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火药的军事发展历史介绍

火药的军事发展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734 更新时间:2024/1/24 20:23:11

火药用于军事,是从中国开始的:人们发明了火药,很快在军事上发挥了它的作用。在火药发明之前,古代军事家用火攻这一战术克敌制胜。在火攻中常使用“火箭”,即在箭头上附着易燃的油脂、松香、硫磺等,点燃后射敌方。

但由于这种燃烧火力小,容易扑灭,所以火药出现后,人们就用火药代替上述易燃物,制成的火箭燃烧就猛烈多了。有时在火药中加上巴豆、砒霜等有毒物质,燃烧后生成的烟四处飞散,相当于“毒气弹”。但这些都只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随着火药武器的发展,逐步过渡到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

时用于击退金兵的所谓“霹雳炮”、“震天雷”等,就是以铁壳作为外壳,由于强度比纸、布、皮大得多,点燃后能使炮内的气体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再爆炸,所以威力强,杀伤力大。从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到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这一转化标志着火药使用的成熟阶段的到来。

现代火药起源1771年,英国的P.沃尔夫合成了苦味酸,这是一种黄色结晶体,最初是作为黄色染料使用的(注意这一点,这说明其产生并没有受到所谓“黑火药的影响”,是偶然发现的,这也是黄色火药的名称的由来),后来发现了它的爆炸功能,十九世纪被广泛用于军事,用来装填炮弹。它是一种猛炸药。

1779年,英国化学家E.霍华德发明了雷汞,又称雷酸汞。它是一种起爆药,用于配制火帽击发药针刺药,也用于装填爆破用的雷管。

1807年,苏格兰人发明了以氯酸钾,硫,碳制成的第一种击发药。1838年,T.J.佩卢兹首先发现棉花浸于硝酸后可爆炸。1845年德国化学家C.F.舍恩拜因将棉花浸于硝酸和硫酸混合液中,洗掉多的酸液,发明出硝化纤维,即火棉·。

1860年,普鲁士军队的少校E.郐尔茨用硝化纤维制成枪、炮弹的发射药。俗称棉花火药。至此硝化纤维火药取代了黑火药作为发射药。

1846年,意大利化学家A.索布雷把半份甘油滴入一份硝酸和两份浓硫酸混合液中而首次制得硝化甘油,硝化甘油是一种烈性液体炸药,轻微震动即会剧烈爆炸,危险性大,不宜生产。

1862年,瑞典的A.B.诺贝尔研究出了用“温热法”制造硝化甘油的安全生产方法,使之能够比较安全地成批生产。

1863年,J.威尔勃兰德发明出了梯恩梯(TNT)。梯恩梯的化学成份为三硝基甲苯,这是一种威力很强而又相当安全的炸药,即使被子弹击穿一般也不会燃烧和起爆。它在20世纪初开始广泛用于装填各种弹药和进行爆炸,逐渐取代了苦味酸。

1866年,A.B.诺贝尔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发明出了达纳炸药。俗称黄色火药。

1872年,诺贝尔又在硝化甘油中加入硝化纤维,发明了一种树胶样的胶质炸药──胶质达纳炸药,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双基炸药。

1884年,法国化学家、工程师P.维埃利发明了无烟火药。这一发明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为马克沁重机枪的发明创造了弹药方面的条件,因为依靠以前的有烟火药,产生杂质太多,会导致阻塞,是无法用于机枪子弹发射的。至此有烟火药被取代,无烟火药成为普遍使用的发射药。

1887年,诺贝尔用硝化甘油代替乙醚和乙醇,也制成了类似的无烟火药。他还将硝酸铵加入达纳炸药,代替部分硝化甘油,制成更加安全而廉价的“特种达纳炸药”,又称“特强黄色火药”。

1899年,德国人亨宁发明了黑索今,它是一种比TNT威力更大的炸药。这是仅次于核武器的威力最大的炸药。从上述线索可以清晰地看出,黄火药系统是怎样一步步独立发展起来并导致了近代军事的重大变革的。在这一过程中黑火药已经逐渐被淘汰。

黑火药在欧洲长期被用于烟火和纵火用途,也被用来作为枪炮的发射药,但是只能适用于中世纪的那种力量有限的原始火器,如火枪火铳滑膛枪炮,不适于作为后膛步枪,机枪等近现代枪炮的使用,而中世纪火器跟近现代枪炮也完全是两种性质的概念,原理上,技术上,制造加工上都是完全不同的,不要被它们某些外形上的类似点所迷惑了。其力量也有限,在很多时候,近代西方战争中仍然主要依靠骑兵冲锋作为制胜的手段,一直到机枪被发明出来才结束这种情况,早期前装滑膛枪并不比十字弓威力大多少,并且长期与弓弩等共存使用。我们不应该被那些夸大其词的描述所误导。

作为发射药使用的黑火药在十九世纪就已经基本被淘汰了,随着无烟火药、双基火药、雷管、TNT等的出现,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军事革命,才有了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枪炮、火箭、炸弹、导弹。

标签: 火药

更多文章

  • 印刷术的历史起源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印刷术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

  • 雕版印刷的历史发展过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雕版印刷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将书稿的写样写好后,使有字的一面贴在板上,即可刻字,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凸

  • 雕版印刷的弊端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随着印刷品种和数量的急剧增长,每印一种书就要雕刻一回板,耗费的人力物力相当可观。于是,就向人们提出寻求一种更简便、更经济的印刷

  • 活字印刷是谁发明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是早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的中国人民发明的。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是一种印刷方法,通过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胶泥字块,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印刷版。活字印

  • 印刷术发明的意义及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而建立这一伟绩殊勋的莫大光荣属于中华民族。印本的大量生产,使书籍留存的机会增加,减少手写本因有限的收藏而遭受绝灭的可能性。由于印本的广泛传播及读者数量的增加,过去教会对学术的垄断遭到世俗人士的挑战。宗教著作的优先地位也逐渐为人文主义学者的作品所取代产读者们对于

  • 牙门将是什么官职?盘点蜀汉的五位“牙门将”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牙门将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牙门将是古代官职的一种,起源于古代的一种防御工事“牙门”,负责在牙门里统领士兵指挥作战的将领被称为牙门将。在汉末三国时期,担任牙门将的人通常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勇武,以上阵搏战。牙门将后来演变成类似于主将帐下的偏将

  • 纪晓岚一生有几个妻妾?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纪晓岚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纪晓岚一生有几个妻妾?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古代的才子文人的名字,至今仍能在老百姓中达到家喻户晓的并不多,那必须是才华无敌曾为一世之雄者,留下不少经典作品的,比如李白、苏东坡等大诗人。清朝有一大才子如今也仍在中国老百姓中间“大红大紫”,但并非因为他有多么厉害

  • 清朝的贝勒权利和地位如何 被封为贝勒的都是什么人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贝勒

    自周朝开始,我国古代便有了所谓的“分封制”,让有功之臣和诸皇子分封到各地,维持一方的稳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他的弊端也十分明显,就是外封的藩王容易引发叛乱。像春秋战国的形成和晋朝的“八王之乱”都是由于分封所导致的,到了明朝的时候,朱

  • 清朝是如何防止宦官专权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宦官

    在中国历史上阉宦最为严重的当属东汉和唐朝,尤其是唐朝,到了唐朝后期,这些宦官已经可以任意废立最为最高统治者的大唐皇帝,唐朝的亲王看到他们甚至要站在路边行礼,天可汗的子孙竟然沦落到这步田地。明朝的宦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王振、刘瑾、汪直、魏忠贤等等。他们从只能干些粗活的杂役,一步步太高,到了最后,内阁大

  • 哪些城市做过东北的省会?东北曾经被划分多少个省?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东北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东北曾经被划分多少个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提到东北的省会城市,人们就想到了沈阳、哈尔滨、长春。那么,在历史上,东北还有哪些城市做过省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东北的省会城市。地图编辑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为了强化“国”的概念,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