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明是三征高句丽造成隋朝灭亡,李世民为何还要坚持下去?

明明是三征高句丽造成隋朝灭亡,李世民为何还要坚持下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676 更新时间:2024/3/23 0:00:30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恢弘时代,盛唐之名深入人心,而唐朝最让人熟悉的皇帝要数千古一帝唐太宗世民了,这样一个靠着杀兄囚父登上皇位的皇帝,却是后世有名的明君,然而让人不明白的却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明君也要学隋炀帝一样征讨高句丽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太宗李世民对隋朝的灭亡有感而发:“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新唐书》

唐朝是在隋朝灭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李世民可以说是非常明白的隋朝当初灭亡,就是因为隋炀帝的三次征讨高句丽的失败,国内的民怨四起,叛乱不断,才让他们有机可趁,才有了唐朝的建立。李世民掌握权力之后,改变了许多隋朝当初的国策,但是为什么独独对于征讨高句丽这件事没有丝毫的动摇。他常常说要借鉴以往的历史经验,那么为什么明明是造成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李世民也要坚持下去呢?并且还作为国策传了下去,让后代继承人坚持施行?

我想这其中是有着各种原因的,不然李世民这样一个千古明君,体恤百姓的君主又怎么会无故发动战争的呢?至于究竟是因为什么?我想是有着多重原因的,接下来就让小编仔细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吧!

李世民的皇位可以说是非常残暴的得来的,在古代那个对于人的品格要求严格的地方,李世民可以说是做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典范,但是李世民却想要在后世的史书中,把他写的百姓拥戴,民心依附,所以李世民非常的勤于政务,爱惜百姓,但是毕竟自己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只是简单的体恤百姓,不饮酒作乐,他的得位过程仍然是他人生的黑点,于是他就想到了那些隋炀帝征讨高句丽失败而被拘留下的百姓。那些百姓都是原来战败的被俘虏的士卒,他们在高句丽做着奴隶,生活辛酸,如果唐朝能够把他们解救出来,那么李世民就在民间有了很大的宣传,这些人回到家乡之后一定会赞颂当今皇帝的仁德,连前朝遗民也尽力抢救,这对渴望得到百姓支持的李世民是个巨大的诱惑。

唐朝作为从隋朝继承下来的朝代,隋朝的征讨高句丽失败,使这些国家对于中原帝国的战斗力有着怀疑。而唐朝刚刚建立,它的强大对于那些原来臣服于隋朝的外国来说是模糊的,尽管这些藩国依旧俯首称臣,但是也有几个类似于高句丽这样的小国蠢蠢欲动,妄图挑战中原帝国的地位。正是认识到了这种情况,再加上李世民的渴望建立功勋,于是他迫切的需要经历一场战争来百姓确定自己的能力,于是正是在出于稳定外交的情况下,为了打消那些属国的窥伺之心,李世民选择了对高句丽的征战。

同样的,在中国的化中,一直有一句话在流传,那就是“薪火相传”,唐朝继承了隋朝的基业,那么就没有理由的,它也需要继承隋朝没有完成的事情,无论对不对,它都要继续,这就是“传承”。而且隋炀帝的举国之力征讨高句丽,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的失败,都注定了这是中原朝的耻辱,这无关哪个朝代,而是为了一雪前耻。

太宗曰:“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朕今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高丽雪君父之耻耳。——《资治通鉴》

就是因为综合了这么多的原因,唐太宗才选择了征讨高句丽并且把它定为了国策,这场征讨高句丽的战斗持续了两个皇朝,几位皇帝,终于把高句丽纳入了版图,却因为一切原因被分裂了出去,不得不让人伤心叹息!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古代最早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时间,那后来的朝代有何演变?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

  • 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前,当时的社会背景又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提起安史之乱,略懂唐史的人脑海中肯定会出现安禄山、唐玄宗、杨国忠这几位主要历史人物,关于事件的起因,大致会说是唐玄宗的一味宠信导致安禄山拥兵自重、包藏祸心,而杨国忠争宠迫使安禄山提前造反,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不过,像安史之乱这么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爆发,绝

  • 在为慈禧服侍的时间里,贴身宫女为何从没有吃饱过饭?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对慈禧身边的侍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慈禧太后是晚清时期最有权势的人,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有权就是任性,据说慈禧太后非常奢侈,每次吃饭都几十上百道菜,一个生日宴会就要花掉几十万两银子。按说慈禧这么奢侈,作为她的宫女应该也会跟着沾光才对,不过据慈禧一位贴身宫女容儿的回忆,

  • 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制定了怎样的一套冠礼仪式?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北宋,司马光,文史百科

    提到儒学,就不可能会忘记朱子,他是儒学理学的集大成者,后代研究儒学知识少不得要研究朱家的资料。在古代冠礼是男子的重要仪式,服饰礼器都是有要求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代士庶冠礼概况北宋,司马光将《仪礼·士冠礼》加以简化,制定了冠礼的仪式。仪式载于其《书仪》之中,规定,男子年

  • 在外部危机之外,李渊为何将自己的开国功臣斩首了?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618年,在晋阳起兵的李渊虽然建立了唐朝,并定都长安,但这并不意味着天下太平,李渊可以高枕无忧了。武德二年,也就是公元619年,可以说是大唐王朝的多事之秋,刘武周占领太原以后,其手下猛将宋金刚又趁势攻占了晋州,进而连克龙门。但消息传到长安的时候,皇帝李渊与满朝文武都非常的吃惊,因为长安的门户已尽

  • 苏州古典园林简介:明代留园有怎样的历史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苏州古典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境内私家园林始建于前6世纪,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现存50多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为“东园”,

  • 三晋之地指的是哪里?三晋之地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还不知道:三晋之地指的是哪里?三晋在古时候有两个意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一个是指战国时期的赵国、魏国和韩国;二是专指山西省。当时晋国被赵、魏、韩三家瓜分,后来周威烈王承认赵魏韩成为新的诸侯,所以此后就把赵、魏、韩三家称为三晋。而三晋的所在地是在山西附近,所以三

  • 在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又制定了哪些经济措施?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唐太宗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他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唐太宗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太宗在经济上特别关

  •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曹植如何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三曹指汉魏时期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因他们父子兄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

  • 古代有保温杯吗?古代是怎么保存热水的呢?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有保温杯吗?古代是怎么保存热水的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鉴缶类似冰箱,其分为外鉴内缶两层,内层缶中盛放需要保温的酒或者食物,而鉴和缶之间的空隙放热水,这样就能保温。如果是夏天,就把热水换成冰,这样可以保鲜、冰镇。八零九零后的朋友应该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