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帝王的庙号或谥号各自代表了什么意思?

古代帝王的庙号或谥号各自代表了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274 更新时间:2024/2/19 15:27:01

1、谥号的传统是从周朝传下来的。现存西周的青铜器中有“生称谥”现象,就是某王活着的时候已经被用“谥号”称呼。有学者解释这是因为作器时该王已死,是后人追记当时事。个人更倾向于这是由生前的尊号向死后的谥号转化的阶段。

2、周朝的创业之君是文王与武王,所以文和武这两个谥号是后人最喜欢用的。谥号里的文绝不是指这皇帝没武功,武也绝不是指他穷兵黩武。反之庙号因为全是美号而没有恶号(庙号本来是一种额外的荣誉),会把文、武这样的大字眼用在一般皇帝身上。

3、汉朝搞了一个大发明:高。把这个本来是商代庙号“高祖”里的字拿来作谥号。从此开国皇帝一般都用三个字作谥号(或其中的主要部分):高、文和武。第一个有齐高帝萧道成和明高皇帝朱元璋。第二个是魏文帝曹丕、齐文宣帝高洋和隋文帝杨坚。第三个有晋武帝司马炎、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宋武帝刘裕、陈武陈霸先、唐太武皇帝李渊(初谥)。努尔哈赤本来是武皇帝,康熙元年(四大臣摄政)改谥高。现存有一部《武皇帝实录》,就是改修前的实录。

4、汉朝除了高帝、光武帝、昭烈帝,所有皇帝谥号都以“孝”字开头。但行文时多省略。这一点影响深远。顺便说“昭烈”就是照着“光武”来拟的,光对应昭,武对应烈。汉以后北魏(追谥的不算)、北齐皇帝也都是两字谥号,唐以后就长得多了。

5、孙吴又搞了一个大发明:大。孙权谥号大皇帝,事实上宋太祖的谥号也落在“大”字上。

6、一个皇帝是会有多个谥号的。汉献帝刘协,是曹魏在他死后的谥号,但刘备方面在曹丕即位后就让他“被殉国”,上谥号“孝愍皇帝”。隋炀帝,是李渊控制的长安义宁朝廷给他上的恶谥。但同时的洛阳的皇泰朝廷,却给他上了美号,庙号世祖,谥号明皇帝。完全是成功二世祖的待遇。

7、有些谥号本身的意思并不坏,但被用在某个实在不堪的皇帝身上后就没法再用了。例如惠,谥法是“爱民好与曰惠。柔质慈民曰惠”,汉惠帝是吕后执政时给亲儿子上的,并不算坏,但白痴晋惠帝以后,基本没人用这个谥号了,只有乾隆拿来恶心建文帝……类似的还有白痴晋安帝。恭帝倒是成了亡国之君的惯用谥号,有晋恭帝、西魏恭帝、隋恭帝、后周恭帝、宋恭帝(这个是宋端宗朝廷上的尊号,不是谥号)等等。这个不是他们能自主的。

8、一般都说谥号是从唐代变长的。具体时间点。一是在唐高宗上元元年,也就是他和武则天自称“天皇、天后”的那年,把李渊从“太武皇帝”改成脑洞大开的“神皇帝”,李世民从很传统的“文皇帝”变成叠床架屋的“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又加了两次,变成“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他自己不断地给自己加尊号(天宝十三载加到“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给祖宗加谥号大概是表示“一视同仁”的手段。

9、但是辽、明、清这几代大部分的皇帝,谥号里其实还是有一个可以辨认出来的“关键字”。就是“孝”的前后(辽)或整个谥号最后(明、清)的那个字。举例来说:

在嘉靖之前,朱棣的庙号是太宗。所以偶尔看到文献里有“太宗文皇帝”的话,那可能是指的是李世民、朱棣或皇太极,要看语境。

10、明代皇帝的谥号,名义上是“天锡”也就是天赐的,群臣要制作一个“谥议”来阐述它。并把它以诏书形式刻在玉简上,称为“谥册”。但起初都不系统阐述选择庙、谥的理由,大约从武宗开始,有比较具体的讲解。说的比较明白的,就是世宗肃皇帝的肃。谥议里说:“惟兹众美之具臻,实皆刚德之克就。”谥法,刚德克就曰肃。这是在强调世宗的“君德”,说白了是就他的统治术来立意的。

其实谥法更多地是一种习惯法,要参照先例。例如神宗死后,初上庙谥为“显宗恭皇帝”,结果言官上书,说晋恭帝、隋恭帝都是亡国之君,你们是何居心!于是把显字挪去谥号,用尧称“神宗”(出自伪古文尚书《大禹谟》)的典故,改上庙号为神宗。另外,咸丰的谥号“关键字”也是显。

标签: 庙号

更多文章

  •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叫“中国”这个名字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

    古代中国指的是中原地区,及华北地区,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rdq

  • “唐十八学士”指的是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十八学士

    隋末天下大乱之时,李渊在太原起兵,迅速拿下了帝王之都长安,遥尊杨广为太上皇,立留守长安的杨侑为帝,自己则招兵买马,韬光养晦,总掌军事大权。义宁二年(618年)甲子日,李渊终于在长安太极殿即皇帝位,国号为唐,是为唐高祖。其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主管内政,外务则落在秦王李世民与齐王李元吉身上。李元吉年

  • 古代学校到底是什么样的 古人去哪里上学读书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学校

    古代的学校长什么样?古代的学校分为“私学”和“官学”两类,私学也就是私人创办的学校教育,而官学就是由古代朝廷拨款创建的学校教育。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有点像现在的“私立学校”和“公办学校”。但是相比较起来,

  • 中国历史上11位寿命超过70岁的皇帝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中国历史共经历了83个王朝,期间共有559个帝王称帝。由于君权天授要表示与众不同,史书记载中国帝王出生时大多有天降异象。按说皇帝一切生活标准都是天下最高的,生活在这么好的条件中,皇帝应该都是健康长命的。中国的那些皇帝们

  • 中国古代文人的谥号列表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谥号

    谥号,通常情况下是指有一定境界地位、社会影响或特殊事迹的人死后,由国家给予的特殊称号。曹操《置屯田令》中有"秦人以急搜索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语,这"孝武"两字,便是汉朝皇帝刘彻的谥号。又如晚清士绅论及"同光中兴"时,辄称"曾文正"、"左文襄"、"李文忠",即分别用谥号尊称曾国藩、左宗棠和李

  • 中国古代庙号、谥号、帝号、年号简介及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庙号

    庙号、谥号、尊号及年号,在我国古籍中现身频频。前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年号则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现就所知,将四者来龙去脉略加辨析考述,以飨读者。1、庙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

  • AD618-AD907 唐朝皇后列表 唐朝历代皇帝的皇后及嫔妃列表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皇后

    唐朝皇帝皇后列表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但讲述唐朝皇后及嫔妃的历史却不多,以下是唐朝皇后列表是以历代皇帝为纲,汇集了唐朝历代皇后及嫔妃的列表,可供参考。唐朝皇后(包括太后)26位,分别是:太穆窦太后、文德长孙皇后、王皇后、则天武皇后(旧唐书武则天不在后妃列传,在本纪)、和思赵皇后、韦皇

  • 蜀汉担任“庲降都督”官职的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庲降都督

    熟悉三国历史的都知道,蜀汉有四大都督,分别为汉中都督、江州都督、永安都督、庲(lai)降都督。这四大都督区,几乎撑起蜀汉的整个国防,其中汉中是蜀汉北大门,永安是蜀汉东大门,而江州是蜀汉内部水路交通的枢纽,庲降都督则主要负责镇守南中地区。我们对于蜀汉南中地区的认知就是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然后就成了

  • 汉武帝一共有多少姐姐?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武帝

    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因此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一家之主,甚至是一国之君,只能够由男子来继承。因此,对于皇族而言,皇子和公主的意义区别甚大,前者有可能问鼎九五之尊之位,而后者,能够嫁给一个不错的人,便算是很好的归宿的。因此,倘若一个公主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的话,她需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便

  • 曹丕遗诏里的几位托孤大臣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丕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重,命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诏,共同辅佐嗣主曹叡。曹丕的这四位辅政大臣可谓搭配非常合理,从出身来看,曹真、曹休是宗室将领,陈群、司马懿是士族代表;而且两文两武,能够互相牵制,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问题。但有细心的人从史书记载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