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的皇帝为什么普遍重用舅舅而不是自己的叔叔呢?

历史上的皇帝为什么普遍重用舅舅而不是自己的叔叔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114 更新时间:2023/12/6 3:58:35

历史上的皇帝为什么普遍重用舅舅而不是自己的叔叔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一、宗室与外戚的不同

1、基于皇权的势力

这个问题就牵扯到了一个道理,或者说是人性中的一个“弱点”,在古代,毫无疑问舅舅是外戚,叔伯们是宗室,从血缘和地位上来看,前者都是没法和后者相比的。但是皇帝不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他们看人做事不能只从血缘亲疏上来做文章,他们要考虑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皇权”。

从皇权的角度去分析,在古代封建法统中,舅舅所属的外戚集团完全就是“附属品”,而宗室的存在则是皇权的对立面,换句直白的话来说,一个是皇帝的“盟友”,一个是皇帝的“敌人”,虽然按照宗法来讲叔伯更亲近,但历史上的一幕幕告诉了世人,自己人最后带来的伤害会更大。

所以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从现代人对于亲情的理解强加在古代皇帝的身上,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观念。

外戚集团成为古代封建王朝中的一股政治势力古已有之,根据史料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下面我们就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分析一下,外戚和宗室两股势力对皇权的影响。

2、宗室带来的伤害

在我国民间有一句俗语:“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中国古代对于血缘的重视大慧认为远比现代人更执着。对于很多老皇帝们来说,自己生出的这些儿孙们一定是可靠可信的,这是天生就具有的一种本能和本性,老皇帝们认为,他们一定能够站在一起保护和维护家族的共同利益,这无可厚非。

可事实证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完全是老皇帝的一厢情愿,在老皇帝驾崩之后,儿孙们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我想应该是:为什么皇帝这个宝座你能坐,我为就不能坐呢?

从西汉的七国之乱到西晋的八王之乱,最后到明朝的靖难之役,这些都是宗室对于皇权的直接挑战,其中靖难之役导致了明朝嫡庶之间的倒置,而八王之乱直接让一个王朝覆灭,后果可想而知。

当然了,这些都是全国范围内的大动荡,而历朝历代中因为宗室发生的各种叛乱和谋反数不胜数,只不过都被及时的消灭了,没有掀起巨大的波澜,那么宗室为何经常这样做呢?

原因很简单,既然大家都是一家人,那么谁当皇帝都是合理合法的,可最后为什么是选你而不是我呢?我有力量够资格,是不是能试一下?比如刘恒刘邦的庶出儿子,就代替了嫡出的汉惠帝一系。

因此,宗室的谋反一般也会被认为是皇家内部的争斗,这在社会上很有迷惑性,很快也很容易被世俗舆论接受,那么宗室对皇权的积极作用有吗?有,但可以忽略不计。

二、外戚集团势力对皇权的两面性

1、对皇权的维护

相对于宗室对皇权的伤害,外戚这一政治势力对于皇权呈现出的保护状态就要明显的多,这里还是举一个例子,在西汉时期出现的第一个外戚势力就是吕氏集团,当时他们就担心,西汉的这帮开国大臣把年轻暗弱的刘盈除掉,因此处处进行维护。

因为在他们看来,刘盈只要是皇帝,自己家族和个人的利益就会保住,甚至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涨船高,所以在行动上外戚集团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和统一性,这都是宗室集团所不具备的。

而在历朝历代的外戚集团发展史上,最为厉害的当属东汉时期,如果东汉的大多数皇帝没有外戚集团的帮助,东汉皇权根本无力和士大夫阶级抗衡,估计中国又会进入第二个南北朝阶段,皇权也会沦为士族阶级的玩物。

虽然各朝的外戚势力也会有独立性,甚至是在一定程度上干涉影响到了皇权,但总的来看,他们在维护皇权统治上的作用和效果更明显。政治之所以能够顺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势力之间的平衡,而外戚的存在就能让皇权孱弱之时足以应对士族集团。

可能有朋友会举出王莽杨坚这样的例子,事实上,他们的身份除了是外戚之外,更是士族门阀,之所以能让一个王朝覆灭,其根本性质是士族门阀集团篡夺了皇权。

2、时代在进步

也许大家会说宗室难道就是祸害皇权的罪魁祸首?是天生的敌人?事实还真的就是这样。从宗室、宗法诞生的第一天开始,他们就注定会架空皇权,只不过后世都积极把他们“锁起来”。

周公开创的分封制度本来是希望宗室势力可以拱卫皇权,一开始效果还是不错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之间的血缘关系越来越远,带给朝廷的威胁也就变得越来越大。

后来诸侯们开始反过来进攻天子,慢慢的卿大夫又架空了诸侯,士族开始玩弄卿大夫手中的权利,这就引起了天下大乱。

再比如春秋战国时期,不管是秦国还是魏国、赵国等诸侯国,但凡是变法图强能够成功的,无一例外都是剪除了本国的宗室势力,这样对于王室权利的掣肘就不复存在。

实现了权力的集中,也就解放了当时社会的正常生产力,刺激了生产效率,那么国力自然就会强大起来。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七步成诗的典故,真是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学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七步成诗,意思是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人的才思敏捷,知识渊博。。出自《世说新语·文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明朝已经有了锦衣卫与东厂,明宪宗为什么还要另设西厂?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明朝自朱元璋建立之后,为了监察天下以及文武百官,就设置了锦衣卫,而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朱棣又在锦衣卫之外设立了东厂以供自己使用。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明朝已经有锦衣卫与东厂了,明宪宗为什么还要另设西厂?据《明史》记载:“成化十二年(1476),黑眚见宫中,妖人李子龙以符术结太监韦舍私入大内,事发,

  • “投壶”这个游戏是怎么来的?和酒文化有哪些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说起酒文化,恐怕没有那个国家能够比中国更加深厚了,酒在我国自古就是非常受欢迎的饮品,而围绕它发展的各种酒文化更是无比深厚。酒桌宴席是中国人重要的精神舞台。无论悲欢离合,无论喜怒哀乐,都能在一席觥筹交错之间畅饮而尽,欢谈而散。几千年的沉淀发展,酒席之上诞生了异彩纷呈的中国饮食文化,而相伴中国饮食文化而

  • 黄德和究竟做了什么事?以至于宋仁宗诏令将他腰斩?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黄德和,宋仁宗,文史百科

    宋仁宗朝,宋军和西夏在三川口进行了一场战争,但是令人大感意外的是,堂堂大宋竟然没有打过一个小小的西夏,战争的结果是以宋军的完败而收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交战的双方主帅,宋军是延州知州、振武军节度使范雍;而西夏那边是李元昊亲自挂帅。公元1040年(北宋康定元年)正月初二,西

  • 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为什么唯独只杀进去拯救阿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长坂坡之战,是三国中较为有名的战役,当中以赵子龙七进七出,勇救刘阿斗而著名。其实刘备在长坂坡战役中败退而逃,丢得不仅一个儿子,还有两个芳龄16的女儿被曹军俘虏,因为长得实在太美,结果被曹操纳去当了小妾,然而当时赵云为什么不连刘家两个女儿一起搭救,唯独只杀进去拯救阿斗而已呢?难道是重男轻女观念影响?下

  • 在彭城之战中,项羽真的以三万铁骑大败了刘邦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有这么一个古代英雄,在历史上战绩累累,曾经称为压死秦国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当上将军仅仅一年的时间,便领兵进入咸阳,秦王子婴被项羽所杀,从此世界上再无秦国。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位英雄,不管是对历史有没有过了解的,大概都听过他的名字——西楚霸王。项羽在历史上向来以骁勇善著称,人杰鬼雄、西楚霸王的称号,都不是白

  • 现代开采出来的粉钻中,只有多少是能被称作稀世粉钻?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紫粉钻石是散发着紫色调的粉色钻石,在自然界中极为罕见。成因是钻石呈粉色是因为它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所以显粉色。粉钻带副色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一般来说,紫粉的价值是最高的,是最具保值、投资、收藏的颜色,其次是纯粉,再次是橙粉(又叫橘粉),棕粉。粉色钻石长期以来都被行家视为珍品,全球开采出来的粉钻中,只有

  • 宋朝经济堪称当时世界第一,为何却得了“积贫积弱”的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根据史书记载,唐玄宗的天宝年间才每年铸币三十二万贯,而宋朝仅在宋太宗时期就已每年铸币达八十万贯之多,但终有宋一朝至灭亡时都没能与汉唐相比。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宋朝经济堪称当时世界第一,为什么却得了“积贫积弱”这样的评价?首先,我们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是怎么来的,是其手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 清朝上书房是干什么的?在上书房里都学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清朝上书房是干什么的?在上书房里都学什么?上书房是清朝皇子皇孙上学读书的地方。清道光之前,叫“尚书房”,道光年间奉旨改为“上书房”,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上书房位于乾清门内东侧南庑,建于雍正初,门向北开,共五间,凡皇子年界六龄,即入书房读书,一般派满汉大学士一人或二、三人为上书房总师傅,

  • 在李自成攻打北京城时,崇祯向守城官兵发了多少饷银?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崇祯,饷银,文史百科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政权后定都南京,纵观中国历史,从南向北最终统一中国的朝代特别少,明朝就是这特殊的代表。数十年后,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将首都迁到北京,自此北京成为随后明清两朝的首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崇祯年间,明朝内部农民起义四起,而外部又有清朝这个外患,到了崇祯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