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废史立牧”说的是谁?“废史立牧”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废史立牧”说的是谁?“废史立牧”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200 更新时间:2024/1/26 0:06:35

“废史立牧”说的是谁?“废史立牧”的历史典故是什么?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东汉末年,汉室权利每况愈下,刘焉向朝廷提议,分别派出刘氏宗亲还有朝廷重臣到各州担任州牧,其权利在刺史、太守之上,这样便能稳住天下大乱的局势。这便是当时著名的“废史立牧”,只不过立州牧这件事并没有朝刘焉说的方向发展,而是进一步形成天下被诸侯割据的局面。所以东汉末年之所以会被军阀分割,和刘焉的提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刘焉的真正目的恐怕也是让人意想不到。

刘焉,因为其子刘璋暗弱,家族势力遭外来人口刘备吞并,往往不太为人所重视甚至被低估。但翻开刘焉生平事迹,便会发现他是一位颇为雄心的人物。

刘焉其人,生年不详(但是这个应该是可以进行推测的,有记载167年汉桓帝诏举贤良方正,而在汉代这个察举(贤良方正)是一定要满四十岁才有资格去做的,那么据推测,刘焉应该是年满四十左右的时候举贤良方正,以此减去四十年,刘焉应当大约是127年左右出生,前后差距应当不会特别大,本文之后的讲述也将会按照这个时间进行大致年龄上的推算),字君郎,江夏郡竟陵人,其也是血统正宗,和我们之前所说的刘表是同宗,均为鲁恭王刘馀的后代,虽然只是旁出支脉(支庶家焉),但怎么也算是汉室宗亲,比起来历不明、自称汉室宗亲的刘备,还是要正宗许多。所以,其年轻的时候,相较于平常人还是颇具家底的,从小到大也是走的仕族路线,在仕途上较其他人来说会容易不少,而这多半也是其宗室身份带来的好处。(《三国志》中明确记载,“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其中的中郎就是因宗室身份而获得的职位)。

刘焉有一位老师,名叫祝恬。这个祝恬是一个什么身份地位,值得我们单独拿出来说。他是当时的司徒,位列三公,可以说是当时的一位极具权力和名望的人物(袁绍的一个最响的名片不就是四世三公嘛)。这样的一位老师,无疑给了刘焉非常足的政治底气,但是不久之后,祝恬老师就去世了,祝恬老师去世之后,刘焉作出了一个自己安分守己的选择,以守丧为由,果断辞官,退居二线,从政治人员转型变为知识研究型人员,这一步选择,既符合刘焉本人早年的自守战略,而且也成功地避开了6年之后的党锢之祸。

刘焉和刘表虽然均为宗亲,祖上同宗,但是两个人的做事风格也是截然不同,之前我们也介绍过,刘表年轻的时候可以说是少年激昂,站在风口浪尖之上,积极与宦官进行碰撞,最后结果就是刘表虽然收获了人望,却也遭受了党锢之祸,在外逃亡多年。刘焉退而保身,而且选择教学,明为隐居,实际上也是用宣讲儒法为自己积攒名声,以求日后可以东山再起,重回朝廷。

果不其然,七年之后,也是我们上面提到的,167年刘焉在宦官和名士两方皆不得罪的情况下,成功地凭借自己的名望和德行举贤良方正,再次回到了朝廷,同时刘焉也应该是感觉到了朝中宦官和士大夫之间势如水火的局势和难以调和的矛盾,又辗转任洛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职,简言之就是东奔西走,四处避祸,效果也确实是显著,刘焉几乎避开了所有大规模的党人与宦官的纷争,虽然我们不能明确的去评判刘表和刘焉的做法谁更正确,二者的行为也都带来了不同的收益,但是刘焉的做法着实是一个官场之中的明智之举,使得他具有官场之中的有效话语权,也为他之后的“一计立诸侯”确立了优质条件。

188年的时候,刘焉看到了汉灵帝治理之下超纲混乱、王室衰微的情况,身为朝中太常的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出自《三国志》)。”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现在的刺史和太守用贿赂的方式买官,而买官之后为了自己能够回本又必然会去剥削百姓,进而民不聊生,底下叛乱多发,此时如要解决这样的局面,就要挑选清廉且有名望的官员去接受他们的官职,同时将刺史升级成为州牧,加强地方权力,即可镇压的住地方叛乱的情况。

刘焉的建议第一眼看过去其实会觉得没有什么毛病,在当时的局面下,既然地方四处叛变,刺史又无实权镇压,那就加强地方权力,地方完成自我镇压不就可以减弱朝廷的压力么,但是长远地看,本身就中枢政权乏力的东汉,皇帝的权威日益下降,此时将地方权力交于州牧,让州牧自我行政、自我征兵,必然会进一步导致朝廷威严下降,以致最后崩溃的局面,而朝廷一旦失去控制力,群候割据的时代也就即将到来。而这,就是我前文所说的“一计立诸侯”。

与此同时,刘焉也给自己继续安排了一份稳定且安逸的工作,他自己提的建议,就一定要给自己保证足够大的权益,不是说清廉且有名望的官员嘛,不就是我喽,于是刘焉又自请任命交州牧。

交州在哪里呢?是当时的最南方,远离纷乱的中原地带,可谓是天高皇帝远,刘焉请命至此,也不难看出,他打算完成自己毕生自保的“大业”,彻彻底底的避开所有祸事,到一个安稳的地方做自己的一方老大,只不过,就在刘焉还没有行动的时候,其幕僚便找到了他,指出了一条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即是请命为益州牧。益州偏安一隅,进可攻,退可守,待天下局势未明之时,或有君临天下的机会。当然,这便是后话了。

标签: 废史立牧

更多文章

  • “四分五裂”有什么历史典故?“四分五裂”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四分五裂

    “四分五裂”有什么历史典故?“四分五裂”出自哪里?接下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在我国的成语宝库中,有些看上去就不像是成语,反而像是俗语。比如四分五裂,怎么看都不像是个成语。所谓“更像成语”,至少是要出自正规史书的原文(大意),比

  • “赔了夫人又折兵”说的是谁?“夫人”又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赔了夫人又折兵

    “赔了夫人又折兵”说的是谁?“夫人”又是谁?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赤壁之战之后,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嫁给了刘备,孙夫人刚强勇猛,身边的一百多个侍婢个个都拿着刀守卫在她的身边,刘备每次进入房内,都很害怕。孙夫人依仗自己

  • 历史上有哪些是属相为兔的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属相

    十二生肖是我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从古自今,不管普通老百姓还是达官贵族,没有人不知道自己属什么。我是属兔的,属兔的人乐观向上,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据记载历史上有40多位皇帝是属兔的,下面我来盘点一下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几位。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0年出生,原名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电视剧照)光武帝

  • 清朝宗人府有什么用?宗人府是干嘛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宗人府

    “宗人府”,官署名,是中国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凡是宗室陈述请求,替他们向皇帝报告,引进贤才能人,记录罪责过失。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期,1370年(洪武三年)称大宗正院

  • 古代的“炸营”是什么?冷兵器时代为什么会出现“炸营”?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炸营

    古代的“炸营”是什么?冷兵器时代为什么会出现“炸营”?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炸营这件事情其实小编并不知道是啥意思,但是看名字话说不会是把军营给炸了吧?所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还是值得研究研究的,所以这个古代为什么会发生炸营情况呢?这个

  • 古代的“攻城器械”和“守城器械”分别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攻城器械

    古代的“攻城器械”和“守城器械”分别有哪些?哪个好用?今天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我国的古代战争中,关于城市的攻防战一直是历代兵家战争的焦点,因为一座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人口密集,资源丰富,城市又往往建设在交通要道之

  • 周朝为何要规定后宫嫔妃数量?121个是依据什么定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周朝

    周朝为何要规定后宫嫔妃数量?121个是依据什么定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历朝历代的皇宫里面,后宫妃嫔一定是有的,但是至于后宫里面究竟有多少人,恐怕很多人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因为有时候妃子很多,有时候只有皇后一个人。而很多人认为,周朝时期的周王宫里,后宫妃嫔的数量有规定是121个人,这个规

  • 最具特色历史十大起义口号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起义

    最具特色历史十大起义口号,你服哪一句?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自秦始皇建立中国第一个皇帝政权以来,中国农民起义运动一直风起云涌,沉重地打击了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权,有的甚至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王朝。纵观二千多年来成千上万次的农民起义,他们无不是在起义之初就提出了十分响亮的口号。尽管

  • 东汉的地域是怎么划分的?东汉十三州是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东汉

    东汉的地域是怎么划分的?东汉十三州是哪些?今天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我国的一级行政区划,元明清称“省”,宋朝、金朝称“路”,唐朝称“道”,南北朝以前至西汉皆称“州”。只不过到了南北朝,州越来越多,

  • 诺贝尔奖开始于什么时候 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工业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