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星期"是从哪里传入中国的?古代的星期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星期"是从哪里传入中国的?古代的星期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52 更新时间:2024/1/24 20:04:17

"星期"是从哪里传入中国的?古代的星期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星期制是古巴比伦人创立的制度,后来传到古希腊、古罗马等地,古罗马则用自己信仰的神灵为七天一周命名。星期制最早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制定,在321年正式实施,此后星期制被传递到了世界各国,以至于成为了世界上的通用制度。中国古代并没有七天一周的说法,基本就是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时间。那星期制度是怎么传到中国的呢?下面就为大家做一番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星期制的起源

星期制是个舶来品。在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就有“七日一周”的历法。到了公元321年3月7日,君士坦丁大帝正式宣布七天为一个星期。

据说,它起源于公元前约2000年的古代两河流域。巴比伦人认为日、月、火、水、木、金、土这七个星神是轮流值日,各管一天。“星期”即为星的日期的意思。另一传说则与《圣经》有关。说连续工作六天创造世界的上帝,在第七天“歇了他的工,安息了”;于是,这天就成了星期天。称作“礼拜”,是这天与基督徒的“礼拜日”同日。如当时上帝早吃力了或是提前完成创造万物,恐怕就做五休二,那一周双休就始于那时了。

在中国,也有如同星期制的作息制度。在西汉,“吏五日得一休沐”;但这个休息日不固定不统一,轮到哪就休到哪。而且只对公务员,不对社会全体成员。到了唐朝,官员的休息间隔被拉长成“旬假”(一说是与“休沐”并存),也就是十天一休。至明清,“旬假”就没了。而对平民百姓来说,共同的休息日则是在节庆里,主要有新年的春节、大如年的冬至以及皇上的生日。

星期制来到了上海

开埠后,上海人看到了身边外国人享受星期制的快乐和惬意。

在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5月8日出版的《申报》上,有《论西国七日各人休息事》一。其中写道:“每届七日,则礼拜休息之期,一月则四行之。是日也,工停艺事,商不贸易,或携眷属以出游,或聚亲朋以寻乐,或驾轻车以冲突,或策骏马以驱驰,或集球场以博输赢,或赴戏馆以广闻见,或长田猎以逐取鸟兽为能,或设酒筵以聚会宾客为事。”

这好处是明摆着的:“六日中之劳苦辛勤而此日则百般以遣兴,六日中之牢骚郁闷而此日惟一切消愁。游目骋怀,神怡心旷,闲莫闲于此日,逸莫逸于此日,乐莫乐于此日。”反观自己,“中国日日不息,而不息者不过行为无功之举动,卒之心劳日拙,身劳日疲,万事蹉跎,一生废弃,可不惜哉!作精神,日进无疆。”

由此,上海人得出的结论也是鲜明的:“西洋诸国礼拜休息之日,亦人生不可少而世事之所宜行者也。”提出“亦仿西人七日之期而少息,其日月愿奋勉以图功,无使日日不礼拜休息,反同日日皆礼拜休息,悠悠忽忽,一事无成以了结此生也。”

葛元煦在1876年(清光绪二年)写成《沪游杂记》,其《第一卷·礼拜》也有如此感受:“七日一礼拜,为西人休息之期。即中历虚、房、星、昂四宿值日。是日也,工歇艺事,商停贸易,西人驾轻车、骑骏马,或携眷出游,或赴堂礼拜。华人之居停西商者,于先一日礼拜六夜,征歌命酒,问柳寻花。戏馆、倡寮愈觉宾朋满座云。”不知《申报》那文,是否是葛先生投的稿。

《论西国七日各人休息事》发表之日,上海开埠仅二十九年。星期制影响的扩大和增强,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由于租界里的外国人日益增多。在1865年,居住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外国人已过2000人。据统计,到1870年,住公共租界的英国人有894人,美国人为255人,德国人在200人左右;居两租界的法国人达297人。在这一时期,以英国人最多,占在沪外国人的一半。二是由于在外国人开办的银行、洋行、企业和学校等处工作的中国人日益增多。与洋人有工作关系和业务联系的华人,作息制度只能与其同步。三是与华洋共处有关。尤其是在1853年小刀会爆发,不少华人逃入租界,使在租界居住的华人从原来的500猛增至20000以上,大大超过了洋人,由此奠定了租界内华人多于洋人的格局,自1865年起,租界所居华人通是洋人的40到50倍。华洋生活共处,耳闻目睹,潜移默化;所受影响更为直接,所起作用自然是更大了。

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

心动化作了行动。星期制(礼拜制)开始进入上海人的生活,由租界延至华界。时间就在19世纪70年代后期至19世纪80年代。

首次见到中央政府关于实行星期制的规定,还是在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史称“壬寅学制”的文件里。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8月15日,朝廷颁布的《钦定中等学堂章程》《钦定高等学堂章程》里,其中规定全国的中等、高等学堂,一律实行星期制,逢星期天休息。

不出四年,星期制就走出校门。在京城的中央机关,先采取的是与学堂有关联的学部,之后是分管经济和外交的商部和外务部;到后来,被视为最保守的礼部和吏部也过上星期制了。与此同时,在步伐更快的民间,特别在城市里,作息制度已经易帜,融入生活。

不曾想到,1926年的星期制,并未占领上海的每一个角落。1月23日,名列“四大公司”之一的新新公司开业。因为人多,从上午11时起,每隔十分钟开门放人一次,后来挂起免战牌:“停止参观,各界见谅。”开业的第二天是星期日,面对如此好的客流和生意却关门休息。在当时,上海滩只有新新一家华人公司实行星期日停休。

标签: 星期

更多文章

  • “烽火狼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烽火”为什么叫“狼烟”?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烽火狼烟

    “烽火狼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烽火”为什么叫“狼烟”?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很多文学作品当中出现“狼烟”两个字,我们就知道,这里说的是“烽火”,古代有周幽王烽火

  • 达尔文进化奖是什么奖?达尔文进化奖都颁给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达尔文进化奖

    达尔文进化奖是什么奖?达尔文进化奖都颁给哪些人?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世界上有一种奖项叫做达尔文奖,一听到这个奖,不清楚的人还以为是在什么方面特别有权威的奖项。不过当然了,也确实在愚蠢方面很有权威的奖项了。达尔文奖就是专门颁发给那些被自己愚蠢致死的人。因为达尔文奖是专门为了&

  • 黄鹤楼哪一年建成的?黄鹤楼名字由来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黄鹤楼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黄鹤楼是哪一年建成的?黄鹤楼始建223年的三国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饱受战火的侵袭,经过好几次的修缮才有今天的模样,黄鹤楼名字的由来也是有一段相当传奇的故事,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为国家5A级

  • 嵩山少林寺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少林寺

    在河南省登封县城西北12千米的少宝山阴,有一座千年古刹,这就是少林寺。本世纪80年代初流行一时的《少林寺》武打电影,其故事主要取之于少林寺的历史史实。少林寺的开山祖,是印度沙门跋陀。公元495年,跋陀从古印度跋涉到中国传教,得到虔信佛学的北魏孝文帝的器重。因为跋陀喜欢隐居于幽静之处,孝文帝就派人在少

  • 太尉的历代职能有什么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太尉

    太尉,官名,由战国时秦国的国尉演变而来。秦统一以后改称太尉,为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为三公之一。西汉初沿袭秦制,有事则置,无事则省,其地位犹如皇帝左右的最高参谋长,汉武帝时改大司马大将军。东汉复置,魏晋以后渐渐变成虚衔或加官,明清废。太尉在宋徽宗时曾被作为武官官阶名,是为武官官阶的最高一级。该词亦常用

  • “江”“河”的区别是什么?黄河为什么不叫“黄江”?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黄河

    “江”“河”的区别是什么?黄河为什么不叫“黄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黄河与长江,都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人类的生存很多时候都是要靠水的,所以在黄河与长江的周边,都有着一些很古老的文明。不过很多人有时候对于江和河的区

  • 古代“三班衙役”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衙役

    古代“三班衙役”指的是什么?三班之间有什么区别?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三班衙役”是指站班皂隶、捕班快手、壮班民壮一般将州县衙门的衙役笼统概括为三班,因此有三班衙役的通俗说法。其实,多数州县衙门的衙役都超出“三班&rdquo

  • “犯太岁”是什么意思?“犯太岁”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犯太岁

    “犯太岁”是什么意思?“犯太岁”是怎么来的?接下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讲的是到自己的生肖本命年时,皆会遇到所谓的“岁冲”(又称坐太岁)或“犯太岁&rdq

  • 古人为什么要定制“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具体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嫡长子

    古人为什么要定制“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男人身边往往有很多花花草草,身为皇帝更是多得数不过来。妻妾多了,儿女自然也多,原本多子多孙是非常幸福的事,但是因为子女过多所引发的问题也不少。普通百姓家一般有几个到十几个

  • 隋朝大兴城在什么地方?隋文帝为什么要另筑大兴城?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隋朝

    隋朝大兴城在什么地方?隋文帝为什么要另筑大兴城?接下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欣赏。隋文帝登基后的第二年,他以长安城“凋残日久”为由,下令要在东南龙首山建立一座新的都城,也就是大兴城。此后大兴城就成了隋唐两朝的都城,也被称为是唐朝长安城。隋文帝建立隋朝后,原本打算继续沿用汉长安城,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