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结束战国乱世的为何秦朝而不是其他国家?-趣历史网

结束战国乱世的为何秦朝而不是其他国家?-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552 更新时间:2023/12/31 16:32:57

结束战国乱世的为何秦朝而不是其他国家?“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公元前403年的三家分晋与前386年的田氏代齐使得中华大地结束了三百多年的春秋争霸,进入了战国七雄对峙的新格局。历史的主流由争霸走向统一,最后在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为什么历史最终选择了秦国,抛弃了其他六国,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战国初期形势

首先我们先看看战国初期七雄的实力,七雄之中楚国、燕国、秦国为春秋时期的老牌诸侯,韩国、赵国、魏国、齐国为战国时期的新兴诸侯。春秋四大强国中楚国、秦国延续到战国时期,晋国则被一分为三:韩国、赵国、魏国,姜氏齐国被田氏齐国取代。

楚国在春秋时期吞并了许多小国,成为强国,到了战国初期仍为强国。秦国虽在春秋时期穆公称霸西戎,但穆公之后,秦国一直受晋国打压,国势走向衰落,所以在战国初期秦为弱国。

晋国在春秋时期称霸二百年,是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西压秦国、南拒楚国、东制齐国,实力位居四大强国之首。三家分晋后,韩国、赵国、魏国倚仗晋国的基础,拥有强大的实力。

燕国在春秋时期就一直默默无闻,实力弱小,在战国初期仍为弱国。

齐国在春秋时期最先称霸,但齐桓公死后,齐国陷入内乱,田氏逐渐掌握齐国政权,最后田氏取代姜氏成为齐国君主。田齐凭借姜齐的遗产,在战国初期拥有一定的实力。

二,战国初期七雄的发展

魏国的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西门豹等贤才,实行变法,大力发展经济,夺取河西之地,使得魏国实力大增。魏文侯奉行“三晋一体”的方针,联合韩赵,吞并中山,打败齐楚,扩大了魏国的领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第一强国。魏武侯时期吴起在阴晋之战大败秦国,巩固了魏国对河西的统治,魏国依然强盛。

前371年魏武侯逝世,诸子争位。韩赵趁机入侵魏国,最后虽然韩赵因为意见不一退军,但魏惠王却十分气愤,讨伐韩赵,三晋联盟彻底破裂。魏国在桂陵、马陵之战接连败于齐国,使得魏国损失惨重,走向衰落。

赵国的赵烈侯重用公仲连实行变法,使得国力增强,拥有一定实力。但赵国受到中山国的侵扰,所以对外依附魏国,借助魏国消灭了中山国。赵国虽然支持三晋一体,但却没有获得多少好处,魏国拿走了大部分好处。前383年赵敬侯入侵魏国的附属国卫国,魏国救卫攻赵,三晋联盟产生裂痕。前381年赵国向楚国求援,赵楚联军在棘蒲击败魏国。赵国虽然获胜,但损失也不小,中山国趁机复国。

前369年赵韩趁魏国内乱入侵魏国,埋下了魏惠王报复的祸根。前354年魏国包围赵国首都邯郸,后得齐国救助,击败魏国。但首都邯郸失陷,损失惨重。

韩国在三家分晋前实力就是最弱的,所以立国后依附魏国,支持三晋一体。韩哀侯灭郑,韩昭侯重用申不害变法,使得韩国强盛一时。但韩国处于四战之地,被秦楚齐赵魏包围,发展空间有限。

前369年韩赵趁魏国内乱入侵魏国,埋下了魏国报复的祸根。前343年魏国入侵韩国,后得齐国救助,在马陵之战击败魏国。但韩国损失惨重,彻底沦为七雄中最弱的国家。

齐国虽有一定实力,但前期受到三晋的压制。田齐桓公设置稷下学宫,招揽人才,奠定了齐国强盛的基础。齐威王时齐国重用人才使得齐国强盛。齐国在前353年的桂陵之战,前342年的马陵之战接连击败魏国,使得齐国取代魏国成为霸主。

楚国在战国初年固步自封,屡次被三晋击败。楚悼王于是重用吴起,实行变法,楚国走向强盛。但楚悼王死后,吴起被害,变法许多措施被废除,埋下了楚国无法彻底强盛的远因。

燕国在春秋时期本来就弱,战国时受到匈奴的侵扰,实力较弱。

秦国与魏国屡次争夺河西之地,在吴起的带领下魏国屡次击败秦国,占领了河西。前389年秦惠公率军攻打魏国,在河西之战惨败。

秦孝公时重用商鞅实行变法,秦国走向强盛,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

三,战国中期的形势

战国中期齐国在桂陵、马陵之战获胜,成为霸主。魏国在桂陵、马陵之战惨败,霸业终结。赵国连年对外争战,暂时衰落。韩国四战之地,受列国欺凌,沦为弱国。燕国实力较弱。楚国吴起变法,对外扩张,实力强大。秦国经过商鞅变法,走向强盛。

四,战国中期的发展

齐国的齐威王与魏惠王在徐州相王,齐国取代魏国成为霸主。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宣王趁机入侵燕国,实力走向极盛,但也埋下了燕国复仇的祸根。前298年齐国联合韩魏伐秦,在函谷关击败秦国,使得秦国拉拢齐国,前288年齐湣王与秦昭王共同称帝。前286年齐湣王灭宋,引起各国恐慌。燕国趁机联合三晋与秦楚伐齐。前284年齐国在济西之战惨败,差点亡国。前279年在田单的带领下齐国虽然复国,但实力大损,再也无力称霸。齐国对六国心怀怨恨,埋下了秦灭三晋与齐燕时,齐国见死不救的远因。

魏国在桂陵、马陵之战惨败,再加上秦国趁火打劫,魏国实力大损,霸主地位丧失,沦为弱国。前294年,秦国在伊阙之战大败韩魏,魏国遭到毁灭性打击,彻底沦为附庸。

韩国的韩昭侯于前334年跟随魏惠王到徐州相王,后来虽然于前323年时韩宣惠王称王,但韩国实力依然弱小。前294年,秦国在伊阙之战大败韩魏,韩国遭到毁灭性打击,彻底沦为附庸。

赵国的赵武灵王于前306年胡服骑射,实行变法,赵国走向强盛。前296年赵灭中山,实力进一步增强,使得赵国有实力与秦国抗衡。

燕国于前314年发生内乱,齐国趁火打劫,使得燕齐结仇。燕昭王积极招贤纳士,发展国力,准备报仇。前300年秦开大败东胡,燕国的领土扩张到辽东,前284年在乐毅的带领下燕国在济西之战获胜,齐国差点亡国,燕国盛极一时。此后燕国屡次入侵赵国,但多被赵国击败,燕国走向衰弱。

楚国的楚威王于前333年灭越,楚国走向极盛。楚怀王时期,楚国屡次被秦国欺骗,丧师失地,楚国走向衰弱。前279年秦将白起攻楚,楚国在鄢郢之战惨败,丧失首都与大片领土。此战使楚国受到毁灭性打击,楚国再也无力称霸。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对魏国趁火打劫,最后迫使魏国屈服,夺取了河西之地,加速了魏国霸主地位终结。秦惠王重用张仪,实行连横之策,瓦解六国合纵,对六国各个击破。

前316年秦灭巴蜀,使得秦国进一步强盛。前294年,秦国在伊阙之战大败韩魏,韩魏遭到毁灭性打击,无力阻挡秦国东出。前279年秦将白起攻楚,在鄢郢之战给予楚国毁灭性打击,楚国对秦国再也构不成威胁。

五,战国后期的形势

秦灭六国

秦国实力强大,成为唯一有能力统一天下的国家。韩、魏、楚、燕、齐走向衰落,无力与秦国抗衡。赵国保有一定实力,成为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国家。

六,战国后期的发展

秦国的秦昭王实行远交近攻之策,拉拢齐燕,蚕食韩、魏、楚、赵。在白起的带领下,秦国给予韩、魏、楚于毁灭性打击,赵国成为最后的阻碍。前262年秦赵因为上党爆发长平之战,白起在长平之战给予赵国毁灭性打击。六国再也无力阻止秦国统一。

前230年秦王政派内史腾灭韩,前228年秦将王翦灭赵,前225年秦将王贲灭魏,前223年秦将王翦灭楚,前222年秦将王贲灭燕,前221年秦将王贲灭齐。

七,原因

总的来说秦国是因为商鞅变法,改革彻底,君主贤明,重用贤才,志向远大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韩国是处于四战之地,被秦齐楚赵魏包围,发展空间有限,一直是六国最弱的国家,无心也无力统一。

魏国在战国初期拥有强大实力,有能力统一,但后来三晋联盟瓦解,魏与齐争霸,秦国趁火打劫,魏国丧失了统一的实力。

赵国崛起较晚,受到秦国的强大压力,再加上燕国背后偷袭,已经丧失了统一的时机。

齐国在战国中期崛起,打败魏国,有统一的实力。但齐国战略失误,被苏秦的合纵政策欺骗,差点亡国,丧失了统一的实力。

燕国实力一直较弱,虽在燕昭王时期兴盛起来,但后来战略失误,投靠秦国,打击赵国,走向衰落,没有统一的实力。

楚国一直强盛,是最有能力与秦抗衡,完成统一的国家。但吴起变法被废,改革不彻底,使得国家无法彻底兴盛。再加上后来战略失误,屡次被秦国击败,丧失了统一的实力。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十字军东征为何而发动?十字军东征最后失败的原因-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百科

    十字军东征,是指从11世纪末到13世纪末,前后持续将近200年、由罗马天主教皇和西欧封建领主发起的针对地中海东岸国家的战争,前后共计九次。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整个东地中海的地缘格局,并将西欧人、拜占庭人、突厥人、阿拉伯人以及亚美尼亚人席卷在内,为中世纪的历史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沙丘之变的真相是什么?对秦朝造成了哪些影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沙丘之变的真相是什么?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公元前210年,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第五次东游的过程当中,忽然病逝。随着秦始皇病逝,历史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秦始皇去世之后,最关键的事情,就是要马上选出下一位皇帝。而秦始皇临终之前,则是命令身旁的近侍赵高,写了一封诏书给自己

  • 都是兵出汉中,诸葛亮失败了,韩信为何能成功?-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都是兵出汉中,诸葛亮失败了,韩信为何能成功?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历史上,西汉开国时的韩信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都曾从汉中出兵关中,诸葛亮显然是想走和刘邦统一天下时同样的道路,可为何韩信成功了,诸葛亮却失败了?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释,抛开网友们常探讨的韩信和

  • 新建皇朝对前朝的态度在历史上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新建皇朝对前朝的态度在历史上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淝水之战前的历朝皇帝对前朝皇室大都予以善待,赐予爵位,使其善终,而淝水之战后的历朝皇帝对前朝皇室大都十分残忍,斩草除根。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淝水之战前的历朝皇帝对前朝皇室的态度较为仁慈一,新朝莽乃策

  • 刘备为何没能一统天下?根本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百科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诸侯争霸,汉失其鹿,天下共逐。经历过血与火的厮杀,最终脱颖而出三个强大的诸侯:曹操,刘备,孙权。可是,以汉

  • 刘备入川后,是如何解决财政问题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并发动战争。刘备一直向成都逼近,诸葛亮、张飞和赵云亦入蜀助战,但刘备军队在雒城时

  • 北宋名相寇准,他写就了千百年后依旧不朽的传奇-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十九岁时,他金榜题名,汴梁城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三十四岁,他入阁为相,金明池畔天子亲手戴花,簪花少年,风华正茂;四十三岁,他傲立

  • 《过江七事·计迎立》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闯贼之变,邸报断绝。民间颇有流传,中外大震。金陵群亡赖,挟饥军思逞,汹甚。勋绅富室,重足立矣。大司马史可法,将有勤王之行。诸言路属宫詹曰广止之,且内顾根本地。曰广力折之,怂恿趣严计守御;即发。越日集议,部分兵各门。仍责城巡城御史督察,而郭维经则中城行栅,以维经官金陵久,素得民故也。其护陵防江,则守备

  • 《过江七事·正纠参》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国变时,诸勋臣日藉藉,归狱文臣误国,宫詹姜曰广曰:“误国者可诛也!予数载林居,诸公当日召对,胡不言?”语稍塞。会立国,群谋援高皇帝开国时以魏国徐达为左丞相例,尚未发。一日朝罢,魏国公徐弘基、诚意伯刘孔昭等面奏:“文臣朋党误国,”并言“吏部尚书张慎言专权结党,擅引旧辅吴牲。”科道官李沾、郭维经等亦言:

  • 《过江七事·禁缉事》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弘光登极,从龙诸挡势渐张,又时若窘急,日思出为渔猎计。先朝奸王坤,首借催饷,营差吴越,以阁臣高弘图等力持寝。亡何,奸人导之缉事,群心动,谋设东厂矣。以弘图、曰广俱在告,群噪王铎出谕行,铎不可。越日,曰广入直,铎备言状,曰广曰:“今发不遂,必再发,请摩厉须之!”巳而御史祁彪佳疏至,指陈缉事、诏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