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军法的意义是什么 我国最早的军法出现在什么时候?

军法的意义是什么 我国最早的军法出现在什么时候?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011 更新时间:2024/4/4 11:05:38

在中国古代的许多典籍里,有“刑始于兵”,“师出以律”的记载,“兵律”、“军律”等军法也有许多专篇。特别是到了唐代出现了一套完整的包括“律”、“令”、“格”、“式”俱全的军法,如《卫禁律》、《擅兴律》、《捕亡律》、《官卫令》、《军防令》、《兵部式》、《兵部格》等,详细地规定了军人的职守、赏罚。凡是违犯了“令”、“式”中的有关规定,就要按“律”、“格”进行惩处。

而最早的军法出于何时呢?还是一个谜。

军法是治军的法规,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具有阶级性、强制性。在中国的原始社会,由于那时处在公有制和军事民主时期,战争的胜败直接关系到部落的每个成员的生死存亡,作战时常常都是男女老幼志愿参加,不需要用带有强迫性的军法来进行约束。

随着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形成,氏族制度的瓦解和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战争开始成为争夺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斗争,原始社会时期军事民主制下的群众武装,开始蜕变为由奴隶主操纵的、专为压迫大多数人和掠夺财物的、夺取和维护奴隶主政权的军队。

这时,战争的胜败,直接关系到奴隶主贵族的切身利益。而对于军队的大多数成员平民和奴隶一来说,则关系甚小,他们对待战争的态度没有贵族那样积极。为了鼓励参战,提高军队的士气,便出现了带有强制性的各种行为规则和明确的赏罚规定。

对立功的军人,按圣旨或军律赏赐钱财、官爵、田地、奴仆,对违犯纪律和军律的官兵,处以杀戮、鞭打、徒刑等处罚。如《尚书·甘誓》中记载:夏王,为了确立其统治地位与有扈氏大战于甘(今陕西户县西南)时,在战前,召集了带领军队的六个贵族,进行战前动员和宣布作战纪律、赏罚标准。

规定凡是服从命令,忠于职守、勇敢战斗、努力完成作战任务的,就在宗庙里予以奖赏;不努力执行命令,完不成作战任务的,就要杀死在宗庙里或者降为奴隶。“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拏戮汝”。这种简单的口头规定军队纪律与赏罚的做法,是早期的军法。

有的认为,这种口头规定的纪律与赏罚,虽然带有军法的含义,但有很大的随意性,而且赏罚也不容易一致,还不能算是军法。我国的军法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因为这时,各诸侯国频繁进行“争霸”、“攻战”,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各诸侯国对攻战的赏罚都作了明文规定,建立起了一套以军功授爵制为中心的赏罚制度,并与严格而残酷的刑罚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带有强迫性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军法。

这些军法,虽然由于各诸侯国的情况不尽相同,实行的程度也不尽一致,但基本的精神都是根据官兵在战争中的表现和贡献,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惩罚。当时,实行得比较彻底,规定也比较具体的是秦国,而且在商鞅变法时就全面推行了这种制度。

据出土的秦简《军爵律》和《商子》等文献可以看到赏罚的具体规定。如:士兵个人,在战争中杀敌一人者,免除其全家徭役和赋税;士兵个人斩杀敌军官一名,并取得其首级者,授爵一级,赐田一顷,宅九亩和赏给一个农奴(庶子);大部队作战,在攻城战斗中斩首八千以上,野战中斩首二千以上,均评为“满功”,部队内各级军官都升一级,其中功大者可升三级;士兵五人一伍,其中一人逃跑,余下四人处以二年以上徒刑;畏死不前,临阵脱逃者,处以死刑,在千人大会上车裂等等。

此外,春秋末期的大军事家孙武,在其所著的《孙子》兵法一书中,也把军法列为进行战争的五大要素之一。写着:“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显然,当时的军法已经成为军队建设和进行战争的重要内容。

但是,也有的认为军法形成的时间还要早。据《周礼·夏官》记载:“国有大事,则帅国子而致天大子,惟所用之。若有甲兵之事,则授之车甲,合某卒伍,置其有司,以军法治之”。从这段文字看,显然早已存在军法。另据《司马法》记载说:舜时代的作战命令,是劝告式的,希望民军体念君王的困难,自动应命为国效力。

夏代的作战命令是强迫式的,在组成的军队中下达,希望民军完成君王所考虑的任务,商代的作战命令也是强迫式的,在军队列阵处下达,以统一全体的意志,共同对敌作战。周代的作战命令也是强迫式的,在和敌人将要交锋时才下达,用以激励士气,鼓舞斗志。“有虞氏戒于国中,欲民体其命也。夏后氏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殷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周将交刃而誓之,以致民志也”。

我们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军法的形成正和其它事物一样,有一个形成和充实的过程,那么,到底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还是夏朝之初?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标签: 军法

更多文章

  • 间谍有何作用 中国最早的间谍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间谍

    间谍,是国家情报机关派出或指使进行窃取、刺探、传送机密情报或进行颠覆、破坏活动的人员。在中国的历史上,各朝的封建帝王都十分重视间谍的使用。他们遴选了各种人才,设置了专门机构,投入了大量金钱,使用了各种手段,为他们进行向外扩张或巩固政权服务。春秋末期的孙武,在著述的《孙子》兵法中阐述了间谍的作用和间谍

  • 古代窗户是用什么做的?在发明纸以前都用什么糊窗户?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窗户

    其实古代人在冬天还是非常艰苦的,没有玻璃做的窗子到了晚上还透风,可能发明纸张以后情况就有所改善了,但在这之前古人的窗子都是用什么做的呢?其实古代的窗子也不会都长一个样子,我们看到那种格子很多的窗户一般不会放在最外面,外面的门和窗基本都是实心。而且用来糊窗子的东西也非常麻烦,更重要的是不牢固,一阵大风

  • 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是指的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宫六院

    说到“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好像我们也经常听说过,这句话好像也是经常和皇帝帝王后宫联系在一起的,其实印象里面就是指的皇帝的妃子们吧,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个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到底是指的什么呢?有什么真正的含义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对于皇帝的后妃,俗言有三宫

  • 中国有哪些城市有雅称? 你所在的城市有什么别样的称呼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城市

    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独特的味道和气息,城市特点突出的就有个自己的别称,人们只要提到这个城市,就能联想到它最出名的地方,中国这些城市的雅称 ,你都知道吗?羊城广州广州花城,羊城 重庆山城 湘潭莲城重庆,山城 长沙星城,潭城 成都蓉城,锦城昆明春城,花城 武汉江城

  • 历史上的十大关口是什么 居庸关排名第一实至名归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居庸关

    关口是指通往一个地区的山口,历史上有十大著名关口,居庸关作为长城的重要关口排名第一,那么还有其余9关分别是什么。第一名:居庸关居庸关在北京市昌平县境内,为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是古代北京西北的屏障,旧称军都关。关隘两旁高山屹立,翠嶂重迭,山峦问花木葱茏,犹如碧波翠浪,因有“居庸迭翠&

  • 世界上的五大宝石盘点 被称为“宝石之王”的当选钻石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宝石

    宝石作为装饰品或者艺术品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却不是人人都能拥有得了的,地球上大约有3000种矿物,然而可作为宝石的矿物仅200余种,常见的宝石不过20多种。众多的天然宝石中,最最珍贵的当数“宝石之王钻石”、“绿色宝石之王祖母绿”、“华贵吉祥

  • 古代四大名楼盘点 成为诗人笔下的楼阁对象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四大名楼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那么,我国古代的四大名楼分别是什么呢?岳阳楼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岳阳楼矗立在湖南岳阳市西门城楼上 。 始建于唐 , 清同治六年(1867)再建。因范仲淹曾撰《岳阳楼记》而出名。纯木结构,重檐盔顶,主楼3层,通高19.72米,黄色琉璃瓦顶

  • 历史上六大古都 除了北京还有哪五个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都

    我国历史经历多朝更新换代,所选择的建都地点也有所不同,历史上有六大古都,分别指: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这六座城市。西安公元前ll世纪,西周首先在这里建都,称镐京。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于此,取名长安。以后,魏晋南北朝的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以及隋、唐两代均在这里建都,

  •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 古代的“五礼”分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五礼

    中国是个注重“礼”的国家,由古至今都是如此,“礼”字本有广狭二义。就广义说,凡政教刑法,朝章国典,统统称之为礼;就狭义说,则专指当时各级贵族经常举行的祭礼、丧葬、军旅诸方面的典礼。春秋以后,社会发生变革,古代礼仪逐渐被废弃,礼家着手整理、阐析其意义,

  • 什么是枢密院?辽朝的枢密院官职有什么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枢密院

    枢密院辽初,辽太祖耶律亿自领兵马作战,次子耶律德光综理军务,加号天下兵马大元帅。辽太宗耶律德光灭后晋,沿晋制设枢密使管领汉人兵马。辽世宗耶律阮夺得皇位,囚禁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李胡,采纳汉人制度,设契丹枢密使,以统领契丹兵马。契丹枢密院称北枢密院,汉人枢密院称南枢密院。辽圣宗时,韩德让(赐名耶律隆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