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古代的一些称呼中,假节钺与假节在权利上有何区别?

在古代的一些称呼中,假节钺与假节在权利上有何区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827 更新时间:2024/1/1 22:52:47

说到古代的一些称呼或者词的含义,大家应该都非常了解,很多都是和现代不一样的。小编最近发现了一个词确实是有点懵啊,那就是“假节钺”,这个词不知道大家见没见过,或者说了解其中的意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假节钺(假节):

拼音:jiǎ jié yuè

假为“借”的意思,代表短期代理,非为真假之意。

譬如汉军队设置“假司马”就是代理司马,刘邦韩信为“假齐王”就是代理齐王,以有别于正牌的“司马”及“齐王”。

节代表皇帝的身分,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利。

钺为斧钺,一种刑具,专属于君王。《孔丛子·问军礼》:“天子当阶南面,命授之节钺,大将受,天子乃东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

“假节钺(或假黄钺)”代表了皇帝出征,比如“帝征孙权,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使持节”则可以在地方上自行诛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持节”可以自行诛杀无官职之人,若在军事中,则可以诛杀官员。“假节”可以杀犯军令之人。

“假节钺”代表皇帝的出行,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力。武将“假节钺”的话,他在战时状态就不必左请示、右汇报,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士卒。

假节,假(通“借”)以符节,持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当这个臣子临时任务完成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在晋朝之前,假节、假节钺是同等的地位,只是礼仪不同。例如,假节的辛毗可以依据皇命而约束假节钺的司马懿。

从晋朝开始,“假节钺”成为级别最高的君王授权方式。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不但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士卒,还可以代替君主出征,并拥有斩杀节将的权力。

汉朝使节没有区分层级,不管是“假节”、“持节”还是“使持节”、“假节钺(或“假黄钺”)”,都是同等地位,表示代表皇帝不分大小。例如曹真在本传为「假节」,但在奏上尊号时列名「使持节」,连出土的曹真碑也是「使持节」;又如魏延在本传为「假节」,但在弹劾李严联名上表时却为「使持节」。倒不是说虚名较高而实权较低,而是代表皇帝不分大小,所以孙虑「假节」开府,长期驻军镇守、统治一方,却没有短期代理之意。相反的,汲黯私自「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本应为「假节」,即临时借用节杖而事后归还,但是此行却视为「持节」。而前四史也没有记载节将的分工,甚至于汉武帝在发兵收捕太子时,为示区别(因为太子亦拥有节),特意将节杖改色,这也左证节杖原来无高低之分,否则汉武帝直接明示「使持节」不就高于太子的「持节」或「假节」,何必担心皇令与太子令相混淆。

晋朝使节开始区分层级,“假节”、“持节”和“使持节”、“假节钺(或“假黄钺”)”代表不同的权力和名望。

整理一下后来晋朝的持节都督权利:

(一)假节:平时没有权利处置人,战时可斩杀犯军令的人。

(二)持节:平时可杀无官位之人,战时可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

(三)使持节:平时及战时皆可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

(四)假节钺(或假黄钺):可杀节将(含假节、持节、使持节)。

晋朝节将的开始时间可追溯曹魏时期,至于吴、则不一定照办,因为魏晋管辖跨州越郡,所以有假节刺史或持节都督出现,而吴所统寡州少郡,没有分区统治的需要,悉数皆为中央直辖。魏五子良将中于禁为假节钺,其余四子为假节;蜀将廖化、吴壹、张翼等人虽持节,但是真正军事用兵却得凭视大将军姜维所举止,但比较特别的是关羽却是假节钺,应有区别;吴将长江各督镇守各地,也非人人持节──因此吴蜀节将的权力,不如魏晋节将来得大。吴蜀之节将,与其代表中央,更像差遣使者。

持节都督镇守一方,也是后来割据地方的「节度使」之前身。

标签: 假节钺假节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皇贵妃除了备受皇帝恩宠以外,在清代还被赋予了什么职责?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皇贵妃,皇帝,文史百科

    皇贵妃,中国古代皇帝妃嫔的等级之一,清朝沿用,在皇后之下设皇贵妃一人。历史上第一位皇贵妃是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的续后孙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氏自小被接入宫中抚养,宣宗即位后册封为贵妃,依例,贵妃只有金册,没有金宝。因宣宗宠爱孙氏,破例让她得享像皇后一样的金册金宝,“皇贵妃

  • 隋炀帝下令修筑大运河,难道真的是为了贪图享受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隋炀帝,大运河,文史百科

    如果说起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大部分人估计首当其冲想到隋炀帝,在各种演义小说当中,杨广更是被黑的体无完肤,关于他的黑历史,是一批接着一批,好色无度,挥霍民脂民膏,仅仅是为了去江南看下琼花,就不惜动用百万民工,开通一条史无前例的大运河。。。我们如今都知道,大运河增加了南北的联通,那么隋炀帝修筑大运河,真的

  • 襦裙是古代汉服的一种,它为何会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襦裙,南北朝,文史百科

    襦裙是汉服的一种,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短襦或衫,叫做“襦”,一般长不过膝,紧身长裙,还佩披帛,加半臂。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兴起于魏晋南北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襦裙以裙腰之高低,将襦裙分为齐腰襦裙、高腰襦裙、齐胸襦裙。以领子的样

  • 墨法称作“用墨之法”,宋代姜夔《续书谱·用墨》有何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墨法,宋代,文史百科

    墨法,又曰“用墨之法”。一曰:用墨之法。前人谓水墨者,字之精华也。故临地作书时极为讲究。墨过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必须做到“浓欲其活,谈欲其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

  • 当曹操得知儿子曹冲去世的消息时,哭着说了哪八个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曹冲,文史百科

    三国时期,不仅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还是一个神童辈出的年代,当时三国有三位神童,最出名的神童就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另外两个神童分别是周不疑和夏侯荣,天妒英才,他们皆都不得善终,但他们三人中,只有曹冲的死因最为奇怪,留给了后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当时曹操得知爱子去世的消息,哭着说了八个字,当时曹丕吓坏了,出

  • 在明朝朱元璋之前,每个朝代的圣旨又是怎么开头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圣旨,文史百科

    说起圣旨,很多会想起这一句话,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并不是圣旨的唯一开头,而且很多人都误读了这句话的意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说起这句话,那就必须提到他的发明者明太祖朱元璋。他定都南京后,首先将南京改为“应天府”,将他商议朝政的地方改为“奉天殿”,还在自己

  • 张飞在当阳桥拦截曹操时,曹军为何无人出来与之一战?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飞,曹操,文史百科

    曹操进兵荆州后,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惧怕曹操的进攻,认为荆州难以守卫,于是带着荆州的士卒百姓十万余人向江陵退去。曹操看出刘备的意图,害怕刘备首先占领江陵掌握荆南地区,以后难以攻伐。于是派遣曹纯率领五千虎豹骑先行追击刘备,自己率领主力随后赶到。曹纯率领精锐骑兵在长坂坡追上刘备,出其不意,大破刘备军,俘

  • 朱棣并不是开国皇帝,为何却被后世的子孙称之为“祖”?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棣,祖,文史百科

    明朝以前,大部分的皇帝是以庙号来称呼的,例如李世民,人们就多叫他唐太宗,而很少有叫“贞观皇帝”的。从朱元璋开始,皇帝的年号逐渐开始代替庙号,例如“嘉靖”、“雍正”等。那庙号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庙号一般都是皇帝去世之后,后人追加的,一般开国皇帝会被称为“祖”,比较典

  • 俗话说“成王败寇”,后人为什么更喜欢刘备而不是曹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曹操,文史百科

    人们常说的东汉末年的三国鼎立,其实并不是说势均力敌,其中曹操统一了北方大片的土地,占据了中原腹地,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而刘备仅有的不过是四川及周边的少数地区,刘备在政治上是远远比不上曹操的,俗话说“成王败寇”那为什么后人更喜欢刘备而不是曹操呢?甚至后人唾骂曹操为窃国贼,奸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

  • 史官是什么时候设置的?在《吕氏春秋·先识篇》中有何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史官,《吕氏春秋·先识篇》,文史百科

    史官,被任命撰写一个国家、集团或机构的历史或系统地记载它们的人;也指古代朝廷中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的官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史官刚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