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斩首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 为什么一定要是斩首?

斩首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 为什么一定要是斩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951 更新时间:2023/12/22 7:58:51

斩首是古代死刑的一种,它是随着法律的建立而出现。但它作为军队中的一种刑罚始于何时?至今仍是个谜。

有人说斩首是春秋时期开始的。那时曾流传过孙武斩吴王宠姬的故事。据《史记·孙武吴起列传》载,孙武献《兵法》于吴王阖庐,吴王为考验孙武的用兵才能,当即命他训练宫女。孙武受命后,将180名宫女编成两队,并以吴王的两个宠姬任队长。

讲解要领,宣布纪律,待宫女们回答明白之后,才开始操练。先发令向右转,谁知宫女们却大笑不听命令。孙武又将要领讲了一遍,再次宣布纪律,又发令向左转,宫女们仍然大笑。

孙武宣布:“约束不明,中令不熟,将之罪也;约束已明而不知法者,吏士之罪也”,立即按军法从事,“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这一故事,是否能说明当时军中就有斩首这一刑罚呢?

其实春秋时期已公布了成文法,并把刑书铸在鼎上,从以往的不公布状态走向公布状态。法律以对付逃亡和镇压盗贼为重要内容。那时军队规模扩大,增加了新兵种,为了巩固部队,军事法已初步建立。不但对逃亡者使用酷刑,对练兵中违纪者也施以重刑。《左传》载,楚将子玉治兵,一天时间,就处死3人。类似孙武斩吴王宠姬的事,在军队中已出现。

另一种观点认为:斩首始见于西周。西周的刑罚共有墨、劓、剕、宫和大辟五种,称“五刑”。大辟是当时死刑的通称。据《尚书·吕刑》记载,西周有五刑之属3000条。根据犯罪人等级及罪行大小,各种刑罚都有不同的执行形式,规定着不同的条文。如死刑就有杀、斩、磐、膊、焚等多种。

据《周礼·秋官·掌戮》对死刑的解释,杀,“杀以刀刃”;斩,“斩以斧钺”。说明西周就有。那时的军队实行“国人”(自由民)当兵的等级制度,随着战争规模扩大,“军旅皆出于乡”,军队由6个师扩展为22个师,频繁地征伐争战。为惩治军中的犯罪者,习惯法和不成文法中均有“杀”、“斩”之刑。国王的军令、训词及权臣的命令是法律形式之一,《周礼·秋官·士师》载:“誓,用之于军旅”。

周武王率兵伐纣,在商郊牧野誓师(史称“牧誓”)时,就宣布过严明的军纪。如无命不许轻退,敌退不许追杀,务须严守约束,若有不遵者杀无赦。在这次作战中,当周军攻入商都朝歌时,周武王对已死的商纣王,“乃射三发而后下车,击之以轻吕(剑名),斩之黄钺(铜斧)”,交将纣的头悬挂在大白旗上(见《史纪·周本纪》)。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斩首始于秦。秦的死刑,种类多,执行手段极其残酷。仅秦律中规定的死刑就有:弃市、斩、枭首、磔、戮、具五刑、戮尸、车裂、、定杀、纹和族等12种。其中“斩”和“枭首”,都属于“斩首”类。一说“枭首”是处死后悬头示众,不包括斩首。

那时车队中法律比较完备,据出土的秦简《军爵律》和《商子》载,对违反军令的人要按法严惩,对作战中畏死不前,临阵脱逃者,处以死刑。军中规定的死刑还有:“降敌”罪,“降敌者诛其身,没其家”,杀本人,全家还要没为官奴;“不得”罪,下级军官带兵作战,得不到敌人首级的,要处死;“誉敌”罪,赞扬敌军,瓦解士气者,要处“戮”刑。那时军队由于条件限制,执行死刑时,往往是斩首。

说军队斩首始于秦,不仅是其法律中明文规定有“斩”的刑罚,还因为一是秦建立空前统一的强大的封建帝国后,奉行了先秦法家关于“法”、“术”、“势”的法治理论,司法机构健全,立法完备严密,用刑严峻苛刻,主张依靠法律的强制力贯彻统治者的意志,强调重刑厚赏。

二是秦时军队中实行了赏勇罚怯的制度,认为士兵的勇敢在于“制”。军中还实行了征兵制度,从中下阶层的士民中征集兵员,为了巩固部队,赏罚十分明确,特别强调严惩和重刑,“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刑童则内畏,内畏则外坚矣”。

三是军队中普遍使用了铁制兵器,执行斩首时,较之春秋前使用的黄钺(铜斧)要便利得多。

但是,也有人认为,秦律中虽有“斩”的刑罚,并无“斩首”之刑。“斩”既包括斩首,也包括腰斩、斩手足以及处死后砍杀等。那么,军中斩首究竟始于何时?确实成了千古之谜。

标签: 斩首

更多文章

  • 军法的意义是什么 我国最早的军法出现在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军法

    在中国古代的许多典籍里,有“刑始于兵”,“师出以律”的记载,“兵律”、“军律”等军法也有许多专篇。特别是到了唐代出现了一套完整的包括“律”、“令”、&ldq

  • 间谍有何作用 中国最早的间谍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间谍

    间谍,是国家情报机关派出或指使进行窃取、刺探、传送机密情报或进行颠覆、破坏活动的人员。在中国的历史上,各朝的封建帝王都十分重视间谍的使用。他们遴选了各种人才,设置了专门机构,投入了大量金钱,使用了各种手段,为他们进行向外扩张或巩固政权服务。春秋末期的孙武,在著述的《孙子》兵法中阐述了间谍的作用和间谍

  • 古代窗户是用什么做的?在发明纸以前都用什么糊窗户?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窗户

    其实古代人在冬天还是非常艰苦的,没有玻璃做的窗子到了晚上还透风,可能发明纸张以后情况就有所改善了,但在这之前古人的窗子都是用什么做的呢?其实古代的窗子也不会都长一个样子,我们看到那种格子很多的窗户一般不会放在最外面,外面的门和窗基本都是实心。而且用来糊窗子的东西也非常麻烦,更重要的是不牢固,一阵大风

  • 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是指的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宫六院

    说到“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好像我们也经常听说过,这句话好像也是经常和皇帝帝王后宫联系在一起的,其实印象里面就是指的皇帝的妃子们吧,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个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到底是指的什么呢?有什么真正的含义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对于皇帝的后妃,俗言有三宫

  • 中国有哪些城市有雅称? 你所在的城市有什么别样的称呼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城市

    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独特的味道和气息,城市特点突出的就有个自己的别称,人们只要提到这个城市,就能联想到它最出名的地方,中国这些城市的雅称 ,你都知道吗?羊城广州广州花城,羊城 重庆山城 湘潭莲城重庆,山城 长沙星城,潭城 成都蓉城,锦城昆明春城,花城 武汉江城

  • 历史上的十大关口是什么 居庸关排名第一实至名归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居庸关

    关口是指通往一个地区的山口,历史上有十大著名关口,居庸关作为长城的重要关口排名第一,那么还有其余9关分别是什么。第一名:居庸关居庸关在北京市昌平县境内,为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是古代北京西北的屏障,旧称军都关。关隘两旁高山屹立,翠嶂重迭,山峦问花木葱茏,犹如碧波翠浪,因有“居庸迭翠&

  • 世界上的五大宝石盘点 被称为“宝石之王”的当选钻石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宝石

    宝石作为装饰品或者艺术品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却不是人人都能拥有得了的,地球上大约有3000种矿物,然而可作为宝石的矿物仅200余种,常见的宝石不过20多种。众多的天然宝石中,最最珍贵的当数“宝石之王钻石”、“绿色宝石之王祖母绿”、“华贵吉祥

  • 古代四大名楼盘点 成为诗人笔下的楼阁对象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四大名楼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那么,我国古代的四大名楼分别是什么呢?岳阳楼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岳阳楼矗立在湖南岳阳市西门城楼上 。 始建于唐 , 清同治六年(1867)再建。因范仲淹曾撰《岳阳楼记》而出名。纯木结构,重檐盔顶,主楼3层,通高19.72米,黄色琉璃瓦顶

  • 历史上六大古都 除了北京还有哪五个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都

    我国历史经历多朝更新换代,所选择的建都地点也有所不同,历史上有六大古都,分别指: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这六座城市。西安公元前ll世纪,西周首先在这里建都,称镐京。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于此,取名长安。以后,魏晋南北朝的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以及隋、唐两代均在这里建都,

  •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 古代的“五礼”分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五礼

    中国是个注重“礼”的国家,由古至今都是如此,“礼”字本有广狭二义。就广义说,凡政教刑法,朝章国典,统统称之为礼;就狭义说,则专指当时各级贵族经常举行的祭礼、丧葬、军旅诸方面的典礼。春秋以后,社会发生变革,古代礼仪逐渐被废弃,礼家着手整理、阐析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