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卫国还存在 秦始皇为何没有灭卫国-趣历史网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卫国还存在 秦始皇为何没有灭卫国-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3554 更新时间:2024/1/4 0:09:41

你真的了解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为何独独允许卫国的存在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卫国是存在时间最长的周朝姬姓诸侯国,公元前1117年,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封因为参与平定三监之乱,因功被周公旦封在商朝旧都朝歌,建立卫国,直到公元前209年,末代卫国国君卫君角被秦二世胡亥废为庶人,废除祭祀,卫国才彻底灭亡,卫国一共存在了908年,比存在时间第二长的燕国还多了86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亡六国统一天下,开始实行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此时整个天下除了秦朝之外,还有唯一的诸侯国-卫国存在,秦始皇允许了卫国的存在。

卫国末代国君卫君角仍然在野王(今河南沁阳)做他的国君,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还活了十五年,卫国一直存在,直到秦始皇去世的第二年,秦二世胡亥才把卫君角贬为庶人,卫国正式灭亡,卫君角生死不明。

卫国在华夏的位置

那么问题来了,秦始皇都统一天下了,灭亡了所有诸侯国,为什么允许卫国的存在?

一、卫国国君早已去掉诸侯国的爵位

卫国这个诸侯国虽然立国很早,但一直不强,只能算是个二流诸侯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什么特别的存在感,卫国最强盛的时期是在西周末期和东周初期,当时的卫国国君卫武公曾经协助周平王攻打犬戎,还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因功被封为公爵。

从春秋战国开始,卫国国力开始不断衰弱,到了卫国第39代国君卫成侯在位时期,主动把自己的公爵爵位降为侯爵,又经过了一两代人,到卫嗣君在位时期,卫嗣君又把侯爵爵位降为君,不称侯而称君,此时的卫国实际上已经不算是诸侯国了。

周朝时期除了天子之外,爵位从高到低有:公、侯、伯、子、男。到了战国晚期又出来个封君的爵位,封君有实封与虚封,实封者有封地,在自己的封地中是绝对的统治者,比如商君,也就是商鞅,他在商地有15个城邑,这是商鞅的私人财产,包括封地上的土地和人口。

封君还有虚封的,只是个荣耀称号,没有土地,比如武安君白起,他就没有封地,按照周朝的礼制,爵位为公、侯、伯、子、男的,才有资格建立诸侯国,才称得上是诸侯,而封君的爵位实际上已经不能算做诸侯国了,只能算做诸侯国的附庸,或者有封地的卿大夫。

卫嗣君为什么要主动把侯爵降为封君呢?

根本原因就是此时卫国的国力衰弱得厉害,其封地只有河南濮阳一个城邑,说他是城主也许可以,说他是诸侯就有些名不符实了,卫嗣君最多只算一个有封地的贵族而已,已经算不上诸侯了,卫国国君从最高爵位公爵到自降为封君,反映了卫国实力的变化与没落。

卫国遗址

既然卫国已经不算诸侯国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犯不着再去灭亡卫国了,反正卫国对秦朝没有任何威胁,让其自生自灭岂不是更好。

二、卫国对秦国统一天下的贡献

卫国出了不少人才,比如子路、子贡、吴起,其中有两个人对秦国至关重要,一个是商鞅,另一个是吕不韦。

秦国的强大靠的是商鞅变法,商鞅本名叫卫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商鞅到秦国变法,让秦国一步步强大起来,商鞅也因为有功,被秦孝公封为商君,并赐给他商地十五个城邑,秦孝公去世后,商鞅被人诬陷谋反,秦惠文王派人捉拿商鞅,商鞅逃到自己的封邑,发动私兵抵抗秦军,失败后被杀,尸体还被车裂。

商鞅虽然被杀,但商鞅之法却保留了下来,秦朝历代国君其实也明白商鞅是被冤杀的,但由于这是秦惠文王的决定,后世秦王无法给商鞅平反,但后世秦王显然对商鞅充满感激,没有商鞅变法,就没有秦国的强大,也就没有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壮举,秦始皇很明白这一点。

商鞅是卫国人

吕不韦对秦国的贡献也非常大,他慧眼识别了嬴异人,并扶助他成为秦国接班人,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双方在政治上达到了协助,嬴异人当上秦王后,提拔吕不韦为丞相,吕不韦虽然是商人,执政能力也丝毫不差,为秦国处理政务,让秦延续统一的政策,并且平衡地将权力过渡给秦始皇。

对于这一点秦始皇也非常明白,虽然最终秦始皇责备了吕不韦,并导致吕不韦自杀而死,但是吕不韦的功劳摆在这里,与商鞅一样,吕不韦同样对秦国有着巨大的功劳,这两个人都是卫国人,难免让秦始皇对卫国有一丝的怜悯,秦始皇这个人恩怨分明、睚眦必报,因此在统一天下之后,没有对卫国下手。

秦始皇不仅没有灭亡卫国,而且在他统治的时期,终生没有对卫国下手,秦始皇如果想灭亡卫国是非常简单的,只需要让郡县兵出动,就能灭亡卫国,显得杀鸡用牛刀了,因此秦始皇就让卫国自生自灭了,最终灭亡卫国的还是秦二世。

秦始皇不灭卫国

三、卫国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秦始皇只是想让卫国保留祭祀。

周武王灭商后,没有对商朝遗民赶尽杀绝,而是让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继续祭祀商朝的宗庙,延续了商朝的宗庙,这实际上是一种怀柔政策,以收买前朝民心,除此之外,商朝还分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于商朝故地,建立宋国,这同样是政治上的怀柔政策,为了收买民心。

更早的商汤灭夏时,也是这种做法,保留了杞国、越国等诸侯国来延续夏朝的祭祀与宗庙,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如此,华夏自古以来改朝换代时,都没有赶尽杀绝的传统,还会留下一些前朝遗民以安抚民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秦始皇留着卫国,让卫国的祭祀和宗庙延续下来,同样是为了收买人心,这是华夏的一惯传统,这个时候的卫国已经只有野王一个城池,对秦朝没有任何威胁,让他们保持祭祀与宗庙,能够收买人心,这就是秦始皇留着卫国的原因之一。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明英宗和明代宗相比 两人谁更加适合做皇帝-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从治国理政来看,明英宗与明代宗谁更适合当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明英宗朱祁镇与明代宗朱祁钰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两人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并且朱瞻基只有这么两个儿子,明英宗与明代宗两兄弟的故事不仅仅在明朝,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独特的,并且明英宗

  • 十六国在历史上到底有多混乱?发生过哪些事情?-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十六国在历史上到底有多混乱?发生过哪些事情?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历史上真实的十六国混战,简单来说,就是从西晋末年到南北朝初期,北方多个政权相互混战的历史。在这段长达一百多年的混战过程当中,北方涌现出来的割据政权,其实不止十六个。但对于有些存在时间过短的政权,后世史学家就没有统计。而那

  • 赵光义谋杀赵匡胤在《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如何记载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赵光义谋杀赵匡胤在《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如何记载的?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历史巨著《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书中记载了从东周的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共计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的历史。因为本朝不修本朝史书(只记录)的

  • 审食其先被刘盈扔进监狱,后被刘长当街锤死,谁在为刘邦复仇?-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审食其(shěnyìjī)(?-前177年),西汉时期官员,是刘邦的同乡,沛县人。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辟阳侯审食其曾在吕后称制的时候官至左丞相,一般认为,审食其之所以能取得相位,绝不是因为审食其多么有能力,而是因为审食其和吕后的关系特殊。怎么个特殊法呢?直白一

  • 清朝的宗人府权利有多大?为什么能让贵族们如此惧怕?-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宗人府这个职能机构并非清朝独创,而是传承于明朝,那么清朝的宗人府权利有多大?为什么能让贵族们如此惧怕?清朝顺治入关后传承了明朝的宗人府制度和机构。宗人府的主要职能就是负责管理皇室宗亲。其中包括了皇室近亲、皇室远亲还有外戚等人员。除了外戚,清朝的宗人府对皇室血亲分成了两大类,清朝

  • 清朝时期,侧福晋和庶福晋有哪些区别?-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福晋这个称呼是清朝独有对贵妇人的称呼,那么其中侧福晋和庶福晋有哪些区别?哪个权利更大些?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清朝是由满人建立的政权,福晋一词就是源于满语的称呼,在清朝只有亲王、郡王、亲王世子的老婆才能被称之为福晋,其余爵位的老婆只能被称之为夫人,所以其实福晋这

  • 薛刚反唐第80回:文豹交战逢薛葵,罗英奉计救文龙-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

  • 薛刚反唐第79回:紫刚关父子提兵,九焰山兄弟败阵-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

  • 薛刚反唐第78回:马将军赴敌阵亡,武承嗣误认替死-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

  • 薛刚反唐第77回:武承嗣巧排十阵,徐美祖料敌如神-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