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丞相”称呼的历史由来 丞相的权责介绍 哪些人担任过丞相

“丞相”称呼的历史由来 丞相的权责介绍 哪些人担任过丞相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940 更新时间:2024/2/6 11:52:53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宰相正式职称之一。一般指帝王下面的最高行政官员,辅佐皇帝总理政事的百官之长。[1]在战国、秦朝、汉朝直至明朝初年,是辅佐君主的次高官吏,历经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但不是每个朝代均设立。在汉朝仅次于相邦(后避汉高祖讳,史料均改称相国)。宰相制度在中国有长达数千年的历史。相与仆射皆为先秦礼仪如射礼酒礼中辅助仪式之人。

中国

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比如在唐玄宗时期改尚书仆射为丞相,当时不加“同平章事”之衔就不是宰相之职;元朝的行中书省丞相则为地方官,亦非宰相,中书省的右左丞相才是宰相职务。

丞相之名起源于战国,为百官之长。秦国从秦武王开始,设左、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2]秦朝统一后只设左、右丞相。秦汉之前,右丞相高于左丞相,魏晋以后,右丞相次于左丞相。宦官(中人)任丞相称为“中丞相”。

西汉初期,萧何为丞相,后迁为相国。汉惠帝、吕雉称制、到汉文帝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丞相。西汉分外朝、中朝(即内朝),汉武帝时期权力中枢在内朝,以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为主的中朝权力压制外朝,丞相、御史大夫、九卿至六百石为外朝。

汉初各诸侯王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或者相国。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改称为相(诸侯相)。

汉哀帝元寿二年丞相改称大司徒,丞相名称废除。曹魏奠基者曹操在东汉建安十三年复设丞相。

三国时代蜀汉、吴国设置丞相。蜀汉诸葛亮死后,丞相一职不再设立。曹魏到末期才由司马懿任丞相,但并未接受,只是死后追封为相国。后其子司马昭任相国,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篡夺曹魏。

魏晋南北朝有时也设丞相或相国,并非正常官制,多由权臣自封。

唐、宋以后尚书省或中书省有时设左、右丞相,相当于原来的尚书左右仆射,位居非常设尚书令或中书令之次,握有实权。

明朝初期仿效元朝设中书省但无令,仅设左、右丞相,权极重,后为明太祖所忌惮借胡惟庸案废除。宰相制度废除,即使之后设内阁首辅及军机大臣等,但并不等同拥有丞相的权力。

日本

日本飞鸟时代末期仿效中国实行律令制。设置最高国家机关太政官,长官左大臣、右大臣的唐名为“左丞相”、“右丞相”。比如,右大臣菅原道真号称“菅丞相”。

担任丞相者

  • 樗里疾

  • 甘茂

  • 楼缓

  • 吕不韦

  • 昌平君

  • 寿烛

  • 魏冉

  • 范睢

  • 王绾

  • 李斯

  • 冯去疾

  • 赵高

  • 张耳

  • 邵骚

  • 西汉

    参见:西汉丞相、相国、大司徒列表

    刘望

  • 陈茂

  • 刘玄

  • 刘赐

  • 李松

  • 曹竟

  • 刘盆子

  • 徐宣

  • 东汉

    参见:东汉相国、丞相列表

    三国

    参见:三国相国、丞相、司徒列表

    西晋、东晋

    参见:晋朝相国、丞相列表

    十六国

    参见:十六国相国、丞相列表

    南朝

    参见:南朝相国、丞相列表

    北朝

    参见:北朝相国、丞相列表

  • 李渊(大丞相)

  • 宇文化及(大丞相)

  • 隋末自立

  • 梁师都

  • 吐谷浑

  • 宣王

  • 唐(李重福)

  • 郑愔(左丞相)

  • 张灵均(右丞相)

  • 唐(尚书仆射改)

  • 张说(右→左丞相)

  • 源乾曜(左丞相)

  • 宋璟(右丞相)

  • 萧嵩(右丞相)

  • 裴耀卿(左丞相)

  • 张九龄(右丞相)

  • 后唐

  • 豆卢革(行台左丞相)

  • 卢程(行台右丞相)

  • 徐温(大丞相)

  • 徐知诰(大丞相)

  • 南唐

  • 宋齐丘(左丞相)

  • 徐玠(右丞相)

  • 姚彦章(左丞相)

  • 许德勋(右丞相)

  • 吴越

  • 钱元瓘

  • 杜建徽(左丞相)

  • 曹仲达

  • 沈崧

  • 皮光业

  • 钱弘佐

  • 陆仁章

  • 仰仁诠

  • 林鼎

  • 郭师从

  • 吴程

  • 元德昭

  • 钱弘倧

  • 钱弘俶

  • 钱弘亿

  • 吴延福

  • 钱惟濬

  • 裴坚

  • 鲍修让

  • 沈虎子

  • 崔仁冀

  • 赵延寿(大丞相)

  • 韩德让(大丞相)

  • 张俭(左丞相)

  • 宋(尚书仆射改)

  • 虞允文

  • 梁克家

  • 曾怀

  • 叶衡

  • 史浩

  • 赵雄

  • 王淮

  • 周必大

  • 留正

  • 葛邲

  • 赵汝愚

  • 余端礼

  • 京镗

  • 谢深甫

  • 陈自强

  • 韩侂胄

  • 钱象祖

  • 史弥远

  • 郑清之

  • 乔行简

  • 崔与之

  • 李宗勉

  • 史嵩之

  • 范钟

  • 杜范

  • 游佀

  • 赵葵

  • 谢方叔

  • 吴潜

  • 董槐

  • 程元凤

  • 丁大全

  • 贾似道

  • 程元凤

  • 叶梦鼎

  • 江万里

  • 马廷鸾

  • 王爚

  • 章鉴

  • 陈宜中

  • 留梦炎

  • 吴坚

  • 文天祥

  • 李庭芝

  • 陆秀夫

  • 金(尚书仆射改)

  • 完颜希尹

  • 韩企先

  • 完颜宗隽

  • 完颜宗弼

  • 完颜宗固

  • 完颜宗贤

  • 完颜勖

  • 完颜亮

  • 萧仲恭

  • 完颜宗本

  • 完颜秉德

  • 唐括辩

  • 大皋

  • 刘筈

  • 耨怨温都思忠

  • 完颜充

  • 完颜乌带

  • 完颜昂

  • 张浩

  • 仆散思恭

  • 蔡松年

  • 萧裕

  • 萧玉

  • 仆散忠义

  • 完颜晏

  • 李石

  • 纥石烈良弼

  • 完颜宗宪

  • 纥石烈志宁

  • 完颜守道

  • 唐括安礼

  • 石琚

  • 徒单克宁

  • 乌古论元忠

  • 完颜璟

  • 徒单克宁

  • 完颜襄

  • 夹谷清臣

  • 完颜宗浩

  • 仆散端

  • 徒单镒

  • 徒单公弼

  • 术虎高琪

  • 高汝励

  • 完颜赛不

  • 元(中书丞相)

  • 祃祃

  • 不花

  • 忽鲁不花

  • 史天泽

  • 耶律铸

  • 线真

  • 塔察儿

  • 忽都察儿

  • 安童

  • 伯颜

  • 瓮吉剌帯

  • 和礼霍孙

  • 桑哥

  • 完泽

  • 哈喇哈孙

  • 阿忽台

  • 乞台普济

  • 三宝奴

  • 答剌海

  • 塔思不花

  • 脱脱

  • 铁木迭儿

  • 阿散

  • 秃忽鲁

  • 伯答沙

  • 拜住

  • 旭迈杰

  • 塔失帖木儿

  • 倒剌沙

  • 燕铁木儿

  • 别不花

  • 帖木儿不花

  • 伯颜

  • 撒敦

  • 唐其势

  • 铁木儿不花

  • 马扎儿台

  • 脱脱

  • 别儿怯不花

  • 阿鲁图

  • 朵儿只

  • 铁木儿塔识

  • 贺惟一

  • 汪家奴

  • 定住

  • 哈麻

  • 搠思监

  • 纽的该

  • 太不花

  • 孛罗帖木儿

  • 王保保

  • 伯撒里

  • 沙蓝答里

  • 帖里帖木儿

  • 完者帖木儿

  • 也速

  • 失列门

  • 庆童

  • 明(中书丞相)

  • 李善长

  • 徐达

  • 汪广洋

  • 胡惟庸

  • 标签: 丞相

    更多文章

    • “太师”称呼的历史由来 太师的权责介绍 哪些人担任过太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太师

      太师,中国古代职官。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殷纣之时,箕子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大戴礼记》说:“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周成王时,周公旦始居之。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而东,周公主之。”周公薨,毕公代之

    • “六卿”称号的历史由来 六卿分别是哪些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六卿

      六卿,又称六官,在中国古代,泛指仅次于宰相、三公的高级大臣。始见于西周,不同历史时期所指不同。周朝周的六卿为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六卿之外设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五官。也有历史学家据《周礼》认为,六卿是指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它们分别有另外的称号是天官、地官、春

    • 古代爵位是官职吗?得到爵位后有哪些好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爵位

      论古代封爵制度,一般都是皇帝,当然最早称为君主,君主会给底下的子弟,也就是所谓的贵族和有大功之臣建立起一个分封制度,方便统一管理。而追溯起来,“内爵”可以视为最早的官位分等。用如今的白话来说,有爵位不一定有官位,有官位不一定有爵位。爵位是需要立过大功的,而官位只需要自身有学

    • 虎豹骑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虎豹骑

      虎豹骑是曹操手下最精锐的部队,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是曹氏将领,比如曹纯、曹休和曹真。由此可见其重要。《三国志·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其精锐可见一斑。一、曹操的特种部队特种部队是现代军事概念,严格来说三国时期不存在现代军事意义上的

    • 正史中张辽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辽

      相信大家应该都有看过《三国演义》,里面的张辽可以说是非常的勇猛了。他的实力确实是非常厉害,不然也不会是五子良将之一了。但是在演义里面,张辽是被丁奉给射死的。但是正史上却不是的,那么张辽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正史上张辽是病死的。正史《三国志》记载,张辽在合肥大战后,就一直驻守合肥

    • 三女乱唐指的是哪三女?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女乱唐

      从唐中宗李显684年第一次继位,到唐玄宗李隆基712年登基的近30年里,武则天、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三个女人,先后成为风云人物,在唐王朝的历史上,写下了自己一生的辉煌和悲哀。后人称之为“三女乱唐”。(一)武则天直接上位当女皇唐高宗李治驾崩后,由李显继帝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掌控

    • “洞房之夜”称呼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洞房

      “洞房之夜”一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将新婚之夜称为“洞房之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甚至由此衍生出了“入洞房”、“闹洞房”等词语,那么“洞房之夜”这个词语又是如何诞生的呢?传说

    • 汉朝的郡守的职权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郡守

      汉朝在行政管理上,承袭秦制,又有所不同。在全国大部分地分,实行了郡县制,而在边远地区保留了分封制。郡和王国相府就相当于今天的省级行政机构,郡之行政长官为郡守,王国行政长官为相国,后称丞相、相。郡守的权力非常之大,可以说,郡内之事无所不管。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职权:一、对本府官吏有绝对控制权。一郡之

    • 太尉和国尉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太尉

      关于太尉,《汉书·百官公卿表》这样记载:“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也就是说,太尉是从秦代开始设立的官职;和丞相一样,是金印紫绶的高官;职责是掌管全国军事。这是不是历史的真实呢?古人意见就有分歧,接下来我们来就细细分辨。一、太尉是不是秦代开始设立的官职?

    • 陈武帝陈霸先有几个儿子?陈霸先为何不传位给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武帝

      陈霸先是陈朝开国皇帝,虽然在位时间只有短短三年不到,但陈霸先一生做出的成就,在当时也是少有人能够与之相比。陈霸先先是帮助王僧辩平定侯景之乱,此后又击败北齐,立下大功,最终陈霸先看准机会夺取政权,开创陈朝。那大家比较好奇的是,陈霸先是有儿子的,但他死后为什么没有传位给儿子,而是让侄子陈蒨继位呢?下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