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蜀汉灭亡之后邓艾与钟会各担任的是什么官职?

蜀汉灭亡之后邓艾与钟会各担任的是什么官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482 更新时间:2024/1/8 12:53:57

《三国志》中记载:十二月,诏曰:“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枭其鲸鲵,使僭号之主,稽首系颈,历世逋诛,一朝而平。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

公元263年十二月,在消灭蜀汉后,司马昭上曹魏皇帝曹奂下诏书,褒奖邓艾的功绩。因此,曹魏册封邓艾为太尉,增加封邑二万户。封其两个儿子为亭侯,各得封邑千户。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蜀汉是由邓艾直接灭亡的,但是,在此之前,钟会在剑阁一带牵制了姜维的主力,从而为邓艾兵临成都争取了足够的时间。因此,钟会也进位司徒,封县侯,增邑万户,其子二人也都封为亭侯。那么,问题来了,消灭蜀汉后,邓艾被封为太尉,钟会被封为司徒,谁的官职更大?

首先,对于邓艾和钟会来说,在灭蜀之后都被曹魏加官进爵。其中,邓艾被封为太尉,钟会被封为司徒,就这两个官职来说,在地位上实际上不相上下的,也即都属于汉末三国时期的“三公”。三公,是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推行了三公九卿的官制。其中,秦朝时期以“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为三公。

对于秦朝来说,太尉、丞相、御史大夫自然成为最显赫的三个官职,而且理论上拥有较大的实权,比如太尉执掌天下兵马,丞相负责朝政,御史大夫可以监督百官。当然,秦朝三公之一的太尉,实际上无人担任,因为秦始皇不希望兵权被太尉所掌握。到了西汉时期,以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公。其中,就大司马可以理解为大将军的加官。到了东汉时期,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在东汉之后,魏、晋、宋、齐、梁、陈、后魏、北齐皆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也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指的就是太尉、司徒、司空。对于三公来说,在文臣武将中拥有最高的地位和官职品级。由此,对于太尉邓艾和司徒钟会来说,其官职在曹魏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了,甚至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不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公存在一个实职向虚职,比如在西汉时期,三公中的丞相,自然是掌握实权的。

但是,进入三国时期后,曹魏自曹操、曹丕之后,并不设立丞相一职,一般用尚书令、录尚书事来负责处理朝政,而兵权通常被大司马、大将军所掌握,比如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曹爽等人,就曾担任曹魏的大将军或者大司马。在此基础上,邓艾被晋升为太尉,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可以掌握天下兵马。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东汉时期,司徒一度取代丞相,从而执掌朝政。但是,在三国时期,司徒也逐渐变为一个虚职,或者说是一个偏向于荣誉的官职。因此,对于钟会来说,其晋升为司徒,并不意味着其可以向丞相一样处理朝政。在此之前,曹魏一般会给资历较深的重臣册封三公的官职,以此提升他们的地位,肯定他们的功劳,比如司马懿曾担任太尉一职,王朗曾担任司徒一职,陈群曾担任司空一职。至于钟会和邓艾,虽然资历不如这些老臣,但是,因为消灭蜀汉的大功,所以被封为三公的官职,也是比较适合的选择。在三国时期,三公之中的司徒、司空、太尉,是没有高低的。

举例来说,《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及文帝践阼,(王朗)改为司空,进封乐平乡侯。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明帝即位,(王朗)转为司徒。

魏文帝曹丕在位时,王朗被封为三公之一的司空。到了魏明帝曹叡在位时,王朗是“转为司徒”,在古代官职变动中,“迁”字一般表示晋升、升迁的意思,但是“转”字则是不含褒贬的平调,因此,王朗从司空转为司徒,是平调,这说明司空和司徒同样隶属于三公,没有高下之分。

最后,再比如《三国志》中记载:(高柔)在官二十三年,转为太常,旬日迁司空,后徙司徒。

高柔是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曹髦五位君主的老臣,高柔担任廷尉长达二十三年,后来升任太常,于公元245年升为司空。太常只是九卿之一,高柔由太常变成司空,自然属于升迁的情况。但是,高柔由司空到司徒,《三国志》记载为“徙司徒”,“徙”字单独使用的时候,往往也是不含褒贬的意思,也即高柔由司空平调为司徒。到了甘露元年(256年),曹髦即位,司徒高柔又平调为太尉。结合这些情况来看,蜀汉灭亡后,太尉邓艾和司徒钟会,自然是平起平坐的,一起成为曹魏地位最高的三公之一。

此外,在爵位上,邓艾在消灭蜀汉之前,已经被封为邓侯了,这是一个县侯。而在汉末三国时期,县侯高于乡侯、亭侯、关内侯,已经是档次最高的侯爵了。于是,消灭蜀汉后,司马昭增加邓艾的封邑到二万户。而在消灭蜀汉之前,钟会的爵位是东武亭侯,也即和关羽的汉寿亭侯一样,都是一个亭侯。于是,司马昭将钟会封县侯,增邑万户,这让邓艾和钟会都成为食邑超过万户的县侯了,这在汉末三国时期,同样是极高的荣誉了。比如大家熟悉的曹魏五子良将,食邑最多只有几千户《三国志·卷十七·张辽传》中记载:文帝践阼,(张辽)封晋阳侯,增邑千户,并前二千六百户。综上,在消灭蜀国后,邓艾和钟会被加官进爵,可谓来到了自己人生的巅峰。

标签: 邓艾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古代花样作死的皇帝有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皇帝

    历史上有很多富二代家道中落,中落的原因可以说五花八门:有的人是因为喜欢赌博,一夜间赌光了所有身家,还有的是过度挥霍,但更多的富二代家道中落,是因为作死折腾。而中国历史上,花样作死的君王不在少数,不过,哪些君王能够进入前三甲呢?下面就让我们一一道来:一、古代君王情况概述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过数百位君王

  • 三国时期担任“镇东将军”官职的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镇东将军

    在汉末三国时期,镇东将军所在的四镇将军,和四征将军都是比较常见的武将官职。其中,四征将军偏向于征讨一方,或者说是以进攻为主,而就四镇将军来说,则是以镇守一方为主。在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不少镇东将军。其中,就以下四位镇东将军来说,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镇东将军:曹操《三国志·魏书

  • 历史上公主有等级之分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公主

    最近在看一个问题,那就是历史上的公主相关的问题,很多人估计也都发现了,那就是公主好像就是公主了,也没有什么等级之分,要不就是长公主,小公主这样叫的,那么中国的历史上公主有没有这个等级之分呢?如果有的话,又具体是怎么划分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分析。古代的公主是有等级之分的,而且等级非常的森严,

  • 三国曹蜀魏三国的四大都督分别是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都督

    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四大都督,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东吴的四大都督,也即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但是,实际上,都督不仅东吴有,蜀汉和曹魏也有。就蜀汉来说,设立了永安都督,庲降都督、汉中都督、江州都督这四大都督,也即分别镇守蜀汉的各个要地。比如汉中都督需要承担防御曹魏的重任,魏延、吴懿、王平等名将曾担

  • 三国蜀汉能守住街亭的大将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街亭

    自从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就掌握蜀汉的军政大权,为了完成诸葛亮的刘备的遗愿,他平定南中地区,并处理好与东吴的关系,挥军北上,展开第一次北伐,没想到诸葛亮却让马谡守街亭,导致蜀军大败而归,如果当时诸葛亮重用这名大将,张郃可能就提前3年退休了,这人就是魏延。公元228年,诸葛亮带了20万精兵突袭曹

  • 三国时期蜀汉担任“征西将军”官职的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征西将军

    在汉末三国时期,按照汉朝军制,武将的官职从高到低依次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左右后四方将军,四征四镇四平四安和杂号将军等。其中,四征将军指的是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和征北将军。在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四征将军中的征西将军,主要就是为了对付蜀汉,比如灭亡蜀国的邓艾,就曾担任征西将军

  • 三国时期担任“牙门将”官职的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牙门将

    牙门将是古代官职的一种,起源于古代的一种防御工事“牙门”,负责在牙门里统领士兵指挥作战的将领被称为牙门将。在汉末三国时期,担任牙门将的人通常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勇武,以上阵搏战。牙门将后来演变成类似于主将帐下的偏将、副将的职位。对于蜀汉来说,因为实力相对弱小,所以需要借助于地形

  • 历史上四大丑男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丑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遇到长得好看的人,总是会忍不住多看两眼,也是人之常情,现在不也就将很多古人划分了一下,诞生了四大美女四大美男吗?不过,也总会有一些不那么入眼的,甚至可以说没眼看的,古代同样有四大丑女四大丑男。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四大丑男,究竟要丑到怎样的一个程度,才能够成为千古留名的&ldquo

  • 西周为什么要禁酒?古代还有哪些禁酒令?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禁酒令

    酒在现代人的眼中,时常会与“酒驾”“酗酒”等词眼放在一起,就好像一切与酒有关的都是非常不好的。虽然这有些脱离了酒应有的独特文化,但的确也是一种社会危害。那么,在古代,人们又是怎样对待酒的呢?西周时期颁布了历史上第一条禁酒令,为什么要禁酒?除了西周,还有

  • 古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戴耳饰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耳饰

    耳环,作为现代很多爱美之人喜爱的一种配饰,少则几对,多则数十上百,或小巧或大气,都有很多不同的风格。不过,耳饰并非是现代才兴起的装饰,在古代也同样存在,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古人制作出来的极其精美的耳饰,令人赞叹。不过,虽然有文物,但是古人当真会去打耳洞戴耳环吗?耳饰的发展历史又是什么?1.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