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烽火狼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烽火”为什么叫“狼烟”?

“烽火狼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烽火”为什么叫“狼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673 更新时间:2023/12/29 19:02:38

“烽火狼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烽火”为什么叫“狼烟”?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很多文学作品当中出现“狼烟”两个字,我们就知道,这里说的是“烽火”,古代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就是点燃了烽火台上的烟火,等到诸侯率领大军前来护驾,才发现自己是被耍了。而烽火狼烟,都是代表“战争”的意思,也是同一个意思,那为什么要把烽火叫做狼烟呢?狼烟难道是燃烧狼粪之后冒出来的烟吗?

长城上有烽火台,烽火示警要用狼烟,而狼烟一般被认为是狼粪烧出来的烟。

为什么非要用狼粪来烧烟,第一个做出解释的是一位晚唐著名诗人,他说:“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这个解释后来还引出了更离奇的解释:狼烟的直来自于狼肠的直,肠子直了,便便产生的烟也就直了,这样一来,烽火的烟就能“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这样的歪理邪说听起来很有道理,连大名鼎鼎的李时珍都信了。他在《本草纲目》中就郑重其事地说:狼啊,肠子直,所以最后便便产生的烽烟就“直上不斜”了。

不仅医药学家李时珍信了,戚继光这样的大军事家也信了。他居然在自己对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书籍里说:南方狼粪少啊,只好点一把草,“火燃不久,一里之外,岂能目视”!他的意思是,还是烧狼粪产烟的效果最好,虽然他并没有烧过。

“狼烟”就这样以讹传讹,贻害千年。其实,狼烟是用于传递军事信息的,但“狼烟”一词却直到晚唐时才见诸文献,在这之前都是“烽火”“烽燧”“烽烟”。

故事得从那位用自己生命来哄他的亲亲宝贝褒姒开心的周幽王说起。周幽王在史上留下了大手笔的“烽火戏诸侯”典故,而“烽火”指的是“昼则举烽,夜则举火”,“烽”就是烟,用木柴杂草烧出来的烟。

早在唐朝,兵部就明文规定:每年秋天之前,要采集艾蒿、茎叶、苇条、草节,“为放烟之薪”。显然,烽烟是由燃烧艾蒿、茎叶、苇条、草节等产生的。

至于如何做到烟柱上冲、风吹不斜,唐朝也有明文规定:在烽火台上做烟囱。这种烟囱的大小、高度、建造方法,甚至于烽火的操作细则都写得非常详尽,以做到“烟直而聚,风吹不斜”,让下一个烽火台看到。

在唐朝,烽火的传递速度也是有规定的,“一昼夜须行二千里”。这在那个交通、通讯均不发达的时代已经是最为迅捷的信息传递方法了,所以国人一直用它,直到清朝。

如果烽火台真的用狼粪来烧狼烟,最大的问题是狼粪实在找不着!长安、洛阳距离850里,这是唐帝国的腹心地带,连皇帝都经常在两京之间往返。所以东都洛阳和京师长安之间驿站密布,烽火台也密布。

天宝十五载(756年),安史之乱的叛军攻陷潼关(在今两京之间)的那一天,由于烽燧吏卒皆溃,没有人能够发出烽火信号,因此至夜幕之时,“平安火不至”。正是这个信息使得唐玄宗下定决心逃往蜀地。这个故事说明,当时长安、洛阳间的烽火台设施非常完善,随时可以正常使用。

按照唐朝设置烽火台的规定,长安、洛阳间的850里至少应有30座烽火台。假设每座每月需用狼粪2斤的话,则每座每年需要24斤狼粪,30座烽火台每年就需要720斤狼粪。

这就麻烦了,因为狼是众所周知的野生动物。首先,狼先生们可不好找;其次,即使你找到了狼,还得保证自己不被它吃掉;第三,你还得等着狼先生们上厕所;第四,狼先生们上完了厕所,你还得第一时间上前去打包……

狼先生一次便便的量假设为1斤狼粪这就算是狼先生们中的“大胃王”了,这样,就算每个烽火台只负责自己的24斤狼粪,那每个烽火台也必须至少派出一个专人来负责狼粪这个事。

要么,你一次性找到24条狼,等着它们各拉一次狼粪;要么,你等着一两条狼,每条拉上十次狼粪。麻烦先不说了,就危险性而言,这简直就是拿生命去换狼粪啊!

而且,唐朝每个烽火台的人员编制是八个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职务,根本就没有专门负责收集狼粪的岗位及人员。

既然狼烟并非由狼粪燃烧而来,两者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那“狼烟”一词中的“狼”字从何而来?这恐怕与唐朝开国以来的国际形势有关:当时不断制造边患的周边少数民族都跟“狼”多少沾点儿边。

唐朝前期的主要边患是突厥,而突厥正是一个以狼为图腾的民族,经常在旗纛上放一个金狼头。

突厥的狼图腾曾经让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羡慕不已。他喜欢说突厥话、穿突厥衣服,也学着造有五狼头的 旗纛,并且胸有大志:“使我有天下,将数万骑到金城……顾不快邪!”这是要把大唐天下送给突厥人的节奏啊!最终,唐太宗没有容忍李承乾因为狼图腾而引发的瞎胡闹,把他废了。

唐朝后期的边患变成了回纥和吐蕃。回纥与突厥同俗,同样以狼为图腾。吐蕃虽然不以狼为图腾,但其地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属“狼星”的分野,也跟狼沾上了边,所以唐人对其有“狼蕃”之称。

这样一来,遇上突厥、回纥、吐蕃等外邦的虎狼之师入侵唐帝国领土,烽火台燃起烟火示警,也就是传递“狼来了”的信息。因狼而燃烟,两者合在一起,这才诞生了“狼烟”一词,其实和狼本身没有什么关系。

标签: 烽火狼烟

更多文章

  • 达尔文进化奖是什么奖?达尔文进化奖都颁给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达尔文进化奖

    达尔文进化奖是什么奖?达尔文进化奖都颁给哪些人?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世界上有一种奖项叫做达尔文奖,一听到这个奖,不清楚的人还以为是在什么方面特别有权威的奖项。不过当然了,也确实在愚蠢方面很有权威的奖项了。达尔文奖就是专门颁发给那些被自己愚蠢致死的人。因为达尔文奖是专门为了&

  • 黄鹤楼哪一年建成的?黄鹤楼名字由来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黄鹤楼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黄鹤楼是哪一年建成的?黄鹤楼始建223年的三国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饱受战火的侵袭,经过好几次的修缮才有今天的模样,黄鹤楼名字的由来也是有一段相当传奇的故事,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为国家5A级

  • 嵩山少林寺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少林寺

    在河南省登封县城西北12千米的少宝山阴,有一座千年古刹,这就是少林寺。本世纪80年代初流行一时的《少林寺》武打电影,其故事主要取之于少林寺的历史史实。少林寺的开山祖,是印度沙门跋陀。公元495年,跋陀从古印度跋涉到中国传教,得到虔信佛学的北魏孝文帝的器重。因为跋陀喜欢隐居于幽静之处,孝文帝就派人在少

  • 太尉的历代职能有什么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太尉

    太尉,官名,由战国时秦国的国尉演变而来。秦统一以后改称太尉,为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为三公之一。西汉初沿袭秦制,有事则置,无事则省,其地位犹如皇帝左右的最高参谋长,汉武帝时改大司马大将军。东汉复置,魏晋以后渐渐变成虚衔或加官,明清废。太尉在宋徽宗时曾被作为武官官阶名,是为武官官阶的最高一级。该词亦常用

  • “江”“河”的区别是什么?黄河为什么不叫“黄江”?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黄河

    “江”“河”的区别是什么?黄河为什么不叫“黄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黄河与长江,都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人类的生存很多时候都是要靠水的,所以在黄河与长江的周边,都有着一些很古老的文明。不过很多人有时候对于江和河的区

  • 古代“三班衙役”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衙役

    古代“三班衙役”指的是什么?三班之间有什么区别?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三班衙役”是指站班皂隶、捕班快手、壮班民壮一般将州县衙门的衙役笼统概括为三班,因此有三班衙役的通俗说法。其实,多数州县衙门的衙役都超出“三班&rdquo

  • “犯太岁”是什么意思?“犯太岁”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犯太岁

    “犯太岁”是什么意思?“犯太岁”是怎么来的?接下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讲的是到自己的生肖本命年时,皆会遇到所谓的“岁冲”(又称坐太岁)或“犯太岁&rdq

  • 古人为什么要定制“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具体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嫡长子

    古人为什么要定制“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男人身边往往有很多花花草草,身为皇帝更是多得数不过来。妻妾多了,儿女自然也多,原本多子多孙是非常幸福的事,但是因为子女过多所引发的问题也不少。普通百姓家一般有几个到十几个

  • 隋朝大兴城在什么地方?隋文帝为什么要另筑大兴城?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隋朝

    隋朝大兴城在什么地方?隋文帝为什么要另筑大兴城?接下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欣赏。隋文帝登基后的第二年,他以长安城“凋残日久”为由,下令要在东南龙首山建立一座新的都城,也就是大兴城。此后大兴城就成了隋唐两朝的都城,也被称为是唐朝长安城。隋文帝建立隋朝后,原本打算继续沿用汉长安城,但

  • “明四家”之一的仇英擅长画什么?仇英代表作品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仇英

    艺术风格仇英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尤长于临摹。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如《临宋人画册》和《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前册若与原作对照,几乎难辩真假。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画,青绿山水 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融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