠,她的死因被说成触柱而亡非常不合理。想不开殉葬主人的痴人有,就没有人会用触柱而亡这种惨烈的死法。如果说她被人用棍棒击头打死,一般人根本发现不出来。

瑞珠被“打死”,贾瑞被“打死”,秦钟被“打死”,贾宝玉要被“打死”,贾母、王夫人、贾政、李纨的崩溃表现,可以很容易推断出贾珠并不是什么一病而亡。就是当年被父亲贾政失手责打过重,引发并发症而死。贾家这段陈年旧事,您读出来了么?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中善姐是什么形象?为何说她是个恶人?-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善姐是什么形象?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秦可卿之死,她的贴身丫环瑞珠触柱身亡,宝珠则留在了家庙陪伴可卿亡灵,再不肯回贾府。尤二姐死后,只留下一两件旧衣服和一支烂了的簪花。如她所言,她并没有什么“体己”,所有的也是贾琏的。而且她一死,那些体己便被凤姐侵吞了。以至于贾琏在跟凤姐要钱无

  • 红楼梦中宝玉与香菱之间的真实关系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宝玉与香菱之间的真实关系是什么?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两幅美人图,上半回是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下半回是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这个情是情不自禁之情。宝玉生日这天,大观园内花团锦簇,先是宝玉与众姊妹在红香圃内喝酒行令,湘云喝醉了,醉卧芍药裀

  • 红楼梦一书中关于黛玉最后远嫁,都有哪些伏笔?-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一书中关于黛玉最后远嫁,都有哪些伏笔?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林黛玉的结局,之前说过很多。可以肯定绝不是如通行本八十回后那样死在贾家,更死在贾宝玉的婚礼当天。“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宝黛爱情在贾家人所共知。她若死在贾家,闲言碎语是对她名誉的

  • 红楼梦中王熙凤是如何使计让宝玉迎娶宝钗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王熙凤是如何使计让宝玉迎娶宝钗的?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红楼梦》后四十回,写道,宝玉丢了玉,神思恍惚,贾母提议让宝玉娶宝钗冲喜。怕贾宝玉不娶薛宝钗,所以王熙凤献调包计,明娶黛玉,暗娶宝钗。王熙凤献调包计是否证明她支持薛宝钗呢?不是。王熙凤有自己的算计。第一

  • 明代命理学著作《三命通会》:卷二·论支元六合 全文-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百科

    《三命通会》在我国传统命理学上拥有非常高的地位,其作者为明朝进士万民英。而清朝编修的《四库全书》将他的著作《三命通会》和《星学大成》收录,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卷二·论支元六合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夫合者,和也,乃阴阳相和,其气自合。子寅辰午申戌六者为阳,丑卯已未

  • 明代命理学著作《三命通会》:卷二·论支元三合 全文-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三命通会》在我国传统命理学上拥有非常高的地位,其作者为明朝进士万民英。而清朝编修的《四库全书》将他的著作《三命通会》和《星学大成》收录,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卷二·论支元三合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或以三合者,如人一身之运用也。精乃天之元,气乃神之本,是以精为气之

  • 辛宪英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辛宪英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一,出身名门辛宪英是曹魏高官辛毗之女,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人聪明,有才干和鉴察力。她的丈夫是泰山羊氏的羊耽,家世显赫。她的外孙女夏侯光姬是晋元帝司马睿之母。二,智料曹丕辛毗为人直率,与曹丕关系很好。曹丕打败曹植,得立为世子,

  • 为什么西汉时期的“东宫”却是太后的住所?-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在西汉时,“东宫”为什么是太后的住所而不是太子的住所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二十一世纪头几年,

  • 都说“娶妻当得阴丽华”,为何刘秀却立郭圣通为皇后?-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秀当年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女神阴丽华而娶郭圣通为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光武帝刘秀年轻的时候曾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当时阴

  • 为什么说朱厚照同样非常重视和享受皇帝的权力?-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