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科举制度分哪几个等级 古代科举制度的流程

科举制度分哪几个等级 古代科举制度的流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49 更新时间:2023/12/22 16:49:00

临近高考,大家都在为能上一所好大学而努力,而在古代,也有类似的考试,就是我们俗称的科举。关于古代的科举,各朝各代虽然略有不同,但多大同小异,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古代的科举制度。

1、从低到高依次为:童生、秀才(生员)、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贡士(第一名称会员)、进士(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2、【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贡士】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阿Q正传》中称赵少爷“茂才公”,表示讽刺。

科举考试等级排名

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为“元”,乡试第一为“解元”。举人进京参加礼部考试者,皆须投状。考试成绩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考中状元者,号称“大魁天下”,为考试科名中最高荣誉。唐代起,如殿试一甲第一名,亦称“殿元”。

榜眼: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二名称为“榜眼”。宋代将第二、三名均称为榜眼,意指榜中之双眼。后专指第二名。

探花: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三名称为“探花”。唐代进士在杏化花园举行“探花宴”,以年少英俊的二、三人为“探花使”(又称“探花郎”)。南宋以后专指第三名为探花。

进士:意即贡举的人才。唐代科目考试中以进士科为最重要,参加礼部考试者均可称为进士。试毕合格者赐予“进士及第”,后又有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之名义。明清时代均以举人经会试合格者为“贡士”。初始专指经殿试后合格的贡士为进士,后来泛指参加殿试者,赐出身者为进士。

举人:是科举制度中乡贡入京应试的通称。意即应抬举使用之人。中举者即具有出身的资格(如同现时取得任职“资格证书”)。明清时期专指乡试合格者为举人。

秀才:本是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后泛称读书人,州府县学的生员也称秀才。唐代设有“秀才科”,在各科中地位最高。

标签: 科举制度

更多文章

  • 古人洗衣服用什么去污 用木棍一顿敲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洗衣服

    问你个问题,古代人洗衣服都怎么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洗衣服画面没有?在看古装剧时,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在某个小溪边,一位古代姑娘用棒槌使劲敲打着漂在水边的衣物。没错,古代的人们正是用这种笨拙而又简单的办法洗衣服的。你也许会问,古人在没加去污剂的情况下能锤干净么?我们现在用肥皂等洗衣物洗澡,古人是用什

  • 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 常州词派的创作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常州词派

    词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在宋朝最为繁荣,而到了清代,也散发不小的光芒,清代有不少词派的划分,常州词派就是清代嘉庆以后的重要词派。到了嘉庆初年﹐浙派的词人专在声律格调上著力﹐流弊益甚﹐常州词人张惠言欲挽此颓风﹐大攻无病呻吟之作。一时和者颇多﹐遂有常州词派的兴起﹐后经周济的推阐﹑发展﹐理论更趋完

  • 浙派词简介 浙派词的理论主张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浙派词

    宋朝时期的词在历史上影响最为很远,然而词的创作特点和风格走向也不尽相同,在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浙派词盛行,创始人朱彝尊标举南宋词,崇尚醇雅,其词论是针对当时词坛的颓风而发的,有某些补弊救偏的作用,然而弊端也颇多,内容贫乏相当明显。浙派词 简介 浙派词,中国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的一词派。创始人是朱彝尊

  • 桐城派简介 桐城派文章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桐城派

    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清代的桐城派是古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桐城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亦称“桐城古文派”,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派“四祖”。桐城派简介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

  • 林彪、粟裕、刘伯承、白崇禧:四大顶级名将谁排第一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林彪,粟裕,刘伯承,白崇禧

    在上个世纪波澜壮阔的战争中,出现了很多名将,其中这四位应该是天赋最高、能力最强、战术最精的,就是林彪、粟裕、刘伯承、白崇禧。而且非常奇妙的是,这四位顶级名将之间还形成了一个“崇拜圈”,非常有意思。首先,在林彪的心里,他对白崇禧最推崇。1949年底,林彪在接受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

  • 古代结婚平均结婚年龄是几岁 南北朝时期女子平均13岁出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结婚

    现行的《婚姻法》规定,男子不得早于22周岁结婚,女子不得早于20周岁结婚,这如果放在古代的话,已经属于晚婚了,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比现在短很多,生产力也比较低。为了保证人口,古人的婚嫁年龄往往比较早。汉代时期,男子平均婚嫁年龄在14岁~20岁之间,女子则是13~16岁。东汉三国时,女子平均婚嫁年龄在1

  • 为何将公主的丈夫称为“驸马” ”驸马“ 的来由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驸马

    在古装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剧中把皇帝的女婿称为“驸马”或“驸马爷”,。“驸马”一词的原始义是:古代几匹马共同驾一辆车,辕马之外的马都称之为“附”。那么,公主的丈夫、帝王的女婿为什么称为“

  • 冷宫到底在什么地方 为何故宫内的”冷宫“没有对外开放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冷宫

    影视剧中,只要做错事或者失宠的妃子就面临着被打入冷宫的下场,而一旦被发落到冷宫,就会被皇上遗忘,生活没有了盼头,生活条件也一落千丈,因此冷宫也成为了后人好奇的地方之一,但是到了现在,故宫所谓的冷宫并没有对大家开放,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冷宫众所周知,故宫是我国明清两代皇室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它始建于14

  • 胡震亨的诗有哪些 胡震亨的学术观点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胡震亨

    胡震亨一生勤奋好学,家中藏书万卷,时人称之为博物君子,被后人誉为“吾邑第一读书种子”,以毕生精力完成的《唐音统签》让他成为明代研究唐诗众学者中的巨擘。胡震亨的诗著作有《海盐县图经》16卷(合纂)、《读书杂记》2卷、《唐音统签》1033卷、《闰余》64卷以及《唐诗丛谈》、《续

  • 石介为何被称作宋初三先生 石介的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石介

    石介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提举应天府书院,主持太学,开创宋明理学之先声,著有《根本》《庆历圣德颂》《中国论》《怪说》等作品,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石介为何被称作宋初三先生孙緮,石介,还有胡瑗,在宋朝初年倡导守道尊王,都曾在泰山求学,任教于太学。是宋朝理学承范仲淹,开张载两周理学的过渡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