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

中国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833 更新时间:2024/2/3 2:36:30

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皇权,有效控制各级官员,提出了“明主治吏不治民”的主;推行“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之以刑罚”的治官之道,逐步建立了相当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古代的考核,又称为考绩,是对在职官吏的官德、政绩功过的考核。我国古代对职官的考课制度始创于西周,战国时期以来,这种政绩考课制度已初具规模,历经秦汉、唐、明清等朝代,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官吏政绩考课制度。

西周时期,实行了一些初步的考核制度。据《周礼》记载:“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令,听其致事,而诏废置。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具体考核内容为,“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

春秋战国时期将各地的垦田赋税、刑罚治安、武器装备、财政支出、户籍数目、属吏治状以及监狱在押人犯等情况作为官员政绩考核的内容。

秦统一全国后,制定了《课律》等法令,在《语书》、《为吏之道》中明确提出良吏、恶吏的“五善”、“五失”的考核标准,突出规定了对官吏经管物资财产的法律检验,以杜绝贪污。

汉代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对官吏的考核,逐渐形成了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西汉对官吏考核分为两大系统:一是纵的,中央考核郡、国,郡、国考核县,县考核乡、里、亭。这是上下级的层层负责制的考核,称为“上计”制度。二是横向的,是中央各部门及地方的郡、国、县的长官对所属僚佐的部门负责制的考核。

隋唐时期,官吏考核制度已日臻完备。唐代对官吏的考核主要是“德”、“行”两个方面。“德”包括官吏的品质、道德修养以及对君主的忠、信、笃、卫等;“行”包括官吏的能力大小、守职的勤惰、政绩的好坏等。“德”的标准是“四善”: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简称“德、慎、公、勤”。这“四善”是对全国所有官吏而言的标准。“行能”政绩的考核标准有二十七条,称为“二十七最”。这二十七条标准是针对各种不同业务、不同部门的官吏而言的。

宋代沿袭了唐朝的考核标准,但内容有所变化,为“四善七事三最”,宋神宗时又改以“四善四最”。“四最”为:狱无冤案、赋税无扰为治事之最;农桑垦殖、兴修水利为劝课之最;驱除盗贼、民获安居为镇防之最;赈济困苦、不致流移为抚养之最。

明代的官吏考核分“考满”与“考察”两种。“考满”是指在官员任期内定期举行的考核。具体规定是,任满3年举行第一次考核,称初考;满6年举行第二次考核,称再考;到九年一个任期举行第三次考核,称通考。每次“考满”根据官员的实际表现,分别给予称职、平、不称职的评定,以决定对官员的处理,或升级,或留任,或降职。“考察”是不论官员的任职时间,对所有官员的定期考核,并根据考察结果作出相应处置。“考察”又分“京察”和“外察”。京察是针对全体京官的考察,一般6年举行一次;外察是对京城以外官员的考察,又称为“大计”,一般3年举行一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处理有问题的官员,项目有八项:贪、酷、浮躁、才力不及、老、病、疲软、不谨。

清代基本沿袭明代的考绩法,但把“考满”改为一年一考,三考为满。对“考察”作了“四格八法”的规定。“四格”是才(能力)、守(操守品德)、政(政绩)、年(年资)。“才”分“长、平、短”,“守”分“廉、平、贪”,“政”分“勤、平、怠”,“年”分“青、中、老”。清代的“四格”基本照顾到了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就形式而言,已比较全面。“八法”与明代相同,即贪、酷、浮躁、才力不及、罢软无为、不谨、年老、有病。凡属这八种人,都要被清除,以保证官吏队伍的素质。

标签: 古代

更多文章

  • 古代官员俸禄有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俸禄

    俸禄即官员的“薪水”。我国古时历代俸禄制度不一样。汉代官员分为十六个等次,当时称为“秩次”,用“石”来表示。官员的俸禄按其秩次给以谷物。隋代开始实行官品制度,官分九品,每品又各分正、从,共十八级。京官俸禄开始以官品为标准来定。

  • 中国著名女作家有谁 历史上著名的女作家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女作家

    中国古典文学史是男人的天下,以男性作家居多。然而一些女作家可称巾帼不让须眉,在文学创作上有一定的成就。班婕妤,汉楼烦(今山西朔城区)人。婕妤并非她的名字,而是汉代后宫嫔妃的称号。由于汉成帝初年,班婕妤选入后宫后初为少使,后成为婕妤。所以,后人称她为班婕妤。开始她受到汉成帝的宠幸,但赵飞燕进宫后失宠

  • 孔子的弟子有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据说孔子有弟子3000人,其中成为贤人的有72人。3000这个数字可能有些夸大,但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直到晚年仍然没有停止,他的确有许多学生。孔

  • 古代大人的称呼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人

    在现代拍的古装影视剧中,只要是有个一官半职者,上至宰相公卿,下至胥吏衙役,一律呼为“大人”,通常包括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还可以演化为第一人称“本大人”,似乎“大人”与“官员”为同义语。但以&ldqu

  • 古人把妓院叫青楼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妓院

    “青楼”,古代为妓院的代称,古典文学作品中将落难风尘的妓女称为“青楼女子”。其实,“青楼”最早的意思为华美的房屋,指代帝王之居所。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载,《南齐书·东昏侯纪》:“齐武王于兴光

  • 古代算盘什么时候开始用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算盘究竟何时由何人发明,现在无从考证,但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据东汉数学家徐岳所著的《数术纪遗》记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注云:“刻板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rdqu

  • 名人作品文学常识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学常识

    优秀的名人文学作品常识你知道有哪些呢?我们来看看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

  • 古代对人的称谓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

    中国文化历史博大精深。在古代,对人的称呼也各有不同。下面小编来说说古代人与人之间都有哪些称呼关于人的称谓(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 常见的借代词语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借代词语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那么常见的借代词语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涨涨知识。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

  • 历时百科丞相和宰相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丞相

    丞相宰相其实是一个概念,如果严格意义说宰相的权利应该比丞相大一些。在春秋时期中国开始出现宰相一职,其中以齐国的管仲最为出名。宰相的宰是指主宰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的宰相权利仅次于君主,总管国家的行政服务。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他不但把最高统治者的名称由天子改为皇帝,也把宰相改成了丞相,这是中国封建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