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亲王和郡王的区别比较

古代亲王和郡王的区别比较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470 更新时间:2024/2/9 2:03:00

在不少古装影视剧,尤其是以清朝为题材的历史剧中,观众朋友们时常会听到,亲王、郡王、贝勒、阿哥等称谓。这些人,无一不是皇帝身边的心腹爱将,或皇亲国戚。

由于我国古代存在较为复杂的王爵制度,以亲王和郡王为例进行分析,同样都是王爷,到底谁手中的权力更大,地位更高?为何仅相差一个字,二者间的地位便会有如此悬殊的差距呢?

中国古代封王封爵的制度,应该最早起源于战国末年。公元前207年,秦朝正式覆灭,楚国后裔项羽带领联军进入关中,尊楚怀王为义帝,自封西楚霸王,又把第一个进入关中的刘邦,封为汉王。

刘邦为了抗衡项羽,也是大肆分封异姓诸侯王,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应该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异姓诸侯王。

刘邦建立西汉之后,他又大肆分封宗室。直至汉武帝刘彻颁布“推恩令”,才解决这些尾大不掉的王爷们。

汉朝覆灭,随之而来的便是魏晋南北朝与隋唐。魏晋时期,皇帝的兄弟或者儿子会被封为一字王,其他近支亲属则被封为二字王。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统治者有意用王爵封号,来区别亲疏关系。

比如电视剧《薛仁贵》里,唐高祖李渊的堂侄李道宗,被封为成亲王。可李道忠在历史上的正式封号是江夏王,远远够不上亲王的标准。

总的来说,清朝之前,历朝历代的皇帝册封宗室,或者有功大臣,大多还是看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这些王爷的封号大多也很有讲究,基本字数越少,权利和地位越高。

明朝时期,朱元璋制定一字亲王,除嫡子继承王位之外,其他庶子封为郡王。

到了清朝时期,爱新觉罗家族把“亲”加于王号当中。譬如雍亲王、礼亲王、郑亲王等等。简单介绍了历史上的王爵制度,才有利于大家弄清楚亲王和郡王之间的关系。

清朝共延国祚267年,一共出现了12位铁帽子王。铁帽子王拥有世袭罔替的资格,其余各诸侯王则不会有这种特殊待遇。而想要成为铁帽子王的唯一硬性标准,就是看这个人是不是亲王。

清朝时期,宗室封爵等级制度是以亲王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便是郡王、贝勒,还有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等等。

从实际待遇来看,清朝的亲王每年能从国库领1万两俸银,约200万斤的粮食。郡王每年能领到5000两白银,约100万斤的粮食。其余贝勒、镇国公、辅国公的待遇,则要依次往下递减。那我们从亲王和郡王所拿到的实际俸禄来看,亲王绝对独占鳌头。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连平常公司里,那些工资待遇高的员工,无一不是业绩突出,或者与老板沾亲带故。

更何况是封建时期,王爵等级制度非常森严。亲王比郡王每年所获得的待遇要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也能代表亲王比郡王等级更高,地位更高。

那皇帝是以什么标准,册封亲王和郡王或者其他有功之臣?皇帝一般会凭借出身、军功,作为封王封爵基础标准。说得更直白点,能册封为亲王的人,无一不是与皇帝沾亲带故的宗室。

后金入关后,爵位授予必须以宗室血统为最基本的标准。郡王一般也是皇亲国戚,可能与皇帝只是远房表亲,或侄子叔伯,远不如亲王与皇帝的关系相近。

以薛仁贵为例子,历史上的薛仁贵,一生获得的最高爵位只是郡公,连国公都算不上。

由此可见,古代那些异姓将领,想要凭借军功获得亲王、郡王的封号,也是难如登天。除了西汉初期,刘邦不得已分封异姓王,以企图抗衡项羽为前提之外。大部分朝代,亲王都是只有与皇室沾亲带故的人,才能享有如此特殊的封号。

无论在任何朝代,亲王和郡王的册封,不外乎是靠血缘关系,另一种则是依靠军功和贡献。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一个人立了多大军功和对国家的贡献多大,他基本上也只能被封为郡王,不大可能被封为亲王(一字王)。

而且这种外姓王爷,所获得的爵位虽然可以世袭罔替。可继承到每一代,都要主动降爵一级。

另外,清朝册封的12大铁帽子王中,只有两位是郡王,其余十位则是亲王。这也不难看出皇帝对于亲王(自己兄弟)的信任。

铁帽子王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除皇帝之外,一个国家官阶等级最高的人选了。(魏晋时期就有类似铁帽子王的王爵,一般等级较高的宗室,会被封为亲王,或国王,即一字王,以历史上的国名为号,诸如齐王、赵王)

最后总结,一字王、二字王之间的区别,是从魏晋之后才出现。那时候开始给王爵分等级,比如亲王、郡王、县王。实际上,西汉初期,王就是王,是不分等级的。比如淮南王、常山王,这些和齐王、楚王都是平起平坐。

当然,随着每一个朝代的社会环境不同,各个封号和爵位制度,也会在细节上有所不同,大致无外乎是如此。

明朝时期,朱元璋所有子孙传承都是世袭罔替,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导致到了明朝中后期,遍地都是朱家王爷。这些藩王手中握有相当大的权力,以至于民怨四起。

包括唐朝和魏晋末年,都是因为各地藩王拥兵自重,才成为政权覆灭的导火索。清朝时期,爱新觉罗家族吸取前朝教训,没有把皇子们分封到各地,而是将他们都留在京城居住,相当于圈养。

亲王和郡王这二者之间,都是等级较高的两种王爵。亲王有可能是皇帝的弟弟、哥哥或者直系亲属,郡王同样也是皇亲国戚。

之所以亲王和郡王二者之间只相差一个字,差距却很悬殊,无外乎还是封建社会的糟粕制度在作祟。

所谓的铁帽子王、亲王或郡王,只是因为他们对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而获得了可以惠及子孙的特权。而这些高高在上的王爷们,根本不会理会民间百姓的疾苦

标签: 亲王

更多文章

  • 清朝有哪些皇后住过坤宁宫?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后

    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而坤宁宫,就是皇后的寝宫。皇后是天下女性中,地位最尊贵的,如果皇帝是“天”,那么皇后就是“地”。因此,皇帝取“乾”字,皇后取“坤”字,他们的寝宫之名就是这样得来的。说起坤宁宫,大家

  • 长春宫住过哪些后妃?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长春宫

    因为影视剧的传播,不仅令乾隆的富察皇后,成了许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同时也令她的住所,长春宫为人熟知。其实一开始,有的人会有疑问,皇后不是应该住在坤宁宫吗,为什么富察皇后会住在长春宫呢?其实,坤宁宫在明朝,原本是皇后特定的住所,皇帝则住在乾清宫。可是到了清朝,皇帝渐渐将居住

  • 明朝三位太皇太后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太皇太后

    明朝有十多位皇后,其中能够活着当上太后的不多,最终能够成为太皇太后的,就仅仅只有三位了。那么明朝这三位太皇太后,都有着怎样的经历呢?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她们的人生大不相同。一、诚孝昭皇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原配妻子。早在洪武二十八年,她就嫁给了还是燕王世子的朱高炽为世子妃。后来朱棣起兵靖

  • 历史上岳飞的薪资如何?换在现在是多少钱?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岳飞

    货币作为交易的重要媒介,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它重要的历史使命。中国又作为货币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其货币的演变更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由最初的以贝壳为货币,到后来的各种铜钱、元宝的人工货币。其形态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形态变化的同时,随着个朝代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货币面值与价值的换算也是不同的

  • 黄帝为什么姓轩辕?"轩辕"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轩辕

    很多人一定都知道“轩辕”这个姓,这在很多网文当中也算是高频出现而且自带狂炫酷特效的一个姓了。不过,虽然见的很多,但是你是否了解这个姓究竟从何而来呢?我国想姓氏文化与别国不同,几乎每一个姓都有很久远的历史,都可以往上追溯,那么这个自带王者特效的轩辕姓又是怎么来的?看过之后,下次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皇后

    长寿是很多人的梦想,虽然现代人比起古代人平均寿命是更长了,但这仍旧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同样,在平均寿命并不高的古代,活到七十那就是“珍稀动物”了。既然是珍稀,必定数量不多,那么在古代,活得最长的皇帝是乾隆,活得最长的皇后又是谁呢?她的一生又做过些什么事情,最后是怎么死的?1.

  • 浊酒是什么意思?古代的酒为什么有"浊酒"?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浊酒

    在很多古代的文学作品当中,我们都能够看到这样一个词“浊酒”,不管是小说还是诗歌中,浊酒的出现频率都是非常高的。浊有浑浊的意思,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酒,都是像清水一样透明干净的,并没有看到过浑浊的酒是什么样子,可能就没办法想象酒里面如果浑浊的话,都是些什么东西。那么,为什么古

  • 古代的公主,郡主,县主的区别比较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公主

    我们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各种“公主”,而除了公主之外,常见的还会有“郡主”等。这些一般都是古代对皇室之女的称呼,但是这些称呼之间必然会有些不一样的地方,例如家世、品级等。那么在等级制度严格的古代社会,这些称呼分别指的是什么人?她们具体有哪些分别,应

  • 古代汉族男子都束发吗?古人为何要束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束发

    “束发”,是一个经常见于有关古代礼仪的词,一般指的是男子到了一定年纪就需要把头发全部扎起来,用一些物品固定住,然而很多人还是对影视形象中扎一半留一半的那种“飘然若仙”的形象念念不忘,认为那样才是美的。的确,从美不美的角度来看,束发总是更加的端正、肃穆,

  • 三国曹魏四位征西将军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征西将军

    魏国(220年12月11日266年2月8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宋书·百官志上》:“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黄初中,位次三公。汉旧诸征与偏裨杂号同。”在曹操掌权之后,四征将军,也即征东将军、征西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