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大禹陵有何的文化底蕴?揭大禹陵的文化底蕴

大禹陵有何的文化底蕴?揭大禹陵的文化底蕴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952 更新时间:2024/1/23 6:09:06

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禹是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禹出生在汶山石纽地区,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市南),仍存禹庙、禹陵、禹祠。那么,你知道大禹陵有何文化价值吗?其又有何文化底蕴?揭大禹陵的文化底蕴。

关于大禹陵有何文化价值

大禹陵是我国古代治水英雄、开国圣君大禹的葬地,位于绍兴市东南郊会稽山景区内,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东南的一大名胜古迹。

大禹陵,位于浙江绍兴城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距城3公里,相传是我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周围群山环抱,奇峰林立,若耶清流潺潺东去,使大禹陵更显凝重、壮观。郁郁葱葱的会稽山旁依赫黄色的殿宇,屋群高低错落,各抱地势,气势宏伟。大禹陵本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典风格建筑群,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两千七百多平方米,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禹陵有何的文化底蕴?

据文献记载,尧舜时代,洪水泛滥,人民深受其害,禹受命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苦心劳身,历尽艰辛,终于治平洪水;继而大会诸侯于会稽,计功封赏,死后葬于会稽山。禹子即位后,每年春秋派人祭禹,并在南山上建了宗庙,禹的五世孙少康即位,派庶子无余到会稽守禹冢,并建祠定居。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现在禹陵附近的禹陵村住户多为姒姓,就是禹的后代,如今已传至一百四十四世。绍兴成为人们祭祀和瞻仰大禹的圣地。

大禹陵景区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组成。

禹陵面临禹池, 前有石构牌坊,过百米甬道,有“大禹陵”碑亭,字体敦厚隽永,为明嘉靖年间绍兴知府南大吉手笔。禹庙在禹陵的东北面,坐北朝南,是一处宫殿式建筑,始建于南朝梁初,其中轴线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午门、拜厅、大殿。建筑依山势而逐渐升高。大殿为重檐歇山造,巍然耸立,殿背龙吻鸱尾直刺云天,背间“地平天成”四字为清康熙题跋。

禹祠位于禹陵左侧,为二进三开间平屋,祠前一泓清池,悠然如镜,曰“放生池”。

禹庙是大禹陵区的主要建筑之一,始创于禹的儿子启,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祭祀、供奉民族英雄大禹的庙宇。整个庙宇顺山势而逐步升高,高低错落有致,雄伟壮观。密集的斗拱,梁上的绘画,质朴而巧夺天工。从大禹陵进入禹庙区,依次为照壁、午门(包括宰牲房、斋宿房)、拜厅(包括碑房)、窆石亭、大殿。照壁上有一兽,人称为“獱”。据说此兽贪婪无比,最终葬身大海。意在告诫官吏和百姓要以大禹为楷模,公而忘私而不可滋生物欲之念。

大禹陵为我国东南久负盛名的胜迹之一,进口牌坊镌刻“大禹陵”。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标签: 大禹有何文化底蕴姓姒名文首领夏朝开国君王

更多文章

  • 夏朝皇帝少康是怎么复国的?揭少康复国的过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夏朝,皇帝,少康,怎么,复国,揭少,康复国,过程,姒少,姒相

    姒少康,姒相子,夏朝君主。姒少康的父亲姒相被寒浞所杀。姒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有虞氏任庖正,娶有虞氏之女,积极争取夏后氏遗民,志在复国。那么,你知道少康是怎么复国的吗?少康复国的过程又是怎样得呢?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时代看看夏朝皇帝少康是怎么复国以及其过程的吧。 夏朝皇帝少康是怎么复国的?

  • 成语不得要领的主人公是谁?不得要领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不得要领,主人公,有何,典故,成语,不得要领,意思,是

    成语不得要领的意思是指“要”,即腰,指衣腰;“领”指衣领。古人上衣下裳,提上衣时拿着衣领,提下裳时拿着贴腰部份。“要领”是比喻人的意旨,这里引申为态度。现在一般来表示说话、写文章抓不住要点或关键。那么,你知道成语不得要领的主

  • 成语兵不血刃的主人公是谁?兵不血刃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兵不血刃,主人公,有何,典故,成语,兵不血刃,意思,是

    成语兵不血刃的意思是指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那么,你知道成语兵不血刃的主人公是谁吗?成语兵不血刃出自何处?兵不血刃有何典故。 成语兵不血刃的主人公是陶侃。 陶侃,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

  • 成语同工异曲的主人公是谁?同工异曲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同工异曲,主人公,有何,典故,成语,同工异曲,意思,是

    成语同工异曲的意思是指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那么,你知道成语同工异曲的主人公是谁吗?成语同工异曲出处何处?同工异曲有何典故? 成语同工异曲的主人公是指司马相如和杨雄。 【 司马相如,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

  • 中国酒文化之酒,是政治的液体统治的道具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酒文化,之酒,政治,液体,统治,道具,中国,历史,几乎

    在中国,酒的历史几乎与人的历史一样久远。而酒的出现伴随着的是酒文化。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酒文化深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影响深远。《诗经》中有20多处提到酒,酒被赋予了

  • 成语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对牛弹琴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对牛弹琴,主人公,有何,典故,成语,对牛弹琴,意思是

    成语对牛弹琴的意思是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那么,你知道成语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吗?成语对牛弹琴出自何处?对牛弹琴有何典故? 成语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公明仪。 公明仪,战国时代人物。自幼有音乐天赋,平日拿筷子敲碗,音调铿锵殊妙。然而家境贪寒,买乐器不起,只

  • 惊!清朝皇帝康熙驾崩陪葬妃嫔竟有四十八个之多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皇帝,康熙,驾崩,陪葬,妃嫔,竟有,十八个,之多,陪葬

    陪葬,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与佣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以人陪葬是古代丧葬常有的习俗,尤其是中国的皇帝死后。在这里小编有一则关于古代皇帝陪葬的消息,那就是和清朝皇帝康熙死后陪葬的妃嫔竟有四十八个之多,记住,小编这里说的是妃嫔还不包括皇后等。现在小编就带大家揭秘康熙的陵墓里为何葬了四十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个,成语,故事,主人公,成语,兼听则明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意思是指意谓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的话,就愚昧不明。那么,你知道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主人公是谁吗?这则成语故事出自何处?其又有何典故?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主人公是魏征。 魏征,,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 )人,唐朝政治家

  • 东下冯文化是什么文化?揭秘东下冯文化的类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下,冯文化,文化,是什么,揭秘,类型,东下,冯文化,文化

    东下冯文化是什么文化?其时间是什么时候?东下冯,位于山西省夏县东北。其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1959年在考古调查中发现。面积为25万平米。青龙河以东北向西南方向穿过遗址。遗址东南方为中条山,西北方是鸣条岗。1974年开始发掘,因发现夏商时期遗存而为学术界所重视。 关于东下冯文

  • 成语雪中送炭的主人公是谁?雪中送炭有何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雪中送炭,主人公,有何,故事,成语,雪中送炭,意思,是

    成语雪中送炭的意思是指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那么,你知道成语雪中送炭的主人公是谁吗?成语雪中送炭出自何处?雪中送炭又有何故事? 成语雪中送炭的主人公是指宋太宗赵光义。 赵光义,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