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开疆拓土最为厉害的是哪些帝王?

历史上开疆拓土最为厉害的是哪些帝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868 更新时间:2024/1/1 21:42:20

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缓和了民族关系。

赵武灵王之前,中原王朝一直将周围的少数民族当成死敌来看待。这就导致周围的少数民族,长期和中原诸侯之间争斗不休的局面。

以至于为了防备匈奴人南下,秦国、赵国、燕国等中原诸侯,都选择修建长城,抵挡匈奴南下。

赵武灵王时期,发现匈奴骑兵的战斗力十分强悍,因此移风易俗,开始在全国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

这事儿可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改革,更是在文化和习俗上进行了改革。这对赵国贵族们来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孔子当年都觉得披发左衽是一种耻辱,如今赵武灵王却带头这么搞,岂不是伤风败俗吗?因此贵族们纷纷表示反对。

结果赵武灵王是一家一家做工作,居然把这帮人给说服了。这么一来整个赵国上下,忽然就跟匈奴的穿着一致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地方被匈奴给占了呢!

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赵国的战斗力与日俱增,成为了战国唯一可以和强秦一较高下的诸侯国。

其实这件事最重要的作用,是让匈奴人对自身文化也有了一定认同感,同时对中原诸侯的态度也发生了改观。这应该是封建历史上,第一次促进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事件,至少开了一个头。

二、秦始皇统一六国。

这就太伟大了,这事儿怎么形容都不为过。统一思想之所以根植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其实就是从秦始皇这个时候开始的。

周朝建立以后,采取的分封制,将天下分成了若干诸侯国。西周朝廷战斗力强,还能压制这帮诸侯,可到了东周,朝廷就成了个摆设,诸侯们做大做强,这就有了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连年战争,不知道打了多少场仗。如果没有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话,这六国还得继续斗下去,毕竟彼此接壤,又没有什么重磅武器,可以保证人家不入侵你。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确立了统一思想。这使得后世的大一统王朝此起彼伏,历代英雄,都将统一大业当成了毕生重任。

三、汉武帝的五铢钱,用了一千多年。

提到汉武帝,我们都知道他打匈奴很猛,足足打了40多年。也正因如此,打出了汉朝的气魄,确立了汉民族的血性。

当然了,这也使得不少匈奴人融入到了汉朝。比如说汉武帝的托孤重臣之一金日磾,就是正儿八经的匈奴王子。

实际上汉武帝对华夏的贡献,不仅于此。汉武帝时期推出的五铢钱,是有史以来最好用的货币。因为这种钱币的价值和重量是相当的,完全没有欺骗老百姓的意思。

很多王朝的君主没有良心,会打造高面额的货币。比如说三国时期的刘备,就曾经让刘巴铸造了直百五铢,一枚直百五铢,只有普通五铢钱的三四倍重量,面值却抵得上100枚五铢钱。孙权更无耻,他的大泉当千、大泉二千甚至大泉五千,简直泯灭人性,差点把自己的帝国给玩崩了。

所以说,用来用去,大家还是觉得汉武帝时期创造的五铢钱,是最适合在民间流通的。一直到隋唐时期,五铢钱依旧是主力货币。如果没有五铢钱,老百姓们宁可以物易物,也不愿意用新朝货币。

没有统一稳定的货币体系,那这个王朝就稳定不了。由此可见,汉武帝对华夏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此外,汉武帝的推恩令也完美地解决了分封制的通病,善莫大焉。

四、北魏孝文帝元宏,实行汉化改革。

北魏是鲜卑拓跋家族建立的政权,拓跋珪开疆拓土,拓跋焘统一北方,与南朝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史称南北朝。

到了北魏孝文帝时期,君主元宏深受祖母文明太后的汉化思想影响,决心进行汉化改革。他首先将国姓拓跋,改成了元,因此从他这一代开始,后世的北魏君主都姓元了。

此外,元宏还让所有鲜卑贵族,都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写汉字,逐渐融入到汉文化、汉习俗当中去。

为了将汉化改革进行彻底,元宏甚至将都城从山西大同,迁徙到了更靠近汉人聚集地的河南洛阳。元宏的太子元恂反对汉化,元宏甚至不惜将其赐死。所以说,元宏为了鲜卑汉化的事情,可谓是不遗余力了。

虽说北魏因为这场汉化运动,逐步走向了动荡和衰败,可元宏的汉化改革,对后世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北周、隋唐之所以能达到民族融合的结果,其实就是元宏这场汉化改革带来的好处。

五、元世祖忽必烈,扩大了华夏版图。

这事儿绝对板上钉钉的事情,过去中原王朝认为,统一了汉地十八省的范围,那就是统一了天下。所以大家对其他地区,并不感兴趣。

可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大陆,灭西夏、金、南宋,完成了统一,彻底颠覆了后人对统一概念的想法。

虽然过去汉朝、唐朝的地盘也不小,可很少有人涉足西藏地区。尤其是唐朝,甚至和西藏的吐蕃斗争了很多年,几乎同生共死。

是元朝,首次将西藏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这事儿还真得感谢一下忽必烈老爷子。在秦始皇的基础上,忽必烈告诉我们统一和大一统是两码事。

六、康熙皇帝,为现代版图奠定了基础。

明朝建立以后,实际上地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虽说号称有99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实际上可控面积并没有这么大。

比如说西藏地区,明朝只有册封权,没有驻兵权,更没有派遣大臣前去治理的权力。说实话,如果我们现代直接继承明朝的疆土的话,去很多地方自驾游,或许都要签证了。

到了清朝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康熙皇帝时期,平定了三藩,稳住了南方。随后又收复了台湾,稳住了沿海地区。

不久后康熙三征噶尔丹,暂时平定了准噶尔汗国,这事儿也直接导致,清朝对漠北蒙古、漠南蒙古的领导,将蒙古的地盘再次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统辖范围。

此外,康熙晚年派遣十四子胤禵带兵入藏,成功平定叛乱,确保了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统治。

至于东北,那是清朝统治阶级的老巢,自然是牢牢掌握在了清朝统治者手里。所以说,康熙皇帝为华夏版图,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在领土方面的贡献,堪称居功至伟。

更多文章

  • 中国战国时期有哪些美女?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美女

    1.虞姬此虞姬非项羽的虞姬,虞姬,名娟之,是齐威王夫人,齐威王继承王位初期不问朝政,纵情声色,将朝政交给佞臣周破胡打理。虞姬很有见地,多次在和齐威王相处时劝谏齐威王励精图治、重振朝纲,远离佞臣。但齐威王只关注美女和美酒,对虞姬的话根本听不进心里。周破胡到齐威王那,诬陷虞姬与北郭先生有染。齐威王一时

  • 夏商西周时期有哪些被史籍记录的女性?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夏商,西周,时期,哪些,史籍,记录,女性,妺喜,红颜,祸水

    1.妺喜“红颜祸水”的典故就是根据她来的。夏朝夏桀的王后。有诗云“有施妹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正是如此楚楚动人,婀娜多姿。夏桀造倾宫、筑瑶台、象廊、玉床、用玉石建造华贵的琼室给妺喜居住。并且荒淫无道,常常把她抱到双膝

  • 历史上湖北出了哪些宰相重臣?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湖北

    尹吉普,西周大臣、诗人。兮氏,名甲,字伯吉普。尹为官名。乃《诗经》中极少数名字可考的作者之一。《大雅》中《崧高》、《烝民》二篇为其所作。《诗经》相传为尹吉普采集、孔子编订。生平事迹见《诗·小雅·六月》。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诗人、哲学家,中华诗祖。官到内史大臣,因为是《诗

  • 历史上出生于湖北的诗人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湖北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

  • 什么是“乾嘉学派”?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嘉学派

    乾嘉学派是什么?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的学派。这一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又有“朴学”、“考据学”之称。1、顾炎武顾炎武(1613年-1682年),原名绛

  • “浙东学派”的学术特色是什么?浙东学派有哪些贡献?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浙东学派

    经学研究浙东学派的经学研究,由黄宗羲开其端。黄宗羲强调经学研究的必要,对宋儒将“河图”、“洛书”、“先天”、“太极”等引入《易》学研究领域造成晦而不明进行了批评。他所撰《易学象数论》便是批驳邵雍、朱熹先

  • 浙东学派的学术思想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浙东学派

    浙东学派的学术思想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学术取向是“经世致用”,分为“广义浙东学派”(一称“浙学”)和“狭义浙东学派”,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狭义浙东学派,指清初以黄宗羲、万斯大、万斯同、邵廷

  • “紫禁城”名称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紫禁城

    紫禁城这个名字有一种只有中国人才懂的独特美感,这是北京故宫的旧称,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那么紫禁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

  • 东汉末吕布麾下的八健将分别是那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布

    吕布作为汉末三国第一猛将,除了有高顺这样的大将,手下还有八位健将,分别是 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这八健将,实力到底如何呢?同样是猛将,张飞手下有十八骑燕将,吕布的八健将和张飞这十八骑燕将比起来,谁更厉害呢?濮阳之战,吕布被曹操手下夏侯惇、夏侯渊、许褚、典韦、李典、乐进等六

  • 晋文公重耳有几位妻子?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重耳

    晋文公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重耳的童年和少年都过得非常幸福。他好读书,也好结交士人,生活别提多平静了。不过,当重耳长大后,年老昏聩的晋献公,竟在小老婆骊姬的蛊惑下,引发了骊姬之乱。申生自杀后,重耳也深受其害,万不得已,只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