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少林寺的名字是谁起的_少林寺名字的由来

少林寺的名字是谁起的_少林寺名字的由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59 更新时间:2023/12/24 3:34:21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每个来到少林寺参观的人,都会在山门前拍照留影,那么山门牌匾上的“少林寺”三个字,到底是谁提笔写的?

传说一:“少林寺”匾额是从康熙手书章中选取出来拼合而成,也就是所谓的集字。

康熙帝从未到过少林寺,山门高悬“少林寺”匾额是从康熙手书文章中选取出来拼合而成。少林寺借清圣祖的字传名,清圣祖因少林寺借字宣威,这就叫两全其美。

传说二:原来是康熙皇帝写的,但现在能留下来也就唯一个“林”字是康熙皇帝的亲笔。

据说是,1928年军阀混战中,一场大火把牌匾上的“少”字烧的了无痕迹。传闻,当时一个自称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后代的人,好书法,他仿康熙的笔法修复了这块匾额。当他把写好的“少”字与“林”“寺”二字放一块时,僧人都称赞三个字如同出自一人之手。正当准备镌刻时,有一老衲却要求,“为了让后人知道少林寺的这段血难史,刻“少”字时,要留个“缘起”,好让人看出一点破绽”。此被传为匾额佳话。

关于这场大火,有人说这个匾中的“寺”字也被烧掉了。于是,少林寺重整时,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又题了“寺”字。赵老似乎为了不与康熙大帝的字相提并论,有意将“寺”字写小了一点。

传说三:“少林寺”确为康熙皇帝御笔亲写。

因为,匾额的“林”字的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

据说,清康熙年间,少林寺山门修建完毕后,唯有山门上的匾额一直空着,少林寺方丈敬斋大和尚,为了这块匾额,曾兴师动众,想让朝庭题写,但效果不佳。清康熙43年(公元1687年)的一天,京都传来圣旨,说康熙大帝要出游中岳,闻知皇上要驾临少林,方丈敬斋大和尚认为这是双喜临门的事;一来给少林寺增辉添彩;二来乘机请皇上为少林寺书写匾额。

可怎样才能让皇上题写这块匾额呢?为此,他坐禅九日,定中生慧,计上心来。当康熙大帝在文武百官及御林军陪护下,浩浩荡荡来到了少林寺山门,敬斋大和尚率领全寺僧众正在山门前迎接。康熙大帝看到雄伟的少林寺山门抖拱层叠,庄重一新,点头称赞。但,又见山门上匾额高悬,只是空白一块,不住摇头,好奇地问道:“大和尚,山门新建,巍峨壮观,为悬着一块空的匾额?”

敬斋大和尚见皇帝示问,喜上眉梢,前合掌对康熙说道:“为迎万岁驾到,全僧将原有自题的一块匾扯了下来,现正有寺内一老一小俩和尚书写,请万岁指示”说着,他挥手让众僧迅速散开,从众人身显现出一老一小俩个和尚正在山门前的地上,铺纸写着“少林寺”,这一老一小和尚,一个拿着小扫把似的粗笔,一个拿着写小字笔,写得满头大汗,那“少林寺”三个字被写得歪歪扭扭,大字如斗,小字如蚁,纸张一片。

康熙大帝上前一看禁不住大笑着说:“这哪里是写字!”敬斋大和尚看时机一到,率僧众齐声高呼:“请万岁御赐!”康熙大帝听到众僧齐声请求,见不可推辞,他从容地拿起笔来,就在山门前,挥笔题写了“少林寺”三个大字。至此,这三个字高悬山门直到今天。

标签: 少林寺

更多文章

  • 城隍庙中供奉的是谁_城隍庙中是哪位神仙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城隍庙

    在中国,可以看到许多城隍庙,里面供着城隍老爷。每年,人们还会在特定的几个时间内祭拜城隍爷、赶庙会。那么城隍爷究竟是什么人呢?它是怎样逐渐发展而来的呢?古代传说守护城池的神称为城隍,它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它的职权范围相当于人世间的县官老爷。道教把城隍当作“剪恶除凶,护国保邦&rdqu

  • 包拯的官职和权力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包拯

    包大人当时是吏部郎中 龙图阁学士 权知开封府事。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官职:宋代的官职很复杂,复杂到混乱。“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事。” 历史上称为差遣制。其中官名只表示官位和俸禄的高低,叫做正官、寄禄官,简称为官。其他一些文官还有学士、直阁等头衔,

  • 枢密使简介_枢密使是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枢密使

    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为枢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从事,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大到了极限,枢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权侔于宰相”。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

  • 本命年介绍_本命年的习俗有什么_本命年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本命年

    本命年最初为五行数命回归之年,即60年一本命年,目前主要是十二年一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民谣是关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写照。故民间通常把“本命年&rdquo

  • 竹林七贤是哪七位 竹林七贤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中国魏晋时期七位名士的合称,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他们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肆意酣畅,因此,世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文章创

  • 五斗米道是什么_五斗米道是谁创立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又称正一道、天师道、正一盟威之道,是道教最早的一个派别。据史书记载,在东汉顺帝时期,宦官外戚专权,朝野黑暗,人民灾难深重,反抗情绪激烈,于是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又称张道陵)弃官入川,学道于鹤鸣山(今成都大邑县北),并结合民间原始宗教信仰,著作道书,馥革当地民族原有的巫道,开创五斗

  • 男左女右的习俗怎么形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男左女右

    “男左女右”是一种习俗,比如在结婚照上,总是新郎在左,新娘在右。中医为病人把脉时,也是“男左女右”的规则:男患者先搭左手,取其气脉。女患者先搭右手,取其血脉。大夫们说如果不遵循这一规则,就出现了“阴差阳错”的现象,万万不可颠倒

  • 五德终始说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五德终始

    邹衍,也作驺衍,号“谈天衍”。齐国(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战国末期的哲学家、阴阳家。建立于阴阳五行基础上的“五德终始”说是他学说的核心所在。邹衍认为,从天地剖判以来的人类社会都是按照五德(即五行之德)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的。而五德转移是仿照自然界的五行

  • 不法古不循今是什么意思 不法古不循今谁提出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不法古不循今

    “不法古,不循今”是商鞅的变法理论,代表了法家思想,要求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法家人士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于是,商鞅明确地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认为&ld

  • 古代的纸窗户是如何遮风避雨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代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老百姓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好了。现在热门居住的环境也是越来越好了,有很多的房屋结构都是有自己的特色的,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架构,北京的四合院。其实,四合院也叫做四合房,顾名思义就是在房屋的四个面都有房屋,也就是东南西北。由于组成了一个院子类型,所以便叫做四合院了。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