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建安七子是谁

建安七子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741 更新时间:2024/1/16 13:32:15

“建安七子”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最早提出“七子”之说的是曹丕的《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幹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幹。”这七人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以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汉献帝时任少府,因不满曹操的作为而被免职。好士待客,声望很高,遭到曹操忌恨而被杀。孔融是东汉末年的名儒,为建安七子之首。他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大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风格典雅,善于引古论今和运用巧妙的比喻,因此很有气势。曹丕曾盛赞孔融为“扬(雄)、班(固)俦也”(《典论·论文》),把孔融和扬雄班固列为水平相当的同一类作家。主要作品有《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等,诗有《折杨柳行》、《临终诗》等五首。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淮安县东南)人。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后为袁绍幕僚,官渡之战后依附曹操,先后任司空军师祭酒和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瘟疫流行,与刘桢、应玚、徐幹等染病去世。陈琳诗、文、赋都擅长,散文风格尤其雄放,笔力强劲,很有文气,朝廷文书很多出自他的笔下。作品有诗歌《饮马长城窟行》,散文《为袁绍檄豫州文》、《为曹洪与世子书》等,辞赋有《武军赋》、《神武赋》等。

王粲(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人。早期依附刘表,但没有被重用。曹操南征荆州时转到曹门下,赐爵关内侯。王粲是“七子”中政治地位最高的,是唯一封侯的人,很受曹操信任,和曹丕、曹植的关系也很密切。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在随军途中病逝。王粲天资聪颖,精通数学、棋艺,熟悉前代典章礼仪,经常参与朝廷奏议和制度拟订。他很看重文学的社会功用,作品比较能够反映时代风貌,偏重写实风格。刘勰说:“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文心雕龙·才略》)主要作品有《七哀诗》、《从军诗》等,抒情小赋也很出色,《登楼赋》流传很广。

徐幹(170~217年),字伟长。北海郡(今山东昌乐附近)人。建安初年受曹操召见,先后任司空军师祭酒掾属、五官中郎将文学,几年后因病辞职。曹操后来又授以上艾长,徐幹以病推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染病身亡。徐幹少年时勤奋好学,闭门潜心研读典籍,从不随波逐流。他的文章以“清玄体道”著称,语言比较朴实,但旨意深远,而且逻辑性强。主要作品有诗《室思》、《答刘桢》等;辞赋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有《玄猿赋》、《漏卮赋》、《橘赋》、《齐都赋》等,刘勰曾把他和王粲并举为魏朝的“赋首”。另外有《中论》,是一部有关伦理及政治的散文论集,也是“七子”中唯一保存至今的专著。

阮瑀(?~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少年时拜师蔡邕。建安初期阮瑀为躲避徭役而隐居,曹操赏识其才气,先后授以司空军师祭酒和丞相仓曹掾属。阮瑀擅长章表书记,与陈琳齐名。传说他曾在马背上草拟致关西军阀韩遂书,写完后呈给曹操改定,曹操竟不能增减一字。他的作品文气流畅,舒卷自如,《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最受人称颂。他的诗在“七子”中格调最为凄凉低沉,主要有《驾出北郭门行》、《七哀诗》、《失题》等。另外有《文质论》,反映了他“意崇敦朴”、重质轻文的文学观。

应玚(?~217年),字德琏,汝南(今河南汝南东南)人。建安年间先后为丞相掾属和五官中郎将文学,和曹植关系密切。应玚的诗歌音调舒缓柔和,情感悲切忧伤。他的赋或咏物,或咏怀,刻画精致,想象丰富,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的文学素养和运用文字的功力。总体上看,应玚的作品语言风格趋向平和,比较注重藻饰,文采斐然。与“七子”中其他人的雄壮悲凉相比,应玚的风格是别具一格的,前者犹如山中之瀑布,而应玚的文字则如山涧中一股清新的溪流。

刘桢(?~217年),字公幹。东平(今属山东)人。建安年间曹操授以丞相掾属,与曹丕、曹植来往密切。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染病去世。刘桢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特别是五言诗的创作方面,曹丕曾说“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又与吴质书》)。他的作品气势激扬,意境峭拔,与王粲合称“刘王”,也有人把他同曹植合称“曹刘”,都是针对其作品的气势而言。但他创作的弱点是辞采不够丰富,钟嵘在《诗品》中说刘桢“气过其文,雕润恨少”。代表作有《赠从弟》三首等。

“七子”的创作各有独特的风貌,同时也具有共同特点,这就是“建安风骨”。关于这种时代风格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概括为“雅好慷慨”,“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七子”集中体现了“建安风骨”慷慨悲凉却又典雅俊朗、气贯长虹的风格。曹丕评论说:“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典论·论文》)对“七子”给予了高度评价。“建安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和曹氏父子构成了建安作家的主力军,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标签: 建安七子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

    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皇权,有效控制各级官员,提出了“明主治吏不治民”的主张;推行“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的治官之道,逐步建立了相当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古代的考核,又称为考绩,是对在职官吏的官德、政绩和功过的考核。我国古代对职官的考课制

  • 古代官员俸禄有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俸禄

    俸禄即官员的“薪水”。我国古时历代俸禄制度不一样。汉代官员分为十六个等次,当时称为“秩次”,用“石”来表示。官员的俸禄按其秩次给以谷物。隋代开始实行官品制度,官分九品,每品又各分正、从,共十八级。京官俸禄开始以官品为标准来定。

  • 中国著名女作家有谁 历史上著名的女作家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女作家

    中国古典文学史是男人的天下,以男性作家居多。然而一些女作家可称巾帼不让须眉,在文学创作上有一定的成就。班婕妤,汉楼烦(今山西朔城区)人。婕妤并非她的名字,而是汉代后宫嫔妃的称号。由于汉成帝初年,班婕妤选入后宫后初为少使,后成为婕妤。所以,后人称她为班婕妤。开始她受到汉成帝的宠幸,但赵飞燕进宫后失宠

  • 孔子的弟子有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据说孔子有弟子3000人,其中成为贤人的有72人。3000这个数字可能有些夸大,但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直到晚年仍然没有停止,他的确有许多学生。孔

  • 古代大人的称呼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人

    在现代拍的古装影视剧中,只要是有个一官半职者,上至宰相公卿,下至胥吏衙役,一律呼为“大人”,通常包括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还可以演化为第一人称“本大人”,似乎“大人”与“官员”为同义语。但以&ldqu

  • 古人把妓院叫青楼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妓院

    “青楼”,古代为妓院的代称,古典文学作品中将落难风尘的妓女称为“青楼女子”。其实,“青楼”最早的意思为华美的房屋,指代帝王之居所。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载,《南齐书·东昏侯纪》:“齐武王于兴光

  • 古代算盘什么时候开始用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算盘究竟何时由何人发明,现在无从考证,但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据东汉数学家徐岳所著的《数术纪遗》记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注云:“刻板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rdqu

  • 名人作品文学常识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学常识

    优秀的名人文学作品常识你知道有哪些呢?我们来看看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

  • 古代对人的称谓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

    中国文化历史博大精深。在古代,对人的称呼也各有不同。下面小编来说说古代人与人之间都有哪些称呼关于人的称谓(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 常见的借代词语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借代词语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那么常见的借代词语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涨涨知识。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