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黄宗羲思想有哪些?

黄宗羲思想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115 更新时间:2023/12/16 0:42:54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浙江余姚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长子。

哲学思想

哲学上反对宋学中“理在气先”的理论,认为“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而是“气”的运动规律,认为“气质人心是浑然流行之体,公共之物也”。具有唯物论的特色。“盈天地皆心也”的观点又有唯心论的倾向。这与黄宗羲服役阳明学,深受其影响有关。黄认为学中“致良知”的“致”,就是“行”,两者别无二致。

教育思想

黄宗羲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黄宗羲在他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中专门列出《学校》一章。他认为学校中也要析讲时事时政,要明是非之理,也要对政府行为有所监督。认为学校的领导(“学官”)需要有较大的权力。学校也应广开言路,成为舆论场所。这种学校议政,参与是非判断,言论倡民主的观点在当时非常新颖。

设立学校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是黄宗羲限制君权的又一措施。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而是“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具体而言,就是一方面要形成良好的风尚,“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之气”,另一方面,则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设法左右政局。只有这样,才能使“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

黄宗羲还指出,太学的祭酒,应择当世大儒充当,其地位应与宰相相等,每年的初一,天子与宰相、六卿、谏议等都得前往太学。”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郡县的学官,也由名儒主之。每月的初一、十五,大会一邑之缙绅、士子;郡县官亦须前往听学官讲学,而且执弟子之礼。黄宗羲的这一设想,虽然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却是难能可贵的。应该讲,后来康有为、梁超等人提出来的君主立宪方案,在黄宗羲这里已经有了最初的萌芽。

黄宗羲反对单一的科举取士,主张使用多种渠道录取人才,以制度防止高官子弟凭借长辈权势在录取过程中以不正当的方式胜过平民。扩大了录取对象,包括小吏,会绝学(包括历算、乐律、测望、占候、火器、水利等等)的人,上书言事者等等。

黄宗羲并认为“学贵履践,经世致用”,这种理论实践并重的教育学习观点与他深受阳明学中“知行合一,知行并进”密不可分。黄宗羲在今浙江宁波、绍兴等地办学讲学,培养了很多学生。著名弟子有万斯同、万斯大、全祖望、章学诚、邵晋涵、仇兆鳌等。

赋税思想

黄宗羲对经济的观点由现代学者秦晖总结,历史上的税费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明清思想家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称为“黄宗羲定律”。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曾提到这一定律。此后被引申到描述工业社会企业税费负担中去,如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刘禹乔、查颖等将黄宗羲定律初步引入到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研究中。

黄宗羲反对日益苛重的赋税征收。他说“吾见天下之田赋日增,而后之为民者日困于前,”指出江南的田赋特重,有些田亩将一年的产量“尽输于官,然且不足。”他分析了使人民苦于“暴税”的三害“有积累莫返之害”,指税制每经过一次改革,都导致赋税的进一步加重;“所税非所出之害”,指田赋征银,银非农业生产之所出,纳税者因折银而加重负担;“田土无等第之害”,指不分土地的肥瘠程度按一个标准征税,造成负担不均。黄宗羲提出的赋税主张是:

第一,“重定天下之赋”,定税的标准应“以下下为则”;

第二,征收田赋“必任土所宣,出百谷者赋百谷,出桑麻者赋布帛,以至杂物皆赋其所出”,生产什么缴纳什么,不强求一致;

第三,重新丈量土地,按土质优劣计算亩积,分别以240、360、480、600和720步作为五亩,即把土地分为五等,据等征税,消除因土地质量不同而带来的赋税负担不均的问题。

黄宗羲认为,要使民富,还必须“崇本抑末”。所谓“崇本”,即“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所谓“抑末”,即凡为佛、为巫、为优倡以及奇技淫巧等不切于民用而货者,应“一概痛绝之”。他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对传统的“重本抑末”的大胆否定。

标签: 黄宗羲

更多文章

  • 黄宗羲的政治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黄宗羲

    黄宗羲多才博学,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研究。尤其在史学上成就很大,而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一位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者,堪称是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限制君权《明夷待访录》一书计十三篇,该书通过抨击&

  • 清朝第一位被废的皇后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皇后

    博尔济吉特·孟古青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也是孝庄太后侄女,算起来和顺治还是姐弟的关系。同时她也是大清朝的第一位被废的皇后。作为顺治帝第一位册封的皇后,孟古青出身科尔沁部贵族的她,自小养尊处优娇纵,虽然如此,但还是不能抹掉她还是个聪明漂亮的女子。当初,年仅14岁的孟古青由多尔衮主婚

  • 民间常说的“二月二龙抬头”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讲述行云布雨、播撒甘霖的的苍龙爷的故事一,故事来源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来源于苍龙爷的故事,相传苍龙爷是遮山的保护神,相传就居住在遮山东北的苍龙潭中,他的老家在禹王店,镇平县五朵山是他的第二故乡。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讲述苍龙爷的传说故事。苍龙爷老家

  • 中国桥梁的世界之最有哪些?中国的世界级桥梁都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桥梁

    如果说中国的桥梁是世界上最好的桥梁?你信吗?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提升中国制造越来越让世界刮目相看。中国桥梁更是床下了多个世界之最。那么中国造了那么世界级的桥梁,中国桥梁的世界之最有哪些呢?中国的世界级桥梁都在哪里呢?以上问题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从数量来说,公路桥80万座,铁路桥20万座,

  • 民国国民党青天白日旗的历史由来及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青天白日旗

    青天白日旗是辛亥革命时期制定的第一面旗帜。由兴中会会员陆皓东设计。后来由继承兴中会的中国国民党沿用为党旗至今。旗面作蓝色,以示青天;旗中置一射出叉光的白日图案。“青天白日”是中国国民党党徽。1925年后国民政府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中华民国国旗。1

  • 古代王爷的俸禄有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爷

    曾几何时,“穿越”一词火遍网络,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穿越到皇亲贵族家庭,这样就可以自出生时起就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一生都不用再为生活中的琐事,徒劳的忙忙碌碌,但又担心自己运气不好,降生到一家平民家中,不但从小就要学习各种各样的谋生方法和手段,为了不让生活穷困潦倒,一直操劳,其实

  • 刘表帐下有哪些名将?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表

    三国前期,要属谁占据的地势最好,那非荆州刘表莫属了。荆州大地不但丰饶,还易守难攻,是诸雄都想要的地盘。刘表占尽先机,先他们一步占有荆州。众人都以为雄踞荆州的刘表会发展得比较好,可以一争霸主之位。可刘表却是个没有大理想的人,最后被曹操给攻伐了。刘表死后,他麾下的三位大将也另谋出路。说来也巧,刘表的这三

  • 唐朝时期赶考一次需要花费多少钱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

    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是一个国家的中坚力量,尤其是在科技大爆发的现代社会,能够拥有数量较多的科技人才,才能让国家发展日新月异。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就曾明确提出,人才是国家强盛的第一要务。战国时期推崇管仲的稷下学官,根据管仲的治国思想,汇编而成的《管子》一书中,就曾提出了天下&l

  • 东吴孙权子女盘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权

    一:孙登我们都知道孙登是孙权的长子,也是最得意的太子。孙权封吴王的时候就立他为太子,同时给他安排了一些列豪华的辅助阵容。比如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孙权称帝孙登被封为皇太子。在未来的生活中,孙登对孙权多有匡正,可惜孙登三十三岁英年早逝,谥号为宣太子。孙登有三个儿子,其中孙璠和孙希很早就去世了。另

  • 清朝正一品大员的待遇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正一品

    清朝的官员是分为九品十八个级别,其中最高的就是正一品,想成为正一品大员那可是相当不容易的,据说在朝中的一品大员,数量很少,大约只有十五个上下,因此,正一品大员的待遇还是很好的,那么他们的待遇具体是怎么样的呢?由于社会阶级差距极大,所以有了高考的存在,可以说高考是一次最公平的机会,留给底层阶级孩子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