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龚自珍在诗集《己亥杂诗》中,收录了哪首最脍炙人口的诗?

龚自珍在诗集《己亥杂诗》中,收录了哪首最脍炙人口的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395 更新时间:2024/1/22 9:59:15

提起晚清诗坛的健将,龚自珍的知名度数得上前三。龚自珍一生中留下了数百首诗歌,系统地收录在了诗集《己亥杂诗》之中。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诗,莫过于下面这四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为何在那个时候留下了这四句诗,而这首诗又为何引起了如此多的共鸣,以致广为传颂,还流传至今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首诗是龚自珍罢官南归,路过镇江时所写的。龚自珍在诗后自注,“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词万数。道士乞撰青词。”说明这还是一首应景之作的青词,并非特意为之。

龚自珍当年在京之时负有才名,每作一首新诗,京中士子便竞相传阅,引为谈资。但一百多年后,反而是这首无心插柳的青词流传最广。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不仅直接针砭了清朝中叶整个社会的一种不良风气,说出了广大士子们的心声,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在不同年代还能历久弥新,对人们提出告诫和警示。

一个社会出了问题,那就是“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齐喑究可哀”,从康雍乾三代大兴文字狱,便埋下了伏笔。到嘉庆一朝,朝廷中渐渐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到嘉庆末年,开始出现了一种不良后果。

嘉庆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徒林清与宫内太监内外勾结,率众攻入皇宫,险些攻下紫禁城,此为“汉、唐、宋、明未有之事”。林清进攻紫禁城的计划并非万无一失,朝廷早已接到情报,但官员们互相推诿,得过且过,谁也不把这个情报当回事,最后林清率领一帮随便拼凑起来的教众,就轻松攻入了皇城。嘉庆帝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得出来四个字:“因循疲玩”。

因为不做事就不会做错事,每天只要照本宣科,按老一套的东西每天打卡上班就能领工资,朝廷上的官员渐渐就“因循疲玩”,得过且过了。林则徐多次上疏抨击这种不良风气,嘉庆帝也想扭转这种弊习,可惜积重难返,只好把这项艰巨的事业交给他的儿子道光。道光刚上任时,也是一腔热血,想要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但没多久,道光却颁布了一条政策,让官场因循的风气愈加严重。

这个主意,是道光的心腹大臣曹振镛提出来的。清人笔记中提到,道光刚即位时,因为奏章看不完很苦恼,曹振镛便献策说:“今天下承平,臣工好作危言,指陈阙失,以邀时誉,若遽罪之,则蒙拒谏之名。此后中外章奏,皇上无庸遍阅,但择其最小节目之错误者谴责之,则臣下震于圣明,以为察及秋毫,必无敢肆者。”

曹振镛是个出了名的好好先生,崇尚无过便是功的理念。他提出的这个建议,跟志大才疏的道光皇帝一拍即合。每有臣工上疏谏言,道光不看具体内容,而“择其最小节目之错误者谴责之”,即写错一个字,或哪句话不够通顺,便因言获罪。久而久之,不但官员们不敢做事的风气没有改良,反而更加糟糕,连真话都不敢说了。

因为皇帝爱听好话,大家便报喜不报忧。等到洪秀全率领太平军起义时,地方官员害怕受责,瞒得一天是一天,直到太平军已经成为一股严重的威胁势力时,才为朝廷所知,军情已被严重延误。

龚自珍本人能力出众,才识过人,却因字写得不够好,进不了翰林。龚自珍意识到在清政府这个因循守旧的环境中,无法施展和实现自己的才情抱负,便在发生“丁香花公案”之后罢官南归,在路上写下了这些诗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龚自珍心里清楚,世间岂无人才?只是受到压制,不得发声而已。要让人才现世,不靠天公,而靠整个社会开明的环境和风气。否则“万马齐喑”,不仅是知识分子之哀,更是国家之哀,民族之哀了。

标签: 龚自珍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刘表可是东汉皇室宗亲,他为何却没有参与围剿董卓?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演义》开篇,便是汉室衰微,天下大乱的情形,于是宦官祸乱朝纲,黄巾军起义此起彼伏。黄巾军虽然来势汹汹,却也很快便被镇压了,倒是宦官之乱一直没能解决。这个时候,后来成为了一方诸侯的袁绍,对大将军何进提出了一个建议,加剧了汉室的倾颓——他建议何进,请董卓入京,威胁太后除掉宦官。结果,此事败露,引起了

  • 古代离别时有折柳相赠之风俗,那么为什么要折柳相送?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折柳,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折柳缘由分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

  • 都说隋炀帝得位不正,是唐初史官给的莫须有罪名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开皇二十年(600)是文帝诞生六十周年,文帝自觉精力衰退,于是日常政务交给杨广处理,只参与重大事务裁定,自己颐养天年,改年号为仁寿,意思是仁者有寿。仁寿四年(604)七月,文帝刚过完生日不久,就病危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时有种说法是贪恋皇位的杨广早已经等的不耐烦了,于是

  • 清朝时期的天地会是怎么产生的?那么其创始人又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说到这个“天地会”,大家第一反应应该想到的就是《鹿鼎记》里面的天地会吧?毕竟当时所处的时期就是清朝,反清复明。那么这个只是在电视剧中,在历史上真的有“天地会”这个组织吗?清朝时期的天地会是怎么产生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鹿鼎记》大概是很多人小时候很喜欢看的一部电视剧(也

  • 华是一种衍射现象,现代科学家对太阳外面的华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日华,是大气的一种光学现象。在天空出现的半透明薄云里面,有许多飘浮在空中的六角形柱状的冰晶体,偶尔它们会整整齐齐地垂直排列在空中。当太阳光射在这一根根六角形冰柱上,就会发生非常规律的折射现象。日华内部蓝绿色外部红棕色。华是一种衍射现象,当光通过与其波长相近的小水滴时就会出现光的强弱相间分布的情况,这

  • 古代杀头为什么都要选在午时三刻动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杀头为什么都要选在午时三刻动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来“午时三刻”要从我们古代的计时法谈起,一天二十四小时,在古代被分成了十二个时辰,分别用十二生肖的动物做代表,这样的更容易记忆。这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

  • 西递镇始建于北宋时期,它为何是徽派民居建筑之典范?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西递镇,别称西溪、西川,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素有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明清古民居博物馆、桃花源里人家、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等美誉。是徽派建筑、皖南村落的代表。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堪为徽派民居建筑之典范。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西

  • 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那均田被破坏会是什么后果?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租庸调的制定和实施须均田制的配合,一旦均田被破坏,租庸调法则会随之失败,武周后由于人口增加,又不

  • 在明朝人眼中,像麒麟这样的神话瑞兽究竟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有几大瑞兽,象征着皇家帝王们的无上权力,比如龙,凤凰和麒麟。每当上天降下这些祥瑞,自然就是举国欢腾,国泰民安的象征。但是世界上真的存在这些生物吗?古代人眼中的这些生物究竟长什么样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具体凤凰和龙有没有过这个确实无人知晓,但是麒麟这玩意还真的

  • 中堂最早出现于唐朝,它在清朝时期是什么品级的官员?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看过清朝影视剧的人大都对“中堂”这个称谓很熟悉,和珅、刘墉、李鸿章等都被叫做“中堂”,可见中堂并不是平庸之辈可以当得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内阁大学士,在清朝时期为正一品官员,所以被称为中堂。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堂这个称谓最早在唐朝开始出现,唐朝时继续使用了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