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夏朝文化:揭夏朝时期天文历法的发展及特点

夏朝文化:揭夏朝时期天文历法的发展及特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075 更新时间:2023/12/10 7:44:50

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纪日法,起源是很早的。夏代末期的帝孔甲、胤甲、履癸()等,都用天干为名,说明当时用天干作为序数已较普遍。那么,你知道夏朝时期天历法的发展是怎么的吗?其有什么特点?揭夏朝时期天文历法的发展及特点。

关于夏朝天文历法的发展

夏代在承袭前人积累的知识的基础上,天文历法有了新的发展与提高。如《左传》所引《夏书》中的“辰不集于房”,就是记录当时发生在房宿位置上的一次日食,描写了当时还没有认识日食的自然规律的人们鸣鼓奔走的景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又如《竹书纪年》中记载夏桀时“夜中星陨如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流星雨的记录。

在历法时,我国传统用六十甲子记日的方法,可能夏代已经存在了,如在夏王朝后期的诸王中,胤甲、孔甲和履癸等都是用日干为名。夏代的历法,依据北斗星的旋转确定月份,并把斗柄的正月定为岁首,比较正确地反映了天象。孔子说“行夏之时”,《大戴礼记》保存的《夏小正》等,就是流传下来的“夏时”。它虽然不可能是夏代人写的书。但其中却很可能包含着夏代已经积累起来的天象和物侯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夏小正》将一年分为12个月,并依次载明了每月的星象,动植物的生息变化以及应该从事的农业活动。

夏代的历法,是中国最早的历法。当时已能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夏历就是以斗柄指在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月为岁首。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已知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它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象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

夏朝的天文历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保存了中国最古的比较珍贵的科学知识。

夏朝天文历法的特点

夏代的历法,是中国最早的历法。当时已能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夏历就是以斗柄指在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月为岁首。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已知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它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象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

夏朝的天文历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保存了中国最古的比较珍贵的科学知识。

标签: 夏朝文化揭夏时期天文历法发展特点中国传统

更多文章

  • 商朝历史:商殷时期的主要农业生产工具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商朝,历史,商殷,时期,主要,农业,生产工具,怎样,殷代,一

    殷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但是停滞在初期阶段上。这主要是由于生产工具的粗笨和耕作方法落后的缘故。商朝时期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在商代遗址中常见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木、石、骨、蚌做成的镰、锄、铲和耒耜等。磨光扁平石铲是发现最多的一种挖土或松土工具。蚌铲是用自然河蚌稍加磨制而成。骨铲,一般都用牛牙床骨剖裂后再

  • 二里头文化时期的中国是啥样?揭二里头文化的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里头,文化,时期,国是,啥样,发展,里头,文化,是指,河南

    二里头文化是指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冈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该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于晋南、豫西,尤其以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的该类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故以此命名。但是,你知道二里头文化时期的中国是啥样的吗?其有什么发展过程?现在,请跟小编

  • 商朝文化:商朝时期天文历法的特点及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朝,文化,时期,天文,历法,特点,发展,由于,农业生产,需

    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商代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历法。根据甲骨卜辞的记录可以看出,当时月有大小,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一年为十二月,因十二个大小月加起来只有354或355天,所以采用闰月来调整一年的天数,使一年中的四季变化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这个闰月,在早期卜辞中是放在应当置闰那年最后的一个月即十二月之

  • 商朝历史:商朝为何成为历史上青铜器最鼎盛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商朝,历史,为何,成为,历史上,青铜器,鼎盛,时期,商朝,历

    在商朝历史中,青铜器有什么样的发展和创新?在夏统治的几百年间,青铜器已经存在。但是青铜器到了商朝是鼎盛时期。因此,我们所指的青铜器多是指商朝时期、春秋时期的青铜器。贵族们除把青铜器作为实用品外,还作为祭祀、朝聘、征伐、陪嫁、宴飧活动的礼器和殉葬物。青铜器种类很多,纹饰精美,铭文尤为珍贵,构成灿烂的青

  • 二里头文化是什么文化?揭二里头文化的类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里头,文化,是什么,类型,里头,文化,是什么,时间,生在,什

    二里头文化是什么文化?其时间发生在什么时候?二里头文化是指以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冈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该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于晋南、豫西,首先发现于洛达庙遗址,但尤其以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该类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故以此命名。 二里

  • 商朝历史:深入解读商殷时期的官工商业的发展形态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商朝,历史,深入,解读,商殷,时期,工商业,发展,形态,商朝

    在商朝的历史上,不能遗漏这些内容。从各细节深入去了解商朝历史才是完整的认识。今天我们来看看在商朝的官工商业是怎样的,在这些制造业的发展和普及过程中有什么样的背景及文人环境,一起接着往下看。在商朝有舟车制造业此外,商代已有制造舟、车的手工业这除在甲骨文中已有舟、车字外,还在殷墟发掘中共发现车马坑十

  • 轩辕夏禹剑是何剑?揭轩辕夏禹剑今夕何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轩辕夏禹,何剑,今夕,何再,轩辕夏禹,何剑,轩辕剑,传说,中

    轩辕夏禹剑是何剑?轩辕剑,传说中的神兵,又名轩辕夏禹剑,是一把圣道之剑。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首。史载黄帝确有佩剑,但剑名不详,亦无准确来历说明。那么,你知道轩辕夏禹剑有何传说及来历吗?轩辕夏禹剑现在又是在哪呢?现在,就请大家跟小编一起来看看轩辕夏禹剑今夕何再吧。 轩辕夏禹剑的来历 轩辕剑,传说

  • 成语不识时务的主人公是谁?不识时务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不识时务,主人公,有何,典故,成语,不识时务,意思是

    成语不识时务的意思是指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那么,你知道成语不识时务的主人公是谁吗?成语不识时务出自何处?不识时务又有何典故。 成语不识时务的主人公是糜竺,简雍,张飞,关羽 【糜竺】,字子仲。东海朐县(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原为徐州富商,后被徐州牧陶谦辟为别

  • 关龙逄是谁?关龙逄死谏开先第一人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龙,逄死,谏开,一人,所谓,文死谏,武死战,死战,说的,文

    正所谓文死谏武死战,说的是文臣用生命来进谏而武官誓死战斗了,在这里小编要说的是开创文死谏的先河的人,那么,你知道开创死谏先河的人是谁吗?这个人是哪朝哪代人呢?现在,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千古谏臣,死谏的第一人关龙逄。 关龙逄是谁? 关龙逄(生卒年不详),故里在今恼里镇龙相村。古代有善养龙者,故有豢龙

  • 成语寸木岑楼的主人公是谁?寸木岑楼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寸木,楼的,主人公,寸木岑楼,有何,典故,成语,寸木

    成语寸木岑楼的意思是指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高低悬殊。 岑楼:顶尖的高楼。那么,你知道成语寸木岑楼的主人公是谁吗?成语寸木岑楼出自何处?寸木岑楼又有何典故。 成语寸木岑楼的主人公是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