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哪些谥号是贬义的?

哪些谥号是贬义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857 更新时间:2023/12/7 21:37:29

中国古代的礼谥法制度是非常有趣的,从西周宰相周公姬旦制定礼谥法,一直用到清末,沿用了三千多年。作为历史爱好者,我将自己整理的礼谥法相关资料与朋友们共享。谥号有好坏之分,好的就吹捧到了天上,坏的,就贬损到十八层地狱,各种趣味,精彩纷呈。

记载礼谥法制度最详细的一部文献,就是上古时代成书的《逸周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最好看注释版。这位朋友只问了谥号中的“恶谥”,那么本文也只针对恶谥号回答,对于褒谥不再动笔墨。

【礼谥法的由来】

礼谥法怎么来的?请看《逸周书》的记载:【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攻于牧野之中,终葬,乃制谥叙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小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传礼谥法是西周周公姬旦所制,主要是为了表彰有功、惩治恶行。大功大过均有谥号,宝马香车,与地位相称,自古皆然。

【礼谥法中的恶谥及举例】

(隋炀帝)

恶谥之一:炀、灵、隐。谥号中有美谥有恶谥。恶谥用的字很多,比如炀,灵,隐等,代表人物隋炀帝、汉灵帝和鲁隐公。死而志成,乱而不损,极知鬼事,不勤成名,死见鬼能曰灵;去礼远众曰炀;不显尸国,隐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意思是明不治国。隐拂不成,就是隐藏其邪恶本性,死不悔改。上述这些杂耍帝王正合谥号之意。

(汉灵帝)

恶谥之二:幽。谥号中,幽字不佳。当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攻进镐京,幽王姬宫湦被杀,西周灭亡,教训可谓惨痛。所谓幽,指的是早孤有位也,壅遏不通也,动祭乱常也。年轻丧父,登基患病,政令不通,祸乱纲纪、不明礼仪,皆谓之幽。对于幽字,历来还有不同看法,据闻还有为帝王过错幽隐之意。

(周幽王)

恶谥之三:厉。西元前841年,西周国人暴动,流放周厉王,建立共和。这位令人道路以目的暴君,称得上厉字这个谥号。何为厉?致戮无辜曰厉。厉王好杀,特务遍天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终至江河决堤,流放幽死,长留万古骂名。西周衰弱自厉王始,当时距离西周建国已210年了,又70年,西周灭亡。

(周厉王)

恶谥之四:悼。什么是“悼”?年中早夭、肆行劳祀和恐惧从处曰悼。此为恶谥。所谓年中早夭指的是中年丧身;肆行劳祀指的是纵欲淫乐,劳于淫祀;恐惧从处,指居处不安,悚然而惧也。哪个皇帝摊上这个恶谥,说明倒霉到家了。话说还真不少,春秋时代死于兄弟之手的周悼王姬猛和中年丧命的晋悼公就是典型例子。

恶谥之五:荒。外内纵乱、好乐怠政曰荒。所谓“荒唐”,其最初的意义也来源于此。淫于声色、怠于政事,内外纵乱,并非好事,此为恶谥。皇帝谥号中很少用荒字,很多都用于诸侯。比如西汉的梁王刘喜,成王刘顺、朝阳侯刘圣死后的谥号中均有荒字。

(楚庄王)

恶谥之六:慜。在国逢难、使民折伤、在国连忧、祸乱方作均为愍。没一个好词,这可谓内忧外患,战战兢兢。在国逢难,指死于宫廷政变;使民折伤,指苛政灾害伤民;在国连忧,就像成汤遭遇七年大旱,反正就是不让皇帝睡好觉。春秋国君中此谥号最多,宋愍公、鲁愍公等,这些倒霉蛋都是死于权臣之手。

恶谥之七:庄。很多人都以为“庄”是美谥,其实不然,不信请看解释:兵甲亟作、睿通克服、死于原野、屡征杀伐、武而不遂均曰庄。按字面这是美谥,看解释却是恶谥。除了睿通克服之外,其余都是指责征战不休,劳民伤财之意,甚至身死战场,一命呜呼。睿通克服者,通达而使之臣服也。最有名的当属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熊侣,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那位哥。

(周夷王烹齐哀侯)

恶谥之八:夷。克杀东正、安心好静曰夷。夷者,诛杀也,伤害也。成语“夷为平地”意思与此相同。克杀东正者,以杀为政,残莫大焉,诛戮不忌,伤人多矣。前面解释属于恶谥,但是安心好静属于平谥,不好不坏。前者恶谥如西周夷王姬燮,因纪侯上谗言而烹杀无辜的齐哀侯,可谓惨矣,恶谥正适合他。

标签: 谥号

更多文章

  • 古代哪些人死后才能拥有谥号?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谥号

    所谓谥号,就是一个人(泛指皇帝)一生的功过,颇有盖棺定论之意,一般皇帝才有谥号,但是偶尔大臣也有,甚至有的老百姓也有,于是大家避免不了疑问了:谥号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怎样的人才配有谥号?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私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

  • 古代权力交接中出现了多少次“禅让”?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禅让

    禅让(拼音:shàn ràng),是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前,尧把部落联

  • 明朝神机营是干什么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

    明朝的神机营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器部队,担负著“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的重任,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就好像今天的战略导弹部队一样,也是战场上的“杀手锏”。它是1410年征交趾时,明成祖朱棣在京军中组建了专门的枪炮部队,命名为神机营。这种独立

  • 《唐顿庄园》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顿庄园

    《唐顿庄园》的故事开始于1912年,终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持续十多年。剧集发生的背景,正是英国社会由近代向现代转型的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发生着巨变,而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局势也处在波涛诡谲的风云变幻之中。《唐顿庄园》第一季发生在1912-1914年,剧中格兰瑟姆伯爵一家生活富足,年轻人们无忧无虑

  • 乾隆帝最长寿的嫔妃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帝

    乾隆帝是中国最长寿的皇帝,康熙五十年出生,嘉庆四年去世,足足活了89岁。乾隆帝养生有功,比中国所有皇帝活得都久,但他还是比不上自己的妃子。乾隆帝有一位妃子,活了92岁,那便是婉贵妃陈氏。得益于今年夏天播出的两部清装宫斗剧《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的影响,对于乾隆的后宫,大家有了一定的认识。乾隆帝后宫人

  • 佛教中的三昧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佛教

    三昧(sānmèi)一词,来源于梵语samadhi的音译,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教内外对此词皆有不同的论述和解释。其有一般和特殊两层含义:它可以指通常的集中思虑的能力,或者指修习所得的,发展了的集中力。从而,它也就变成了可以使禅定者进入

  • 三姑六婆指的是哪三姑和哪六婆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姑六婆

    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听过像什么“七大姑八大姨”这一类的话,它们是为了表明一个家族人丁兴旺,人很多。虽然很多人都对“七大姑、八大姨”很熟悉或者说是略有耳闻,但很少有人听过“三姑六婆”。单看字面,相信有不少人会认为它和&ldqu

  • 愚人节各国风俗和禁忌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愚人节

    愚人节是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流行的民间节日,并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以各种方式互相欺骗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后才揭穿并宣告捉弄对象为“愚人”。各国风俗美国如今,每逢愚人节,不管对方是否相识,美国人都会开些小玩笑。在愚人节比较常见的把戏是指着别人的鞋子说:

  • 愚人节的套路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愚人节

    首先要记住4月1号这天是愚人节,在这一天,凡事都先用脑子想一想,然后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在没有想好以前,暂且认为全是假的,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事情。等确认无误以后,再做出反映不迟。(如果遇到紧张而又重要的事,根据自己判断,有时也要相信)同时要具备反击的能力,争取主动,不让别人牵着你的鼻子走。顺水推舟:愚

  • 古代充军与参军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充军

    充军就是罚犯人到边远地区从事强迫性的屯种或充实军伍,是轻于死刑、重于流刑的一种刑罚,作为死刑代用刑“刑莫惨于此”。发遣罪人充军,秦汉时就有,宋、元创设,明正式入律,开始主要是出于卫所兵制充实军士的需要,后来成为重刑苦役制度,分极边、烟瘴(均4000)、边远(3000)、边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