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郢书燕说的啥意思?郢书燕说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郢书燕说的啥意思?郢书燕说有什么历史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882 更新时间:2023/12/12 20:29:31

成语郢书燕说的意思是什么?成语郢书燕说的意思是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那么,你知大成语郢书燕说出自处?郢书燕说又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郢书燕说出自何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郢书燕说的历史典故

古时候,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的相国。这封信是在晚上写的。写信的时候,烛光不太亮,此人就对在一旁端蜡烛的仆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一点)可是,因为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信,嘴里说着举烛,也随手把举烛两个字写到信里去了。

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举烛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聪明地说,这举烛二字太好了。举烛,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举荐人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封信自己的理解告诉了燕王,燕王也很高兴,并按燕相对举烛的理解,选拔能之才,治理国家。燕国治理得还真不错。

郢人误书,燕相误解。国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写信的意思。这真是一个穿凿附会的典型例子。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郢书燕说这句成语,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更多文章

  • 西周制度:揭西周宗法制、分封制与礼乐制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周,制度,法制,分封,礼乐,关系,西周,夏商,后的,最后

    西周是夏商西周之后的最后一个朝代,西周建立后,在政治上采用分封制。即古书中所说的“封建”,而分封制的基础则是宗法。是“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在礼乐上,规定了典章制度和礼仪制度。那么,你知道西周宗法

  • 盲人瞎马的主人公是谁?盲人瞎马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盲人瞎马,主人公,什么,历史,典故,成语,盲人瞎马,意思,是

    成语盲人瞎马的意思是什么?成语盲人瞎马的意思是指盲人骑着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那么,成语盲人瞎马的主人公是谁呢?成语盲人瞎马出自何处?盲人瞎马又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盲人瞎马的主人公是殷仲堪 殷仲堪,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晋太常殷融之孙,晋陵太守殷师之子。 东晋末年重要将领、大臣

  • 论述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论述,西周,分封,法制,主要,内容,特点,西周,公元前,10

    西周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攻克殷都后又分兵四出,基本上控制了商王朝统治的主要地区。同年四月,便胜利班师,回到镐京,正式建立了周王朝。 西周是主要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国家,是周公还“制礼作乐”,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那么,你知道西周分封制和宗法

  • 作威作福的主人公是谁?作威作福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作威作福,主人公,什么,历史,典故,成语,作壁上观,意思,是

    成语作壁上观的意思是什么?成语作壁上观的意思是指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协助任何一方。壁:壁垒,古时军营四周的围墙。观:旁观。那么,你知道成语作壁上观的主人公是谁吗?成语作壁上观出自何处?作壁上观又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作壁上观的主人公是项羽 项羽,芈姓,项氏,名

  • 瓮中捉鳖的主人公是谁?瓮中捉鳖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瓮中捉鳖,主人公,什么,历史,典故,成语,瓮中捉鳖,意思,是

    成语瓮中捉鳖的意思是什么?成语瓮中捉鳖的意思是指从大坛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来,轻易而有把握。那么,成语瓮中捉鳖的主人公是谁?成语瓮中捉鳖出自何处?瓮中捉鳖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瓮中捉鳖的主人公是李逵 李逵,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元杂剧&ldqu

  • 西周是什么时期?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周,是什么,时期,政治制度,西周,是什么,时期,是在,公元

    西周是什么时期?西周是在公元前1046年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一直到公元前771年,西周的最后一任君主周幽王被杀,此后,周平王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西周的国家实行分封制,即古书中

  • 东周历史揭秘:东周为什么又分为春秋和战国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东周,历史,揭秘,为什么,分为,春秋,战国,东周,是指,公元

    东周,是指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前256年被秦所灭为止的历史阶段。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为春秋时期;而,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到公元前256年东周灭亡三十五年后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元年为战国时期。那么,东周为什么又分为春秋

  • “姓氏”的传说:揭秘中国“姓氏”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姓氏,传说,揭秘,中国,中国,姓氏,源流,据说,起源于,太古

    中国的姓氏渊源流长,据说起源于太古母系氏族社会,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但是,你知道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姓氏是从伏羲氏开始的,其实,关于姓氏还有一个传说。 “姓氏”的传说 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 远古时三皇之首的伏羲,手下有个大

  • 东周是怎么灭亡的?东周是被谁所灭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东周,怎么,灭亡,谁所,东周,公元,771年,西周,最后,一

    东周自公元771年西周的最后一任君主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这时,周幽王之子在诸侯的拥立下继承王位,东周建立,即位第二年,见镐京被战火破坏,又受到犬戎侵扰,便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那么,东周是怎么灭亡的呢?东周是被谁所灭? 东周是怎么灭亡的

  • 义不容辞的主人公是谁?义不容辞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义不容辞,主人公,什么,历史,典故,成语,义不容辞,意思,是

    成语义不容辞的意思是什么?成语义不容辞的意思是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容:允许;辞:推托。那么,你知道成语义不容辞的主人公是谁吗?成语义不容辞出自何处?义不容辞又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义不容辞的主人公是谁刘备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