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庆父

庆父——鲁桓公姬允之子

庆父

庆父的资料

中文名称:庆父

别名:姬庆父、共仲

国籍:鲁国

民族:汉

逝世日期:公元前660年

职业:上卿

信仰:儒家

名裔:孟子

庆父的介绍

庆父(?-公元前660年),姬姓,名庆父,字仲孙,春秋时期鲁国上卿,鲁桓公姬允之子,鲁庄公异母弟。

作为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氏之祖,鲁庄公去世后,庆父先后派人杀害国君公子般和鲁闵公,制造政治内乱。后来,逃亡莒国。莒国国君接受贿赂,遣送庆父回国,途中自缢而死,谥号"共仲"。后人常把制造内乱的人比作为"庆父",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即源于此。

公元前662年,鲁庄公死去。鲁庄公同母弟公子友的支持下,公子般当了国君。鲁庄公的异母弟弟庆父,是个贪婪残暴、权欲熏心的人,企图自己成为国君,公子般即位不到两个月,便被他派人杀死。支持公子般的公子友逃往陈国。"庆父派人杀死公子般后,另立闵公当国君。由于他制造内乱,激起了鲁国百姓极大的愤慨。但庆父我行我素,继续制造内乱,企图混水摸鱼,以致把鲁国闹得不太平。齐桓公便派大夫仲孙湫到鲁国去了解情况。不久,仲孙湫把了解到的鲁国情况向齐桓公作了报告,并下结论说:"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事实果然如此。过了一年,庆父又杀死了鲁阂公。两年之内,鲁国两个国君被杀,使鲁国的局势陷人了严重的混乱之中,百姓们对庆父恨之入骨。庆父见在鲁国实在无法再呆下去了,便逃往莒国。鲁僖公继位后,知道庆父这个人继续存在,对鲁国是个严重的威胁,便请求莒国把庆父送回鲁国。庆父想要让公子鱼带他求情,公子鱼哭着回来了,庆父听到哭声后说:"这是奚斯(公子鱼)的哭声啊!"庆父自知罪孽深重,回到鲁国没有好下场,便在途中自杀了。

有关“庆父”的历史故事

  • 成语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中说到的庆父都干了哪些坏事,孔子为什么偏袒史上第一大奸臣庆父?

    庆父是春秋时期鲁国上卿,作为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氏之祖,鲁庄公去世后,庆父先后派人杀害国君公子般和鲁闵公,制造政治内乱。后来,逃亡莒国。莒国国君接受贿赂,遣送庆父回国,途中自缢而死。“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只要庆父不死,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结束。那么庆父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都干了哪些坏事

  • 西门庆的家室如何,西门庆父母是如何的人?

    水浒传中潘金莲与奸夫西门庆毒杀武大郎的片段,让西门庆这个奸夫背了很久的骂名,那么在水浒传和金瓶梅等文学作品中,有关西门庆的描写有多少呢?西门庆父亲在水浒以及金瓶梅中并没有过多提及,不过香港出品的金瓶梅系列电影中却有详细介绍。西门庆的父亲叫西门达,在街上经营着一家药铺,收入尚可,维持着西门一家的生活费

  • 庆父

    庆父(?—公元前660年),姬姓,名庆父,字仲孙,春秋时期鲁国上卿,鲁桓公姬允之子,鲁庄公庶兄。作为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氏之祖,鲁庄公去世后,庆父先后派人杀害国君公子般和鲁闵公,制造政治内乱。后来,逃亡莒国。莒国国君接受贿赂,遣送庆父回国,途中自缢而死,谥号“共仲”。后人常把制造内乱的人比作为“庆父”

  • 如何解释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拼音】:qìngfùbùsǐ,lǔnànwèiyǐ【解释】: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成语故事】:公元前662年,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于哪里?是什么意思?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于哪里?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左传·闵公元年》,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庆父是鲁国的公子,但曾先后杀了两位国君。齐国大夫仲孙湫就说: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停止的。庆父,姓姬,字仲孙,他是鲁桓公之子,鲁庄公的异母弟。鲁庄公有三个兄

  • 庆父未死鲁难未已小故事(原文种是什么意思)

    齐桓公在位时,邻居鲁国爆发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事情,鲁庄公去世后的一年内,他的庶兄庆父为了争位,不停地制造混乱,最终先后杀了两任国君。在弑杀第一位国君后,齐桓公派使者仲孙湫前去鲁国吊唁,以及调查鲁国情况,《左传》记载仲孙湫回来时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意思是说庆父过于邪恶,千古罕见的大坏人,将给鲁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名言解释(起源于哪个典故的故事)

    这年冬天,齐侯又担心鲁国闵公年幼,刚刚即位,国内不能安稳,就派了大夫仲孙湫来鲁国问候,实际上是来探听庆父的动静。闵公一看到大夫仲孙湫如同见到了亲人一般,哭泣流泪不能说话了。又见了公子申,谈论鲁国上下事情,很有条理。仲孙湫收这是治国的大才啊。嘱咐季友好好观察他。仲孙湫劝季友早日除掉庆父,以免后患。季友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什么意思?

    说到庆父其实也还是挺有话说的,大家也知道的,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叫“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里面就提到了庆父,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庆父到底是什么谁阿?这个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又是什么意思呢?话说这个庆父很坏很坏,真的很坏吗?到底有多坏?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谜分享看看!“庆父不

  • 揭秘:孔子替奸臣庆父辩解的背后

    针言“庆女没有去世,鲁易没有已经”出自秋春《左传》。意义是:假如庆女那个年夜***臣没有去世的话,鲁国的劫难便没有会末行。今人把庆女比方成造制内乱的功魁福尾,平易近间借把他评为十年夜***臣第一位。那末,那庆女事实有多年夜本领呢?他又为何要把鲁国搅患上没有患上安定呢?易讲必定要他去世了,鲁国才会安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典故

    鲁庄公躺在病榻上,反思自己掌政三十二年,虽没有大作为也没有大失误,心里倒安然。可身后之事却令他心神难安。夫人哀姜没有生子,哀姜的妹妹叔姜生了公子启,自己最宠幸的爱妾孟任生了公子般,而另一妾成凤生了公子申,由谁来继承王位呢。三个儿子中他最看重的是般,可是他心里明白,由谁继位,他的三个弟弟是关键。大弟庆

  • 庆父是怎么死的

    春秋时期,鲁庄公姬同娶了齐国的哀姜为夫人。哀姜一直没有生子,但是她的妹妹为庄公产下一子,叫做开。开,应该成为庄公的继承人。但是庄公后来又爱上了党氏的孟女,就是党氏的长女,并跟她生了一个儿子叫做斑(《史记》称斑,《左传》称般)。庄公发下誓言,一定要立孟女为夫人,立斑为继承人。庄公有三个弟弟:庆父、叔牙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鲁庄公的异母弟弟庆父。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意思是: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出 处: 《左传·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rdquo

  • 庆父是谁?为何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庆父是春秋时期鲁国贵族,鲁庄公的弟弟。三桓之一----孟孙氏之祖,死后谥号曰“共仲”。他是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上卿。他惯于挑拨离间,庄公去世,他派人先后杀死继位的子般和闵公,制造内乱。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就源于此。庆父最后落得了什么下场呢?鲁庄公

  • 57岁吕方晒父女合照庆父亲节,首次过节难掩激动,女儿五官像父亲

    一年一度的父亲节令娱乐圈热闹不已,不只是众多艺人、名人晒出了与父亲的温馨合照,表白父亲,同样有很多的新手艺人爸爸也不会放过这人生的第一个父亲节,不由自主地晒出了与孩子相处的温馨一刻,其中就有现年57岁的吕方。这是吕方初为人父之后,与女儿一起庆祝的第一个父亲节,难掩激动的他一口气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多张

  • 吕方晒父女合照庆父亲节,首次过节难掩激动,女儿五官像父亲。

    父亲节让*热闹起来,不仅仅是众多艺人、名人晒出与父亲的温馨合照,表白父亲,同样还有许多新手艺人爸爸也不会放过这人生的第一个父亲节,随心所欲地晒出与孩子的温馨时刻,其中就有*57岁的父亲。吕方初为人父后,和女儿庆祝的第一个父亲节,难掩激动之情,他一口气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几张与女儿、妻子的合照,还不忘公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背后,是三个家族的崛起和一个女子的哭泣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齐桓公篇(16)主笔:闲乐生公元前664年,山戎大举侵入燕国,燕国国君燕庄公抵挡不住,赶紧向齐桓公哭诉求救。燕国的先祖燕召公奭,与齐国的先祖姜太公,鲁国的先祖周公旦,都是辅佐周王室灭商的重臣,拥有深厚的传统友谊,只是由于燕国离中原太过偏远(都城蓟,位于今天北京一带),所以大家很多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术胜利为何总是换来战略失败?

    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老子,曾经在道德经里写过一句话,柔弱胜刚强。这句话大家听起来也许觉得深不可测,可是放在现实生活中又往往不是那么回事,强者欺凌弱者,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是经历过无数次教训得来的道理。其实老子说这句话,并不是要违背自然法则,而是说强弱是相互转化的,有些东西表面上看起来弱小,但它实际上

  • 萧敬腾欢庆父76岁生日 霸气送200万惊喜大礼曝光

    萧敬腾往年陪伴家人一起庆生。萧敬腾今年送上一台新车作为萧爸生日礼物。金曲歌王萧敬腾(老萧)与家人感情深厚,萧爸在3日欢庆76岁生日,他与家人一起帮萧爸开心庆生,老萧特点买了大蛋糕、大寿桃及送上大红包,还陪爸爸打麻将,最后惊喜是送萧爸一部Kia嘉年华全功能豪华休旅新车,粗估要价近200万元。他们往年都

  • 「春秋故事」不去庆父,鲁难未已-鲁国三桓的形成

    鲁桓公娶了齐国齐僖公的女儿文姜为妻,没想到文姜与她同父异母的哥哥齐襄公乱伦偷情,被发现后还间接害死了鲁桓公,鲁桓公这顶绿帽子戴得实在憋屈。但更让鲁桓公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四个儿子们因鲁国权力而引发的争斗,其中以“鲁国三桓”为首的公族势力影响了鲁国王室竟持续了上百年。鲁桓公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庆

  • 匪议东周(十一)齐桓公欲趁庆父之乱吞并鲁国,被鲁相季友化解

    从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来看,齐桓公虽然是春秋五霸之首,似乎并没有做出太过出格的事情,与后世很多野心勃勃的诸侯横行霸道的风格完全不同。齐桓公通过周天子授权,拥有了方伯的大权,可以统率中原诸侯征讨四方。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讨伐周边的蛮夷,得到了大片的土地,却没有并入齐国,而是给了与土地相邻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