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庙号是“高”的皇帝盘点

历史上庙号是“高”的皇帝盘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786 更新时间:2024/1/24 11:34:56

《饥饿的盛世》里乾隆皇帝的庙号是“高宗”,估计乾隆的儿子嘉庆不太满意乾隆晚年的所作所为,所以给他上了“高宗”这个庙号,而且翻阅前代历史,貌似“高宗”这个庙号,不怎么完满,至少如果一个皇帝庙号是“高宗”,那么他的应该是毁誉参半的吧?虽然度娘百科上说的明白:“高宗是一个赞誉较高的庙号“。

历史上庙号起源于商朝,总所周知商朝是十分重视鬼神祭祀的,而中国自古有祖先崇拜,对于祖先的尊崇,在商代就形成了上庙号这个制度。而刚开始实行庙号制度时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君主都有资格拥有庙号的,只有那些为国家和朝代做出巨大贡献的君主才有资格拥有庙号,就像汉代,总共26位皇帝,只有西汉四位皇帝、东汉三位皇帝拥有庙号。

由于后来的“五胡乱华”,庙号逐渐被用烂,到了唐代,几乎没有皇帝没有庙号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后来在历史课本上看到的称呼唐代以前的皇帝用谥号,而唐代及以后因为谥号太长,不便称呼,就用庙号来称呼诸位皇帝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八位高宗皇帝,凡是拥有高宗庙号的大概是“守成之主”吧。八位高宗分别是商高宗襄王武丁、北魏高宗文成帝拓跋濬、南齐高宗明帝萧鸾、南梁高宗昭明帝萧铳、陈高宗宣帝陈顼、唐高宗李治、宋高宗赵构、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唐高宗、宋高宗、清高宗谥号太长就不打了)。除去追封的昭明帝萧铳,那么其他七人是否符合高宗这个庙号呢?

高宗作为庙号,可以指下列君主(按时间顺序):

商高宗武丁,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

汉高宗刘奭,即汉元帝,前49年-前33年在位(东汉时废除庙号)

北魏高宗拓跋濬,452年-465年在位

南朝齐高宗萧鸾,494年-498年在位

南朝梁高宗萧纲,549年-552年在位,侯景上,梁元帝上庙号太宗

南朝梁高宗萧统,豫章王萧栋、中宗萧詧追尊

南朝陈高宗陈顼,569年-582年在位

唐高宗 李治,649年-683年在位

宋高宗 赵构,1127年-1162年在位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1735年-1796年在位

商朝32王仅有6王有庙号。商王武丁时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开创了著名的“武丁中兴”。

商朝的中兴之主,在位期间,勤于政事,任用贤人,史称“武丁盛世”。顺便提下,他有一个妻子叫妇好,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第一个女将军。

武丁死后,次子祖庚即位,但祖庚即位仅七年就去世了,随后三子祖甲即位,祖甲在位时开创了严密的祭祀体系,商朝的社会进一步发展,但到了祖甲末期,边疆危机再起,鬼方、羌方频频犯境,后面的商王又陷入了与神权的斗争之中,商朝慢慢衰弱直至灭亡。

以下这位高宗不知道应不应该算是高宗,他就是汉元帝,上庙号高宗,但是到汉献帝时又把这位皇帝的庙号给去除了,这个汉元帝在位期间美女王昭君出塞,而他父亲汉宣帝好不容易让西汉出现了中兴的局面,结果就在他手上大汉走向了衰微。

自曹魏时期开始,庙号选用严格的规矩开始被破坏,往往只要是善终了的皇帝都能有一个庙号。

第三位高宗是南北朝时期南朝中一个朝代南齐明帝萧鸾。在位期间,后代史书评价说:“高宗傍起,宗国之庆。慕名俭德,垂文法令。兢兢小心,察察吏政。沔阳失土,南风不竞“。总的评价还是积极的。

第四位高宗同样也是南朝朝代之一的陈朝陈朝高宗宣帝陈顼。他在位期间同样政治比较清明。

第五位高宗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高宗文成帝拓跋濬(拓跋浚)。他在位期间与民休息,总的来说史书评价还不错。

可惜的是拓跋濬在位13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才26岁,可谓英年早逝。

第六位高宗就是大名鼎鼎的唐高宗李治。他在位期间大唐疆域达到最大,不过就是留下了武则天,让唐朝历史中间断了十几年。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先后灭掉了西突厥、百济、高句丽,将大唐疆域拓展到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这个版图创唐朝之最,超越了唐太宗时期和唐玄宗时期。所以,按照“开疆拓土称祖”的准则,李治甚至有称“祖”的资格,最终称“高宗”,已经算是谦逊。

第七位高宗是宋高宗赵构。宋高宗赵构的情况更无需多言,他纵然有千错万错,毕竟延续了大宋江山149年国祚。按理说,他应该与刘秀、忽必烈、顺治一样称“世祖”,最终称“高宗”,也算是自降身价。因为他和秦桧勾结一起,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大英雄岳飞,名声是不咋滴,但是同时在位期间也缔造了所谓的“绍兴中兴“,但是和刘秀一样,他们都重建了江山。

第八位就是清朝的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他一手把他祖父和父亲所缔造的事业发扬光大,但是又是在他的手上,整个清朝又走向了下坡路,留给他儿子嘉庆皇帝的是一个农民起义不断、奢靡成风的国家。

纵观历史,太祖、高祖、世祖、太宗、仁宗等都是后世熟知的好庙号,相形之下,“高宗”似乎弱了点,唐高宗李治以及宋高宗赵构都是毁誉参半。既然如此,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死后为什么还是用了“高宗”庙号呢?

按照历朝历代的惯例,无论是谥号还是庙号,一般都是由继任皇帝加给前任皇帝的。但乾隆的情况比较特殊,他的“高宗”庙号,很大程度上是出自本人意愿。根据《清仁宗实录》记载,他晚年确实在嘉庆皇帝和军机大臣面前表达过对自己死后庙号的想法。

庙号分为两大类,开疆拓土称“祖”,守业有成称“宗”。由于清朝已经有了努尔哈赤、顺治和康熙三个“祖”,而乾隆皇帝又没有“开疆拓土之功”,确实不具备称“祖”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能称“宗”。

庙号选字有褒贬之分,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守成令主(守成令主的意思就是:守着祖宗打下的江山,继承前辈的传统并发扬光大)。无论称“祖”还是称“宗”,“高”与“太”和“世”一样,都是第一流的好庙号。所以最好的庙号无外乎“太祖”、“高祖”、“世祖”、“太宗”、“高宗”、“世宗”,历史上的典型例子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唐高祖李渊、元世祖忽必烈、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汉世宗刘彻(即汉武帝)。

但是同一朝代,庙号肯定是不能重复的,所以,我们先来看看清朝前五位皇帝的庙号。第一任皇帝努尔哈赤,庙号“太祖”;第二任皇帝皇太极,庙号“太宗”;第三任皇帝顺治,庙号“世祖”;第四位皇帝康熙,庙号“圣祖”;第五位皇帝雍正,庙号“世宗”。

看到这里瞬间明朗了,六个最常用的好庙号,清朝前五个皇帝用掉了四个,只剩下了“高祖”和“高宗”,而前文分析过,乾隆是不能称“祖”的,所以只能选“高宗”了。谥法有云: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由此可见,无论是“高祖”还是“高宗”,确实都是很高的赞语。

但是,历史上的高宗其实是很少的,除了乾隆帝,比较著名的也就只有唐高宗李治和宋高宗赵构了。

所以,在乾隆皇帝看来,“高宗”确实已经是他可选的庙号里最好的一个了。另外,“高”这个字,也非常符合乾隆皇帝的个人情况,他皇帝活了89岁,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高”含有“高寿”之意。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公元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卒于养心殿,享年89岁。当日,嘉庆帝表明:若论功绩,我皇考本应称“祖”,但我皇考生前已经有了“称宗为是”的谕旨,不便违抗。按谥法,肇纪立极曰高。我皇考圣神文武,式廓鸿基,故称“高宗”。就这样,乾隆皇帝死后庙号定为“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这既是嘉庆的决定,也符合乾隆本人意愿。

唐高宗李治与清高宗弘历是很相似的,两人统治期间,版图都达到了极盛,成为东亚的第一霸权。而他两在位后期,一个权力逐渐被架空,导致后面差点换代;一个跟不上世界潮流,国内矛盾激化,促成近代中国屈辱历史。

这两位皇帝也都符合高宗的定义。但宋高宗赵构不一样,在宋高宗时期,不仅没能达到极盛,反而比以往的宋朝弱了一个档次,对金朝也是妥协称臣,并杀死主战派将领,可以说是最耻辱的皇帝,与“儿皇帝”石敬瑭、“江南国主”李煜有的一拼。

除开这七位君王之外,国外的王氏高丽、越南李朝、大韩帝国也都有一个高宗,不过都徒有虚名,一个对蒙古人称臣,一个荒淫残暴,一个是日本人的傀儡。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不仅记录着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而且蕴含着无数盛衰存亡的道理、得失成败的奥秘、可以吸收借鉴的智慧,让人生少走弯路。因此,我们可以多读史书,通过读史书,你会感觉自己就似多活了几千年。

标签: 庙号

更多文章

  • 古代太子和世子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太子

    世子,古代诸王公侯嗣子之称谓,在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之称谓。自曹魏始,诸王公侯嗣子改称世子,后世多以王爵嫡子为世子。明清两代亲王嗣子称世子。至清朝例:和硕亲王继承人立世子、多罗郡王继承人立长子。此外,习惯上对贵族、高官的儿子也称世子,以示尊重,但这不是正式称呼。在朝鲜李朝,因为其国为中国藩属国,故嗣

  • 襄樊、襄阳、襄州的区别? 襄阳和襄樊是同一城市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襄樊

    襄樊市和襄阳市一个地方吗?襄樊市和襄阳市的区别?襄阳市和襄樊市是同一个城市吗?中国历史朝代表襄樊和襄阳有什么区别、襄樊和襄阳市是一个地方吗?请问襄樊市和襄阳市是一个地方吗?襄阳和襄樊是同一城市么?襄阳,汉时叫襄阳郡,唐朝时叫襄州,宋以后为襄阳府,解放初以襄阳和樊城(襄阳对岸的小城)并为襄樊市。但人

  • 什么是太庙 配享太庙是怎样的一种殊荣?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太庙

    我们在翻阅史书或者观看古装宫廷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对朝廷做出巨大贡献的臣子,在去世后被皇帝赐予“配享太庙”的荣誉,虽然大部分朋友听到这个赏赐都是一头雾水的,但至少知道这应该是一种封建时代的极高荣誉,也肯定是一般人享受不到的。那么今天咱们就来全方位的诠释一下何为太庙,配享太庙

  • 中国六大古都是哪六大城市?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都

    几千年的历程,朝代更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厚重的历史文化为中国留下了著名的六座历史都城,这就是通称中国六大古都的北京、洛阳、南京、开封、西安、杭州六座城市。中国有6大古都,分别是北京、南京、西安、杭州、开封和洛阳,可以成为古都的城市一定是古代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来看看中国6

  • 帝国、皇朝、王朝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帝国

    王朝和帝国这两个简单的词汇看似区别不大,但是这里面有着很大的门道,准确来说自秦朝时代开始,中国就没有王朝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详细解释一下。王朝的性质和划分在秦国统一以前,最大的君主就是王,譬如周朝的周文王、周武王。而“王朝”中的朝还有多种解释:首先这个字的文本意义就是今

  • 宋朝皇帝列表及皇后列表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皇后

    宋朝皇后及妃嫔列表君主 配偶 本名 职位 在位期间 备注宋宣祖赵弘殷 1 杜夫人 待查 结发之妻、正室,后成皇太后,追谥明宪皇后,后改谥昭宪太后 ?-961年6月 生赵光济、陈国长公主、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宋太祖赵匡胤 1 贺夫人 待查 结发之妻、正室,后被追谥孝惠皇后 待查 生燕懿王赵德

  • 北宋皇后列表及简介:北宋皇帝各自有几个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后

    宋朝皇后列表及生育的子女宋宣祖武昭皇帝 赵弘殷1 昭宪皇后 杜夫人正室、皇太后、初谥明宪皇后 ?-961年6月中国历史朝代表生赵光继、陈国长公主、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宋太祖大孝皇帝 赵匡胤960年976年1 孝惠皇后 贺夫人 正室 生燕懿王赵德昭、魏国大长公主、鲁国大长公主2 孝明皇后 王皇

  • 中国历朝历代国都都城古今地名对照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都城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朝代更替方面,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世界上其他国家、地区,根本无法和中国相比。都城,即就是就是今天所说的首都,又称为国都,首要城市或行政首府,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和政府所在地的称谓。它通常是各类国家机关集中

  • 宋朝皇帝怎么称呼?官家皇上陛下哪个才是正确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德很高,用以前的称号已经不足以来评价自己。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配五帝,于是兼任二者来取,称为皇帝,而自己又是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所以称自己为始皇帝,秦始皇的名称也就这样由来。太史公自序曰“作今上本纪”,又其述事皆云“今上&r

  • 三妻四妾究竟是什么意思?究竟哪三妻和哪四妾?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妻

    古代三妻四妾是因为女人太多了吗?古代真的不是每个人都三妻四妾的,就和中国不是每个人都像某乎月入十万一样……这就好比在问“为什么思聪能玩那么多嫩模?是漂亮女孩太多了吗?”中国历史朝代表所以说,为什么古人三妻四妾?为什么今人有十八个二奶?因为那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