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老子成仙但孔子没有?两人谁的地位更高?(老子孔子孟子哪个地位高)

为什么老子成仙但孔子没有?两人谁的地位更高?(老子孔子孟子哪个地位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093 更新时间:2023/12/14 16:03:03

老子孔子都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伟大思想家。作为道家代表的老子和作为儒家代表的孔子,影响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可能觉得孔子在现代更有影响力,因为儒家思想作为古代的统治者,已经深入人心两千多年了。然而,老子和孔子谁更有影响力?为什么老子在后来的传

说中成仙了,而孔子没有?

1.老子和孔子谁更有影响力?

相比较而言,老子优于孔子。老子之所以成为皇位上的老先生,而孔子却没有成仙,是因为老子是孔子的师傅,同时老子的人生态度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远离世间的烦恼。这种生活态度自然能成就老子"不朽"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孔子并没有那么超脱和自由。他周游世界寻找官职,但儒家思想"仁"在春秋战国这个动荡的年代真的是格格不入。每个人都在强兵,一个富裕的国家。我怎么忍心和你玩"假仁假义",所以他到处碰壁,"惊慌得像一只迷路的狗"。

根据《庄子》中的记载,孔子曾经寻求向老子学习,并且很谦卑,这说明孔子对自己的理论和能力不是很自信。

再者,刘邦建立汉朝后,拿"黄老之学"统治天下,与民共耕共活,国力与日俱增。然而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想在思想上"大一统"为了维护天下人心,然而我们今天知道,想要与三观合拍是意料之外的?所以董仲舒简单粗暴的大一统态度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随着汉朝不合理的行政结构和宦官外戚的争权夺利,孔子的儒家思想并没有为百姓产生任何红利。相反,老子的清静思想更讨人喜欢。

东汉张道陵创立了五界学说,这是道教的形成,老子自然被视为鼻祖。到张开创太平道副本的时候,已经拥有百万粉丝,灭了东汉,实力可谓是气势磅礴。

从唐力开始,李渊就自称是老子的传人,道教自然大放异彩。唐朝皇帝都有道长头衔,还兼任道观主持人(名誉主席,不参与具体事务),影响的不仅是朝臣,还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诗人,民间的就不用说了。

孔孟之徒虽在后世大行其道,但他们的脑壳被基因切断,想当官(穷则独善其身,达则济世)。站在神仙人事的角度,我们应该像老子一样超凡脱俗,消极被动,而不是甚至像孔子一样。惊慌得像一只迷路的狗",仍然坚定不移地想成为体制中的普遍事物。

综上所述,老子可以做老先生,孔子不可以。

老子可以成仙,孔子却只能有无数的弟子和孙子以及所谓的"大圣"的光环。

最后再来一个锤子。孔孟之道,是历代帝王为了熬制鸡汤,麻痹士人而沿袭的,所谓"明朝的儒家暗地里实行法律"其实,封建帝王一直都是以法家来统治大臣和百姓的,"儒家仁政"只是个幌子。

但是孔孟之道"仁、礼、智、信""温和、尊重和节俭""忠、孝、耻、勇"这些行程中已经很好的建立了做人的标准,可惜孔孟并没有为君王做道德规范。

2.为什么老子能长生不老,孔子不能?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们的思想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也影响着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两者各有利弊,但在不同时期还是有区别的。

我说人与自然,就是说宇宙万物的自然规律。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顺其自然,自然无为,无为而治。君之赐德于天下,让贤臣发挥好气色,各司其职,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自得其乐,事事从无为。

孔子讲的是人和社会,讲的是仁义道德和中庸之道的人生哲学。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礼、智、信、柔、礼、俭。要求大家提高道德修养,积极入世,励志建功。用"仁礼"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发展,用"克己复礼是仁"做到自律、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构建理想的大同社会,实现天下为公。

春秋战国持续了300多年,既是天下之乱,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最具代表性的是儒、道、法、墨。因为儒家思想太先进,很难适应当时的社会。当时道家的黄老之说,老庄的兴起,都是贴近社会,贴近百姓的。在当时,老子比孔子更有影响力,地位也更高。

西汉初期,中央统一,黄老之学带来了人民的休息和社会的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老子的地位也被推到了巅峰。

汉武帝时期,为了维护大一统中央政府的长治久安,汉武帝认识到道教小国寡民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要有新的思想作为治国的理论基础。汉武帝在董仲舒的极力推崇下,接受儒家思想治国平天下。从此,儒家走上政治舞台,达到顶峰,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孔子作为最神圣的老师,万世之师,地位仍然高于孔子。

随着道教的兴起,道教成为一种宗教,道观遍地都是。老子走上神坛,被尊为老先生,接受民间信众的膜拜。孔子是圣人,儒家不是宗教,所以孔子没有被神化。

春秋时期同时诞生了孔子和老子,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两位圣人的思想虽然不同,但已经溶在我们的血液里,反映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两个圣人的思想地位是一样的,没必要比较谁高谁低。

3.孔子为什么拜老子为师?

原因有三。第一,孔子虚心好学,以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第二,老子知识渊博,所以老子在周朝的知识可以说不比他强。第三,偶然,如果没有他们相识的机会,那么孔子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向老子要礼物。

老子,姓李名儿,本名伯阳或伯阳,生于春秋末期。他的生卒年月不详,出生地也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也被称为"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为"太上老君"。在唐代,他被认为是李的祖先。他曾被视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100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核心是朴素辩证法。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之治,言之教。在政治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的道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双修的始祖,讲究谦和正直的修行,不与人争。老子的传世著作《道德经》(又名《老子》)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标签: 孔子老子儒家

更多文章

  • 三国张温简介(三国秦宓和张温对话是第几集)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张文,蜀汉

    说起张文,可能很多人对这个人不太了解。毕竟叫这个名字的人太多了,但不是这样的,因为今天边肖要讲的是三国历史上一个叫张闻的人。如果这个人熟悉三国历史,他一定知道这个人。据说他很厉害,是吴国的官员。被忽视的吴国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和边肖一起继续揭秘分析吧!史书中专门列出了张闻的传记,很多细节都很清楚。

  • 高考英语作文模板(高考英语作文模板书信)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我们,问题,认为

    2022高考英语作文模板我最近的问题是...身边一直有人';的关注。最近,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次,互联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引发了一些严重的问题

  • 孔融和孔褒兄弟争死是怎么回事?孔褒把命都让给了孔融(孔融 兄弟)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孔融,孔子,哥哥

    我们都听说过孔融让梨生长的故事。其实不只是孔融谦让,就连他的弟弟孔宝也继承了这种美德,甚至他把命都给了弟弟。孔融是建安第七子,孔府是孔子的后代,所以整个家族几代人才都非常优秀。但是孔融比较激进,不喜欢表达自己的不悦,所以最后曹操被杀,非常可惜。但也反映了孔融当时的性格,不会因为权力而屈服。孔融是中国

  • 诸葛亮能算到三分天下为什么没算到蜀国最后结局?(诸葛亮死后蜀国还有翻盘的希望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萧何,一个

    诸葛亮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他在和刘备商量的时候就已经规划好了“三分天下”的战略。当时诸葛亮还只是一个沙场新人,刘备能有这样的能力已经是喜出望外了。但能算出这个的诸葛亮为什么没有算出蜀国的最终结局?诸葛亮一生的愿望是帮助汉朝,他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三国中最忠诚的人物之一。但世事难料,世界上还是

  • 将贝利撒留有多厉害?为何说他是最后的罗马人?(贝利撒留最高形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贝利,罗马,哥特人

    古罗马帝国作为西方历史上罕见的庞大帝国,在其存在期间涌现出了众多的人才和名将。在大多数情况下,罗马帝国的精灵往往凭借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取得胜利,同时也凭借罗马帝国比敌人更强大的军队。无论是打败战略之父汉尼拔的西庇阿,还是奠定罗马帝国基础的凯撒,罗马军团的强大永远是他们取胜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就在罗马

  • 中国古代怎么没有帝王选择在武汉建都啊?(为什么不在武汉建都)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汉,武昌,湖广

    说到武汉,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其实很好,物产也很丰富。但是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会发现,似乎没有哪一代皇帝把都城建在武汉。那为什么呢?武汉有毒吗?边肖感觉很好,不是吗?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一起分析一下吧!简单来说,历代皇帝都没有选择武汉作为都城,充分说明他们的大脑是清醒理性的!为什么这么说?不要"九省通

  • 同昌公主的生母郭是一个怎样的人?郭个人生活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公主,唐懿宗,皇帝

    我们今天要讲的人物是唐朝末年的一位妃子,名叫郭。据说郭深受当时皇帝的喜爱。这个皇帝就是唐懿宗,唐朝的倒数第二个皇帝。在唐懿宗统治时期,他没有做出多少贡献。可以说,晚唐的皇帝们并没有做出多大的贡献。更有意思的是,郭的独生女同昌公主,当时也深受喜欢。唐懿宗对同昌公主的爱是非常深的。具体来说,我们做到了。

  • 昭君出塞到底是名留青史还是毁誉参半?(昭君出塞是哪)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昭君,昭君,文人

    昭君出塞的故事,相信所有的学伴都懂。一件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事情,能被今天的普罗大众所知晓,实属不易。说明王昭君在这期间一直被记录,无论是纪念还是评论,她都没有淡出我们的视线。其实在古代文人的笔下,通过王昭君,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一个女人可以让我们更了解这个事件,想到不一样的结果。所以

  • 秦武王为什么非要举鼎啊?(秦武王和西楚霸王都举鼎)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武王,真的,就是

    谈到秦武王,你应该知道他现在是谁,谈到他,你就会知道他最强大的地方是什么。其实是大家都知道的。这个人就是历史上用鼎举死自己的人,也是秦国的国君。那么有网友要问了,为什么一个国家的君主一定要让自己抬鼎呢?而最后丢了性命,这就是传说中的体面生活吗?大家一起来分析揭示这个问题吧!说起秦武王抬鼎身亡,很多网

  • 古人喜欢把东西放在袖子里。他们不担心闹翻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袖子,琵琶,可以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里,这片土地经过无数次的分合,朝代不断更替,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局面。而每一个朝代的更替,都注定了社会的变迁。当然,这些变化中有一些是比较轻微的,并没有给社会带来太大的影响。但是有些朝代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比如今天的我们,就像当初的封建王朝一样&mdash&mdash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