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太子和世子区别

古代太子和世子区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992 更新时间:2023/12/12 14:44:54

世子,古代诸王公侯嗣子之称谓,在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之称谓。自曹魏始,诸王公侯嗣子改称世子,后世多以王爵嫡子为世子。明清两代亲王嗣子称世子。至清朝例:和硕亲王继承人立世子、多罗郡王继承人立长子。

此外,习惯上对贵族、高官的儿子也称世子,以示尊重,但这不是正式称呼。在朝鲜李朝,因为其国为中国藩属国,故嗣子依中国制度封为“世子”,尊称“邸下”。同样是中国藩属国的琉球国的王位继承人也被明清两代封为世子,但本国习俗称之为“中城王子”。

中国电视剧里最高统治者的继承人叫做太子殿下,在中国专制社会大多数情况确实如此。而在韩国电视剧里,其国古代社会最高领导人的继承人则绝大多数叫做世子邸下。

那么,这二者,在古代中国社会有何区别?这个区别主要体现在使用对象上,从历史分期来看,我们可以分为秦朝之前,和秦朝到清朝灭亡两大时间段。在秦朝建立前,太子是诸侯的继承人的称号,也是天子周王(商帝、夏后)的继承人称号。

但是,周王的继承人一般也注明为世子,意思是世代继承大位的天家之子。诸侯是五级封爵,可是他们的嫡长子(国君位置的法定继承人)都可以叫做太子,同国号连称。例如,齐国国君齐侯(齐被封侯)继承君位的儿子就是齐太子,宋国国君宋公(宋被封公)的继承人就是宋太子。而世子就是周王太子的专称,王太子也是他的专称(在东周王朝之前)。

而秦朝之后,世子同太子的意义变化特别大家。太子在秦朝至清朝之间中国正常时代是帝制系统最高领导人继承人的法定称呼,当然,这个前提是太子同皇帝是父子关系。类父子关系也可成立,比如,皇帝没有子嗣,由他的侄子来过继为继承人。这时候,太子一般来说正式称号是皇太子。在帝制中国,理论上只有皇帝的儿子才是太子,故太子一般情况下都是皇太子的简称。

当然,也存在例外情况,那就是曹操类型。曹操在东汉末年被封为魏王,拥有天子也就是皇帝一样的礼仪和配套设施,他的法定继承人则是魏王太子(曹丕)。同样的,东晋末年的刘裕将军也是如此,他在东晋末年被封为宋王,他的法定继承人则也是宋王太子。帝制中国的世子则是诸侯或者拥有高等爵位的人的法定继承人的称号,当然这个称号同时也会用于中国的藩属国(比如高丽王国和朝鲜王国)君主的嫡长子(一般来说是继承人)。

诸侯的时代存在于西汉帝国前期,王朝的功臣和部分皇族子弟被封为国王,成为诸侯,他们的继承人一般都是世子。王国问题没有后,世子现象在中国内部只存在一种情况了,封了高等爵位比如王,公,侯等的贵族,他们的继承人一般拥有世子称号。

不过,清朝的蒙古部落中,存在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那就是蒙古存在贵族的封号是汗,而不是王,一般来说他的儿子里面,成为其继承人的人将拥有世子称号。而汗的世子地位则是比较超然的,他们不输给郡王。

太子和储君是一回事吗?区别到底在哪呢?

古代,皇帝是九五之尊,全天下掌握在他的手中,但是是人总有要老去的一天,皇帝也不例外。皇帝去世后就是太子登基了。那太子一定是最年长的吗?历代册立太子有什么原则,太子和储君有什么区别呢?立嫡立长引发的一场著名血案是那场呢?

太子指已确定继承皇位或帝位的帝王的儿子。周时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或称太子,或称世子。秦继之。汉天子号皇帝,故其嫡子称皇太子。金、元时,皇帝之庶子亦称太子,如金有四太子兀术。明以后皇帝之嫡子称皇太子,亲王之嫡子称世子。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本人,并且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太在古时候是大的意思,而子是皇帝的继承人特有的称号。在中国的秦朝时期,皇帝的继承人都被成为太子意思就是权力最大最至高无上的人的继承人,也就是下一个皇帝。太子为古代储君的名称,在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都被称太子或世子。在从自秦朝开始,能被称为太子的人只能是皇位的继承者。中国古代的太子,权力很高,仅次于皇帝,并拥有与朝相似的东宫。唐朝皇帝对儿子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或者称呼其排行,如九郎之类 皇太子自称: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小王。 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诸王则被称呼为王爷。宋朝皇帝对儿子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字,加上什么儿之类:如桓儿,构儿等。 皇太子与诸王子自称: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小王。 诸王则被称呼为王爷。唐代时皇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而太子、诸王有时自称为“寡人”,这个一可见于顺宗为太子时同王叔文的对话,一可见于《旧唐书.永王璘传》中永王说:寡人上皇天属,皇帝友于。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 周 时天子及诸侯之嫡长子,或称太子,或称世子。 秦 因之。 汉 天子号皇帝,故其嫡子称皇太子。 金 元 时,皇帝之庶子亦称太子,如 金 有四太子 兀术 。 明 以后皇帝之嫡子称皇太子,亲王之嫡子称世子。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本人,并且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太子一般都是长子吗:不是,是嫡长子。太子:古代储君称谓,以嫡长子确定继承人。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仅一人得此称谓,一般都是以年龄为长来确立,除废长立幼以外。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监国与摄政的权利,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至于金元小说中的四太子兀术,是误用,历史上没有此称谓。周代的礼法中就早有规定,立太子应该遵循立嫡立长的原则。嫡是说如果皇子的生母具有正宫地位,也就是说母亲的地位越高,皇子的地位也越高,母亲的皇后的当然更加优先;立长意思是皇子中哥哥的地位高于弟弟。当然,帝王们选择太子,也不完全是出于私心,他们也要为江山社稷考虑,选一位聪明、仁义的接班人,这种潜在的原则在古代封建社会十分普遍。古代的每一次册立太子,往往决定着一个王朝的命脉,帝王们苦思冥想考察自己的皇子们,而皇子们也千方百计讨得父皇的欢心,更有后宫的皇后、嫔妃,朝堂的大臣们卷入进来,为这场大戏添砖加瓦。

太子与储君的区别1、从原因来说,太子和储君不是一个概念。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封建宗法,太子是指家长的嫡长子,也就是有资格继承家业的儿子;中国古代是家国天下,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皇家的继承人自然也就是天下的继承人,所以太子也就是继承皇帝皇位的儿子。而储君是现任君主还能够履行君主职责的时候就制定的将在未来接替君主地位的人。也就是说,储君的概念范围比太子要广。2、一般来说,依据严格的宗法制度,太子就是储君。不过宗法制在形成的时候就确立了立长“立贤”“立爱”的三个原则,也就是说储君不一定就要是太子,其他人也有可能。后来经过发展,太子的概念扩大,不在局限于嫡长子,而是皇帝所有的儿子都有可能,包括收养的;只要这个孩子被立为储君,那就是太子;或者说,太子的身份由储君的地位决定,而不再是嫡长子的地位。而如果储君不是皇帝的儿子,而是叔伯兄弟,那就只是储君,不是太子。3,当时索额图等索党的人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搞的太过分了,简直就想要发动政变立刻让太子登基了;本来按照康熙的个性是应该立刻废黜太子打击索党的,但是由于赫舍里皇后的缘故,加上他对太子的培养一直十分用心,也认为太子是最好的接班人,所以不舍得废黜他。因此,通过这样的手段进一步稳固胤礽的地位,一方面安抚索党,告诉他们太子一定会登基,让他们别急,不要做出不理智的举动;另一方面警告明党,让他们不要痴心妄想,不要干预皇家内事。4,皇帝无子或是没有想立的儿子,就得立别人为储君。比如唐宣宗即位前是武总的皇太叔。辽道宗曾经立自己的叔叔耶律重元为皇太叔,这个人之前还当过皇太弟,名分却在。还有朱元璋,有许多儿子,却在太子标死后立朱允炆为皇太孙,都是储君,但不是皇子。立嫡立长引发的一场著名血案,就是唐代的玄武门之变了。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准备遵守立嫡立长的原则,立李建成为太子,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一锤定音了。结果二儿子李世民大开杀戒,不仅杀了自己的哥哥,还把李渊也赶下了皇帝的宝座。

“一月天子”“二月天子”和“半日天子”

历史上有几百个帝王,虽然是同样的帝王命,可是在位时间可是大相径庭!封建王朝的康熙在位61年,乾隆在位60年,而东汉的汉殇帝刘隆,出生100多天就被抱上龙椅,在位220天就死了。至于黄巢李自成袁世凯之类的,那都是水货。

历史上有“一月天子”“二月天子”和“半日天子”,也就是说,有当了一个月皇帝,两个月皇帝和仅仅当了半天皇帝的三个人!

“二月天子”指的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燕皇帝慕容详!

这个名字鲜为人知,的确,他在历史上确实有点尴尬,只做了两个月的皇帝,还没过足瘾就被杀了!慕容详,公元397年六月到八月在位,仅仅六十天就被慕容麟杀死。慕容详残暴不仁,残杀百姓,也算咎由自取!

“一月天子”,指得是明光宗朱常洛,等了20多年的太子,在38岁那年好不容易把老爹熬死,没想到28天后(公元1620年8月28日到9月26日在位)就死了,史官采用四舍五入法,算作一个月。明朝的三大悬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前两个都发生在他身上。

“半日天子”指的是金末帝完颜承麟!公元1234年2月9日在位,仅仅在位两个小时后就被杀了,算作半天。完颜承麟原本是金国大将,宋蒙联军攻破燕京,金哀宗完颜守绪慌忙推卸责任,将皇位让给完颜承麟。完颜承麟无奈接受,举行完登基大典之后立刻带兵迎战,战死军中。

标签: 太子

更多文章

  • 襄樊、襄阳、襄州的区别? 襄阳和襄樊是同一城市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襄樊

    襄樊市和襄阳市一个地方吗?襄樊市和襄阳市的区别?襄阳市和襄樊市是同一个城市吗?中国历史朝代表襄樊和襄阳有什么区别、襄樊和襄阳市是一个地方吗?请问襄樊市和襄阳市是一个地方吗?襄阳和襄樊是同一城市么?襄阳,汉时叫襄阳郡,唐朝时叫襄州,宋以后为襄阳府,解放初以襄阳和樊城(襄阳对岸的小城)并为襄樊市。但人

  • 什么是太庙 配享太庙是怎样的一种殊荣?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太庙

    我们在翻阅史书或者观看古装宫廷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对朝廷做出巨大贡献的臣子,在去世后被皇帝赐予“配享太庙”的荣誉,虽然大部分朋友听到这个赏赐都是一头雾水的,但至少知道这应该是一种封建时代的极高荣誉,也肯定是一般人享受不到的。那么今天咱们就来全方位的诠释一下何为太庙,配享太庙

  • 中国六大古都是哪六大城市?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都

    几千年的历程,朝代更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厚重的历史文化为中国留下了著名的六座历史都城,这就是通称中国六大古都的北京、洛阳、南京、开封、西安、杭州六座城市。中国有6大古都,分别是北京、南京、西安、杭州、开封和洛阳,可以成为古都的城市一定是古代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来看看中国6

  • 帝国、皇朝、王朝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帝国

    王朝和帝国这两个简单的词汇看似区别不大,但是这里面有着很大的门道,准确来说自秦朝时代开始,中国就没有王朝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详细解释一下。王朝的性质和划分在秦国统一以前,最大的君主就是王,譬如周朝的周文王、周武王。而“王朝”中的朝还有多种解释:首先这个字的文本意义就是今

  • 宋朝皇帝列表及皇后列表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皇后

    宋朝皇后及妃嫔列表君主 配偶 本名 职位 在位期间 备注宋宣祖赵弘殷 1 杜夫人 待查 结发之妻、正室,后成皇太后,追谥明宪皇后,后改谥昭宪太后 ?-961年6月 生赵光济、陈国长公主、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宋太祖赵匡胤 1 贺夫人 待查 结发之妻、正室,后被追谥孝惠皇后 待查 生燕懿王赵德

  • 北宋皇后列表及简介:北宋皇帝各自有几个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后

    宋朝皇后列表及生育的子女宋宣祖武昭皇帝 赵弘殷1 昭宪皇后 杜夫人正室、皇太后、初谥明宪皇后 ?-961年6月中国历史朝代表生赵光继、陈国长公主、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宋太祖大孝皇帝 赵匡胤960年976年1 孝惠皇后 贺夫人 正室 生燕懿王赵德昭、魏国大长公主、鲁国大长公主2 孝明皇后 王皇

  • 中国历朝历代国都都城古今地名对照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都城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朝代更替方面,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世界上其他国家、地区,根本无法和中国相比。都城,即就是就是今天所说的首都,又称为国都,首要城市或行政首府,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和政府所在地的称谓。它通常是各类国家机关集中

  • 宋朝皇帝怎么称呼?官家皇上陛下哪个才是正确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德很高,用以前的称号已经不足以来评价自己。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配五帝,于是兼任二者来取,称为皇帝,而自己又是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所以称自己为始皇帝,秦始皇的名称也就这样由来。太史公自序曰“作今上本纪”,又其述事皆云“今上&r

  • 三妻四妾究竟是什么意思?究竟哪三妻和哪四妾?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妻

    古代三妻四妾是因为女人太多了吗?古代真的不是每个人都三妻四妾的,就和中国不是每个人都像某乎月入十万一样……这就好比在问“为什么思聪能玩那么多嫩模?是漂亮女孩太多了吗?”中国历史朝代表所以说,为什么古人三妻四妾?为什么今人有十八个二奶?因为那不是你

  • 中国十个亡国之君的退位诏书内容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退位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史中,朝代的更迭一般都是由战争推动的,就是拳头里面出政权,谁的势力大,谁就是新领导,即所谓的“成王败寇”。但是,也有些特殊情况,那就是当权臣的实力大于皇权时,身处皇位的皇帝其实早已沦为傀儡,处处受制于当家大臣。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的结局是怎样的?中国九大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