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康熙皇帝的孙子那么多 康熙会如此厚爱乾隆这个孙子吗-趣历史网

康熙皇帝的孙子那么多 康熙会如此厚爱乾隆这个孙子吗-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260 更新时间:2023/12/31 20:52:32

还不知道:爱新觉罗·弘历真的备受康熙帝宠爱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清朝历史上,著名的“千古一代”康熙皇帝和他的孙子乾隆皇帝绝对是一对特殊的CP。他们是一对祖孙,却在乾隆皇帝对康熙皇帝的倍加尊崇下,让很多人将两人中间的雍正皇帝忽略,甚至误会两人才是皇位直接传承的父子关系。

雍正皇帝的历史功绩和对于乾隆朝出现的清朝鼎盛做出的巨大贡献,自然是彪炳史册,可作为儿子的乾隆皇帝却生生将其忽略,一再标榜自己“深得圣祖康熙皇帝厚爱”!那么,康熙皇帝真的“如此厚爱”自己100多位孙子中的爱新觉罗·弘历吗?

或许,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

康熙六十年,弘历的父亲,当时的雍亲胤禛将其父康熙皇帝请到自己的雍亲王府中参加家宴,席间,胤禛让嫡福晋乌拉那拉氏带领着使女格格钮祜禄氏和她所生的弘历来到康熙皇帝面前。

按照乾隆皇帝后来自己的说法,康熙皇帝刚一见到弘历就惊为天人,甚为喜爱,称其为“皇孙中聪慧最甚者”,对弘历母子更是给出了“是命贵重,福将过予”的评价。而后,康熙皇帝将年仅10岁的弘历带入皇宫,亲自教养。

上述康熙皇帝的言辞均出自乾隆皇帝的自述,并不能说明问题,而在历史献中唯一能找到康熙皇帝对于弘历的评价言语仅有一处,那就是出自当时大清附属国朝鲜的官方记录《朝鲜李朝实录》中对于康熙皇帝临终前对大学士马齐的话:“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句话是康熙皇帝对马齐说的话并不是写入遗诏的圣旨,就算是当成君臣之间随意的谈话也不为过。小编认为这是康熙皇帝在安排好皇位传承以后,君臣之间对于未来政治形势和皇位传承的分析和展望,并不能说明康熙皇帝对于弘历的特殊疼爱。

另外,在弘历之前,已经有数位皇孙被康熙皇帝带入宫中,亲自教养,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太子胤礽的嫡子弘皙,而对于弘皙的钟爱,康熙皇帝可是亲口说过,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康熙皇帝临终前最后一句话就是留给弘皙的:“废太子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相对于弘皙而言,弘历在康熙皇帝身上得到的恩宠还值得一提吗?所以,被康熙皇帝带入皇宫亲自教养,虽能说明弘历确实有过人之处被康熙皇帝看重,但却断不能说明康熙皇帝对弘历的特殊宠爱,更不能说明康熙皇帝用此办法来指定隔世之君。

况且,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在已经进入暮年,频频生病静养的皇帝身边能得到什么教育,能得到什么特殊恩宠?小编认为,弘历之所以认为康熙皇帝最是钟爱自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的父亲雍正皇帝。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和弘历被胤禛送到康熙皇帝面前一个目的,一切为了皇位,一切为了皇权统治。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驾崩,根据康熙皇帝临终遗诏,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登基为帝,是为雍正皇帝。但是,雍正皇帝的皇帝之位坐的并不踏实,因为他继承皇位的合法性成了当时朝野和民间广为怀疑的一件事。当然,这些说法都是出自和雍正皇帝昔日竞争皇位的政敌之口,是夺嫡失败后的报复和污蔑,但说法多了,传播广了,也就成了真的,成了雍正皇帝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问题。

于是,雍正皇帝身边的支持者就炮制了“弘历深受朕所钟爱,而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皇位传位于皇四子胤禛”的说法,用方便弘历继承皇位的说法,来说明其父胤禛继位的合法性。而作为辟谣说法中的主角,弘历肯定会被灌输自己“深受康熙皇帝钟爱”的说法,久而久之,弘历便有了自己备受康熙皇帝厚爱的错觉,毕竟那时的弘历年幼,被人影响形成错觉并不困难。

对于这种说法,在雍正皇帝的传位诏书中也能找到证据支持。雍正元年,雍正皇帝将弘历的名字秘密写入传位诏书,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以待自己驾崩后,皇位能够顺利传承。

宝亲王皇四子弘历,圣祖(康熙皇帝)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

这段雍正皇帝传位诏书对于弘历的夸赞之词正好和制造“弘历备受康熙皇帝厚爱”说法处于同一时期,“最为钟爱”绝不可能,上面已经说了弘皙的受宠程度远在弘历之上;“恩逾常格”在《康熙起居注》和《清圣祖仁皇帝实录》乃至《清史稿》和附属国官方记录《朝鲜李朝实录》均未找到任何证据,如果真的有“逾常格”的恩宠,这些清史历史文献中不可能找不到痕迹。

所以,乾隆皇帝之所以将那句“朕自幼便蒙圣祖仁皇帝厚爱”挂在嘴边数十年,不过是用以安慰自己和臆想的结果。其目的和雍正帝一样,只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才是继位合法、传承正宗的大清皇帝最佳人选。说到底,这都是弘历在雍正朝并未得到皇储应有的尊贵和待遇,导致继位后极度的不自信造成的结果。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耶律楚材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耶律楚材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出身名门耶律楚材是辽太祖后裔,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家世显赫。明昌元年(1190年),他在金中都出生,耶律履取《左传》中“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典故,为他命名为楚材。耶律楚材博览群书,天文地理、医卜星相无所不知。他参

  • 唐朝时期的皇帝大力支持藩镇存在,真相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唐朝时期的皇帝大力支持藩镇存在,真相是什么?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对于唐朝中后期的唐朝皇帝来说,那些尾大不掉的藩镇,固然很可恶;那些手掌兵权的节度使,也确实让皇帝们感到头疼。但问题是,当时藩镇制度已经和唐朝彻底捆绑在一起。如果要动藩镇制度的话,就要从根本上对唐朝进行大修!

  • 如果关羽没死,夷陵之战还会发生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如果关羽没死,夷陵之战还会发生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前期打的曹操损兵折将,曹仁不敢出来,于禁督七军救援,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吓得曹操要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后来,曹操勾结孙权,背后偷袭荆州,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夺取了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孙权

  • 中国最早的“年号钱”是谁发行的?为何如此值钱?-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相传清嘉庆年间,一位收藏家以高价求得一枚轻薄如榆树之荚的“榆荚钱”,被很多人嘲笑,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这位收藏家却用这枚“榆荚钱”从换了一间颇为宽敞的门面房。那么这个“榆荚钱”到底是何物?为何会如此值钱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其实这里所说的“榆荚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年号钱”

  • 雍正上位时囚禁了好多兄弟 乾隆为何又将人给放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对乾隆为什么要放了雍正圈禁起来的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康熙的儿子被圈禁的皇子有: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其中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是

  • 刘备有四个儿子,为什么非要选择刘禅作为继承人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刘备是其中十分亮眼的一位。尽管他幼年时家道中落,生活非常艰苦,但依旧胸怀大志,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经过多年南征北战,终于建立了蜀汉政权。然而这个耗费了刘备半身心血,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蜀汉政权,最终灭亡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向曹魏投降,刘禅从蜀汉皇帝沦为了曹魏的安乐县公。刘备作为一国之主,

  • 刘备有几个儿子?他为何选择刘禅作为继承人?-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备虽然有四个儿子,但这四个儿子,年龄最大的刘封只是养子。年龄稍小的刘永和刘理,在刘备立太子的时候,还只是小孩子,根本不具备做

  • 将张良萧何放入世家,将韩信放入列传,司马迁写史记时为何这么做?-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将张良、萧何放入世家,将韩信放入

  • 李斯的政治手腕极高,为何会输给赵高?-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李斯,战国末楚国上蔡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斯之所以会输给赵高,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的话,一是因为秦法不允许他有太大的权力,二是因为赵高代表的其实是胡亥,真正要杀李斯的也是胡亥。第三,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李斯失去了人心,失去了他

  • 项羽在鸿门宴中占据优势,为何没有杀了刘邦?-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自立为西楚霸王。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那场著名的鸿门宴上,项羽之所以不杀刘邦,主要是因为他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