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战国时期秦国除了白起还有哪些名将?

战国时期秦国除了白起还有哪些名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05 更新时间:2023/12/11 3:27:51

秦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是周朝时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下面由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在战国时期,白起显然可以称之为秦国第一名将了。彼时,白起和王翦、李牧、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对于白起来说,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在此基础上,白起辅佐秦昭襄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消灭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当然,对于秦国来说,名将显然不止白起这一位。

特别是在白起崛起之前,秦国就已经出现了不少名将。众所周知,秦国在商鞅变法后走向强大。而在这一过程中,秦国不仅打造了一支精锐之师,也为名将的登场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在白起崛起之前,秦国坐拥以下四位名将,凭借着这些名将的南征北战,秦国逐渐在整体实力上超越了山东六国。换而言之,虽然白起个人能力卓越,不过,白起登场时,秦国已经比较强大了。而这,自然离不开白起之前数位名将的努力。

一、司马错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少梁(今陕西韩城南)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历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巴国和蜀国互相攻打,都来向秦国告急求救。秦惠文王想出兵攻打蜀国,但顾虑道路险峻难行,并恐怕韩国可能会前来侵犯,所以犹豫不决。在这个时候,张仪等人建议秦惠文王先攻打韩国,但是,司马错则主张先攻打巴国、蜀国。秦惠文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决定出兵攻打蜀国。同年秋天,司马错与张仪、都尉墨等率军从石牛道出兵攻打蜀国,与蜀国军队在葭萌(今四川广元)交战,蜀王兵败逃到武阳(今四川彭山东)。同年十月,秦军灭亡蜀国,将蜀王贬号为蜀侯。

在此之后,司马错又率领秦军消灭了巴国,从而将巴蜀之地纳入到秦国的疆域中。秦昭襄王十二年(公元前295年),司马错当时担任国尉,率领军队攻打魏国的襄城。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将领白起接替司马错担任国尉。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司马错功成名就之后,白起才逐渐崭露头角。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白起率军南下东攻楚国,迫使楚国献出汉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其后事迹不详。

二、甘茂

甘茂(生卒年不详),姬姓,甘氏,名茂,下蔡(今安徽颍上甘罗乡)人,战国中期秦国名将。秦国左丞相。曾就学于史举,学百家之说,经张仪、樗里疾引荐于秦惠文王。对于甘茂来说,最大的成绩,应该就是帮助秦国攻下韩国的宜阳之地。宜阳之战,是秦武王三年(前308)至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国名将甘茂率军在韩国的重镇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一带同韩国大军发生的战争。韩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宜阳,此战共斩首韩军6万。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此战秦军依靠强大实力,连续作战,最终攻占中原重镇宜阳,取得一个大胜利。从此,秦的疆域扩展到了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险,也即甘茂指挥的这场战役,为秦国向中原地区扩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樗里疾

樗里疾(?―前300年),又称樗里子、严君疾,嬴姓,赵氏,名疾,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其母为韩国人。樗里疾作为秦国宗室,辅佐秦惠文王,拜为右更,攻取魏国曲沃、赵国蔺邑和楚国汉中,攻城略地,封于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县严道镇),号严君。秦武王即位后,将张仪和魏章赶出了秦国,任命战功卓著的樗里子为右丞相,精通韬略的甘茂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扩张秦国版图,为后来秦国一统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在春秋战国时期,文臣和武将之间界限不是那么明显,比如樗里疾、甘茂是秦国的丞相,但是,这两个人也具有领兵作战的才能。再比如吴起这位名将,虽然以指挥才能出名,但是,吴起由魏国来到楚国后,可以担任楚国的令尹,从而推行了吴起变法。就樗里疾来说,在秦惠文王、秦武王时期南征北战,等到秦昭襄王即位后,樗里疾因为年龄较大等原因,从而主要协助秦昭襄王处理朝政了。而秦昭襄王在位期间,白起则成为秦国对外征战的主要将领。

四、魏章

最后,魏章,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秦国将领。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西元前312年)得樗里疾之助,大败楚军于丹阳(今豫西丹水北),俘其将屈匄,斩首八万,夺取了汉中之地。在战国初期,汉中原本是楚国的疆域,而魏章等人在商鞅变法后击败了楚国,从而夺取了汉中之地,并设立汉中郡。在此之后,楚国反击秦国,发动了蓝田之战等战役。对此,魏章、樗里疾等人率领秦军抵挡楚国大军。不过,秦惠文王死后,其子秦武王嬴荡继位,张仪、魏章失宠。到了公元前310年,张仪、魏章被秦武王赶出了秦国。在此基础上,张仪和魏章都来到了魏国,但是,此后魏章事迹再无记载。也即魏章原本是魏国人,和张仪一起投奔秦国,并受到了秦惠文王的重用。而秦惠文王去世后,魏章又回到了魏国。不过,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魏章最终的结局,自然是无从知晓了。总的来说,在白起之前,秦国拥有魏章、甘茂、樗里疾、司马错等四位名将,这四位名将帮助秦国抗衡山东六国,确保秦国不断崛起,也为白起南征北战,建功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标签: 秦国

更多文章

  • 清朝“御前侍卫”的职权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御前侍卫

    古代皇宫中的男人只有两种半,一种是皇帝本人,一种是宫廷侍卫。让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御前侍卫,隶属侍卫处,多由勋贵子弟、武进士充任。品阶是从正三品到正六品。职位有一等、二等、三等、蓝翎。经典影视剧作品《包青天》系列电视剧,想来大家是看过的,这部电视剧是由金超群、范鸿轩

  • 西汉有哪些人主张“削藩”?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汉

    西汉建立后,刘邦采取了分封以及郡县并行的制度,虽然他后来一步步铲除了异姓王,开始分封自己的子孙,但这对后代还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汉皇帝都在不遗余力的削藩,尤其是文、景、武三帝。这三位皇帝背后都有一位出谋划策的能臣在,汉文帝时的贾谊、汉景帝时的晁错、汉武帝时的主父偃。这三人都

  • 西周“三监”具体指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西周

    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击败商纣王后,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疆域,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但如何牢固控制天下的大片领土,成了周武王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于是,他采用分封制的策略,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一个个诸侯国的建立,巩固了周朝对于天下的占据,它们对周王室也起到拱卫

  • 清朝“皇贵妃”权责介绍 清朝有哪些皇贵妃?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皇贵妃

    皇贵妃是中国古代皇帝妃嫔的等级之一,由明朝创立,清朝沿用。那么,清朝时期的皇贵妃是怎样的存在呢?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清王朝二百七十六年的王朝历史上,曾出现过无数的英雄豪杰,但人力毕竟有时穷。把国家越管越乱、越管越落后的爱新觉罗氏,最终在一场战斗中结束了他的残命。其实

  • 三国时期担任“荡寇将军”官职的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荡寇将军

    《后汉书·孝灵帝纪》中记载:“张温破北宫伯玉于美阳,因遣荡寇将军周慎追击之,围榆中。”其后,魏蜀吴三国皆置。《三国志·魏书·郭淮传》中记载:“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率,推荡寇将军张郃为主,诸营乃定。”再后,

  • 清朝的红顶子怎么来的?戴帽子有什么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红顶子

    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们都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清朝官员的帽子都十分特殊,与之前其他朝代的帽子相比较清朝官员的就非常鹤立鸡群了,他们所戴的帽子都是红顶子,就是上面布满了红缨,显得十分的显眼。为什么要设计一个这样的帽子呢?戴这个帽子是有什么讲究说法吗?下面我们就简单来看看清朝官员的红顶帽子到底有什么样的

  • “跑龙套”词语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跑龙套

    说到跑龙套这个词很多人也都是知道的吧,这个电影里面不是主角的演员,临时演员这类的就叫跑龙套了,但是其实跑龙套这个词最早并不是和这个电影相关的,而是和其它职业相关的,那么到底和哪个职业相关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分析看看吧。跑龙套一词最早和这个戏曲是相关的,并不是和这个捕鱼相关,所以大家一定不要

  • 三国时期担任“征虏将军”官职的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征虏将军

    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是汉末三国时期武将最主要的官职,接下来听听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由于重号将军的名额相对较少,所以自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

  • 在古代皇帝都有哪些自称?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皇帝

    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君王、国王自称为寡人、孤、孤王等,这也就是南面称孤、称孤道寡。当然从秦始皇始称皇帝开始,皇帝则自称朕。那古代君主、国王、诸侯为什么管自己叫寡人呢?小时候看电视的时候,听到那些君主自称寡人、孤家,就觉得他们高高在上、有无上权利和尊贵,当然也有生杀大权。所以他的臣子、

  • 古代官职“巡抚”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巡抚

    巡抚,俗称“抚军”或“抚台”,为从二品官。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在一些明清古装宫廷戏中,经常会看到“巡抚”的官,这就给人一种错觉,觉得巡抚这个官职是明清时期有的,然而事实却非如此。其实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