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的“成人礼”介绍

中国古代的“成人礼”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235 更新时间:2024/2/8 15:15:41

《天圣令》可以看出许多条文在唐令和宋令中发生了变化。例如,宋令将冠假(因举行冠礼而给予官员的休假)放在“右令不行”的附抄唐令部分。这表明,宋代已经取消了冠假。这种变化与冠礼实行的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冠礼作为成人之礼,是人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仪礼.士冠礼》篇详细记载了士之子举行冠礼的详细仪节。《礼记.冠义》则解说了冠礼的含义:“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行冠礼者,将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要履践相应的德行。

冠礼的举行,首先要通过占筮来选择一个吉日,然后由将冠者之父提前通知亲友来参加,并再次通过占筮来决定一个主持加冠的“正宾”,还要邀请一位协助正宾的“赞者”。

古礼,加冠要在庙进行,以示郑重。冠礼的主要过程,是由正宾依次将淄布冠、皮弁、爵弁等三种冠加于将冠者。这三种冠由卑到尊,暗示冠者的德性与日俱增,即“三加弥尊,加有成也”。周制即有冠礼,有“文王年十二而冠”之说。

汉代对冠礼非常重视。汉惠帝四年三月甲子,行冠礼,“赦天下”。景帝时,“皇太子冠,赐民为父后者爵一级”。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春正月丁亥“加元服”(即冠礼),不仅普赐诸侯王至于吏民金帛、牛酒、民爵,还“令天下酺五日”(《汉书.惠帝纪》、《景帝纪》、《昭帝纪》)。

东汉章帝还亲自参加其卫尉马防之子马巨的冠礼(《后汉书.马援列传》)。

汉至南北朝,冠礼仍受到皇家重视,晋武帝临轩,使兼司徒高阳王珪为太子加冠。临轩,即举行大朝会。

刘宋元嘉十一年(434年)文帝为营道侯将冠下诏。时有何桢《冠仪约制》和王堪私撰《冠仪》,“亦皆家人之可遵用者也”(《宋书.礼志》)。

《梁书.昭明太子萧统传》记“天监十四年(515年)正月朔旦,髙祖临轩,冠太子于太极殿。旧制太子着远游冠,金蝉翠緌缨,至是诏加金博山”,对于冠礼举行的隆重程度甚至超过先前的册立仪式。

《魏书.孝文废太子传》载后魏孝文帝冠皇太子恂于庙,亲自“诫以冠义”。

后齐皇帝加元服,用玉帛告祭圜丘方泽,用币告庙,择日临轩;皇太子冠,也有以制币告七庙和临轩之仪(《隋书.礼仪志》)。这一制度也为后代帝王沿用。

冠礼在唐朝已开始有渐弱的趋势。尽管《开元礼》有皇帝、太子加元服的详明仪制,但除了《通典.皇太子冠》记载了大唐贞观五年(631年)高宗行冠礼事之外,皇家子弟行冠礼基本不见于史料。而官员为子弟行冠礼就更加少见了。因此《文苑英华》载吕温元和中作《代郑相公请删定施行〈六典〉〈开元礼状〉》称“丧祭冠婚,家犹异礼”,这说明当时朝廷、民间已经不按照正礼的规定行事了。

柳宗元集.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写道:“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廷,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

孙昌胤为子行冠礼,却被大家嘲笑,这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不重视冠礼的情况。

《宋史.礼志》载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为皇子行冠礼。

宋徽宗时,曾亲制《冠礼沿革》十一卷,“命仪礼局仿以编次”。皇太子三加一醴,三加为折上巾、远游冠、九旒冕。有天子、太子、庶子、亲王、品官、庶人冠仪。但宋代无皇帝加元服之礼。

司马氏《书仪》载庶人冠仪,仍用“三加”,自筮日以下,初加巾,次加帽,三加幞头,开始简化冠礼,主张“男子年十二至二十皆可冠,必父母无期已上丧始可行之”。

尽管如此,冠礼仍然少有实行。

朱熹指出“温公《书仪》,人已以为难行”(《朱子语类.冠昏丧总论》),于是,在其所撰《家礼》中,对《冠礼》有所修改,针对司马光“近世以来,人情轻薄,过十岁而总角者少矣。彼责以四者之行,岂知之哉!往往自幼至长,愚騃若一,由不知成人之道故也”的感慨,提出“今虽未能遽革,且自十五以上,俟其能通《孝经》、《论语》,粗知礼仪,然后冠之其亦可也”。

可见,与唐朝虽《开元礼》有《冠礼》的内容,但实际生活中并不遵行的情况类似,宋代礼书上还在继续修冠礼,但除了宋真宗时为皇子行冠礼外,现实中冠礼仍然不受重视。如宋仁宗时蔡襄议曰:“冠、昏、丧葬,礼之大者。冠礼,今不复议。”(《端明集.明礼》)

曾巩也说道:“古之人重冠,于冠重字,字则亦未可忽也。今冠礼废,字亦非其时,古礼之不行甚矣。”(《曾巩集.王无咎字序》)

苏辙则说:“今夫冠礼,所以养人之始而归之正也……今皆废而不立。”(《苏辙集.礼以养人为本论》)

唐宋间儒学之士已无力改变冠礼的颓势了。冠礼的日趋废弛,致使冠假失去依托,而从《天圣令》宋令中取消。

标签: 成人礼

更多文章

  • 汉朝的“河西四郡”是指哪些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河西四郡

    所谓“河西四郡”主要是指汉朝在今天甘肃境内设置的武威郡、酒泉郡、张掖郡和敦煌郡。秦亡后,汉朝一方面注重开拓疆域;另一方面又非常强调各民族的统一,随之,甘肃也进入了历史的新阶段。河西四郡西汉初年,河西走廊一直是由匈奴占据,战事频繁,成为汉朝心腹大患。为此,汉武帝极力主张联合西域

  • 盘点历史上三位被誉万里长城的名将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万里长城

    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檀道济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檀道济檀道济是史上第一个自比长城的名将,他早年随刘裕参加北伐后秦和北魏等战争,屡建功绩,名震一时,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到宋文帝时,他已是仅存于世的北府军名将,声威远播,又掌握重兵,朝廷对之甚为猜忌。后来被骗入朝,将其枉杀,朝野为之叹惜。檀道济

  • 文官武将是怎么分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官

    文武分离是国家体制的重大变革,是社会政治、军事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文官武将分开,是指有了专职军将,文官不再率兵作战,这在史学界已达成共识。但是,文官武将究竟何时分开?人们尚存不同见解。从《史记》等古籍看,西周继承了夏商体制,虽分别设立了各种文官、武职,但卿、大夫既执掌政务,又受王命率兵出征,司马只主

  • 三班衙役是指什么人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衙役

    三班衙役是指衙门里的勤杂人员,他们一般分成三个部分。一是站班皂隶,类似今天的法警,负责跟随长官左右护卫开道,审判时站立在大堂的两侧,增加庄严气氛,维持秩序,押送罪犯,执行刑讯及笞杖刑。电视剧中官员出场时喊堂威的就是他们。二是捕班快手,类似今天的刑事警察,负责传唤被告、证人,侦缉罪犯、搜寻证据。也被称

  • 六六大顺说的是哪六顺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六六大顺

    “六”这个数字,一直带着一种比较顺畅的含义,古代很多文化中都包含有六,如婚姻需要的“六礼”,能够品尝到的“六味”,还有泛指各种谷物的“六料”等。而很多人比较熟悉的,有一句行酒令或者过年的时候经常说到的&l

  • 佛教说的人生八苦是哪八苦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佛教

    很多人都过着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日子,也把这句话当做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其实这句话原本也就没错,人的一生基本上都是要伴随着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倒不如让自己的心态积极起来,自信快乐的活着。佛曰人生有八苦,而这些苦都是我们能亲生体会的,而且没办法逃避只能去面对,但我们可以去选择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有助于我们

  • 为什么一定要学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

    为什么学历史历史不同于其他的专业课程,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课程。历史顾名思义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有一句名言经常出现在各种书籍甚至电视剧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是的,历史总是不断的重演,我们总是会认为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充斥着各种高科技,互联网,但是历史发生的事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谁提出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在《劝学篇·设学》中提出,“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

  • 蜀汉灭亡后刘禅的7个儿子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刘禅

    刘禅(207年-271年),荆州江陵人,即蜀汉怀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也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到了景耀六年(263年),在魏灭蜀之战中,曹魏大将邓艾从阴平攻入蜀地,克绵竹,杀诸葛瞻

  • 历史上在今天浙江省内建都的九个政权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建都

    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正所谓七山一水二分田。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成大致平行的三支,因此浙江也是割据一方的不错之地。浙江地区在古代一共建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