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宋太祖活到成年的两个儿子是谁?宋太祖两个儿子怎么死的?

宋太祖活到成年的两个儿子是谁?宋太祖两个儿子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073 更新时间:2023/12/6 20:57:16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他去世之后,皇位传给了他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哥哥将皇位传给弟弟,宋太祖并不是独一份儿。但是大部分如此传位的,都是因为皇帝本身没有儿子。

可宋太祖不同,宋太祖生有四子,分别是长子滕王赵德秀、次子燕懿王赵德昭、三子舒王赵德林、四子秦康惠王赵德芳。在宋太祖去世之时,赵德昭和赵德芳都已活到成年。

既然有儿子,而且还有成年的儿子,宋太祖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看上去就比较奇怪了。因为这样,后世对于赵光义的继位,充满了质疑。

有个故事叫“烛影斧声”,就是影射赵光义继位不正,是弑杀兄长得来的。是这种想法的人,从古至今都有,对赵光义的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不过当初都没能弄明白的事情,到了今天,缺乏证据和史料,自然更不可能得知。相比于赵光义继位是否正统,是否真是宋太祖传给他的,小编更感兴趣的是,在赵光义继位之后,宋太祖那两位活到成年的儿子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燕懿王赵德昭是宋太祖次子,母亲是孝惠皇后贺氏。乾德二年,年长的赵德昭出阁。按照一般做法,皇子出阁当封王。

然而宋太祖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所以打破了这一惯例,虽然授予赵德昭高官,但是却并没有封王。

在此后的时间里,都是赵德昭建立功勋之后,宋太祖慢慢的给他增加食邑。就这样赵德昭一步步升迁,却到宋太祖去世都没有封王。

赵光义继位之后,赵德昭才得以封王。大家看到这儿,也许有人会想那宋太宗对这个侄子还是不错的。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个人认为,宋太宗继位之后,封王一事只是做给大臣们看的,彰显自己的仁义。如果他真杀了赵匡胤的儿子,那么必然引发天下争议,他的皇位可就坐不稳了。所以宋太宗对赵德昭厚赏宠信,但赵德昭最后却并非善终。

有一次赵德昭随宋太宗攻打幽州,夜晚敌军突然袭击,众人找不到宋太宗,于是军中一些大将就打算拥立赵德昭登基,主持大事。

这事儿虽然没成,但是宋太宗知道后却非常不高兴。后来战争结束,宋太宗没有论功行赏,赵德昭前往请命,却遭到呵斥。宋太宗说:“这事儿等你当上皇帝再说吧,到时你想怎么封就怎么封。”

赵德昭从宫里出来,转头就在家自尽了,享年28岁。

除了赵德昭之外,赵匡胤四子赵德芳也活到叔叔继位。和自己的哥哥赵德昭一样,赵德芳也备受叔叔赵光义的宠爱,多有厚赏加封。

不过赵德芳死的比自己的哥哥还要早,太平兴国六年去世,享年23岁。值得一提的是,赵德芳其实就是八贤王的历史原型。

标签: 宋太祖

更多文章

  • 陈友谅的儿子是谁?陈友谅的儿子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陈友谅

    元朝末年元朝政府统治无道,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元朝的黑暗统治。陈友谅便是当时比较大的起义军的首领,后来建立陈汉政权,与朱元璋的明争锋。虽然最后朱元璋胜利了,但陈友谅也不是让人小看之辈。我们都知道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中箭身死了,那么陈友谅输给朱元璋之后,他的儿子怎样结局,大家

  • 清朝300年27位皇后列表盘点 钮祜禄氏姓氏出了6人堪称之最!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后

    清朝皇后自皇太极建立清朝到末代皇帝溥仪,经历了两百多年历史,一共出了27位皇后,其中10位皇后是追封的。清朝最初通过满蒙联姻来巩固、发展权势,所以皇太极、顺治两朝的皇后都是蒙古人;康熙朝后,满蒙联姻不那么重要了,所以之后的皇后都是满人。当然,依旧不变的选皇后规则是讲究出身。孝昭仁皇后在这27位皇后中

  • 男女授受不亲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男女授受不亲

    据《孟子·离娄上》载:“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授,给予;受,接受。“男女授受不亲”,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是儒家礼教之一。但孟子并不拘泥于此,而是对其采取灵活的态度。有个叫淳于

  • 道生万物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道生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首句,是对宇宙起源的一种探索和认识。在老子看来,“道”实质上是“无”,“一”是代表由精神性的“道

  • 无为而治是什么意思_什么是无为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无为而治

    “无为”是老子提出的政治思想,是相对于政治上的“有为”而言的。老子指出,“有为”政治带来的祸害十分严重。他说道,“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也就是说,防禁越多

  • 关于道家的经书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道家

    《道德经》《南华经》《冲虚经》是道家的三经。其中,《道德经》为大经,《南华经》与《冲虚经》为小经,后来修道的人,把这三经列为做功夫的必读之书。《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撰写。它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分《道经》《德经》两篇。《南华

  • 道家学派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道家

    道家学派,是在老子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学派。因为它推崇老子提出的道,主张一切行为都遵循于道,所以人们称其为道家。不过,用“道”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是从汉初开始的。道家也被称为德家。汉代淮南王因谋反而自杀,使用的理论是黄老之学,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

  •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_中庸之道的含义_中庸之道的内涵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的内涵是什么?有道是“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中庸”之“中”,表征为一个恰切的“度”,是在面对复杂对象时精确把握事情的“分寸”。“中”强调的度

  • 慎独是什么_慎独怎么来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慎独

    “慎独”是儒家创造出来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里强调的“道”是“慎独&

  • 四书五经指什么_四书五经是哪几部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也是明朝后的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的合称。《大学》和《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两篇。南宋大儒朱熹对《论语》进行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