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灶王爷”的历史由来

“灶王爷”的历史由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901 更新时间:2024/1/24 4:16:18

“一九冬至一阳生,万物资始渐勾萌,莫道隆冬无好景,山川草木玉装成;二九七日是寒,田地休息柴扉关,阖家幸福盈宁福,预计来年春不闲;三九严寒不结冰,罢钓归来蓑笠翁,虽无双鲤换新酒,且喜床头樽不空。”

古人留下的传统文化习俗七言诗和24节气歌诀中,从冬至日数九算起,每隔9天一个阶段,依此推到惊蜇前的“九九”,这81天,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为“数九寒天”。

“数九”反映了古人对一年中,从较冷到最冷日子的时令和民俗总结,也反映出了物候的阶段性变化。

黄帝内经》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挠乎阳。

黄帝的老师岐伯在经典古籍中谈到的“冬三月”,指的是一年24节气中的: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6节气。

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莫过于“大寒”,顾名思义,就是冷到了极致的“三九”。所谓的“闭藏”,指的正是自然的天冻地裂,水结冰。

“三九要冷,三伏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接”。虽然大寒时节,天气寒冷,但却有利于自然万物和人体的生长和收藏规律。

同时,一年之中,较为重要的几个传统节日,都在大寒前后。比如:一年之中的小年,除夕、春节等;

农历2020年庚子年的腊月23日,是传统民俗中的“过小年”,按照民间百姓留下的习俗文化,在这一天,人们都会“祭灶王”、“送灶神”、“辞灶神”、“扫尘节”或“灶神节”。

那么,古人是怎样在这一天祭礼灶王爷的。为何民间还留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呢?

结合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今天,“源易缘”就来谈谈这些话题,供大家交流探讨。

一、家家户户敬奉的灶王爷是谁?

如果说三界神仙中,最基层的“公务员”是一方的土地,那么,灶王爷就是“一家之主人”。

关于灶王爷的来历,我们在《灶王爷本姓张?七杀星张奎夫妇,又是怎样被民间尊奉为一家之主的》、《比土地爷的神职还小些,他却能面见玉帝,灶王爷是怎么获此特权的》等民俗系列文章中,曾经谈到过。

“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在民间留传的传统故事里,多认为灶王爷与玉皇大帝是同姓“老本家”。

相传,张灶王有兄弟俩,哥哥是泥瓦工,绝活是筑灶台;弟弟会画画。由于张灶王心肠好,爱热情帮助人,深受四邻们的爱戴。

腊月23日深夜,70岁高龄的张灶王和妻子相继辞世。有一天,做弟弟的对全家说,他睡梦中看到大哥和大嫂相继成仙,被玉皇大帝封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随后,弟弟还将梦中看到的大哥大嫂的样子画出,张贴在自家中,同时赠送给了邻居们。就这样,灶君文化流行越来越广。

由于,中国的神话体系较复杂,民间也有将曾尝过百草的神农氏炎帝、主司南方火的“赤帝”火神祝融等尊为“灶神”。

《封神演义》中,赤胆忠心的张奎和高兰英夫妇,为了力保商王朝不败,孤守渑池城,最后战死,姜子牙封神时,封其夫妇为“七杀星”和“桃花星”,后二人也被民间尊为“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二、民间为何要祭祀灶神?

传统文人《易经系辞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一个人和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善恶到头终有一报。

在民间百姓的印象中,“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神职,虽然不是很大,却时刻在关注着、记录着每一个人的善行与恶行。

因为“灶王神”手中有一本“善恶簿”,负责监督人间的善恶行为在他的身边则有两个善恶童子,一个持有“善贯”、一人持“恶贯”,专门负责记录每家每户每个人,这一年之内的功过与善恶。

除此之外,百姓们还认为,灶王爷还有一项面见天庭玉皇大帝的“特权”。每年的腊月二十三,都会被玉帝召上天庭,汇报家家户户的情况,然后到第二年的大年初一再回到各家各户。

这就是民俗文化对敬奉灶王神对联中的“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来历。

三、古人是怎样祭祀灶王的?

在民俗文化古籍中,曾记载有《门神灶》的曲辞,写道: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贺,祝贺那灶王老爷降吉祥。

由于灶王神掌管着记录家家户户的善恶“特权”,百姓们更希望灶王能够上到天庭多说好话,少说不利的坏话,于是制作成粘牙的麦芽糖,作为供品。

“新年新气象”,到了大家三十晚上,还会为灶王神换上一张全新的灶王神像,用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祭灶神用麦芽糖的习俗,颇有用意:首先,糖是甜的,灶王爷吃了糖瓜后,天庭汇报是可以甜言蜜语;其次,麦芽糖粘性较强,会粘嘴,灶王吃了,嘴会被粘住,想在玉皇大帝面前说不利的话,开不成口;第三、“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即使想说些坏话,可吃了人家的糖瓜,有些不好意思开口,从而达到“人间好事要多说,明年下界降吉祥”的效果。

四、为何民间有“女不祭社”说法?

传统文化中,古人告诉百姓要学会敬畏天地,尊重自然规律,也留下了“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千百年来,留传有这个说法,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古代封建时期留传下来的,需要遵从严格的礼仪制度;二是古人讲究“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的思想,拜月不便;三是神话传说中月宫神仙,太阴星君嫦娥仙子等,均是严肃庄重,国色天香女性美貌女子,男子拜月多有不便,拜月不合礼法。

“女不祭灶”的讲究,与古代严格的“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有关。

据说,灶王爷长得貌若潘安,女子祭灶在科技和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也不是很方便,恐有“男女之嫌”,因此祭灶习俗,在古代多限于男子。

标签: 灶王爷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共侍一夫的姐妹皇后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皇后

    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国家里,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不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且三宫六院后妃佳人亦是数不胜数,其间也不乏出现过共侍一夫的姐妹皇后的例子,历史上共有五对这样的皇后(死后被追谥为皇后的除外)。一、蜀汉后主刘禅的一对姐妹皇后(张氏姐妹俩)“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中刘禅

  • 三国蜀汉担任“镇北将军”官职的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镇北将军

    镇北将军,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军事职官名称,为镇北将军、镇南将军、镇东将军、镇西将军所组成的四镇将军之一。重要将军名号,统兵将领,位次四征将军,掌征伐背叛、镇戍四方。其中,就三国时期的蜀汉来说,镇北将军拥有比较高的地位,因为蜀汉的北方,就是强大的曹魏。所以,镇守蜀汉北部的武将,具有较大的防御压力。当

  • 蜀汉灭亡之后邓艾与钟会各担任的是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邓艾

    《三国志》中记载:十二月,诏曰:“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枭其鲸鲵,使僭号之主,稽首系颈,历世逋诛,一朝而平。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公元263年十二月,在消灭蜀汉后

  • 历史上古代花样作死的皇帝有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皇帝

    历史上有很多富二代家道中落,中落的原因可以说五花八门:有的人是因为喜欢赌博,一夜间赌光了所有身家,还有的是过度挥霍,但更多的富二代家道中落,是因为作死折腾。而中国历史上,花样作死的君王不在少数,不过,哪些君王能够进入前三甲呢?下面就让我们一一道来:一、古代君王情况概述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过数百位君王

  • 三国时期担任“镇东将军”官职的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镇东将军

    在汉末三国时期,镇东将军所在的四镇将军,和四征将军都是比较常见的武将官职。其中,四征将军偏向于征讨一方,或者说是以进攻为主,而就四镇将军来说,则是以镇守一方为主。在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不少镇东将军。其中,就以下四位镇东将军来说,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镇东将军:曹操《三国志·魏书

  • 历史上公主有等级之分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公主

    最近在看一个问题,那就是历史上的公主相关的问题,很多人估计也都发现了,那就是公主好像就是公主了,也没有什么等级之分,要不就是长公主,小公主这样叫的,那么中国的历史上公主有没有这个等级之分呢?如果有的话,又具体是怎么划分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分析。古代的公主是有等级之分的,而且等级非常的森严,

  • 三国曹蜀魏三国的四大都督分别是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都督

    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四大都督,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东吴的四大都督,也即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但是,实际上,都督不仅东吴有,蜀汉和曹魏也有。就蜀汉来说,设立了永安都督,庲降都督、汉中都督、江州都督这四大都督,也即分别镇守蜀汉的各个要地。比如汉中都督需要承担防御曹魏的重任,魏延、吴懿、王平等名将曾担

  • 三国蜀汉能守住街亭的大将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街亭

    自从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就掌握蜀汉的军政大权,为了完成诸葛亮的刘备的遗愿,他平定南中地区,并处理好与东吴的关系,挥军北上,展开第一次北伐,没想到诸葛亮却让马谡守街亭,导致蜀军大败而归,如果当时诸葛亮重用这名大将,张郃可能就提前3年退休了,这人就是魏延。公元228年,诸葛亮带了20万精兵突袭曹

  • 三国时期蜀汉担任“征西将军”官职的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征西将军

    在汉末三国时期,按照汉朝军制,武将的官职从高到低依次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左右后四方将军,四征四镇四平四安和杂号将军等。其中,四征将军指的是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和征北将军。在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四征将军中的征西将军,主要就是为了对付蜀汉,比如灭亡蜀国的邓艾,就曾担任征西将军

  • 三国时期担任“牙门将”官职的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牙门将

    牙门将是古代官职的一种,起源于古代的一种防御工事“牙门”,负责在牙门里统领士兵指挥作战的将领被称为牙门将。在汉末三国时期,担任牙门将的人通常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勇武,以上阵搏战。牙门将后来演变成类似于主将帐下的偏将、副将的职位。对于蜀汉来说,因为实力相对弱小,所以需要借助于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