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诸葛亮出山后四个好友去了哪里

诸葛亮出山后四个好友去了哪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891 更新时间:2024/2/3 9:23:2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成空......

三国之时流行一句话:“荆襄之地多大才”,诸葛亮便是从这个地方走出去。值得一提的是,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他还遇到了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等三人。

此三人再加上徐庶徐元直,皆是诸葛亮的好友。那么,在诸葛亮出山之后,这四人都去了哪里,或者说他们的结局如何?

刘备新野遇徐庶,三顾茅庐见奇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跟着自己的叔叔诸葛玄来到了荆州之地,在这里他遇到了博学多识的庞德公,而后拜其为师,开始学习治国安邦平天下之策。

自古以来,荆襄之地多才俊,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诸葛亮也交到了很多有才华的朋友,比如徐庶、崔州平等人。

公元207年左右,刘备来到了新野。一次,在野外行走的时候,他遇到了徐庶,并被其才华所惊艳,随后请到了新野担任军师职务。

奈何,曹操听闻徐庶有大才,所以便以其母为要挟,让徐庶前来许昌。临走之时,徐庶告诉刘备,诸葛亮在卧龙岗,如果你能得到他,便可以得到天下。

听到这个消息后,刘备的难过之情减少了许多,回到新野之后,他立刻收拾东西去了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第一次去诸葛草庐,孔明刚好外出云游去了,第二次诸葛草庐,孔明又不在。直至第三次去,他才遇到诸葛亮,一场《隆中对》的对话,听得刘备泪眼婆娑,最终请得了诸葛亮出山。

后来,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川蜀之地建立了蜀汉政权,与曹魏、孙吴等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奈何,因为关羽的一场失利,导致蜀国、吴国关系破裂,最终刘备落得个白帝城托孤。

刘备死后,所有的重任都落到了诸葛亮的身上,尤其是打进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结果孔明在五丈原力竭而死。

话又说了回来,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他在卧龙岗上见到了不少奇人,除了徐庶之外,孟公威、石广元、崔州平也是诸葛亮的好友。

既然如此,诸葛亮为何不请他们出山相助呢?亦或者说,诸葛亮出山之后,他的这几位好友都去了哪里。

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崔州平不知踪迹

话说,徐庶在辞别刘备之后,便去了许昌救自己的母亲。然而,徐庶的母亲深明大义,她认为徐庶离开刘皇叔是因为自己,所以便自杀了。

徐庶也是一个大孝子,母亲去世之后,他非常的伤心。因此,虽然他身在曹营,但是心却在汉,也没有给曹操提过一次计策。

当然,在一些正史中则是另一种记载:“徐庶的母亲被抓之后,他也是一样来到了曹营,但却担任着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等职务”。

相比于徐庶,崔州平的一生则比较坎坷。崔州平也是出身在豪门世家,年纪轻轻,他便在汉朝担任要职,可谓是年轻有为。

后来,董卓发动叛乱,崔州平便加入了袁绍的阵营。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崔州平便加入了袁绍阵营,在虎牢关一战中立下了大功(计谋上)。

不过,也因为他帮助袁绍,所以父亲被董卓给杀害了。因为这件事情,崔州平一直认为是自己害死了父亲,董卓事件平息之后,他便辞官来到了荆襄之地。

刘备在第一次去卧龙岗的时候,曾经在半路上遇到了崔州平,两人还关于天下大势进行了一番讨论,而崔州平也拒绝了刘备的邀请。

而在刘备拜别崔州平之后,后者再也没有了消息,仿佛消失在了三国之中一样,“不知所踪”便是他在三国的结局。

石广元、孟公威进入曹营

石广元与徐庶是同乡,中原发生动乱之时,两人便一起来到了荆州之地,并“拜师”司马徽和庞德公,修得了一身的才华。

因为是同一个师父,所以石广元、徐庶二人与诸葛亮相识,并且成为了一对好友。徐庶入曹营,诸葛亮又下山之后,石广元也离开了卧龙岗。

时值曹操军队南下攻打刘备与孙权,来到了荆州境内。趁着这个机会,石广元投靠了曹操,后来在曹魏政权中担任郡守、典农校尉等职务。

最后一人孟公威,他来荆州的时间比较久,后来在游学的时候,与诸葛亮、徐庶、石广元三人相识,进而成为了好友。

曾经,石广元学成之后想要回到北方,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但却被诸葛亮制止了:“中国那么大,何必要拘泥于故乡呢?”

当时,石广元虽然听了诸葛亮的建议,但是在诸葛亮走后,他还是回到了北方,并加入了曹操的阵营,担任过凉州刺史、征东将军等职位。

诸葛亮、石广元、徐庶、孟公威三人在一起游学的时候,后三人学习非常刻苦,很多知识点都要弄得很透彻、清晰。

因此,诸葛亮曾说:“卿等三人的仕进,官位可至刺史、郡守,”足见孔明对三人非常的看重。只是,在出祁山的时候,诸葛亮听闻徐庶、石广元的职位很低,他遗憾地说:

“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意思就是魏国人才很多吗?为何这样的大才不重用呢?在诸葛亮看来,以徐庶、石广元的才能应该做到更高的位置。

而孟公威的“刺史、征东将军”等职位,则适合诸葛亮的预期,所以在听到孟公威的消息后,他没有任何的感慨,只是让人带句话问好亮后出祁山......使杜子绪宣意于公威也。

最惋惜的则要数崔州平了,从某个角度来说,他的才华、眼光要比诸葛亮高很多。奈何,因为父亲被杀的事情,他心灰意冷,退出了三国这场英雄博弈的“大盘口”。

假如说,当年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诸葛亮亦或者刘备将他的这四位好友一同带过去,三国会不会又是另一种结局呢?诸葛亮也不会累死五丈原!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魏国四聪”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国四聪,别是,世语,是时,当世,俊士,散骑,常侍,夏侯玄

    《世语》:是时,当世俊士散骑常侍夏侯玄、尚书诸葛诞、邓飏之徒,共相题表,以玄、畴四人为四聪。魏国四聪( 明哲之士曰“聪”)指的是魏国的夏侯玄、诸葛诞、邓飏、田畴。在三国时期,他们因为“明哲”而被后人景仰。但是,“魏国四聪”的结

  • 曹植“四友”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植

    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操虽然拥有20多个儿子,不过,有机会继承曹操事业的,其实只有曹昂、曹冲、曹丕、曹植。其中,曹冲虽然最受曹操的喜爱,结果却在1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让曹操非常悲伤。而就曹操的长子曹昂来说,则是在宛城之战中,为了保护曹操而阵亡,这同样让曹操难以释怀。因此,等到曹操建立魏国之后,主要是

  • 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濂

    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 [2] ),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作为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

  • 清朝历代皇帝都是怎么评价宗室权臣多尔衮?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多尔衮

    有清一代诸帝,乾隆算是对多尔衮评价最高最公正的了。在他以后,嘉庆帝没有什么动作,道光皇帝曾在继位初出关拜祭祖陵的时候,追念多尔衮功高,赏赐他的后人当时的睿亲王禧恩三眼花翎。这是很高的荣誉,然而表面上禧恩是因为祖宗有功承惠恩泽,实际上是嘉庆帝暴卒于避暑山庄,变起仓促,又一时找不到嘉庆帝随身带的装有传

  • 主父偃为汉武帝献策过哪些计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主父偃

    主父偃是临淄人,汉武帝时的大臣,他出身于贫寒的家庭﹐最开始的时候学习长短纵横之术,到了后面开始学习《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其他的诸侯王国都没有受到重用。于是主父偃便前往长安,然后直接上书给当时的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当天就召见他入宫,让他与徐乐﹑严安同时拜为郎中。在这一年中他连升四次官﹐得到了汉

  • 三国宜城亭侯与温侯是什么官职?哪个职位更高?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宜城亭侯

    东汉末年,刘备和吕布这两位诸侯,有过一段交集,或者可以说是恩怨了。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袁术率大军进攻徐州,刘备迎击,两军在盱眙、淮阴相持。这时,吕布偷袭了下邳,俘虏了刘备的妻子,这让两位诸侯开始结怨。在此基础上,刘备和吕布进行了一番明争暗斗。建安三年(198年)

  • 三国时期州牧、刺史、太守、都督分别是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州牧

    在汉末三国时期,州牧、刺史、太守、都督是比较常见的官职。其中,就州牧来说,有益州牧刘璋、荆州牧刘表、冀州牧袁绍、豫州牧刘备等;就刺史来说,胡修曾任荆州刺史,韦康曾任凉州刺史等;就太守来说,则更多了,比如刘备攻下汉中,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关羽则官至前将军、襄阳太守;至于都督,在魏蜀吴三国的

  • 三国时期担任“奋武将军”官职的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奋武将军

    奋武将军,属于杂号将军之一,奋武将军是高级将军名号,担任此官职者,相当于各路军队中的总监军。在秦代以前,武职将军名号只有大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偏将军、裨将军。汉文帝时始有车骑将军、卫将军。汉武帝时 ,为霍去病设立骠骑将军一职。但是,在和匈奴的较量中,因为很多将领立下了战功,以此武

  • 清朝官职:总督、提督、巡抚的权力比较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总督

    在清朝相关的影视剧中,总督、提督、巡抚是比较常见的三个官职,并且,在很多人看来,总督、提督、巡抚都是封疆大吏。按照介绍,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为武职官名,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而就总督来说,《清史稿·职官志三》中记载:“总督。从一品。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

  • 五代十国皇帝平均年龄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五代十国

    自公元907年朱温灭唐之后,到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在这54年的短短时间里,中国北方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而南方则出现了吴、南唐、吴越、楚等政权,史称十国。这是中国历史的上继南北朝之后的有一个大乱世。在这个风云突变的年代,政权更迭频繁,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